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以手觸診甲狀腺,約大概4~10%的成年人口中有甲狀腺結節,以超音波檢查,則高達40%以上人口中有甲狀腺結節,以婦女和老長者居多。但醫師提醒,若患甲狀腺結節不需過於緊張,因95%以上為良性,可透過治療改善。
根據統計,以手觸診甲狀腺,約大概4~10%的成年人口中有甲狀腺結節,以超音波檢查,則高達40%以上人口中有甲狀腺結節,以婦女和老長者居多。但醫師提醒,若患甲狀腺結節不需過於緊張,因95%以上為良性,可透過治療改善。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69歲林先生多年前曾察覺脖子外觀有些腫脹,但因沒有疼痛或不舒服,而不以為意。但日前進食時,喉嚨開始會感覺卡卡、有異物感,擔心是惡性腫瘤,才趕緊前往醫院檢查。 衛福部苗栗醫院外科醫師高浩偉表示,為患者觸診時摸到約有7公分頸部腫塊,經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多結節性甲狀腺腫,在採取手術切除治療後,症狀已獲得改善,且仍保留甲狀腺功能,無需服用甲狀腺素補充藥物,出院後定期追蹤即可。 甲狀腺結節腫塊僅5%轉癌 高浩偉指出,頸部腫塊成因很多,一般民眾最擔心的就是癌症。事實上,一般頸部腫塊以淋巴結居多,但是根據部位不同,也會有其他考量。若是落在頸部偏正中間的位置,就要懷疑是否為甲狀腺相關疾病,應至醫療院所尋求專業醫師檢查診治,切勿輕忽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高浩偉解釋,甲狀腺結節不等於甲狀腺癌,大約只有5%的甲狀腺結節最終會診斷為甲狀腺癌。臨床上診斷甲狀腺結節的方法,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甲狀腺掃描、細針穿刺細胞學,目前最常使用是超音波檢查,若有懷疑,則會使用細針抽取部份甲狀腺細胞進行化驗,作為良性或惡性鑑別診斷。 甲狀腺癌好發年輕女性,風險逾男性2倍 甲狀腺癌初期大部份是沒有症狀的,直到腫瘤長大才有可能由觸診發現,等到有以下異常症狀時,恐已經較為嚴重: 出現聲音嘶啞 呼吸困難 持續咳嗽 吞嚥困難 高浩偉表示,年輕女性是甲狀腺癌的好發族群,女性的風險是男性2~3倍,最常見的甲狀腺癌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佔超過8成以上,但此類腫瘤生長緩慢,其預後狀況也最好,因此若診斷為甲狀腺癌也不須過度驚慌,應積極接受治療。臨床上手術是治療甲狀腺癌的最主要的方式,可分為部份切除、全切除及頸部淋巴結廓清術,患者若接受全切除手術,才需終身服用甲狀腺素。 高浩偉提醒,雖然甲狀腺結節是常見的疾病,但當自己或身旁親友摸到脖子有硬塊,出現以上症狀,或發現甲狀腺異常時,仍需儘速就醫檢查,以確認病因和病況,配合診治及定期追蹤,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脖子出現不適,症狀不一定出現在脖子。有些以為與脖子無關的症狀,或發生在非脖子部位的疼痛,都很可能是脖子引起。請大家做一次脖子故障度檢測,確認頸部的健康狀態。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務必前往骨科檢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立刻前往骨科進行詳細檢查。□ 最近扣襯衫釦子時感覺有些困難,甚至無法扣釦子。□ 想用指尖夾起硬幣等小東西卻無法完成。(★)□ 雙手無法施力。□ 字跡不像以前那樣端正。□ 吃飯時無法好好拿筷子,或感覺不太會拿筷子。(★)□ 不扶把手就無法上下樓梯。(★★)□ 走路時總覺得腳步虛浮。□ 碰觸肌膚時感覺遲鈍。(★)□ 脖子痛到晚上睡不著。(★)□ 即使在家靜養,脖子還是持續疼痛超過四天。(★)□ 長時間感覺手腳麻痹。(★★)脖子僵硬會引發的症狀當脖子出問題,有時會在身體各處引發不同的症狀。請詳閱後續列表,出現與自身狀況相符者,請圈起來做記號。如果每個項目皆圈出一個以上的記號,且在沒有特殊原因的狀況下,該症狀持續好幾天,問題可能就出在脖子上。1)出現在「頭部」的症狀:頭部沉重/頭痛(鈍痛)/後腦勺產生鈍痛/頭痛暈眩/重聽/耳鳴/眼睛疲勞/視線模糊/曾經被診斷出罹患難治性緊張型頭痛。2)出現在「頸部」的症狀:脖子肌肉僵硬/脖子後方疼痛/脖子根部疼痛/脖子無法轉動/脖子一動就痛/脖子到肩膀的肌肉疼痛/下巴抬起困難或無法抬起/脖子或喉嚨附近感覺怪怪的/難以低頭或無法低頭。3)出現在「肩膀、背部到胸部」的症狀:肩膀肌肉僵硬/肩膀疼痛/肩膀到上手臂疼痛/肩胛骨下側疼痛/肩胛骨內側疼痛/背部肌肉緊繃/手臂根部疼痛/上胸部疼痛/乳房疼痛/背肌疼痛(背痛)。4)出現在「手臂、手指」的症狀:上手臂抬起困難/手臂無法施力/手臂一動就痛/上手臂疼痛/下手臂疼痛/手臂無來由地感覺麻痹/手臂沉重/手臂到指尖疼痛/手部感覺遲鈍/手指無來由地感覺麻痹、刺痛/無法握住汽車方向盤/感覺握力變差。5)出現在「腰部、腿部」的症狀:腰痛/大腿到趾尖麻痹、刺痛/足部(大腿)抬起困難。6)出現在「全身感覺」的症狀:無來由地意識模糊/感覺失神/感覺噁心/專注力下降/身體虛浮/容易疲累/水腫/身體左右邊的感覺不同/手腳冰冷/失眠/情緒低落/更年期障礙。(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別以為只有年輕人才滑手機,現在就連阿公阿嬤都愛滑,甚至還因為滑手機時間太長,姿勢不良導致脖子痛。日前一名86歲老翁,因為脖子痛就醫,醫師進一步問診才發現,老翁每天使用手機和親友聊天的時間很長,就連社群網站在線時間也很長,長時間低頭滑手機,才導致脖子僵硬疼痛。 退化性關節炎+長時間姿勢不正 使病情更加重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主任吳政哲表示,原本以為這位86歲老翁脖子痛是因為退化性關節炎,沒想到他竟然會滑手機玩line和臉書,這麼大年紀每天都有好幾個小時低頭滑手機,長時間姿勢不正,更是加重他脖子疼痛的重要原因。 消炎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 治標不治本老人家出現脖子僵硬疼痛,治療方式也和年輕人一樣;吳政哲主任指出,脖子僵硬疼痛急性初期都會開給藥物治療,以及可搭配復健熱療與電療,主要藥物以消炎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來緩解疼痛,但這只是治標不能治本。 拉筋復健運動 訓練斜方肌此外,對於肩頸痠痛,可以針對頸椎與肩胛骨周圍的肌群做拉筋復健運動來改善;吳政哲主任進一步指出,拉筋運動也可以調整姿勢,尤其是斜方肌,平常坐在椅子上時,可用左手把頭往左側方向按下伸展,右手把頭往右側方向伸展,一次做10至20秒,共做3~5次。 避免低頭、使用30分鐘起來活動想要預防滑手機導致肩頸僵硬疼痛,吳政哲主任建議,最重要的就是使用手機的型態與時間要正確;所謂使用手機的型態就是姿勢上要避免低頭,可以將手機放在書架上看,至於滑手機時間也要節制,不要一直緊盯著螢幕,最好是使用30分鐘就起來走動走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個月大的寶寶臉上、身上突發疹子,父母擔心是否為洗澡沒有洗乾淨造成的,醫師表示,小嬰兒從剛出生的前幾周到1、2個月內,皮膚上很常出現各式各樣的疹子,有的在臉上,有的在四肢軀幹,有的則在脖子及腹股溝,不必過度驚慌,因為剛出生幾個月內的小嬰兒身上的皮疹大多都是良性的。常見5種皮疹 不用治療可自癒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部醫師楊雯倩表示,新生兒皮疹可分為毒性紅斑、熱疹、栗粒疹、脂漏性皮膚炎及異位性皮膚炎。毒性紅斑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幾天到2、3周間,病徵為軀幹及臉部出現許多2公分以下的淡紅斑,紅斑上會有白白黃黃似膿包狀的小點。另外,家中長輩常害怕新生兒著涼,將他們包的密不透風,這也是導致皮疹的原因之一。因為汗腺尚未發育成熟,在衣服包裹過多、體溫過高的時候,無法順利排汗就可能在脖子、肩膀、軀幹、腋下附近及腹股溝附近產生熱疹,只要皮膚通風散熱就會漸漸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會讓嬰兒皮膚變粗糙還有一種狀況是新生兒兩側臉頰或額頭會出現白色或淡黃色的小丘疹,圓圓尖尖的,此為皮膚最外層的角質層堆積形成的栗粒疹。在1、2個月大以內的小嬰兒,可能會在頭皮、臉部、眉毛處、耳朵附近或是尿布區出現黃色油垢狀脫屑的疹子,即為脂漏性皮膚炎。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多發生在臉部、手肘外側、膝蓋、腳踝外側等,病灶處的紅疹容易有慢性、反覆性的搔癢,小嬰兒會用手去磨去抓,導致脫屑甚至苔癬化,摸起來乾燥粗糙,嚴重的個案會因為破皮而有細菌感染。無法辨識病症 盡速至小兒科或皮膚科就診楊雯倩醫師提醒爸爸媽媽們,雖然嬰幼兒的疹子大多都是良性的,不需要特殊治療,可以自癒。,甚至要改善源頭就能好的快,但若出現無法辨識病症的黴菌感染時,父母仍應盡速帶小朋友至小兒科或皮膚科就診檢查。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脖子出現不適,症狀不一定出現在脖子,有些以為與脖子無關的症狀,或發生在非脖子部位的疼痛,都很可能是脖子引起,請大家做一次脖子故障度檢測,確認頸部的健康狀態。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務必前往骨科檢查,勾選到★★標示的症狀,請立刻前往骨科進行詳細檢查。歪脖子自我檢測□ 最近扣襯衫釦子時感覺有些困難,甚至無法扣釦子。□ 想用指尖夾起硬幣等小東西卻無法完成。(★)□ 雙手無法施力。□ 字跡不像以前那樣端正。□ 吃飯時無法好好拿筷子,或感覺不太會拿筷子。(★)□ 不扶把手就無法上下樓梯。(★★)□ 走路時總覺得腳步虛浮。□ 碰觸肌膚時感覺遲鈍。(★)□ 脖子痛到晚上睡不著。(★)□ 即使在家靜養,脖子還是持續疼痛超過4天。(★)□ 長時間感覺手腳麻痹。(★★)症狀持續好幾天 恐是脖子搞的鬼當脖子出問題,有時會在身體各處引發不同的症狀,請詳閱後續列表,出現與自身狀況相符者,請圈起來做記號,如果每個項目皆圈出一個以上的記號,且在沒有特殊原因的狀況下,該症狀持續好幾天,問題可能就出在脖子上。1) 出現在「頭部」的症狀 /頭部沉重/頭痛(鈍痛)/後腦勺產生鈍痛/頭痛暈眩/重聽/耳鳴/眼睛疲勞/視線模糊/曾經被診斷出罹患難治性緊張型頭痛。2) 出現在「頸部」的症狀 /脖子肌肉僵硬/脖子後方疼痛/脖子根部疼痛/脖子無法轉動/脖子一動就痛/脖子到肩膀的肌肉疼痛/下巴抬起困難或無法抬起/脖子或喉嚨附近感覺怪怪的/難以低頭或無法低頭。3) 出現在「肩膀、背部到胸部」的症狀 /肩膀肌肉僵硬/肩膀疼痛/肩膀到上手臂疼痛/肩胛骨下側疼痛/肩胛骨內側疼痛/背部肌肉緊繃/手臂根部疼痛/上胸部疼痛/乳房疼痛/背肌疼痛(背痛)。4)出現在「手臂、手指」的症狀 /上手臂抬起困難/手臂無法施力/手臂一動就痛/上手臂疼痛/下手臂疼痛/手臂無來由地感覺麻痹/手臂沉重/手臂到指尖疼痛/手部感覺遲鈍/手指無來由地感覺麻痹、刺痛/無法握住汽車方向盤/感覺握力變差。5) 出現在「腰部、腿部」的症狀 /腰痛/大腿到趾尖麻痹、刺痛/足部(大腿)抬起困難。6) 出現在「全身感覺」的症狀 /無來由地意識模糊/感覺失神/感覺噁心/專注力下降/身體虛浮/容易疲累/水腫/身體左右邊的感覺不同/手腳冰冷/失眠/情緒低落/更年期障礙。(本文摘自/改善脖子僵硬,身體90%的疼痛都會消失/采實文化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超級寒流,全台極凍!天氣驟冷,血壓一上升就容易導致中風。因此,腦出血以每年的12月至2月為高峰期, 當寒流來襲,若是發現心跳混亂,而且頭脹、脖子緊,就有4~5倍的中風危機,應該儘速就醫。心肌梗塞易發作 年長者加強保暖而且,身體為了要抵禦寒冷,必須增加熱能,易加重心臟負擔,提高心肌梗塞發作的機率,尤其是周邊血液循環較差的老人家,特別容易感覺不適。因此建議,平時除了量心跳、血壓,更要注意保持身體溫暖。把握急救黃金期 4招辨別中風而據《優活》的過去報導,中風易在冬季發生,加上最近天氣變化大,提醒有三高問題的患者,須隨時注意血壓、醣化血色素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並學習辨識中風徵兆,提高警覺性,把握「急性中風黃金3小時」。因此未避免錯失黃金就醫時間,民眾可參考國民健康署網站,所提供的「FAST」口訣辨別中風徵兆並及早處理:●「F」就是FACE/觀察患者微笑或是面部表情,如露出牙齒時,兩邊的臉是否對稱。●「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下垂。●「S」就是SPEECH/請患者講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T」就是TIME/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身處網路世代,電腦、智慧型手機、平板已經進駐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然帶來便利之餘,似乎也導致民眾肩頸問題增加,根據雜誌報導指出,台灣人肩頸痛問題的盛行率是55%;此外,網路調查也指出,近8成上班族表示身體經常痠痛、疼痛或不舒服,其中肩頸就佔了半數。脖子前傾 承受頭部2倍重量台灣人肩頸痠痛比例高,除了生活中的多種壓力與緊張所造成以外,最關鍵的原因其實在於長時間的使用3C產品,馬偕醫院物理治療師蔡麗瑛解釋,頭的重量約是體重的十分之一,體重60公斤的人頭部重量約6公斤,彷彿一顆保齡球。但只要頭部往前一吋,脖子的負重就會變為兩倍。有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後,等於電腦隨身帶著走,肩頸痛更加惡化。雖然疼痛剛開始發生時,可透過局部熱敷、休息、按摩等舒緩不適,但若反覆發作、疏於預防,使症狀惡化的話,恐怕就連藥物、物理治療,甚至手術都無法獲得緩解。運動治療、穩定核心 緩解頸肩問題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杜育才醫師也指出,頸部是頭與身體的橋樑,也是腦部輸出訊息至身體各部位必經途徑,因此,頸部疾患除了會引發肩頸痛外,亦會導致頭痛及五官症狀,甚至還可能影響身體平衡,出現耳鳴、暈眩、噁心等症狀。杜醫師強調,改正姿勢、運動訓練、加上合適的治療,可大幅減輕頸頭症候群症狀,減少復發。而當中的運動就十分重要,不僅可訓練、重建頸部和上背的生物力學,穩定深層核心肌肉,適度矯正頸椎排列,緩解頸部引發的頭部症候群,同時耳鳴、暈眩和平衡能力也能因此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