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老化

李福田董事長捐贈百萬助唐氏症基金會推動友善照顧  改善雙重老化困境

李福田董事長捐贈百萬助唐氏症基金會推動友善照顧 改善雙重老化困境#雙重老化

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長期照護議題逐漸成為當前最為迫切的關注焦點。為了提供更多身心障礙家庭所需的協助,唐氏症基金會於2023年正式進軍全日型機構服務,承接「陽明教養院永福之家興岩園區」。該機構引進先進的人工智慧(AI)設備,成為全台首個結合24小時全日托服務與AI技術的機構,旨在透過科技提升重度身心障礙者與其照顧者的服務品質。然而,友善照顧同時也面臨經費上的重重挑戰。為此,李福田董事長慷慨捐贈109萬台幣,協助基金會購置輔具,改善照顧環境,為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打造更溫暖且友善的服務空間。 成年身心障礙者與其主要照顧者同步老化的「雙重老化」現象,讓安置與照顧問題日益嚴峻 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的照顧需求不斷攀升,然而,照顧服務人力卻日益短缺,全台身心障礙機構雖有空床位,卻因招募不到足夠的照顧人力而無法有效運作。因此,如何改善現職照顧服務人員的工作環境,使其能長期投入照顧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 永福之家興岩園區目前安置77位身心障礙者,其中59%行動不便且需使用輪椅。這些服務對象皆為政府委託安置,因無依或家庭經濟條件困難、主要照顧者高齡,長期居住於機構內。第一線照顧人員為求效率,普遍採用徒手搬運與移位的方式,雖然能縮短服務時間,卻導致高負荷與高風險,亟待改善。 李福田董事長與夫人李貞慧長期以來熱心公益,賢伉儷捐贈的車輛「福田號」已遍及全國各縣市及偏鄉地區。唐氏症基金會執行長林美智表示,早在2021年,李福田董事長得知基金會新北愛家發展中心的交通車已使用近十年,並達到汰換年限時,便慷慨捐贈了一台愛家無障礙交通車,幫助身心障礙幼童順利就學及融入社區生活;而在2023年,再次捐贈馬祖專用服務車,支持馬祖的偏鄉外展服務,協助運送物資、接送服務對象及舉辦各類課程與外展活動。 此次,李福田董事長再度捐贈1,091,700元,協助唐氏症基金會購置與汰換適當的輔具設備,這些設備不僅提升機構工作人員操作輔具的能力,改善照顧品質,還能有效降低機構人員及身心障礙者受傷風險,並有助於提升服務對象的身體功能與生活自主能力,從而創造更加友善的照顧環境。 唐氏症基金會於25日舉辦捐贈儀式,感謝李福田董事長的善心義舉。李福田董事長表示,很開心能跟基金會有緣分與這個機會,可以一同支持友善照顧,實際到興岩園區,更能知道做這些服務很辛苦,期望捐輔具能夠幫助孩子們及老師們,減輕負擔並更好的照顧他們,讓大家變快樂。 捐贈儀式後,李福田董事長也與興岩園區的院生一起進行地板滾球運動,拉近彼此的距離。地板滾球是結合肢體、智力、情緒、群體適應、娛樂及比賽競技的運動,使用極少的肢體動作,但需要運用策略和技巧,特別針對重度動作控制困難的身心障礙者所設計,具有多重復健及促進生理、心理健康的功能,經歷地板滾球體驗與互動,李福田董事長也更體認到陪伴身心障礙院生的不容易。 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基金會也期望透過政策推動,使機構照顧環境更加安全、人性化,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高品質的服務,也讓照顧人員能安心投入工作,進而促進社會整體福祉。未來,本會將持續關注身心障礙者照顧議題,攜手社會各界,共同打造更友善、溫暖的照護環境。

雙重老化考驗3大難題 全人關懷下一步怎麼走?

雙重老化考驗3大難題 全人關懷下一步怎麼走?#雙重老化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 吳淑芬)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化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問題,「老無可依」是許多家庭都有可能會遭遇的狀況,失能者與照護者「雙重老化」的現象與日俱增,照護模式的轉換也是極需要正視的問題,針對這類的社會變遷問題,政府機關及社區間永遠有不足的部分,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能藉由「全人關懷」這隻手牽起政府及社會,一同補足「雙重老化」的漏洞。 (老齡人口占全台13%,受顧者與照顧者雙重老化問題逐漸受到重視。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 面臨3項需求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截至今年11月底,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300萬,大約已經超過全台總人口的13%,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若有兒女的話,年齡約在55~60歲上下,所以可推估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左右,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雙重老化現象,可能會有下列3項需求:  1) 經濟/ 經濟問題是目前最大的需求。由於台灣的退休制度尚不完備,老了以後失去工作能力也是一大隱憂,雙重老化的家庭因勞動力缺乏,經濟能力也順帶成為最先衍生的需求。 2) 健康/ 老化不可避免的就是身心靈狀況都開始退化,老人可能會因為自己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憂鬱、足不出戶,進而影響生理、心理健康。 3) 居住/ ‧ 自有住宅 老了以後會需要大量的無障礙環境,但以台北市來說,老舊公寓佔7成以上,沒有辦法快速或簡便的建造無障礙環境因應老化速度。 ‧ 租屋 老年人口要租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般房東會因為經濟能力、身體狀況等議題不願意租屋給老人,因此居住問題也是雙重老化將會遇到的需求。 (居住問題將是老化現象中逐漸浮現的社會現象。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預防老化 實務給付更重要 「老化不可逆,但希望能做些事情延緩老化。」吳淑芬團長表示,2025年將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4~5人之中就會有1個老人。現在的65~70歲稱為「年輕老人」,55~65歲則是「預備進入老年」,近年來出生率沒有顯著提升,加上平均壽命的延長,資源建置、預防老化將會是一個嚴重的難題。 眼看老年人口即將超過兒童及青少年人口,社會福利預算也該轉向及重新調配,過去的社會福利比較多是在現金支付的部分,但在老年人口或雙老家庭多了以後,輔具發放、居住安排、志工訓練等實務給付絕對會比金錢給付更有幫助。 (「托老所」的設置讓子女們可以安心上班。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日間照顧中心、老人大學 幫助減緩老化 針對雙重老化,社區的日間老人照顧中心就像「托老所」一樣,讓子女可以安心去上班,老人大學及長青學苑,能讓身體比較健康的老人白天進修,交交朋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另外,長青食堂也可以聚集社區老人一起用餐,藉此鼓勵走出家門,有了社會參與,對於減緩老化也會有一定功效。 吳淑芬團長表示,希望老人們能夠盡量外出,因此設計許多參與型社區式活動,如卡拉ok、打麻將,甚至現在正夯的桌遊在日間照護中心都看的到,目前伊甸基金會也開始發展銀髮族志工,讓他們服務需要幫助的老人,從共同的生活經驗了解彼此需求,也可以為準備工作省下一點力氣。 (利用參與型社區活動,鼓勵老人走出家庭多交朋友。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利用服務走入心理 創造家一樣的感覺 一般的老人仍比較希望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跟社區,因此到宅服務與社區式服務包含身體清潔、陪同就醫或者家務整理,對於失能程度較嚴重的老人來說都是迫切需要的服務,伊甸基金會希望能藉由這些實務設置走入他們的心理,讓他們在日間照護時也能有像家一樣的感覺。

雙重老化3大難題 全人關懷怎麼走?

雙重老化3大難題 全人關懷怎麼走?#雙重老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老無可依」是許多家庭都有可能會遭遇的狀況,失能者與照護者「雙重老化」的現象與日俱增,照護模式的轉換也是極需要正視的問題,針對這類的社會變遷問題,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能藉由「全人關懷」這隻手牽起政府及社會,一同補足「雙重老化」的漏洞。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 面臨3大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截至今年11月底,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300萬,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若有兒女,年齡約在55~60歲上下,所以可推估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左右,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雙重老化現象,可能會逐漸浮現下列3大問題: 1) 經濟/由於台灣的退休制度尚不完備,雙重老化的家庭因勞動力缺乏,經濟能力也順帶成為最先衍生的需求。2) 健康/老化不可避免的就是身心靈狀況都開始退化,老人可能會因為自己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憂鬱、足不出戶,進而影響生理、心理健康。3) 居住/‧ 自有住宅老了以後會需要大量的無障礙環境,但以台北市來說,老舊公寓佔7成以上,沒有辦法快速或簡便的建造無障礙環境。‧ 租屋老年人口要租屋非常不容易,一般房東會因為經濟能力、身體狀況等議題不願意租屋給老人。預防老化 實務給付更重要「老化不可逆,但希望能做些事情延緩老化。」吳淑芬團長表示,眼看老年人口即將超過兒童及青少年人口,社會福利預算也該轉向,過去的社會福利主要在現金支付,但在老年人口或雙老家庭多了以後,輔具發放、居住安排、志工訓練等實務給付絕對會比金錢給付更有幫助。白天進修交朋友 減緩老化好有效吳淑芬團長表示,針對雙重老化,社區的日間老人照顧中心就像「托老所」一樣,讓子女可以安心去上班,老人大學及長青學苑,能讓身體比較健康的老人白天進修,交交朋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另外,長青食堂也可以聚集社區老人一起用餐,藉此鼓勵走出家門,有了社會參與,對於減緩老化也會有一定功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