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重老化考驗3大難題 全人關懷下一步怎麼走?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 吳淑芬)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化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問題,「老無可依」是許多家庭都有可能會遭遇的狀況,失能者與照護者「雙重老化」的現象與日俱增,照護模式的轉換也是極需要正視的問題,針對這類的社會變遷問題,政府機關及社區間永遠有不足的部分,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伊甸基金會希望能藉由「全人關懷」這隻手牽起政府及社會,一同補足「雙重老化」的漏洞。
(老齡人口占全台13%,受顧者與照顧者雙重老化問題逐漸受到重視。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 面臨3項需求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截至今年11月底,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300萬,大約已經超過全台總人口的13%,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若有兒女的話,年齡約在55~60歲上下,所以可推估雙重老化家庭約占74萬左右,伊甸基金會專業督導團團長吳淑芬表示,雙重老化現象,可能會有下列3項需求:
1) 經濟/
經濟問題是目前最大的需求。由於台灣的退休制度尚不完備,老了以後失去工作能力也是一大隱憂,雙重老化的家庭因勞動力缺乏,經濟能力也順帶成為最先衍生的需求。
2) 健康/
老化不可避免的就是身心靈狀況都開始退化,老人可能會因為自己逐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感到憂鬱、足不出戶,進而影響生理、心理健康。
3) 居住/
‧ 自有住宅
老了以後會需要大量的無障礙環境,但以台北市來說,老舊公寓佔7成以上,沒有辦法快速或簡便的建造無障礙環境因應老化速度。
‧ 租屋
老年人口要租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般房東會因為經濟能力、身體狀況等議題不願意租屋給老人,因此居住問題也是雙重老化將會遇到的需求。
(居住問題將是老化現象中逐漸浮現的社會現象。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預防老化 實務給付更重要
「老化不可逆,但希望能做些事情延緩老化。」吳淑芬團長表示,2025年將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4~5人之中就會有1個老人。現在的65~70歲稱為「年輕老人」,55~65歲則是「預備進入老年」,近年來出生率沒有顯著提升,加上平均壽命的延長,資源建置、預防老化將會是一個嚴重的難題。
眼看老年人口即將超過兒童及青少年人口,社會福利預算也該轉向及重新調配,過去的社會福利比較多是在現金支付的部分,但在老年人口或雙老家庭多了以後,輔具發放、居住安排、志工訓練等實務給付絕對會比金錢給付更有幫助。
(「托老所」的設置讓子女們可以安心上班。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日間照顧中心、老人大學 幫助減緩老化
針對雙重老化,社區的日間老人照顧中心就像「托老所」一樣,讓子女可以安心去上班,老人大學及長青學苑,能讓身體比較健康的老人白天進修,交交朋友、分享彼此的生活經驗,另外,長青食堂也可以聚集社區老人一起用餐,藉此鼓勵走出家門,有了社會參與,對於減緩老化也會有一定功效。
吳淑芬團長表示,希望老人們能夠盡量外出,因此設計許多參與型社區式活動,如卡拉ok、打麻將,甚至現在正夯的桌遊在日間照護中心都看的到,目前伊甸基金會也開始發展銀髮族志工,讓他們服務需要幫助的老人,從共同的生活經驗了解彼此需求,也可以為準備工作省下一點力氣。
(利用參與型社區活動,鼓勵老人走出家庭多交朋友。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利用服務走入心理 創造家一樣的感覺
一般的老人仍比較希望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家庭跟社區,因此到宅服務與社區式服務包含身體清潔、陪同就醫或者家務整理,對於失能程度較嚴重的老人來說都是迫切需要的服務,伊甸基金會希望能藉由這些實務設置走入他們的心理,讓他們在日間照護時也能有像家一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