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原則

烤肉避癌 遵守5大關鍵原則就對了

烤肉避癌 遵守5大關鍵原則就對了#飲食原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烤肉漸漸成為家家戶戶每到中秋佳節,相約親友一同賞月過程的必要活動。然而許多研究證實烤肉產生的亞硝酸鹽會導致致癌風險,烤肉醬吃太多,也可能等於吃下一碗飯的熱量!然而到底怎麼吃才能避免罹癌風險又能吃的清爽無負擔呢?快記下來,專業營養師用5大關鍵飲食原則來解密!1) 多攝取富含纖維的食物/烤肉時可搭配蔬菜一起烤,飲用新鮮蔬果汁,增加纖維攝取,蔬菜、水果富含纖維質可促進腸道蠕動,降低致癌物異環胺停留在腸道時間,減少對人體的傷害。2)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利用檸檬汁做沾醬或烤肉後多攝取柚子、芭樂、木瓜、奇異果、柳丁、鳳梨、蘋果等含豐富維生素C的水果,可提升身體免疫及抗氧化能力。3) 少吃高脂肉類及加工肉品/選低脂或中脂動物性食品如:去皮雞肉、豬里肌肉、蝦、蛤蠣、花枝或鯛魚片。盡量減少食用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熱狗、培根等含亞硝酸鹽的加工品。4) 生、熟食材分開處理/烤肉所使用的夾子、盤子應生、熟食分開,尤其是海鮮類更要注意和其他食物分開處理及盛裝,避免細菌交互感染引發腸胃不適。5) 使用適當烤肉用具/建議改以烤盤取代網架的烤肉方式,避免動物油脂滴在木炭易產生致癌煙霧。使用鋁箔紙烤肉時需注意避免使用酸性食材醬料,如:檸檬、醬醋,以免鋁的溶出影響身體健康。 糖尿病、高血脂病人水果份數要定量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吳宜表示,因蔬果汁中的鉀離子含量很高,腎臟病疾病病人應避免食用。另外,由於文旦、柚子、葡萄柚含有「呋喃香豆素」,會與降血壓、降血脂、抗心律不整等藥物產生交互作用,應盡量避免食用,服用藥物期間可洽詢專業人員,評估是否有藥物交互的作用,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消腫助代謝 地瓜早上吃最好!

消腫助代謝 地瓜早上吃最好!#飲食原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十幾年前當我開始鼓吹吃帶皮地瓜養身餐時,有人認同有人質疑。多年之後,經過許許多多人的親身體驗,地瓜餐的功效和好處不時在媒體上沸騰,執行地瓜排毒餐的人也越來越多。這雖是我始料未及的結果,但是見到地瓜的好處能被肯定、能被廣泛應用,自然也感到相當欣喜。地瓜有助排便、代謝、清除微細血管中的廢物對現今年紀5、60歲的人來說,地瓜真是一直種令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再物資缺乏的那個年代,吃不起白米,只能以曬乾的地瓜籤充數填肚子,說起地瓜,很容易就想起那段苦澀的光陰。但是物質富裕了,吃多了白米飯,卻又會想念地瓜的滋味,三不五時就會煮個地瓜飯或地瓜稀飯,解解饞也順道回味一下往日那段酸甜苦辣。會開始研究地瓜,正是因為見識到臺灣人和地瓜的這段情感,也好奇為何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東西,竟然可以替代米飯,養育了那段辛苦歲月裡許許多多的臺灣人,甚至衍生出「番薯救人無人情」的臺語俗諺(指地瓜因為賤生易長,雖然幫助世人度過飢寒貧苦的日子,卻仍然不被重視。)漸漸地,從自身的經驗和各項研究資料當中,我慢慢發現大自然的這份禮物真是奇妙──它不僅擁有所有澱粉質含有的養分,同時擁有豐富纖維質,有助於排便、代謝、清除微細血管中的廢物,還可以防止鈣質流失、安神、瀝水除濕消腫,甚至可以美化肌膚、緊實肌肉、防止內臟部下垂、轉換荷爾蒙,促進兩性幸福。當然它的防癌功效也已經獲得科學界證實,在所有食物當中,地瓜的防癌效果堪稱第一。忽略了地瓜吃法恐錯失最佳療效時機剛開始很多學員都不敢相信地問我:「地瓜連皮吃?能吃嗎?」但是經過解釋,地瓜皮屬鹼性,可以幫助人體調整為鹼性或是中弱酸性,避免疾病產生,大部分的學員都會同意「試它一試」。很有趣的是,經過一個星期後再碰面,幾乎沒有人會再提出相同的問題,因為它們已經發現地瓜削不削皮,其實只是習慣上的差別,連皮一起吃,吃習慣了就一點也不難吃,甚至有一番風味。時下很多人都知道要多吃地瓜、吃地瓜要連皮一起吃,但令人憂心的是,大部分的人只知道地瓜有好處,卻忽略了吃地瓜的方法和時間,錯失最佳療效時機不說,還可能反而吃出不必要的危險。上午6點半前吃完 小腸能吸收90%以上的功效​一般來說,吃地瓜當然也必須配合自然律例作息,能夠在上午6點半前吃完,7點以前排便,就能讓小腸吸收地瓜90%以上的功效。尤其是癌症或重症患者想靠地瓜祛病,一定要砥礪自己在上午6點半以前吃完地瓜、7點以前排便。一般人若是無法在上6點半以前吃完,也應該要在中午12點以前吃完。因為下午以後身體的新陳代謝變差,地瓜的糖分容易累積,因此中午12點以後就不應該再吃地瓜了。尤其是有糖尿病或是痛風的人,更嚴禁在中午12點以後吃地瓜。另外,有糖尿病的人每天應該吃的地瓜量不能超過100公克,吃完之後1個小時內不應睡覺。地瓜的烹煮方法也應符合自然律例。夏季天氣熱,地瓜應該以蒸食為主;冬季稍微寒冷,就不再以蒸地瓜為限,可以個人口味享用烤地瓜。不過蒸地瓜時最好不要和米飯一起混合,最好是以電鍋分層蒸煮,以免地瓜的糖分滲透進米飯當中,導致米飯在溼熱的氣溫中加速腐敗。癌症患者怎麼吃1) 飲食依照體質。例如,大部分的人都運用「靈芝」來養氣補神,但寒性體質的人不能吃靈芝,因為靈芝屬於涼性。2) 會「發」的食物不宜吃。例如:南瓜、芒果、荔枝、龍眼、哈密瓜、釋迦、酪梨、芋頭、茄子。所有無鱗的魚也都屬於「發」物,例如鰻魚。3) 假如病友在吃抑制荷爾蒙的葯,西醫建議不能食用山藥、大豆、黃豆。4) 血管堵塞的病友,熱瘀者可吃生蓮藕;寒瘀者可吃熟蓮藕。5) 筋骨不舒服、易腹瀉者則忌吃香蕉。6) 癌症及重大疾病者不宜吃海產。(本文摘自/自然律例──地瓜餐創始人的養生之道/時報出版)

【免費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

【免費講座】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飲食原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都認為,糖尿病患者需要特殊飲食,但其實,糖尿病飲食是一種健康飲食,藉由均衡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和醣類的攝取,達到血糖控制的目的,以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是一般人也可以使用的飲食方式。為使糖尿病患者能夠吃的健康、營養且均衡,亞東醫院特邀孫文蕙營養師主講「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講座,歡迎民眾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健康吃-談飲食原則時間:5月19日(二)10:00~11:00地點:亞東醫院(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新院區一樓思源一廳洽詢:02-7728-1001

過年平均肥2公斤 4原則身材不走樣

過年平均肥2公斤 4原則身材不走樣#飲食原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年菜豐盛又美味、餐餐美食佳餚,民眾難免大吃大喝,一個年假下來恐變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2年「國人春節期間體重控制調查」發現,約4成5民眾過年期間體重會增加,平均胖1.7公斤左右。對此,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4個飲食小撇步,讓你過年期間聰明吃,身材不走樣。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在過年闔家團圓與探訪親友的歡樂氣氛下,很難抵抗佳餚誘惑,容易因而增加體重。對此,張斯蘭營養師建議市民在準備年菜時,可掌握以下4原則,減少發胖的機率:1)清蒸水煮最健康/多採用蒸、煮、少油的烹調方式,減少油炸物。2)天然食材最美味/多吃蔬果和高纖的天然食材,減少醃製品和加工品(香腸、臘肉)等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此外,可改選低脂類的食材,如去皮魚肉、雞肉或豆製品(豆腐)來取代。年節期間的團圓火鍋,建議以蔬菜為湯底,若是外購的佛跳牆、火鍋等年菜,可自行增加蔬菜量。3)無糖飲料最好、零食餅乾少碰/瓜子、開心果、糕點等高油脂、高熱量的點心建議少吃,可選擇無糖飲品,如白開水、茶或低糖點心取代。4)把酒言歡宜適量/過量飲酒易傷身,且增加肝臟負擔,同時酒精熱量也高,喝多易胖,建議適量就好。

醫訊/慢性腎臟病飲食原則

醫訊/慢性腎臟病飲食原則#飲食原則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苗栗醫院衛教文章指出,對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攝取足夠熱量是重要的。 因為慢性腎臟病患者常因熱量攝取不足,造成營養不良的併發症。慢性腎臟病患者容易因疾病影響,產生代謝性酸血症與發炎反應,所以熱量需要略高於一般人。另外腎臟病患者在蛋白質、磷、鉀、鈉、水分等攝取上都有其需要注意的事項,但因每位病患病況及生活模式差異,因此腎臟病患最好以衡飲食為基礎,定期追蹤、進行營養評估,請營養師設計適合的飲食計畫,依情況調整營養需要量,以避免發生營養不良。做好飲食控制,以保護殘餘腎功能,延緩腎衰竭速度及進入透析的時間。此外腎臟病患者一定要注意「禁食楊桃」因楊桃含有某種神經毒素,對於尿毒症患者會引起持續性打嗝等不舒服症狀,嚴重時可能會發生抽搐甚至昏迷的情況,其他注意事項民眾可參加以下講座加以了解。  時間:4月25日(三)下午2時至3時地點:國泰醫院第二分館6樓餐廳(台北市仁愛路四段280號)洽詢:02-2708-2121轉1681、1682

春節顧腸胃/春節飲食五原則

春節顧腸胃/春節飲食五原則#飲食原則

今年的春節假期長達9天,往往造成生活作息不規律,加上親友宴會拜訪等,常常容易暴飲暴食。因此,新北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在長假中,還是要盡量維持正常作息和飲食,並掌握包括均衡選食,適量攝食、三低一高飲食法、烹調不油炸、少吃零食及不菸不酒等五種健康飲食原則,讓大家都能健康元氣過好年。過年期間應要均衡選食、適量攝食,五榖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類等六大類食物應均衡攝取不偏食,並用餐掌握飲食八分飽原則,避免熱量囤積造成肥胖。此外,低糖、低油、低鹽和高纖的「三低一高飲食法」,可以讓你輕鬆避免三高和「粗腰」(代謝症候群)的發生。烹調方式也以清蒸、水煮、涼拌、燒、烤取代油煎和油炸,並減少鹽分、佐料的攝取,也要避免食物因重覆加熱、冷藏而變質。而春節裡常見招待客人之零食,如瓜子、花生、腰果核桃、蜜餞、麻老粩,均屬高熱量食物,容易在看電視或閒聊時吃進過多熱量,建議用新鮮水果替代。此外,與親友聚會時,應避免抽菸、喝酒,以免慢性疾病及癌症找上門。

癌症治療副作用「白血球減少」 飲食對策報你知

癌症治療副作用「白血球減少」 飲食對策報你知#飲食原則

癌症病患因為接受化療或放射線治療,因此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口腔黏膜破皮等;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施淑梅表示,「白血球減少也是癌症病患接受治療後的副作用之一,因此飲食上的細節必須注意。」足夠的營養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如果缺乏營養,恐無法接受有力的醫學治療,比如開刀、放射性治療以及化療等;此外,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包括水果類、奶類、蔬菜類、五穀根莖類、油脂類、蛋豆魚肉類)以及適度活動,都可增加身體抵抗力。營養師施淑梅說,一般人體顆粒性白血球的正常範圍為2000-7000個/立方毫米,而白血球減少是癌症病患接受治療後的副作用之一,會因接受化療、放療或外科手術等,而導致體內白血球減少。施淑梅說,白血球減少的癌症病患必須注意一些飲食原則,除了攝取適當營養,還包括飲用煮沸過的水,避免生食,且水果要盡量削皮後食用。施淑梅強調,進餐剩下的食物應在2小時內冷藏,食用前必須要加熱,並儘快食用完;此外,製備食物前後或進餐前,要以肥皂與溫水洗淨雙手;分開砧板切菜、肉,使用後要徹底清潔與消毒;保存食物要注意,熱食維持溫度在60℃以上、冷食於4℃以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