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名化

長效針劑可去汙名化 找回生活步調

長效針劑可去汙名化 找回生活步調#汙名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現年32歲的貓頭鷹(化名),在高職汽修科畢業後,原來希望能夠快快服完兵役,進入職場改善家裡的經濟,但在兵役體檢時,醫師卻發現他有幻聽、身體妄想、焦慮等情形,經轉診後確認罹患「思覺失調症」,確診後開始穩定用藥,一邊攻讀大學企業管理系,最後終於完成學業,在南部某醫院擔任小夜班環保員。因為工作屬排班性質,為節省回診時間,從口服藥改為使用長效針劑,貓頭鷹也發覺使用長效針劑後,自己的情緒除了能維持平穩,感覺更能掌控生活步調。穩定治療可有效降低思覺失調症復發率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當中的多巴胺失調,病友會產生幻聽或幻視,這些雖是幻覺,但對於病友而言卻十分真實,經常影響病友的情緒。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表示: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思考」及「知覺」失調的疾病,一如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只要規律用藥、及早治療,病友仍可維持原有的認知與生活功能,降低復發風險;但相對地,中斷用藥或不穩定接受治療的病友,復發率會是穩定治療者的五倍,也容易對腦部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精神復健與社會接納 和藥物治療一樣重要透過穩定服藥,病友可以減少與這些症狀相互對抗的時間,有更多心力與時間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不再受情緒困擾,病友的人際互動能力也會進步,跟家人、鄰居的相處會更加融洽。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特別指出,治療思覺失調症除了藥物之外,精神復健與社會接納也不可或缺,而家屬的支持跟病友穩定用藥有正向循環的關係,因此家屬所扮演的角色尤為重要。長效針劑 可額外降低約3成復發風險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發現,社會對於精神疾病認知不足所形成的偏見及誤解,會直接反應在與病友的互動上,讓病友產生自我責怪、罪惡感等負面情緒。研究結果指出,有超過八成的思覺失調症病人受到烙印與差別待遇的影響。最常發生的負面差別待遇經驗為,刻意迴避(20%)、交友方面(18.5%)、鄰里之間(17.6%)。最常見的預期差別待遇依序為,隱瞞精神健康問題不被他人發現(48.8%)、放棄擁有親密關係(28.3%)、放棄應徵工作(24.4%)。若要消除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污名化,除了提升思覺失調症的正確認知之外,也可以從減少病友可識別的外在特徵開始,例如每日服藥,也是一種被識別為病人的象徵。長效針劑不用每天服藥 淡化定時服藥的刻板印象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進一步說明:在穩定治療的情況下,病友能維持認知水平,行為與一般人無異,除了大家熟悉的口服用藥,也有健保給付的長效針劑。根據國外臨床試驗顯示,持續接受長效針劑治療滿三個月,83%病友可達到有意義的症狀改善。另一項針對715位思覺失調症病友進行的大型研究指出,相較口服藥物,長效針劑可額外降低約3成復發風險。病友可選擇每兩週、一個月或三個月回醫院打針一次,不用每天服藥,有助於淡化社會對病友「定時服藥」的印象,消除汙名化的狀況,同時也對病友生活帶來正向的期待跟努力的目標。無論是口服藥或是長效針劑,對藥物的療效反應或副作用是否發生,因人而異,對於病人及家屬應針對病人服藥後反應,跟醫師作詳細溝通及討論,選擇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式。

行駛3C網路 請保持安全車距

行駛3C網路 請保持安全車距#汙名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說成癮,太沉重?!沒有人喜歡被貼上標籤,父母也很怕這個標籤會找上孩子,網路成癮,在診斷與界定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議性,目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DSM-5)中,還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名稱。了解網路成癮 助察覺適當性這件事,你絕不能等閒視之,因為,我們與孩子都有可能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當然,你的孩子不一定會陷入網路沉迷、成癮的黑洞中,但是若我們試著先了解關於網路成癮的一些現象,將有助於去察覺孩子對於3C產品及網路使用行為的適當性,必要時可以適時給予協助,讓孩子不至於往黑洞的方向前去。別汙名化 網路沒有好壞這不是一場ON/OFF的零和遊戲,3C產品與網路就存在於生活之中,孩子不可能遠離,而且也沒必要遠離。遮掩,視而不見,把3C產品隱藏起來,把網路斷了線,說實在的,一點必要也沒有,3C產品與網路不是瘟神,請別把它們汙名化,3C產品與網路本身沒有好壞,但是關於孩子接觸3C產品與網路,我有自己的一套堅持:1)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態度要一致。2)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情緒要一致。3)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作息要一致。4) 使用前與使用後,孩子的學業表現要一致。5) 使用前與使用後,對於周遭事物的關注要一致。與3C產品、網路發展正常關係孩子是否有本事使用3C產品和網路,有一項重要判斷,就是觀察孩子對於3C產品和網路的吸引力,是否能夠「不沾黏」:下好離手,切換自如,心情不留戀,同時在停止使用之後,能夠繼續進行當下該做的事,我們都在學習與3C產品和網路發展正常的關係,如何讓孩子與3C產品和網路保持「安全車距」,是現代父母必須要正視的一道課題。(本文摘自/你被孩子3C勒索嗎?/采實文化)

拒汙名孤立 奉茶讓社會接受精神病友

拒汙名孤立 奉茶讓社會接受精神病友#汙名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精神疾病患者常有社會功能下降、人群關係漸漸疏離孤立的情形,為防病友的生活與社交因疾病受到孤立與汙名化,讓他們失去信心,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職能治療工作團隊策畫相關治療方案,希望透過「精神病友奉茶服務」讓他們早日融入社會,也希望多元社會能因此友善不同弱勢族群。病友的生活和社交常侷限在醫療機構的復健治療和家庭來往間,又因外界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久而久之,病患容易感到孤立與挫折,為此,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秉持著「人是社會的一體」與「全人醫療」照顧的信念,鼓勵病友除了藥物、心理治療與支持外,也能在職能復健治療中,達到「走出孤立、融入人群」的目標。而奉茶治療可使病友克服面對人群的心理恐懼,增加自信、學習社交技能、口語表達和禮儀訓練。奉茶讓病友親近社會 也讓社會接受弱勢族群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任林進嘉表示,此復健持著「以人為本,以茶為輔」的態度,讓一杯茶成為病友學習奉獻、服務、肯定人生與社會關懷弱勢的治療媒介,也希望現代多元的社會,能接受不同弱勢族群的存在,讓社會朝向友善對待精神病友等弱勢團體。

安全性行為 全面預防愛滋

安全性行為 全面預防愛滋#汙名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因媒體刊載「主辦雜交趴 愛滋男師被判13年」的報導,疾病管制署再次呼籲安全性行為的重要並表示,此案純屬個人行為,感染愛滋病毒者不應與他人發生危險性行為、以免觸法,並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因少數個案的錯誤行為,而將感染者污名化。愛滋帶原者不應蓄意傳染病毒 以免觸法根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21條》規定,明知自己感染愛滋而與他人發生危險性行為,導致他人感染者,將處以5-12年有期徒刑,明知故犯未遂者等同罰之;因此疾管署呼籲愛滋感染者應做到「傳染到我為止」,發生性行為時務必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更不該將愛滋病毒傳染他人。民眾進行性行為時,必須懂得保護自己,不因性行為對象的身分、職業而忽略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和性交史不明者發生關係時,也要拒絕無套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才能免於愛滋,保護自己和他人。愛滋患者增多 拒絕性愛趴、多重性伴侶、性史雜亂者疾病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7月底,國內感染愛滋人數大約2萬6千人,民眾不應輕忽愛滋疫情,其中15-24歲年輕族群感染愛滋者,相較去年同時間人數增加6%,有明顯增多的趨勢。因此疾管署提醒國人避免參加轟趴、性派對、不要有多重性伴侶等危險性行為;保護自己、不跟性交史不明者發生親密關係;性行為過程中全程使用保險套,才能愛己及人,有效預防感染愛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