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

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

燒傷病人的復健治療#燒傷

壹、前言 燒傷病患的最大後遺症是疤塊的增生、關節的攣縮與變形。這不僅造成外觀的損毀,更致使肢體功能與活動的喪失。事實上,只要早期設立復健計劃,並確實執行復健工作,則可有效地減少這些後遺症的發生。因此,灼傷的復健,應該從病患住院治療的第一天開始,以建立灼傷病患對復健的正確觀念,早期執行復健計劃,並持之以恆,灼傷病患才能在傷口痊癒後,早能保有肢體的功能及外觀。這不僅使病患受益,減少日後的重建整形,對整體醫療與社會支付,無庸是一大節撙。 貳、急性期(住院期間)的復健計劃 - PSE原則 一、灼傷部位的姿勢擺放(Positioning)  由於燒傷傷口疼痛難忍,病患常將肢體捲縮在屈曲、內收姿勢,以求得稍舒緩疼痛的姿勢。但要切記"最舒服的姿勢,就是將來攣縮的姿勢。"這句燒傷的警語。為了避免關節攣縮的產生及減低水腫,在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的擺放應在能對抗攣縮以及促進血液回流的位置。一般而言,都擺在伸直、外展、抬高的姿勢,這可利用枕頭、海綿墊、懸吊帶、調整床墊..等方式,來維持正確的姿勢。各燒傷部位建議的姿勢擺放見表一。 (表一、燒傷病患的姿勢擺放)       部  位               正 確 的 姿 勢 擺 放                   頸  部               後仰伸直(不宜睡枕頭)       腋  下               外展90度,外旋       手  肘               伸直       手  部               腕關節伸直35度,掌指關節屈曲70-90度                               指關節伸直,大姆指外展伸直       髖  部               伸直,外展15-30度                               (會陰、鼠蹊部)       膝  部               伸直       足  踝               90度平直(預防垂足)                     二、副木的使用(Splinting) 副木是一種藉低溫加熱,即可成型的肢體塑膠支架。它可將肢體固定在功能位置,以達到預防或矯正攣縮的功能。在急性期,對於二、三度燒傷的病患,傷口又在關節附近,使用副木可協助一般擺姿之不足、植皮後之保護固定、以及早期攣縮之矯正,皆有其必要性。由於病患每日水腫狀況或敷料常有增減,應隨時檢測副木之合適與否,並加以修改。各燒傷部位建議的副木使用見表二。 (表二、燒傷病患的副木使用)        部  位               建 議 的 副 木                        頸  部               Neck extension splint       腋  下               Air-plane splint ( keep shoulder abduction>90 )       手  肘               Elbow extension splint       手  部               Hand functional splint       膝  部               Knee extension splint       足  踝               Short leg splint ( keep ankle dorsiflexion)       口  鼻               Expansion splint                          三、運動的執行(Exercise) 運動不僅可維持關節的活動度,避免攣縮發生,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低水腫,增進造血功能使病患能保持體能狀況,增強病患痊癒的能力。 運動的方式則有以下幾類 (1) 主動的運動: 對於意識清楚的病患,應鼓勵做主動的關節運動、下床行走、以及獨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動。如此不僅可達到真正的肌肉收縮,避免攣縮,更可建立病人對治療的信心。(見表三) (2) 主動輔助運動: 對於疼痛忍受力較低者,或關節活動有部份限制者,可利用病人儘力主動運動時加以輔助運動,以達到完全的關節活動。 (3) 被動的運動: 對於意識不清,或較不能合作的病患,可採取被動的運動,以維持其關節的活動度。但必須小心執行,避免造成施行中之拒抗,反而引起病患之痛苦與畏懼。 (表三、燒傷部位的運動方式)       部  位               運  動  方  式                         臉  部               皺眉、眨眼、啾鼻、兜嘴、張口、鼓頰       頸  部               前屈、後仰、側傾、旋轉       肩  部               上舉、外展、外轉、聳肩       胸  部               廓胸深呼吸、頂胸後仰       背  部               抱胸、彎背、側彎、轉體       手  肘               伸直、彎屈、旋外       手  部               腕關節上翹、下屈、左右側偏、旋轉                               手指關節伸直、握拳、大姆指觸碰各指尖                               手指虎口外張       髖臀部             伸直、頂腹後仰、外展、扭臀、蹲馬步       膝  部               伸直、彎屈。蹲站、交替馬步       足  踝               上翹、旋轉、踮腳尖、蹲坐、交替馬步 參、恢復期(出院後)的復健計劃 - PSEP原則 當傷口痊癒出院後,並不意謂燒燙傷的治療已經結束。接著面臨的則是長旅間肥大疤塊的增生,它不僅留下了一輩子外觀容貌的烙痕外,更會造成關節的攣縮與變形,更會導致肢體功能的喪失,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與依賴。因此,對於燒燙傷部位不論將出現攣縮或已出現攣縮變形,都必須加以預防與矯正。因此這時期復健的重點,在於控制肥大疤塊的增生與預防與矯正關節攣縮或變形。 常運用的復健治療方式如下 (1)  姿勢的擺放(Positioning): 為了避免關節攣縮的產生,在臥床或休息時間,肢體的擺放應在能對抗攣縮的位置。一般而言,都擺在伸直、外展、及功能性位置,其原則與急性期擺姿相同。 (2)  低溫塑膠副木的使用(Splinting): 此時期之副木功能除了協助維持姿勢外、預防攣縮外,更重要的目的在於矯正變形,因此動態性副木常在此時期使用。此外副木的穿戴可對燒傷疤塊施與壓力,減少疤痕過度增生。 (3)  復健運動的執行(Exercise): 此時期除了承續急性期之運動執行外,對攣縮關節或組織則需要加以被動拉折及牽張。此外,亦可適時的賦予阻力性運動,以增強其肌力,並增進主動關節的活動度。 (4)  壓力治療(Pressure) : 預防肥大疤塊的增生。通常疤塊的增生約持續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會趨於穩定。在這段增生期間,若能有效的控制疤塊的生長,則可減除日後重建手術的苦痛。目前咸認為最安全及最有效的方法稱之為"壓力治療",所謂壓力治療係指利用各種可提供壓力的材料(如彈性壓力衣、束套、矽膠墊、塑膠面具等),加壓於痊癒的傷口處,以抑制肥大疤塊的增生。一般而言,燒傷傷口痊癒後,應立即穿戴彈性壓力衣,理想壓力為25mmHg。病患應每天24小時穿戴(沐浴、清潔或塗抹潤滑油時除外),並持續一年以上,確定疤塊成熟不再增生為止。 通常燒傷疤痕的控制以定製的彈性壓力衣治療為主。彈性衣對於身體的圓突部位能提供很好的壓力,但是對於身體有凹陷的部位,則彈性衣則是像在窪地搭帳棚一樣,跨越在疤痕上方,毫無壓力可言,甚至周圍壓力過大,使得凹陷部位形成皺褶。此外在眼﹑ 鼻﹑口﹑耳等處,因彈性衣需留該部位的開口,卻造成開口附近壓力的喪失。在1979年,Rivers等人報導了利用透明塑膠面罩來治療臉部疤痕,這種透明面罩利用病人的臉部石膏模來成型,它提供臉部全接觸的壓力,使得病人或復健人員可以清楚地看到壓力的效果,並偵測面罩的服貼性。 製作透明壓力面罩大約需經過取負模、灌鑄正模、修整正模、加熱成型及鑽孔裁修等步驟。各個步驟能否精確掌握,則是攸關成品能否完全貼服病患臉部,達到預期之效果。在醫院體系內發展透明面具之製作,對提供病患臉部早期疤痕的控制,以及復建之長期配合追蹤,應是較理想的方式。 肆、社會回歸之復健 82年衛生署研究計畫,從事燒燙傷復健現況之調查,共抽樣調查了149 位燒燙傷病患。由結果發現:燒燙傷後轉業者有30.3%,無法工作者有16.7%,而真正能回到原來工作者,僅達21.2%;而受傷後影響到繼續求學者(休學)亦有13.0%。Bowden(1983)亦曾調查了206位燒傷病患,發現主要影響返回工作的因素是燒傷的嚴重程度,但燒傷的部位、社會地位等等,也是可能的變數。Tucker和Fleet 也曾指出:大多數燒傷病患傷口痊癒後,在身體上多少會留下疤痕及活動障礙,在心理上也會因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恐懼、厭惡、與羞愧,以致於喪失自尊,造成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的困難。因此協助燒燙傷病患早日回歸社會,過正常人的生活,則是燒燙傷復健的最終目的。燒燙傷病患能否順利回歸社會通常必須面臨以下問題並加以克服: 一、個人、家庭、社會之心理調適 燒傷的夢魘如何平復?家人是否過度的關愛?燒傷疤痕是否影響病患面對社會的自信心?退縮的心理、過度的保護等等都會影響踏出社會的第一步。 二、肢體功能的重建 嚴重燒燙傷常需要一再地開刀與重建,卻常無法完全挽回原來的功能。藉由輔助器具的設計或代償性的功能訓練,可以讓原本依賴性高的被照顧式生活,逐漸進展到獨立的生產式生活。 三、社會接納與角色之安置 學校或社會應該用關懷的心、平常的態度來接納他們,使他們能正常地發展與學習。對功能殘障者,協助安置卻無需完全資助;扶他們站起來,也要鼓勵他們走得更有自信、更有尊嚴。 伍、結語 燒燙傷意外事件的發生,對傷者而言,並非只是受傷期間,生理所承受的皮肉之苦痛而己。傷口痊癒出院後,面臨的肥大疤塊增生,外表容貌的毀損以及關節的攣縮與變形等,常導致傷者生活及功能的障礙。此外,心理受創的陰影常揮之不去,加上一般大眾不全然能適時地引導或接受他們回歸正常的生活,因而導致了不少傷者社會生活的退縮現象。因此對燒燙傷病患的完整復健計劃,應包括了住院期及出院以後肢體功能之復健及心理復健,而最終的目的,則是要幫助燒燙傷病患能儘早地回復到先前的正常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