#手術治療

心臟復健做好 全身都有力!

心臟復健做好 全身都有力!#手術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小心,尤其是老人家在冬天容易因為氣溫急凍讓心肌梗塞發生率大增。一般來說,患者可以經由心導管或是手術治療來提升存活率,但許多患者卻以為心臟開完刀就能恢復至從前狀態,殊不知導管或手術只是將原本塞住的血管暢通,但受損的心肌細胞及心臟功能是需要適當的運動訓練才能恢復原本功能。術後越早接受復健計劃就能及早享受快活人生。許多患者怕心臟不舒服不敢活動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亮伃表示,許多患者也許知道運動的重要性,卻也害怕運動時再次引起心臟不舒服的症狀而不敢活動,但也有患者太積極運動造成恢復中的心臟過度負荷而引起不良反應。心臟復健目的在改變惡化的機會、預防心臟病心臟復健是一個有計劃且漸進性的運動計劃,可以根據每個人的心臟功能不同而設計,無法由患者自行憑感覺運動。心臟復健通常包含運動及肌力的訓練,藉由醫師諮詢打造符合患者的復健方法,目的在改變心臟病惡化的機會,預防下一次心臟病的發作。促進心臟功能恢復、體能增加陳亮伃物理治療師表示,規律的運動不僅能促進心臟功能恢復、體能增加、降低心臟問題相關的危險因子,最重要的是增加生活品質及滿意度。曾經有患者因心臟衰竭及呼吸衰竭而氣切,初來復健時連走路都喘,根本不敢出遠門,經完整的心臟復健後,不僅是氣切管拔除了,體力也大幅上升,連續騎腳踏車2個小時都沒問題,也常常到處去旅遊,大大的增加生活的品質。

別讓疝氣困擾你 手術治療復原佳

別讓疝氣困擾你 手術治療復原佳#手術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疝氣困擾你嗎?就是指小腸等構造經由疝氣裂口向外突出,在鼠蹊部形成垂墜的囊狀。平常容易有腹部悶痛不適感,嚴重的話會卡住小腸等構造,造成小腸壞死,併發腹膜炎導致生命危險。阮綜合醫院消化外科醫師邱昱瑞表示,目前可以藉由「修代斯疝氣修補手術」解決疝氣困擾,目前健保均有給付手術費用,僅需要支付部份負擔,是患者的一大福音。成人或幼兒因為腹股溝構造的問題所產生裂口,而導致腹部器官向外突出,就叫做「疝氣」。坊間俗稱「墜腸」,疝氣的治療方式是接受手術。常見手術方式有三種:修代斯疝氣修補手術、人工網膜修補手術、腹腔鏡人工網膜修補手術,修代斯疝氣修補手術優點在於,高安全性、低復發率、免置放人工網膜、不需全身麻醉,為安全、有效、經濟實惠的手術方式。修代斯疝氣修補手術復發率最低,其優點仍是無可取代的。一般而言可以當日住院手術,住院一到二天後出院,如果採取局部麻醉,術後可以立刻下床活動。出院後可以多走路,強化腹部肌力,是最好的恢復方式。一到兩周後回門診拆線。為了預防疝氣的產生,請您避免搬運重物、長期久坐、以及習慣性便祕,這些會讓腹部壓力過度增加的情形。

單邊胸痛要注意!嚴重恐影響呼吸

單邊胸痛要注意!嚴重恐影響呼吸#手術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胸痛可別輕忽!尤其是單邊的胸?劇烈疼痛。阮綜合醫院胸腔外科林鴻生醫師表示,膿胸最典型的症狀是單側劇烈胸痛,疼痛嚴重時會影響呼吸。此外,同時會有畏寒、發高燒等典型細菌感染的症狀,延遲治療會有敗血症及休克等致命情況發生。造成膿胸最常見的原因是先有肺炎感染,再引發肺表面的肋膜發炎或感染,甚至化膿。若有胸口劇痛及細菌感染症狀,需以胸部X光進行初步檢查,膿胸病患的胸部X光片可發現肋膜積液是於幾日內快速產生的。接下來需安排胸部超音波,將肋膜液抽出,並進行分析及檢查。若有必要則安排胸部電腦斷層,以進一步確定是否有肺膿瘍、肺炎等其他問題。膿胸病患會先給予廣效性的抗生素治療,待肋膜積液細菌培養結果出來,據以調整抗生素的使用,一般需抗生素治療二週時間。若病患為糖尿或肝硬化病患者、或有較嚴重敗血的症狀,則需要更長時間的抗生素治療。引流膿瘍方式會因發病時間及肋膜液分析結果而有所不同。若在發病最早期,可於超音波導引下在胸腔置入細管引流。若肋膜液分析結果中發炎指數高或有細菌存在,則需以外科方式放置較粗口徑的胸管引流。若較晚期才診斷發現膿胸,通常此時已發展為濁狀或膿狀膜積液且有間隔產生,此時光置管引流效果不佳,需以外科手術進行清創與引流。當前的外科手術治療膿胸方法,以胸腔鏡輔助手術清創及引流為主流,比起傳統開胸手術,有傷口小、恢復快等優點。胸腔鏡手術只需在胸壁上打2個一至兩公分的傷口,即可清除發炎化膿組織及間隔,清洗整個肋膜腔,再從胸壁傷口置入引流胸管,手術時間一般僅需約 2 小時左右。手術後會在加護病房休息一晚,隔天視恢復情形可轉入一般病房。但病患因接受麻醉及原本就有肺炎,手術後需積極咳痰,儘早下床活動,可加快恢復、減少併發症產生。一般而言,手術後約7至10天,胸腔引流管出來的液體若量少於 100cc 且乾淨,就可以拔管出院,但肺炎仍須持續抗生素治療。運用「胸腔鏡輔助手術」治療膿胸,其角色越來越受重視,雖需全身麻醉,但是清創引流效果最佳,許多臨床研究結果均證實可以大幅減少住院治療天數。

隱睪症降生育力!有家族史為高危險群

隱睪症降生育力!有家族史為高危險群#手術治療

彰化溪州鄉一名7歲張姓男童日前在洗澡時,被媽媽發現找不到右側的睪丸,到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就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右側睪丸在腹股溝與陰囊的交界處,雖然可以拉到陰囊,但是一旦放開會立刻回縮到原來的位置,診斷為隱睪症,醫師呼籲「隱睪症」會影響生育力,應及早治療。(圖:隱睪症會影響生育力,醫師籲別輕忽)泌尿科林易霆醫師表示,家長在幫男幼童換尿布、洗澡時,要主動摸一下陰囊,確認睪丸是兩顆,如果兩側都摸不到或少一顆,應帶到醫院檢查,若確診是隱睪症,就需安排手術,將睪丸引導到陰囊內。較適合手術的年齡是滿6個月到2歲,超過2歲,睪丸會因腹腔內的較高溫度影響,逐漸喪失製造精子的能力,隨著年齡愈大,睪丸就會完全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 林易霆醫師指出,「隱睪症」會降低生育能力,單側隱睪症對身育能力的影響較小,約有90%都可以成功生育,雙側睪丸都隱睪症就只有33%到65%的患者可以成功生育,因為陰囊內的溫度較低,較適合精子了生成,如果睪丸長期在腹部,因溫度較高,會把睪丸熱壞,醫學案例,兩歲的隱睪幼兒,睪丸切片檢查就可見到睪丸組織被熱壞的痕跡。林易霆醫師進一步指出,胎兒時期睪丸是在腹腔內的器官,胎齡24週以後開始下降,在足月出生的男嬰中有97%睪丸已經在陰囊中,約3%的男嬰睪丸未降至陰囊,稱為隱睪症,出生時隱睪症的男嬰,約有70%睪丸會繼續下降,所以三個月大的男嬰,僅有1%患有隱睪症,出生三個月後,睪丸的位置就不太會變動,一般而言早產兒、體重不足或有家族史是患隱睪症的高危險群,若父親有隱睪症,會增加小孩患隱睪症的機會4.6倍,若兄有隱睪症,會增加弟患隱睪症的機會達6.9倍。林易霆醫師說,目前對隱睪症的治療主要還是以手術為主,藥物治療效果非常差,反應率不到兩成,建議手術的年齡是六個月大以後,手術主要先找出隱睪的藏身處,然後將隱睪移到陰囊內,並加以固定,較低位靠近陰囊的隱睪,較容易矯正,較高位遠離陰囊或在腹腔內的隱睪較難矯正,目前內視鏡技術的發達,已經可以做到兼具效果好,傷口小,恢復快,疤痕小的微創手術,因此,每個父母都應該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現象,如果有,及早矯正,可免遺珠之憾。

阿伯跌倒讓人亂「喬」 肩關節脫位劇痛不堪

阿伯跌倒讓人亂「喬」 肩關節脫位劇痛不堪#手術治療

肩膀撞傷可別大意,如果延誤就醫,可能得開刀才能復原。一名68歲務農的阿伯,工作途中不慎跌倒,肩膀受到外力撞擊,導致肩關節脫位。一開始他找鄰近的「拳頭師傅」治療,但幾天後卻劇痛不堪,只好到醫院看診。由於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最後得靠手術治療。醫生強調,肩關節脫位最好的治療期是在三天內,超過越久就越難治癒。肩關節脫位也就是俗稱的脫臼,分為前脫位和後脫位,這名病人是屬於後脫位,因此特別難發現。大林慈濟醫院骨科主任劉耿彰指出,後脫位比較少見,也沒有明顯的症狀。由於肩膀脫臼的位置在後,正面的X光片無法判斷,必須要靠側面的X光片才能確定。因此經驗較少的新進醫生或坊間的正骨師傅都很難發現。肩關節脫位多發生於20至50歲的成年男性,常見於撞擊性運動或容易跌倒的活動,如籃球、排球等激烈運動,因為突然的外力衝擊,讓肱骨衝破薄弱的肩關節囊前壁而導致。劉耿彰醫生表示,除了先天性肩關節發育不良或缺陷,如果肩關節首次脫位處理不當,或關節周圍軟組織未修復好而過早活動,日後可能導致習慣性脫位,不可不注意。劉耿彰醫師提醒,一般的脫臼都可以透過復位方法來治療,只要處理得當,就不需要開刀。有些人以為來看骨科一定要開刀,因此不願意來醫院治療,就找路邊的拳頭師傅去「喬喬ㄟ」。但其實是錯誤的觀念,雖然這些師傅都有學習復位手法,但由於沒有透過X光片作確認,很容易誤判,甚至越弄越嚴重,如果有脫臼的情況,還是要找有經驗的骨科醫生做詳細的檢查,才能對症下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