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

職業病使手腕酸痛 當心腕隧道症上身

職業病使手腕酸痛 當心腕隧道症上身#職業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人電腦打太久、職業需求等,都可能讓手腕痠痛,但要小心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楊子旻表示,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多發於長期使用電腦者、鋼琴師、木匠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女性發生此疾病的比例為男性的3到10倍,病患時常夜間時痛醒,但初期甩一甩就可以減輕症狀,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壓迫手腕,而延誤就醫。正中神經(Median Nerve)是主要控管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的感覺神經。手部的正中神經在手腕處,會穿過由腕骨與韌帶圍成的「腕隧道」,當遭受到外來的壓迫時,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可能原因包含:腕骨骨折,退化,變形與關節炎可能導致腕隧道狹窄造成壓迫正中神經,以及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酒精濫用等等。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症狀會在夜間時加劇,常夜間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且如扣釦子、拿杯子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麻木、疼痛症狀會延伸至手肘或肩膀;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伸展困難,手部感覺喪失,如懷孕後期的女性、風濕性關節炎、糖尿病、及手腕骨折或脫位等,都容易好發腕隧道症候群。。日常生活中減少腕部不當的姿勢及重複性動作,當症狀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時,治療的重點只需注意避免腕部過度勞累即可;手腕護具可用特製的手腕護具(豎腕副木),避免腕部過度的伸展或屈曲並減少腕部活動量,以降低局部的發炎與疾病的惡化。白天使用時需注意每兩個小時需休息半個小時,以免造成末端肢體循環不好以及腕關節活動度的減少。 

防職災有撇步 注意中午、下班前時段

防職災有撇步 注意中午、下班前時段#職業病

根據勞委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表示,為了解中小企業重大職災特性,統計分析發現中小企業重大職災發生時間大多在中午、下班前時段(上午11時及下午4時左右),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推測由於勞工在下班前,體能下降,注意力鬆懈,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發生職災事故,故不論雇主或勞工本身,在這段時間要格外注意作業安全。(照片翻攝自勞工安全衛生所宣導海報)每年約有近九成左右的死亡職災發生於中小企業,且根據職災資料顯示,2002年至2009年間共發生3097人罹災死亡,有87.3%的重大職災發生於中小企業,平均每年約有309名中小型企業勞工罹難,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表示,因中小企業人員流動率較高,雇主往往忽略新進人員的安全衛生教育訓練,導致許多勞工安全認知較差,身處在危險中都不自知。另外根據台北大學附設醫院衛教文章中指出,職業傷害是指在工作中受到的傷害, 如張大華在工廠工作時,手指不小心被機器捲入,導致手指斷裂等,職業疾病則是因工作中暴露於化學性、物理性、生物性、人因工程性及其他危害因子所導致的疾病,如張大華長期處於強烈之噪音工作環境中,最後導致聽力喪失,即視為職業疾病。文中更指出,勞工朋友如果懷疑自己得到職業病時,可找職業醫學專科醫師診斷,釐清患病原因是否跟職業有關,謀取應有的權利,勞工也可提供醫師相關資料,例如罹病依據、暴露在有害物質環境的證據、工作史等資料,讓職業醫學專科醫師做一個公正的判斷。如經查證後確實為職業所引起之相關疾病,可以透過危害物質暴露的管制,使病情能得到控制。相對的,如果疾病跟職業無相關,也可以讓勞工朋友放心,繼續為生活打拼,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

大陸修職災法 滑鼠手、頸椎病將列入職業病

大陸修職災法 滑鼠手、頸椎病將列入職業病#職業病

很多人上班的時候,都需要打電腦,當同樣的姿勢久了,就很容易出現頸椎的毛病,造成一些職業傷害;根據大陸網站報導,大陸最近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時,打算將滑鼠手和頸椎病等列入職業病。這個消息一出,很多上班族大表贊成,但是也有雇主質疑如何判定滑鼠手與頸椎病是工作造成,造成雙方的爭論。大陸新版職業病防治法主要發起人之一的黃漢林表示,新版職業病防治法中最為重要的觀念就是對職業病定義的修正,像是過勞死、長期盯著螢幕致眼部損傷、職業性腰背痛、頸椎病、滑鼠手等上班族容易得到的疾病,都有機會納入職業病的範疇當中,可以說是中國大陸對於職業保障的進步。但是有專家就指出,頸椎病可以分為五級,到底是哪一級的時候可以列為職業傷害;還有打電動、在家沉迷上網,也都會導致頸椎病,該如何認定是職業傷害。再來就是賠償問題,一旦被認定是職業病,該如何賠償、需不需要區分等級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該專家還表示,如果勞工要訴請職業傷害,要找誰來界定,如何進行調解與仲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有大陸的醫學專家表示,這次修訂職業病的標準,是非常值得給與鼓勵,因為這十多年來,職業傷害的狀況已經大大不同了,但是該專家也表示,與其去煩惱職業傷害,還不如學習正確的坐姿與習慣,才能更有效預防滑鼠手的發生。工作的時候,上臂和前身夾角保持45度以下,並且每隔一個小時就要活動一下雙手,如做一下握拳、捏指等動作,才能有效預防滑鼠手。至於想要維持頸椎的健康,就要保持正確的睡姿,挑選合適的枕頭是防止頸椎病的好方法。此外,看書、看電視和使用電腦的時候,每隔1小時就應該起身活動一下,做一做頸椎保護操,這樣才是避免自己頸椎受損的不二法門。

女工職業病,連筷子都拿不住!

女工職業病,連筷子都拿不住!#職業病

台中縣一名50歲的陳姓女工日前手掌及手指莫名痠麻疼痛,拖了幾個月後,竟連筷子都拿不穩,進食困難。經醫院職業醫學科檢查評估後,才知道是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的職業病。目前婦人已得到妥善治療,因確認是職業病,所以還申請到勞保職業病治療免部分負擔的補助。醫師表示,職業醫學科門診中常發現民眾對職業病的概念不清楚,等到症狀嚴重時才就醫,如果身體有不適民眾有相關的問題或病症,建議可到醫院職業醫學科門診請專業的醫師評估檢查,才不會沒了健康又賠了基本權益。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施旭姿醫師表示,陳女士在紙盒工廠工作多年,每天都要包裝、手摺數百個紙盒。幾個月前,她發現自己雙手手指痠麻疼痛,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晚上睡覺時還常麻痛到醒過來,早上起床時手指頭還感覺腫腫脹脹的,3、4個月後麻痛感更延伸到手掌,連吃飯時都握不住筷子,沒辦法好好進食。原本她想直接掛復健科治療,但醫院貼心建議她先看「職業醫學科」釐清病因,經過詳細的檢查後,確認是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的職業病。施醫師指出,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是手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所造成的症狀,通常患者前四指會產生麻鈍、刺痛感。若症狀較輕微,只需要透過服藥或復健方式治療,若情況嚴重、神經受損時,可能就需要開刀治療。醫師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發生和患者工作及日常活動有密切的關係,尤其廚師、美髮師、家事管理師、工廠作業員、電腦工程師等高度依賴雙手作業的民眾更是這種職業病發生的高危險群。醫師指出,一般勞工生病受傷達一定嚴重程度時都可向勞保局申請傷病補助,但經職業醫學科醫師專業評估,並申請通過勞保局鑑定確屬職業病的話,還會加重給付,除醫療費以及門診、手術、住院可免部分負擔,甚至往後因治療暫無法工作期間的薪資等都能得到部分補助。光田綜合醫院為了提供民眾即時的職業病診斷治療及諮詢服務,也特別成立「職業醫學科」,99年並成為行政院勞委會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未來有機會幫助更多像陳女士這樣的職業病患者,為健康和權益把關。

電腦族下背痛纏身 建議加強腰部支撐

電腦族下背痛纏身 建議加強腰部支撐#職業病

長時間使用電腦民眾要小心下背痛來找碴,奇美醫院神經外科 - 王哲川醫師表示,最近在診間常常發現下背痛的病人有增多的趨勢,詳細詢問病史發現很多都是電腦族。使用電腦的族群常常都是一坐下去就是一整天,起來的時間大概只有上廁所的時候,而泡網咖的人更是大宗。王哲川醫師指出,背痛可能和肌肉、韌帶、椎間盤突出及脊椎退化有關,而長時間的姿勢不良者更是屬高危險群。下背痛除了上述的姿勢不良外,診間常遇到的是粗工、農漁民等需持續搬運重物,沒有適度休息下,症狀最為嚴重,正確的搬運姿勢應要先蹲下,抱穩物品後再起身,並儘量把物品接近身體,減少不必要的背部負荷。職業病方面,要久站的百貨公司專櫃小姐、久坐的電腦族或接線生,因固定同一姿勢造成者不乏其人,王哲川醫師建議平均半小時變更一下姿勢,工作常要站立者不妨改穿平底氣墊鞋,雖外觀沒有高跟鞋漂亮,卻能有效分散腳部受重力量,久坐的上班族則可購買護腰,填補腰部和座椅間的空隙,發揮支撐作用。熱愛運動的民眾也要注意,熱身不夠就下場是運動傷害的主因,過於激烈的衝撞運動如橄欖球、跳躍頻繁的籃球及排球更要確實熱身,不要逞強傷身。王哲川醫師強調,了解並查出病因是治療的基礎,治療方法有復健、服藥、手術等多種,同時注意正確的工作姿勢,就能獲得理想的控制。若醫師評估需手術者,也不用忌諱手術,適當及適時的治療才是下背痛最好的對策。

防治乾眼症 建議每工作2小時、休息15分鐘

防治乾眼症 建議每工作2小時、休息15分鐘#職業病

擔任會計的35歲王小姐(化名),平日工作於空調環境下,且須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近日因常感眼睛乾澀且易流淚,至醫院就醫後,醫師診斷為「乾眼症」,經治療及調整個人工作習慣後,症狀已改善。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每天使用電腦或需長時間駕駛,及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上班族,都是好發乾眼症的高危險群,如果已經出現眼睛紅、癢、怕光、流淚、乾澀、視力模糊……等症狀,請儘快就醫,否則可能傷害角膜,甚至有失明的危險!後果就不堪設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6年針對臺北市職業傷病調查結果發現,在空調環境下、使用電腦過久或是眼睛未做好防護措施所造成的眼睛疾病(可能也包括眼睛傷害),高居工作中曾遭遇相關危害或疾病的第3名。再度提醒如有不適,請立即至眼科門診就醫。至於乾眼症預防方法:1.養成睡眠充足、不熬夜習慣。2.均衡飲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喝水。3.改變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邊看文件,邊做電腦輸入,建議每工作2小時,休息15分鐘,以減少眼睛疲勞。4.注重眼部清潔,減少隱形眼鏡佩戴時間。5.定期作眼科檢查。6.眼睛如有不適,切勿自行用藥等。衛生局編印「職場視力保健~乾眼症防治手冊」,提醒上班族愛護眼睛要及時,別讓乾眼症“愛”上您!有關「職場視力保健~乾眼症防治手冊」相關資訊,可至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或至本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索取。

避免肥胖 可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

避免肥胖 可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職業病

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一種常見慢性的、漸進性的關節軟骨損傷疾病,特別好發於手部、膝蓋、髖關節及脊椎等處的關節上,是一種與年齡職業性負重有很強相關的疾病。一般來說很少發生在四十歲以下的人身上,但是在過了五十歲之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盛行率則開始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營造、林木、農、礦工業從業人員因職業性負重,也有很高的風險。柳營奇美醫院家醫科蕭旭峰醫師呼籲:避免肥胖,適度增加關節周邊肌肉韌帶強度,可以降低風險。估計全美國約有四千萬人受到退化性關節炎所困擾,男女的比率差不多,其中約有70~90%為七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雖然退化性關節炎不是一項容易致命的疾病,但是對生活品質及健康的影響卻是極大的,在西方的研究中,退化性關節炎對健康的衝擊,在女性所有疾病中排名第四;在男性則是第八位。此外退化性關節炎也是一個造成病人喪失日常活動能力(例如:走路、爬樓梯)的重要病因,對於西方的老年族群,退化性關節炎是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引起失能的第二大原因。退化性關節炎也往往造成了相當大的醫療資源負擔,全英國在西元2000年共進行了80,000個髖關節或膝關節的置換手術,總共花費了約四億英鎊的醫療費用,在台灣每年用在置換人工膝關節手術的醫療費用也高達二十多億台幣。因此隨著社會老化程度的進展,退化性關節炎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將會變得越來越嚴重。蕭旭峰醫師表示,傳統上退化性關節炎被認為是一種隨著老化而不可避免的疾病,因此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與年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了年齡之外,有關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危險因子,在過去已被廣泛研究且確認的還有:性別(女性多於男性)、種族、體重過重、過去曾有膝關節外傷病史者以及運動、職業上的影響等。根據文獻的結果顯示,從事一些粗重工作,例如:搬運、背負重物的工人,通常比較容易發生退化性關節炎,另外對於一些需要較長時間採取蹲姿或是跪姿的工作者,也是疾病的好發族群。就不同的職業類別而言,營造業、林木業、農業及礦業之從業人員都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針對各種不同職業上的動作或姿勢所作的研究,結果也發現:蹲、跪、搬舉重物以及長時間走路、爬樓梯等動作,都會提高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性,特別是如果工作中經常需要使用到蹲、跪姿勢同時又需搬舉重物的工作者,其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盛行率是一般人的三倍以上。因此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方法,除掉遺傳基因及性別等不可改變的因素之外,蕭旭峰醫師說,最主要的就是要減少關節的負擔及增加關節周邊組織的強度。因為體重是關節負重最主要的來源,所以避免肥胖絕對是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第一要務,其次要避免長期負重及關節反覆性的動作。至於適度而正確的運動則可以增加關節周邊的肌肉韌帶的強度,可以減少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危險性。雖然早在1952年,就有研究發現礦工有較高的危險性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後續有關職業與退性關節炎的研究也大都顯示職業上的負重工作與退化性關節炎是有非常高的關聯性,但是一般醫療人員或是職場的工作者還是較少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退化性關節炎大多發生在50歲,甚至是退休之後,因此過去工作上的影響往往被輕忽。再加上長達四、五十年的職業史追蹤並不容易,而且過去的研究中也一直沒有明確的負重暴露與退化性關節炎間的劑量效應關係被證實,所以到目前為止,包括歐美的主要國家在內,都還沒有正式認定因工作負重而引起的退化性關節炎是職業病的一種。然而隨著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兩者之間的關連性,因此如果可以讓大家多了解這方面的問題,對基層勞工採取適當的衛教,進而要求職場提供更多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的防護施,不僅可以減少未來龐大醫療資源的支出,同時也可以降低這個疾病對個人及社會健康所造成的衝擊。

不再害怕“失聲” 聲帶保健十招

不再害怕“失聲” 聲帶保健十招#職業病

「李老師,為什麼我每次上完兩堂課聲音就會變沙啞啊?」「妳有可能沒注意到音聲保健的方法喔。」「什麼叫作音聲保健?」「簡單來說,就是聲帶保養的觀念。」哪些職業或族群容易發生聲音沙啞的現象呢?包括有(幼教)老師、歌星、聲樂家、醫師、律師,法官、啦啦隊員等。另外還有經常需要念經、市場叫賣、教訓小孩、驚聲尖叫、或者在KTV、舞廳、演唱會中狂歡的民眾等。以上這些人都是聲帶濫用的高危險群。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耳鼻喉科王守仁醫師表示,聲音沙啞的原因,有很多是長期聲帶濫用或誤用的結果。爲避免聲帶受損,一定要養成日常生活上的保養工作:1. 減少習慣性清喉嚨的動作,勿長時間大聲講電話(尤其是手機)。2. 減緩說話的速度,盡量少說悄悄話,避免因不當用力而增加聲帶摩擦。3. 充分的休息與睡眠,避免抽煙、喝酒及刺激性或油炸的食物。4. 經常保持口腔及嘴唇的溼潤,在冷氣房中要注意溼度的保持。5. 運動中盡量避免發聲及情緒激動時提高音調講話。6. 在吵雜的環境中盡量少交談,適時地使用擴音器。7. 避免模仿動物叫聲或機器聲,適量的運動以增加肺活量。8. 不勉強自己唱非自己音域的歌,勿常常急著插嘴講話。9. 使用腹式呼吸調節發音方法,治療胃酸逆流所引起的慢性咽喉炎。10. 身體不適(感冒)時減少說話,適時的沈默療法(禁聲療法)。王守仁醫師表示,感冒之後常常會發生聲音沙啞的情況,通常休息一兩天即可恢復,若是持續超過一週以上或反覆發生,這時建議您應該找耳鼻喉專科醫師檢查咽喉及聲帶。另外,講話引發喉部不適、疼痛或唱歌時高音唱不上去,也最好能到醫院檢查一下聲帶有無異常。至於何時應接受聲帶手術呢?王醫師建議,若經耳鼻喉科醫師詳細用喉纖維內視鏡或喉頻閃光鏡檢查後,發現確定之聲帶或其他咽喉病變,則需要接受喉顯微手術。不過,許多人檢查之後並無發現聲帶長繭或息肉,這種聲音沙啞的情況,通常只是聲帶使用不當導致的後遺症,此時應該依照醫師建議接受一段時間的語言治療,並持續注意音聲保健的方法,即可達到最佳的療效及避免可能的手術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