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陳先生是一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3個月前開始出肩頸痠痛,有時會伴隨雙手麻木、頭痛、上背或下背痛的狀況。雖過去也曾出現類似的狀況,但多數時間休息之後得以改善,但這次的症狀持續了一陣子,因此到醫院復健科門診求助。經過病史詢問、工作狀況了解、鑑別診斷區別發現為「頸椎小面關節炎」。
40歲陳先生是一位科技公司的工程師,3個月前開始出肩頸痠痛,有時會伴隨雙手麻木、頭痛、上背或下背痛的狀況。雖過去也曾出現類似的狀況,但多數時間休息之後得以改善,但這次的症狀持續了一陣子,因此到醫院復健科門診求助。經過病史詢問、工作狀況了解、鑑別診斷區別發現為「頸椎小面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話說:「做哪行,像哪行。」每天重複的動作會造成某些固定的姿勢,減少某些筋膜的柔軟度,便能減少能量損耗。但若這種型態太過頭,局部筋膜過度緊繃,反而會導致神經壓迫、筋膜紊亂、身體其他官結肌肉過度使用等代償的副作用。體質、工作、運動 皆會影響筋膜型態人體自然地處於中立位置時,對全身的骨骼關節筋膜壓力最小,最不易造成痠痛及退化問題。現代生活最大的通病就是久坐。每個人的筋膜型態各有不同,這是筋膜為了適應身體狀態而產生的自然慣性。影響筋膜型態的因素如下:1) 體質/韌帶鬆弛軟Q或筋膜緊繃硬邦邦。2) 工作型態/久坐、久站、低頭、蹲跪、搬重物。3) 日常運動型態/高爾夫、棒壘球、桌球、長跑等。肌肉緊縮或伸長都無力 應正確使用、訓練久坐對人體的傷害就像抽菸一樣嚴重。上班族、低頭族、電腦族因為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肌肉不平衡,導致頸部前傾、圓肩駝背的「猿人姿態」,稱為「肩頸症候群」,又名「上交叉症候群」。之所以稱為「交叉」,是因為出現問題的肌群剛好一前一後形成交叉的態勢。擺脫久坐痠痛的方法如下:1) 改善全身骨骼排列2) 維持正確姿勢3) 伸展放鬆後實行核心訓練、運動訓練人體肌肉的特性是緊縮太久會無力,過度伸長也會導致無力!只有各個肌肉在正確的位置時,肌肉才能發揮正常的力量及作用撐住身體。所以無論伸長或緊縮的肌肉都需要再次訓練及活化。肌肉在正確位置時張力正常、儲備的力量最大,才能發揮正常功用。(本文摘自/顧好下肢筋膜,全身痠痛out!/如何出版)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壓力大、長期精神緊繃,讓現代人生活處於緊張狀態下,一般上班族因為長時間低頭工作或注視螢幕,導致人人都有腰酸背痛的症狀,加上智慧型手機的風行,低頭族盛行,肌肉長時間緊繃而出現僵硬、酸痛等現象,甚至會出現偏頭痛等症狀。醫師表示,當肩頸出現僵硬、緊、酸、麻、疼痛等任何一項症狀時,即可稱為肩頸症候群的患者。頸部肌肉僵硬、上肢或上背出現酸麻現象因為姿勢不良,加上缺乏運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任陳威達表示,肩頸症候群好發於容易緊張、壓力大或長期固定同一姿勢者,在低頭族、電腦族最常見。特徵包含出現壓痛點、頸部肌肉僵硬。上肢或上背部出現酸麻、無力、萎縮等現象,則是頸椎骨刺的增生或是椎間盤突出而壓迫到頸部神經根,退化性頸椎炎或頸椎間盤突出常見於年紀大的民眾,或是頸部長期受到壓力的舞者。避免維持同一姿勢超過30分鐘低頭族、電腦族肩頸症狀久若未改善,可能會進一步造成惡化。陳威達主任表示,要預防肩頸肌症候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應維持良好姿勢,避免維持同一姿勢超過30分鐘,適時活動做伸展操來活動筋骨,放鬆肌肉才是正確的選擇,若症狀明顯建議儘快就醫。適當運動可避免疼痛復發陳威達主任表示,急性期的患者可以使用熱敷、引痛點超音波治療、肌肉電療,肌肉伸展術(拉筋)與肌肉深層按摩術、引痛點注射。當急性期過後,適當運動讓肩頸肌肉更進一步放鬆,正確的肌力訓練,增加頸部關節穩定度,避免疼痛、緊繃、酸麻等症狀復發。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33歲男性電腦工程師因長期後頸部及雙側肩膀疼痛近期至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復健科求診,表示有右側手臂酸痛、右側大拇指及前臂麻痛等情形,亦出現長期睡眠品質不佳、精神不濟、並經常頭痛。當心這就是所謂的肩頸症候群!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台大竹東分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詩凡表示,現代人由於打電腦,開車,玩智慧型手機,長時間低頭工作或低頭注視螢幕,造成頸肩部肌肉長時間緊繃,出現僵硬痠痛等症狀,嚴重時合併有頭痛的情形。廣義而言,當肩頸部出現僵硬、疼痛、緊、酸、麻等任何一項症狀時,即可稱為「肩頸症候群」的患者。 林詩凡指出,由於人類的頸椎必須支撐平均3-4公斤重的頭部,且有較大的活動範圍,使得頸椎關節較容易出現病變,進而壓迫到神經根,出現上肢酸麻無力等症狀。肩頸症候群的患者,依據原因及症狀可以大致分為肩頸背肌筋膜症候群、頸椎椎間盤突出或退化,扭傷或其他嚴重的疾病。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治療上,林詩凡強調,肩頸症候群的治療主要必須根據其不同原因及診斷對症下藥。經常使用的保守性治療包含有: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劑與肌肉鬆弛劑的「藥物治療」,合併以熱療、電療、頸部牽引或運動治療之「物理治療」。急性期以藥物治療輔以物理治療,目的在減輕疼痛及發炎,舒緩肌肉僵硬及痠痛情形;待症狀改善後,必須藉由肌力訓練加強頸部關節穩定度,以避免再發。 但是他也指出,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在於減輕患者之疼痛並協助強化肌力;積極找尋並改善形成肩頸不適的原因才是治本的方法。預防疾病的產生或復發,永遠是最佳的治療方針。建議民眾平時需多注意頸部的適當姿勢,工作時宜保持背部挺直倚靠椅背,膝蓋維持90度,雙腳踩在地面,必要時調整桌椅之高度,讓手臂自然下垂,避免聳肩,並且要注意自己視力度數是否足夠,避免因眼睛問題造成肩頸部姿勢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