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

天氣驟冷,鼻涕流不停怎麼辦?中醫教「5方法」調體質、預防發作

天氣驟冷,鼻涕流不停怎麼辦?中醫教「5方法」調體質、預防發作#鼻涕

俗話說「百病起於寒,寒從腳下生。」每當氣溫驟降,總是會有不少人生病,你也是一到冬天,就開始出現流鼻涕、咳嗽的症狀嗎?中醫師表示,受寒過度會導致「肺氣受傷」,人體抗病邪的能力就會減弱,但是只要透過中藥調理,再搭配運動、曬太陽、按摩穴道等方法預防,就能擺脫擾人的症狀,冬天也能好好過。

鼻咽癌恐因遺傳!鼻涕有血絲應警覺

鼻咽癌恐因遺傳!鼻涕有血絲應警覺#鼻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鼻咽癌是頭頸部癌症中第二常見,僅次於口腔癌,在台灣每年約10萬人中會有5至6人罹患鼻咽癌,好發年齡為50-60歲,男女比例約為3:1。罹病原因除了長時間吸入有害氣體,如空氣中的石棉、鎳、吸菸或二手菸等因素外,多數的鼻咽癌與EB病毒(第四型人類皰疹病毒)感染有密切關係,而研究發現遺傳也是極大的影響因素,將近10%的病人有鼻咽癌家族聚集的現象,若家族有人罹患鼻咽癌,則其一等親罹患鼻咽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9.2倍,因此不可輕忽家族病史的影響。56歲的劉先生因痰中帶血絲及鼻塞超過數周而到耳鼻喉科就醫,醫師問診時發現病人的父親、弟弟及伯父皆為鼻咽癌患者,後續經內視鏡檢查,發現在左側鼻咽處有一顆約2-3公分大的腫瘤,切片後證實為「鼻咽癌」,且頸部的淋巴結有轉移情形,接受化放療合併治療方式後腫瘤明顯受到控制,同時也在醫師的建議下成功戒菸,持續治療及追蹤病況。鼻咽癌流出的鼻涕會帶有明顯血絲鼻咽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因鼻咽管被腫瘤阻塞,有類似鼻塞、鼻涕倒流等感冒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不過,比較明顯的差異是鼻咽癌流出的鼻涕會帶有明顯血絲,頸部淋巴結腫塊也會愈來愈大,不像鼻炎吃過藥就會逐漸消腫。大千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山崧表示,鼻咽癌好發於鼻腔與口咽之間的鼻咽部,以頂部最常見,因部位隱蔽,腫瘤及症狀不易被早期發現,因此民眾若有鼻咽癌家族病史時應提高警覺。如果發現痰中帶血、長時間鼻塞、頸部不明腫塊、突然耳塞感或聽力減退未改善時,應尋求醫師協助,就醫時也要主動說明症狀及家族史,以協助醫師可以更快、更精準的提早診斷、及早治療。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鼻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流行季節已至,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搭配洗手5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小朋友與家長做好防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無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要更積極的預防腸病毒疫情每年4月時逐漸升溫, 5至6月達到高峰,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表示,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每3-4年即有一波明顯流行趨勢,依據全國歷年重症個案監測資料,如94年142例、97年373例、101年153例可窺見此一趨勢。自101年大流行後至今已屆滿4年,未具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必須更積極的預防感染。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提醒家長與幼托機構不可掉以輕心。北市衛生局亦持續宣導各教托育機構應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小朋友平時養成勤洗手、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加強幼托機構辦理腸病毒親師座談會,主動視察臺北市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整備狀況,充分掌握醫療資源及後送機制。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 48小時內要通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處長陳少卿提醒,家長如發現孩童有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至「臺北市學校傳染病通報系統」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去年裁罰未落實通報之幼托機構計11件,呼籲教保育機構,落實通報機制,以維護師生健康。                                          

鼻涕倒流喉嚨卡 多喝水、減少咖啡因助改善

鼻涕倒流喉嚨卡 多喝水、減少咖啡因助改善#鼻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8歲的王小弟這一兩年常有咳嗽、清喉嚨的狀況,且鼻子、眼睛搔癢難耐,天氣變化大時更容易有打噴嚏、鼻塞情形,醫師表示,造成鼻涕倒流、喉嚨卡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為鼻腔分泌物變得黏稠,因此,透過多喝水、減少咖啡因攝取,症狀能獲得改善。鼻腔黏液腺分泌 助濕潤、清潔鼻腔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王瑜婷表示,其實鼻涕倒流的狀況一直存在,正常人每天鼻腔跟鼻竇的黏液腺所分泌的分泌物約為1000cc,這些分泌物主要有濕潤、清潔鼻腔及吸入的空氣,分泌物將吸入鼻腔內的微小塵埃吸附住後,會利用纖毛擺動將這些分泌物推向咽部,再從食道吞入胃中分解,通常不太有感覺。若分泌物變的黏稠或量變多,讓人可以感受到有東西卡在喉嚨內,或感覺有東西從鼻腔後面往下流,便稱為鼻涕倒流,也是引起長期咳嗽、咳黏液痰,晨起或躺下入睡時咳嗽較為嚴重,體位變化時咳嗽發作或加重等症狀的原因。感冒、過敏 都會使分泌物變多引起過多的分泌物的原因很多,包括感冒、過敏、天氣變化、強光刺激,特定的食物或調味料如辛香料等,懷孕或者其他荷爾蒙的變化、服用特定的藥物如利尿劑,導致黏膜中的黏液腺分泌大量清澈、清稀的液體。造成分泌物過度黏稠的原因則主要由於天氣寒冷乾燥使分泌物被濃縮,分泌物中的發炎物質增加。此外,睡眠時吞嚥次數減少,導致分泌物堆積,故在清醒時須咳嗽或用力清喉嚨來排除這些堆積的分泌物;緊張或壓力大時喉嚨的肌肉痙攣,也會導致有喉嚨梗住的感覺;胃食道逆流刺激咽部、咽喉部的腫瘤或發炎腫脹,也會減緩分泌物的移動,引起類似鼻涕逆流的感覺。多喝水 降低分泌物黏稠度王瑜婷醫師表示,為減少分泌物、降低分泌物黏稠度,以使分泌物能夠順暢流動,應多喝水、減少咖啡因攝取、減少利尿劑、化痰藥的使用;如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所引起,睡前2小時應禁食、睡覺時將頭墊高15~20公分;其他疾病引起,則需先治療疾病問題,鼻涕逆流狀況也會有所改善。

女童鼻炎好不了 竟是「腺樣體肥大」惹禍

女童鼻炎好不了 竟是「腺樣體肥大」惹禍#鼻涕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中孩子若有反覆過敏鼻炎、打噴嚏、流鼻水,且至一般診所拿藥看都看不好,就要當心是否為「腺樣體肥大」!台中就有一名黃姓女童,因常有打噴嚏與流鼻水症狀,且這兩年來還因感冒併發鼻竇炎,導致日後只要症狀一復發,就得吃上三個禮拜的藥,若停藥一周,又會再發作,且影響到睡眠,白天精神不濟,進而讓成績退步學習力不佳,直到父母發現情況不對,才把女童帶至大醫院耳鼻喉科就診,一經檢查後確診為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孩童時期最發達 成人後會退化台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明璋說明,腺樣體位於鼻腔後方的鼻咽腔正上方,又名咽扁桃,屬於淋巴組織,在免疫系統中主要負責辨認外來抗原。一般在孩童時期活動最為旺盛,青春期過後因全身免疫系統趨於成熟,功能就較不重要而會慢慢萎縮,大部份人到成年就會消失不見。長期過敏鼻炎 腺樣體可能異常增生然而,如果長期因為鼻過敏、鼻竇炎、胃酸逆流或環境中刺激性氣體(如香煙、揮發性氣體)等因素刺激,就會使得腺樣體反覆發炎而破壞原有結構,導致其肥厚增生。若腺樣體過度增生肥大,就會阻塞鼻腔後方造成鼻塞症狀,尤其是在平躺時最為明顯,因此會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影響白天精神,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孩童生長發育。 張明璋表示,大多耳鼻喉症狀多少與腺樣體有所關聯,但因其位於鼻部最深處,需透過反射鏡、X光或內視鏡檢查才看的到,評估不易而容易被忽略。張明璋提醒,若孩子或成人長期受過敏性鼻炎、鼻竇炎、中耳炎等困擾,或者雖已經服藥控制鼻炎問題,但一停藥便立刻復發的民眾,建議到耳鼻喉科由專業醫師做徹底的檢查評估,一旦確認為腺樣體影響或其他病因,以現代的醫療技術,大部份的問題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

疑似感冒症狀? 竟是鼻竇炎導致失明

疑似感冒症狀? 竟是鼻竇炎導致失明#鼻涕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79歲的許姓病患,罹患糖尿病逾30年,因血糖控制不良,身體極度不適、頭昏,導致右眼腫起、鼻涕變多,再一日患者右眼已無法左右轉動,且水腫使眼睛無法張開,視力急速惡化、劇烈頭痛、右臉部麻痺,會診眼科後,進行磁振造影掃描,發現是鼻竇炎、海綿竇栓塞發炎所造成的,雖救回一命,但右眼已近失明。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忠雄表示,病罹患輕微鼻竇炎,平常就有喉嚨有痰、鼻子不適等症狀,但都認為是年紀大的關係而忽視,近日又因糖尿病控制不良產生併發症,才會造成眼部嚴重感染,導致接近失明的狀況。陳忠雄表示,鼻竇炎的發生,是因為臉部骨骼中的空腔黏膜產生腫脹及發炎現象,細菌、病毒、過敏都可能是病因。現在的鼻竇炎手術採用內視鏡方式進行,較傳統手術方式,不僅降低病患不適的感覺,且術後的恢復期大幅縮短,讓病患盡快重回正常作息。 冬天氣溫低,感冒患者也比較多,如果感冒超過2星期都無法痊癒,又發現出現鼻子不適、鼻水倒流、痰多、嗅覺不好、臉部腫痛等症狀,不能輕忽,要及早就醫檢查;尤其慢性病患者更要注意鼻竇炎的發生,因為也曾有病患因太晚就醫,造成嚴重併發症而導致喪命。(圖片來源:童綜合醫院提供)

「健康搜查隊」幫你關緊「水龍頭」! 不再過敏鼻涕像水流

「健康搜查隊」幫你關緊「水龍頭」! 不再過敏鼻涕像水流#鼻涕

根據統計,台灣是全亞洲過敏兒最多的地區。每三個台灣人就有一個過敏兒,卻有六成民眾不知道什麼是過敏!公視「健康搜查隊」本周要帶您對抗「過敏」這個全民公敵,邀請榮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醫師以及整合醫學專家林承箕醫師為大家解說,而前媒體人陳安儀以及何戎的女兒都深受過敏所苦,看他們怎麼應付。台灣的過敏人口在十年內攀升20倍,過敏性的咳嗽、流鼻水看似普通的症狀,卻可能併發氣喘、異位性皮膚炎、腸胃炎甚至休克致死,不可輕忽。林孝義醫師指出,過敏原如花粉、塵蟎、毛屑等,當過敏體質的人接觸到,就會引發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流鼻涕等症狀,另外許多食物也會引發過敏,像是牛奶、蛋、花生、甲殼類海鮮。陳安儀深受過敏所苦,她說之前在週刊工作的時候,因為要承擔封面故事的壓力,所以有一陣子每天上班的時候就開始發蕁麻疹,連頭皮、鼻子裡都有,真的很不舒服,但寫完稿子,蕁麻疹就消了。她的兒子也有過敏性氣喘,中西醫都看過,還做拔罐、針灸,最後發現規律運動與正常作息才是抗過敏好方法。何戎的女兒也是過敏體質,他說有一次女兒玩絨毛玩具之後,加上那幾天又很喜歡玩黏土,結果皮膚就出現過敏反應,幾乎到有點潰爛的感覺,他還帶照片讓大家看,真的相當嚴重,來賓都為她擔心。「健康搜查隊」還找到一個10歲小女孩案例,她每天一起床鼻涕就像關不緊的水龍頭流個不停,甚至有時候鼻塞到只能用嘴呼吸,每天要出門時都帶著一大包的衛生紙,阿嬤心疼小孫女體質虛弱,除了買補品勤加照顧,家裡也準備了各式各樣感冒藥來應急,相當頭疼。讓最多台灣人過敏的過敏原「塵蟎」到底長什麼模樣?一位家有過敏兒的父親,砸大錢實驗各種殺塵蟎方法,採購空氣清淨機、可水洗棉被、防蟎床單、強力吸塵器,到底這些配備哪個能有效殺塵蟎?過敏反應又是如何在人體發生作用?林承箕醫師還教大家按摩穴位舒緩過敏。本周公視「健康搜查隊」帶大家一探究竟 ,精彩內容請於10月23日晚間19:00準時收看。</body></html>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