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

18歲『轉大人』前 大小毛病交給專業的來!通通掛這科別就對了!

18歲『轉大人』前 大小毛病交給專業的來!通通掛這科別就對了!#神經科

相信不少家長遇上孩子生病這痛那痛,經常陷入糾結:究竟這症狀該看什麼科?衛福部宣導:18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建議該看兒科!禾馨醫療自今年5月起,增設「兒科特別門診」,組織六大次專科領域的兒科醫師,包含「感染科」、「過敏氣喘」、「胃腸與營養」、「內分泌成長」、「遺傳諮詢及成長」以及「神經科」,打造專科醫師團隊,充分發揮其專責功能,讓孩童得到更精準的診治及照護,並提供爸媽最完善的諮詢與服務。 透過兒科特別門診,家長能在完整的診療時段中,向醫師充分諮詢寶貝狀況,進一步學習疾病預防及照護對策,亦可讓同位醫師持續追蹤孩童健康問題,同時有專屬個管師定期關懷、追蹤與照護,藉此方式除能在兒童預防保健這塊做到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減少嬰幼童罹病率,更能做到專科及個別化的診療,為孩子量身制定專屬治療方針,並針對慢性問題提供長期的追蹤照護。 禾馨兒科特別門診團隊,依各個兒科醫師的次專長領域,細分為六大次專科,包含感染科、過敏氣喘、胃腸與營養、內分泌成長、遺傳諮詢及成長以及神經科,各醫師在該專科的臨床疾病診治與照護經驗也較為豐富 正逢換季時節,常有家長將孩童的過敏氣喘與感冒症狀搞混,或是看似簡單的咳嗽、發燒等感冒症狀,發生在孩童身上可能隱含肺炎、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的危機。禾馨兒科特別門診感染科醫師戴君芙說明:「孩童的各種病徵皆需詳細觀察、同步參考檢驗數據,抽絲剝繭確認疾病後,再依據年齡、身高、體重等資訊來計算藥量,搭配好吞食的劑型,若評估治療需求也會適度使用抗生素治療,但抗生素並不是大人小孩通用,需要特別留意副作用及抗藥性問題,好好把關兒童用藥安全,才能讓寶貝們儘快恢復健康。」 手部X光可以看到手指、手掌、手腕的生長板,需持續追蹤半年至一年以上的時間,觀察骨骼及生長板的變化,才得以讓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較正確的推估骨齡、進一步作為性早熟病程的完整評估或後續治療方針。 禾馨醫療進一步表示,在兒科特別門診就能直接進行腹部超音波、X光等檢查,透過問診搭配影像報告,協助醫師判讀也幫助家長更了解狀況。在每位家長的育兒路上,嬰幼兒的腸胃狀態、孩童的內分泌系統、各階段營養需求、性早熟、身高不足等各種疑難雜症,總是擔心不完,尤其18歲前的兒童與青少年,身心皆處於發育階段,發病症狀與治療方式與成人皆有所差異,兒科特別門診組織的專科醫師團隊,從觀察到診斷、從治療到追蹤,可說是一氣呵成,幫家長們分憂解勞,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圖/禾馨提供)

走路晃、講話怪怪的⋯小心都是中風前兆!醫示警「8徵兆」不可忽視

走路晃、講話怪怪的⋯小心都是中風前兆!醫示警「8徵兆」不可忽視#神經科

氣候冷暖不定,正是腦中風發作的高風險期,不僅要小心致命,更可能留下失能後遺症!對此,神經科醫師提醒民眾,以缺血性腦中風來說,平常應從生活小動作中,留意可能出現的8大「中風前兆」,即便這些症狀在幾分鐘後緩解還是不能輕忽,未來一週內仍有2~10%的中風機率,建議盡速就醫評估。

肩頸痠痛「真正原因」恐是大腦、心血管生病!按摩「7穴位」馬上見效

肩頸痠痛「真正原因」恐是大腦、心血管生病!按摩「7穴位」馬上見效#神經科

年假在家久坐不動,讓你頭昏腦脹、手腳水腫?小心血流不順,導致體內組織液淤積,造成肩頸痠痛、血流不通問題。醫師指出,頭昏腦脹和手腳水腫只是一種症狀,卻可能潛藏著腦部、心臟血管系統、腸胃道或血液疾病,除了找出根本病因才能做適當治療,也建議民眾在日常中可透過穴位按摩,搭配簡單運動「3招」改善。

不提夜夜秀!陳俊翰嘆SMA給付「條件太嚴」300名病友沒藥吃:我也是其一

不提夜夜秀!陳俊翰嘆SMA給付「條件太嚴」300名病友沒藥吃:我也是其一#神經科

脫口秀節目《賀瓏夜夜秀》日前邀請中國媒體人王志安評論台灣選舉,卻因模仿嘲諷身障律師陳俊翰引發撻伐,引發社會關注,主持人賀瓏昨日終於在節目中公開致歉。人權律師陳俊翰身為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病友,指出全台仍有300多位患者無法使用藥物,自己也處於「望藥興嘆」困境。

不是裝病逃學!國中生聽到「上課」就腿軟⋯醫揭「1病」讓大腦當機

不是裝病逃學!國中生聽到「上課」就腿軟⋯醫揭「1病」讓大腦當機#神經科

聽到上課就軟腳,是裝病還是玻璃心?小心「功能性神經疾患」留意身心健康出問題!一名國中生一聽到返校、上課等關鍵字症狀就會莫名腳軟、下肢無力,雖休息幾天後會康復,但只要一聽見就再度復發,嚴重影響生活及自理能力,輾轉求醫卻找不出病因,輾轉至雙和醫院小兒神經門診就醫,診斷為功能性神經疾患。

明明沒事卻莫名全身痠痛?惱人「纖維肌痛症」5症狀教你自我判斷

明明沒事卻莫名全身痠痛?惱人「纖維肌痛症」5症狀教你自我判斷#神經科

全身痠痛除了是運動或勞動的結果外,竟然也有可能是疾病所造成的?20多歲的武女士職業是家庭主婦,因長時間頭痛及睡眠品質不好,至醫院神經部就診,但醫師發現她平時除家務外,沒有搬重物等高強度活動,多年來卻全身筋骨的莫名痠痛、坐立不安,尤其在靜止不動時及睡覺前特別明顯,雖曾用市售消炎止痛藥來緩解,但成效不彰,醫師判斷是罹患了纖維肌痛症。

他花7年突破巴金森困境「助18人擺脫輪椅」神經科醫揭研究有望逆轉

他花7年突破巴金森困境「助18人擺脫輪椅」神經科醫揭研究有望逆轉#神經科

喝「這種水」可治療巴金森氏症?被封為「台灣愛迪生」的台北科技大學榮譽教授林宏裕,因自身罹患巴金森氏症,有感於藥物治療困境,研發出低能量近紅外線光療合併氫水補充,可有效活化受損的腦神經細胞,顯著改善認知功能、憂鬱、跌倒、震顫等症狀;該款非藥物治療已被證實無副作用,未來有機會幫助患者回復正常生活,擺脫失能危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