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軟度

假日運動員 3關鍵防背部筋膜炎上身

假日運動員 3關鍵防背部筋膜炎上身#柔軟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工程師傅先生平時沒空運動,假日想要靠多運動「趕進度」,希望一次就能達到整個禮拜的運動量。沒想到某次周末打籃球時卻因筋骨僵硬,轉身上籃時引發背部劇痛,患者就醫後發現是背部筋膜發炎,專業物理治療師提醒,要避免意外運動傷害一定要注意3大關鍵:注意日常生活姿勢、維持肌肉的柔軟度、加強核心肌肉群的運動,就能輕鬆當個「假日運動員」。缺乏運動的人常腰痛、局部出現痠痛點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物理治療師蘇慧宜指出,背部肌肉韌帶肌腱的急、慢性拉傷、扭傷、挫傷或慢性肌腱炎、肌肉疲乏,都會引起下背痛相當常見原因,也是導致「背部筋膜發炎」的原因之一。常發生於平時缺乏運動,想利用周休二日上健身房、一次補足運動量的「假日運動員」。若出現這些症狀而疏於理會,可能造成背痛反覆發作,除了導致肌肉痠痛,影響生活作息之外,長期下來,嚴重者可能影響脊椎角度,甚至椎間盤突出。舒緩運動過度 多練習2招就對了 在治療上,以這名工程師而言,在接受電療、熱敷及腰部牽引等物理治療後,總算緩解腰部的劇痛。此外,蘇慧宜並提供可維持肌肉柔軟度的兩招運動,透過這2個平時就可以多做的保健運動,達到舒緩腰部筋膜的效果,來維持良好的柔軟度,避免再次因運動過度或不當,造成背部筋膜發炎復發。1) 下背肌群牽拉運動/採平躺姿勢,雙手抱大腿膝後窩 (先從單腳再到雙腳)。雙手將大腿往胸部抱,感覺到下背部有緊繃感時,停留 15 秒。每次重複 10 下。一天進行 10 回。2) 腰部活動度運動/採平躺姿勢,上半身維持不動,雙腳屈膝,下半身開始向右旋轉,感覺下背部與臀部有緊實感時,停留 15 秒。換邊,下半身再開始向左旋轉,每次重複 10 下。一天進行 10 回。(須注意的是,以上動作都應避免在太硬或太軟的彈簧床上進行。)

正面S型曲線?脊椎側彎啦!

正面S型曲線?脊椎側彎啦!#柔軟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嗯,你有輕微脊椎側彎喔?」「啊?脊椎不是本來就『有輕微的S形彎曲弧度,不是直的』嗎?」三不五時在診間都會聽到這樣的對話,我想有必要在這裡解釋一下。S型曲線 是從人體側面所看到的曲線的確,我們的脊椎有獨特的雙S型曲線,這個優美的弧度是長期演化的結果,是脊椎周邊肌肉相互協調所發展出來的曲線,是為了讓身體在直立的狀態下,還能夠流暢地完成各種高難度動作,而不會東倒西歪的特殊生理彎度,但,所謂的S型曲線,指的是「從人體側面所看到的曲線」,而不是「從人體正面所看到的曲線」。一般脊椎側彎 會是C、反C、S、反S正常來說,當我們從背後看身體,脊椎一路從上到下,從頸椎、胸椎、腰椎到薦椎、尾椎,應該是一直線的,倘若脊椎有任何一段向身體任何一側歪斜,就稱為「脊椎側彎」,當然,因為身體的特殊構造,一般脊椎側彎並不會是單純直線歪向左邊,或直線歪向右邊,會是C、反C、S、反S四種,其中又以反S為最常見。「脊椎側彎」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先天性脊椎側彎特別常見於青少年,通常造成原因不明,少數則為脊柱發育異常、組織缺損、或肌肉神經病變所致。後天性脊椎側彎則多因姿勢不良引起,且占脊椎側彎的大多數。痠痛是因脊椎肌肉「不平衡」所致脊椎側彎造成痠痛,因為脊椎兩側的肌肉「不平衡」所致,原則上,肌肉決定了骨骼的位置,當脊椎呈一直線時,代表兩側肌肉是平衡的,當脊椎側彎時,代表兩側肌肉張力不同,一側過度伸展、一側則過度擠壓,時間久了,肌肉會開始痠痛無力,不耐久站、久坐,如果再不調整姿勢,慢性痠痛會時時刻刻糾纏,造成脊椎退化,引發骨刺、椎間盤突出等等棘手狀況。脊椎側彎硬造成原因1) 先天性不明原因。2) 姿勢不正確。3) 脊椎發育異常。4) 肌肉神經病變。脊椎兩側肌肉一高一低、一處特別凹陷中醫在脊椎側彎的診療上,判斷依據為望診與觸診,一般我們會要求患者彎腰和俯臥,中醫師透過雙眼來觀察,若彎腰時從背後看背部出現一高一低,面朝下趴下時,脊椎線條非直線,且脊椎兩側肌肉明顯一高一低,加上腰有一處特別凹陷(腰椎前凸者),就要高度懷疑有脊椎側彎問題。實際上,因為人體是持續活動的機體,輕微程度的脊椎側彎是可接受的,不需要要求絕對的完美,我們身體本來就存在著一套自動調節機制,強健的肌肉、肌腱會把脊椎拉回正常位置,若超過一定角度的側彎,才需要做進一步治療。側彎20度內 可藉運動增加柔軟度在日常生活中維持正確的姿勢,就是保護脊椎的救命仙丹,一般建議脊椎側彎20度內,可藉由運動來增加脊椎結構的柔軟度、強化肌肉群,藉此改善脊椎側彎,當脊椎側彎超過20度,則一定要尋求專業諮詢,與醫師一起討論治療方案,拯救歪斜的脊椎,別讓它影響生活品質及健康。(本文摘自/腰痠背痛不要來/凱特文化出版)

走路慢、握力差 快用「233」補鈣

走路慢、握力差 快用「233」補鈣#柔軟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最新調查數據,每3秒就有1個骨骼脆弱案例,男女比約3:7,全球超過200萬人面臨骨骼健康危機的威脅,民眾不只應正視骨骼健康問題,更應同步關注人體肌力、平衡感、柔軟度等行動力指標是否開始衰退。步伐小於0.8公尺、握力不足 肌力弱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表示,從日常生活中可觀察骨鬆徵兆,若有穿衣服不順暢、走路速度緩慢、且步伐小於0.8公尺、握手力量不足等情形,相對而言代表肌力、柔軟度較一般人而言弱。233行動力強化方程式 納入營養補充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安怡共同倡議「233行動力強化方程式」,與過去常見的運動建議最大的差異,在於納入了營養補充的概念,呼籲民眾每日飲用「2」杯含完整骨健營養群的高鈣牛奶、並從事「30」分鐘兼顧負重、有氧、柔軟「3」種運動型態的健走活動。走路過程當中最大心跳的50~60%吳至行理事長表示,正確的健走姿勢,抬頭挺胸下巴微縮,兩手握拳輕鬆擺在腰部兩側,步伐大小與間同寬,腳跟先著地,走路過程當中最大心跳的50~60%,講話稍微有點喘,就算達到健走的強度。每日2杯牛奶 加乘運動效益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依照食物烹調的方式的不同,90%的人鈣質攝取都不夠,因此應該要適量補充額外的鈣質,每日2杯含有完整骨健營養群的高鈣牛奶,即可兼顧鈣、鎂、維生素D3、優質蛋白質等多重營養元素,加乘運動效益,另外,也可補充豆漿、鈣片、起士,不拘泥同一種食物的鈣質攝取也是很重要的。吳至行理事長呼籲,骨鬆無聲無息的疾病,要提早預防,骨折後死亡率達20%,相當於乳癌末期跟中風,不要把骨折當作人體老化的自然反應,好的行動力首要關鍵是正確的營養補充,並兼顧適當的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