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某銀行高階主管,常常因為總行一個通知下來,就要立刻提出可行方案,導致他突然有一天頭痛快痛死了,只好去醫院掛急診,血壓高達170。急診醫師說檢查沒有甚麼大礙,用藥降壓之後,觀察沒事就回家了。但回家後,有時血壓偏高有時卻低於100,回心臟科調整藥物好幾次依然不穩定,除了頭暈之外,有時還有水腫、性功能障礙的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在我國的十大死因當中,高血壓雖然位居第8,但死亡率卻是上升最明顯的,根據統計,在超過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高血壓病患中,卻有三分之一患者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有可能隨時會出現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等重大疾病的風險。收縮130、舒張80以上 即為高血壓高血壓,過去認定的高血壓是140/90,但許多患者在血壓低於這些數值時,也是會出現高血壓併發症。因此,美國心臟協會已經調整了高血壓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130/80毫米汞柱(收縮壓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就是高血壓,正常血壓的定義則維持120/80毫米汞柱以下,希望讓大家對於高血壓可以有更多的警覺性。沒有症狀並非不用治療 恐增加動脈硬化風險根據研究,未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因動脈硬化帶來的風險,平均壽命可縮短20年。未服藥的高血壓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有服藥控制者的21倍、發生腎臟病變的風險是健康者的2倍、發生心臟衰竭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另外也比一般人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心律不整、眼部病變、腦部病變等。因此高血壓治療的目的,是透過維持血壓正常穩定,預防及降低併發症的發生。中醫對於高血壓的治療,並不是著重在於『用藥降血壓』,而是在於『讓身體自己可以調控血壓』。高血壓在古時候,多稱為「眩暈」、「頭痛」、「中風」,大多屬於肝、脾、腎功能的失調。《素問·至真要大論》:「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元《丹溪心法》:「無痰不作眩」明《景岳全書》:「眩運一證,虛者居其八九……」,「當以治虛」。調理肝腎陰陽 為中醫治療高血壓的重點中醫認為高血壓主要是為肝腎陰陽失調,陰虛為本、陽亢為標,所以,透過中醫調理,讓這個陰陽失調的情形重新調整回來,就是中醫治療的重點。像是肝火亢盛、陰虛陽亢、肝腎陰虛、陰陽兩虛、痰濕阻逆、氣虛血瘀…等等,都是臨床上常見的體質分型,依照每個人不同加以不同調理,就可以讓我們身體逐漸找回調控血壓的能力,就能讓血壓更穩定。(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