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

放棄積極治療 比死期更重要的是愛

放棄積極治療 比死期更重要的是愛#醫病關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如果現實生活中,人類可以知道自己何時會死,大家還會選擇目前的生活繼續下去嗎?《死期大公開》電影裡,那些知道自己死期的人,分別做出了些許的調整,拋開社會及家庭的枷鎖,開始思考自己在死掉之前,還想要做些什麼?體驗什麼?開始認真的為自己而活。等待死亡那一天的到來很喜歡電影裡有句話:「人就是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去,所以更加小心翼翼地活著!」我常在想,那罹癌的人呢?他們有因此而改變生活方式嗎?有更加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嗎?還是每天盯著天花板,想著哪一天才可以擺脫這個充滿病痛的軀體呢?最近病房裡住著一位目標是「等死」的淑芬阿姨,當主治醫師告知她只剩下一個禮拜的生命後,她就開始等待死亡那天的來臨。沒有經歷悲傷反應的憤怒與否認,她直接跳到最後接受的狀態,看來她等這天等很久了。淑芬的病歷上清楚的寫著:「病人拒絕抽血、輸血,抗生素就使用到靜脈留置針再也打不上的那天為止。」這樣的要求非常罕見,尤其身處大醫院的癌症病房,養成教育中所教的都是「積極」的救治,對於「消極」的支持性照護,較為少見,但兩者也並非如此絕對。就在今天,淑芬身上僅存的靜脈留置針果然再也撐不下去,比她搶先一步,迎接她的是舉國歡慶的雙十連假,沒有IV nurse(專門放置靜脈留置針的人員)的日子,讓她等死的過程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讓大家都不要再繼續互相折磨,我已經做好推銷CVC(中心靜脈導管)的準備。有人牽手的感覺,真好!但是想要接近被隔離的她,得先全副武裝(口罩、手套,以及隔離衣),依稀還記得淑芬那時候被告知要隔離時的反應,她只擔心的說:「那以後就更沒有人要靠近我了!」在醫院裡隔離,通常是身上被培養出存有抗藥性細菌的菌株,而隔離是一種策略,侷限抗藥性菌株的蔓延,保護其他抵抗力也低下的病人,避免交互感染,然而對於有正常免疫力的健康人其實無礙。聽到她的憂慮,我立刻牽起她的手說:「不會啦,我們不會因為這樣,就不來看妳啊!只要多洗手就好了,沒有這麼嚴重啦!」淑芬的肚子也大大的,並不是肥胖造成的大肚腩,相反的,是因為營養不良,再加上腫瘤產生的惡性積水,讓她肚子裡裝著三公升的腹水,魏醫生為了減緩她腹水的壓迫,推了超音波過來,要幫她抽掉一些腹水,在抽水的過程中,由於擔心病人的手會不自覺碰觸無菌範圍,於是需要先將她們的手擺在適當的地方。「妳希望,我把妳的手擺在哪裡好呢?」魏醫師拉著她的手詢問著。「有人牽著很好!」淑芬不加思索直覺式地說。這才發現,或許她真的很渴望每天這樣例行、簡單的碰觸。當然不包括替她打靜脈留置針時,找尋血管的撫摸。沒有隔閡,最後的成全通常在我們全副武裝,拿著打針設備進來時,她就會先行抗議,表示自己真的不需要點滴及抗生素,不想要再受任何一點委屈。今天早上安頓完其他的病人後,我走了進去,替她量完體溫及血壓,我開玩笑的說:「是不是不打針的話,我們的關係比較沒有那麼緊繃?」她一副理所當然地說:「當然,不打針的話什麼都好。」順著她的話,我表達了同理她的害怕與我們的極限,忘了聊了多久,只知道阿姨眼睛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彷彿沒有了打針的隔閡,我們之間變得無話不談,她似乎可以感受到我有站在她的立場上,評估留置針放與不放的優劣,最後她同意,如果在醫師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然而,故事當然不會這樣就畫下句點,主治楊醫師查完房之後,決定把針劑全部停止,當然也就不需要放置任何的導管,楊醫師在評估完淑芬的病情後所做出的決定,他知道淑芬不想這樣拖拖拉拉的活著,他答應過她:「該放手的時候就會放手!」淑芬謝過楊醫師的成全,轉過頭來看我:「不是我不要打針喔,是天意!」「好啊,沒關係,妳的白馬王子楊醫師來救妳了呀!」我不甘心也要挖苦的說。「哪有啦……」換來她靦腆的一笑。果然每個女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女孩,而死亡到底什麼時候真的會來,也似乎沒那麼重要了,只要活著的時候感覺到愛,舒服的過每一天,那麼也就夠了。(本文摘自/存在的離開:癌症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博思智庫出版)

醫療糾紛加劇,台大醫院教授這樣建議!

醫療糾紛加劇,台大醫院教授這樣建議!#醫病關係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台大醫學院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昨日在臉書發文,提出對台灣醫療糾紛加劇建議改善方法,他在文中提到台灣醫師,是全世界正當專門職業中疑似犯罪與涉訟率最高的,每年大約1%;目前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看15次門診,手術共約150萬次,如再加上檢查、住院照顧,無論是護理師、藥師、醫檢師、放射師、呼吸治療師、住院醫師或是主治醫師,大家都太忙了。王明鉅說,對於每年有這麼多醫師被告,無論病方是向檢察官提起告訴、自訴,或是民事求償,或者根本還沒告,只是向醫院投訴、向衛生局投訴,對於任何一個在線上執業醫師來說,從接到傳票之後,向檢察官報到,接受詢問說明清楚,就算最後不起訴處分,大概半年就過去了,如果家屬不服,那又是另一個半年。他指出,醫療法82條許多立法委員們提出了修正案。只是這些修正案只能改變與修正病方提出訴訟之後的結果,沒辦法減少「被不斷投訴」及「被告」這個讓醫療人員最煩悶、灰心、沮喪甚至痛苦的狀況發生,只能讓事件不斷發生後,減少醫療方被傷害的嚴重程度而已。在現在全民健保制度下,尤其是內、外、婦、兒、急、麻這些科別醫療人員們,是這個社會緊急與重症醫療能夠24小時365天持續運轉,一直撐持為整個社會服務最重要的醫療專科群。但正因他們常為著生死一線的病人努力與奮鬥,碰上病人醫療結果不好甚至死亡的機會,要比別科多得多,當然被告機會也大得多。所以如果這些人常常被告,然後一個個灰心喪志離開,絕對不是社會之福,他們是我們這個社會最珍貴的醫療資源。在不能限制人民訴訟權利下,要減少醫療糾紛對於醫療人員的傷害,能做的只是不能讓他們太容易就被告,如果不能針對所有醫療糾紛訴訟程序限縮,那至少從限縮急重症科醫療人員的醫療糾紛訴訟程序開始,接下來再擴及所有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而限縮其實也不是真正的限縮,只是與目前完全沒有限制,想告就告的方式有一點不同。如果病方仍堅持要起訴,這是他的權利,但在訴訟前,由被委託但非醫界第三方,先和病方溝通,列出病方認為的爭議點,透過這些爭議點整理,病方可以審視有沒有道理,這時由消基會、醫改會與律師公會所組成的第三方,所提出來理性中立的各種建議才有可能被聽得進去。最後他寫道,這些作法只是技術性手段,對於徹底解決醫療糾紛無效,根本之道是改變全民健保付保費吃到飽制度,所帶來的醫療資源浪費,如果每人每年平均門診次數可降到10次以下,不必修正任何法律,也不必增加任何限制。(台大醫學院教授、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 授權轉載於臉書)

護理師怒了!家屬言語暴力代價十萬

護理師怒了!家屬言語暴力代價十萬#醫病關係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醫病關係惡化、院內暴力事件頻傳,其中患者家屬對醫護人員的「言語暴力」更是常見!不過不要以為醫護人員肚量大、不計較就可以越來越過份!社群網站流傳一張照片,從內容推測發布者應為在醫院急診室工作的護理師,因一名患者家屬在急診室裡不斷以「妳給我(打針)打好喔,我真的會給妳巴(台語之意為毆打)下去!」及「反正你們醫護人員不需要尊重!」等言語攻擊該名護理師,甚至嗆聲「妳去報警啊,我沒在怕啦!」。最後這名護理師真的忍無可忍,認為醫護人員尊嚴不該如此被踐踏,真的告上警局,沒想到該名家屬在警局上演失憶症,否認所有說過的話,不過最後仍被判敗訴,必須登報道歉並賠償護理師精神上的傷害,總計代價約10萬5千元!這位網路名為「陳冠冠」的護理師本(1)日在個人臉書上發表一張照片,之後被網友瘋狂轉載800多次,原因是陳護理師在工作時不斷被一名患者的家屬言語暴力,最後護理師忍無可忍告上警局,是九年護理生涯以來第一次控告患者家屬。陳姓護理師在照片上留言,透露這名患者家屬自稱公務人員,在急診室大聲咆哮要護理師好好幫患者打針,不然真的會把護理師「打下去」,還要找人關說院長要該名護理師走路!但最後這名家屬卻在警局上演失憶症,否認全部犯行,又說要找人來跟警察關說,甚至要護理師「大事化小」。最後這名家屬還是被判敗訴,代價是要賠償該護理師3萬元的精神損傷,但護理師將這筆錢捐作公益,另要登報道歉,道歉啟示將於本(7)月2日、4日及8日刊登於蘋果日報,總計10萬5千元。陳姓護理師留言說,並非鼓吹醫護人員提告,因為事發後造成的傷害用再多錢也無法彌補,並希望所有醫護人員都能「硬起來」不要「姑息容忍病人家屬的任何暴力侮辱傷害言行」。※圖為陳姓護理師臉書發布的照片,透露被一名患者家屬施以言語暴力,最後透過司法還給她一個公道,這名家屬這一鬧的代價高達10萬5千元!(翻攝自網路)

中國大陸醫病逐漸緊張 衛生部開五藥方

中國大陸醫病逐漸緊張 衛生部開五藥方#醫病關係

中國大陸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昨天(10)表示,將通過建立第三方協調機制等五項措施,來挽救目前逐漸對立的醫病關係。中國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趙明鋼表示,大致上來說,目前中國大陸的醫病關係是良好的,但是隨著一些零星個案出現,漸漸使得醫病關係越來越緊張,所以需要有更好的機制來應對。中國大陸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表示,為了消弭目前逐漸對立的醫病關係,首先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從體制上逐漸消除醫病之間的對立。二是要加強醫學倫理與人文素養,弘揚大醫精神、仁心仁術等職業精神。三是要加強醫療品質的安全管理,從根本上防範醫療損傷,從而加強醫病關係。四是成立獨立的第三方調解機制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搭建公正、中立的溝通協商的平台,妥善地化解醫療糾紛,維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益。五是深化平安醫院建設,維護正常的診療秩序。高凌風拉皮打玻尿酸變年輕 半年後打回原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01益生菌可提高流感抵抗力?北歐最新研究顯示可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54為何小孩會過敏? 與孕婦抽菸、過敏有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64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