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症降生育力!有家族史為高危險群
彰化溪州鄉一名7歲張姓男童日前在洗澡時,被媽媽發現找不到右側的睪丸,到署立彰化醫院泌尿科就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右側睪丸在腹股溝與陰囊的交界處,雖然可以拉到陰囊,但是一旦放開會立刻回縮到原來的位置,診斷為隱睪症,醫師呼籲「隱睪症」會影響生育力,應及早治療。(圖:隱睪症會影響生育力,醫師籲別輕忽)
泌尿科林易霆醫師表示,家長在幫男幼童換尿布、洗澡時,要主動摸一下陰囊,確認睪丸是兩顆,如果兩側都摸不到或少一顆,應帶到醫院檢查,若確診是隱睪症,就需安排手術,將睪丸引導到陰囊內。較適合手術的年齡是滿6個月到2歲,超過2歲,睪丸會因腹腔內的較高溫度影響,逐漸喪失製造精子的能力,隨著年齡愈大,睪丸就會完全失去製造精子的能力。
林易霆醫師指出,「隱睪症」會降低生育能力,單側隱睪症對身育能力的影響較小,約有90%都可以成功生育,雙側睪丸都隱睪症就只有33%到65%的患者可以成功生育,因為陰囊內的溫度較低,較適合精子了生成,如果睪丸長期在腹部,因溫度較高,會把睪丸熱壞,醫學案例,兩歲的隱睪幼兒,睪丸切片檢查就可見到睪丸組織被熱壞的痕跡。
林易霆醫師進一步指出,胎兒時期睪丸是在腹腔內的器官,胎齡24週以後開始下降,在足月出生的男嬰中有97%睪丸已經在陰囊中,約3%的男嬰睪丸未降至陰囊,稱為隱睪症,出生時隱睪症的男嬰,約有70%睪丸會繼續下降,所以三個月大的男嬰,僅有1%患有隱睪症,出生三個月後,睪丸的位置就不太會變動,一般而言早產兒、體重不足或有家族史是患隱睪症的高危險群,若父親有隱睪症,會增加小孩患隱睪症的機會4.6倍,若兄有隱睪症,會增加弟患隱睪症的機會達6.9倍。
林易霆醫師說,目前對隱睪症的治療主要還是以手術為主,藥物治療效果非常差,反應率不到兩成,建議手術的年齡是六個月大以後,手術主要先找出隱睪的藏身處,然後將隱睪移到陰囊內,並加以固定,較低位靠近陰囊的隱睪,較容易矯正,較高位遠離陰囊或在腹腔內的隱睪較難矯正,目前內視鏡技術的發達,已經可以做到兼具效果好,傷口小,恢復快,疤痕小的微創手術,因此,每個父母都應該仔細檢查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現象,如果有,及早矯正,可免遺珠之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