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

傷寒發生群聚 疾管署籲常洗手勿生食

傷寒發生群聚 疾管署籲常洗手勿生食#傷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一起傷寒家庭群聚,共3人確診,為北部30餘歲女性、其幼齡女兒及同住之30餘歲女性印尼籍看護,3人皆無出國史。「傷寒」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及副傷寒桿菌。傷寒及副傷寒為全球性的疾病,多數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南亞地區、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群島等地區有較高的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2019)年截至7月15日傷寒確定病例共14例,其中4例為本土個案,10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吃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病徵包括持續發燒、頭痛、疲倦、食慾不振和便秘或肚瀉(在成年患者當中,便秘較為常見;而在兒童患者當中,肚瀉則較為常見)。部分患者或會有脾臟及肝臟發大,以及在胸口、腹部和背部出現玫瑰紅色斑點的情況。嚴重個案的患者可能會有腸臟出血及穿破、神志不清等併發症,若果不及時醫治可引致死亡。預防傷寒的方法包括1)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用餐前及如廁後應確實洗手。2)食物應選用熟食,避免食用生菜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鮮。3)用煮沸的開水或包裝完整的飲品;避免飲用加入冰塊的飲料。4)不食用路邊攤販賣的食物或飲料;不食用已去皮或削好的水果。建議於出國前施打疫苗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的民眾(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等),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向醫師諮詢,評估接種傷寒疫苗(施打後14天可產生免疫力,建議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施打)。傷寒疫苗僅可保護人體免於傷寒桿菌的感染,但無法阻斷其他細菌的侵襲。另旅途中仍應留意飲食安全及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及飲食史。

出差印度染傷寒 防範謹記4撇步

出差印度染傷寒 防範謹記4撇步#傷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傷寒境外移入確定病例。一名20餘歲女性,3月8日至27日間曾前往印度新德里出差,於當地斷斷續續上吐下瀉及發燒但未就醫,推估發病日應為3月25日,返國後於3月28日至急診就醫。過去3年內 傷寒境外移入病例以印尼最多個案後續因腹瀉及發燒症狀未改善,4月7日住院治療,經4月13日通報並檢驗確診為感染傷寒。個案在印度出差期間曾食用生魚片及生蝦,同行友人亦於旅程中出現腹瀉症狀,已安排採檢糞便送驗,其餘相關接觸者正調查中。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年截至4月17日傷寒確定病例共5例,其中2例為本土個案,3名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度2例及菲律賓1例。2015至2017年境外移入14個病例中,感染國家以印尼7例為最多,其餘為鄰近亞洲國家。吃熱食、喝瓶裝水、勤洗手 有效防範傷寒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主要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腹痛、腹瀉或咳嗽等。預防傷寒的方法包括:(1)食物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2)不吃生食、(3)飲用水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此外落實良好衛生習慣,(4)飯前便後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劑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提醒,如欲前往傷寒流行疫區旅遊、經商或探親,可考慮接種傷寒疫苗,並於出國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

母子赴緬甸探親 回台後竟雙雙染傷寒

母子赴緬甸探親 回台後竟雙雙染傷寒#傷寒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對37歲媽媽與7歲兒子,於7月5日~8月27日期間前往緬甸探親,返國後分別開始發病,就醫後檢驗確認母子均感染傷寒,經治療後已出院。衛生單位於調查時發現,個案在緬甸期間曾在外食用生魚片,其在台灣之同住接觸者共2名,經追蹤均無疑似症狀,衛生單位已採檢送驗,進行家戶環境消毒及衛生教育,以防止疾病擴散。今年起目前共累計19例傷寒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年迄今傷寒確定病例共19例,其中5例為本土個案,14名為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菲律賓、緬甸、巴基斯坦、中國大陸及尼泊爾。疾管署表示,東南亞及南亞國家為傷寒境外移入病例的主要感染地,前往上述國家的民眾,應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以免遭受感染;出國期間及返國後如發現身體有不明原因發燒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可能的暴露情形,以利獲得及時且適切的診斷與治療。傷寒潛伏期天數長 發燒、紅疹為徵兆傷寒潛伏期約8~14天,最長可達60天以上,經常發生於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主要的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紅疹、腹痛、便秘或腹瀉等。若要預防傷寒,在飲食衛生方面就要格外留意,包括食物要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食、不食用路邊攤食品、飲水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及便後一定要徹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感染。

赴緬甸染傷寒 注意衛生條件避免生食

赴緬甸染傷寒 注意衛生條件避免生食#傷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國人前往東南亞地區要注意了!近日疾病管制局公布3名前往緬甸而感染傷寒的境外移入個案,分別為12歲學生、25歲商人及14歲學生,皆曾前往緬甸仰光旅遊、經商或探親,回國後分別於2月13日、2月23日及2月26日出現發燒、頭痛、腹瀉及食慾不振等症狀,就醫後經醫師通報,檢驗確診為傷寒個案。依疾管局統計資料顯示,今年迄今傷寒確定病例共5例,感染國家分別為緬甸(3例)及印尼(2例)。近3年傷寒境外感染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1、7、11例,感染國家以印尼、緬甸、印度、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多。由於傷寒主要由糞口途徑傳染,疾管局呼籲前往東南亞等腸道傳染病流行國家旅遊的民眾,應注意飲食及個人衛生,避免生食或購買可能被蒼蠅等病媒污染的食物,以免遭受感染。如發現身體有不明原因發燒等疑似症狀,或返國後有任何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可能的暴露情形,以利得到及時且適切的診斷與治療。傷寒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潛伏期約1週至3週(最長可達60天),經常發生於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如東南亞及非洲等),主要的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傷寒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紅疹或咳嗽等。預防方法包括:食物要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食,不食用路邊攤食品,飲水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並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飯前及便後一定要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感染。

外傭感染傷寒 老婦受照顧不慎染病

外傭感染傷寒 老婦受照顧不慎染病#傷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統計,自101年1月至5月5日止,全國總計確診10例傷寒病例,其中臺北市確診病例計有3例;其中 1名92歲的老奶奶,因中風致行動不便,家中成員有3人及1名外傭,老奶奶平時由印尼籍外傭照顧生活起居。今年4月初因老奶奶持續出現腹瀉、發燒等症狀,送醫檢查後確診為傷寒病例,目前仍住院治療中。衛生局對接觸者進行疫調後發現,照顧老奶奶的印尼籍外傭雖然毫無感染傷寒的症狀,但是經檢驗糞便後發現有傷寒桿菌,衛生局推論外傭屬傷寒之慢性帶菌者,老奶奶應該是由外傭照顧過程中遭受感染。(圖片為:傷寒桿菌)傷寒主要經由攝食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尿液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感染,症狀包括持續性發燒、頭痛、厭食、身軀出現紅疹、腹瀉或便秘;感染者也可能只有輕微或非典型之症狀,於治療期間,暫勿處理食物及照顧幼兒或老人。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特別容易引發流行,常見感染地區分別為印尼、中國大陸、柬埔寨、泰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家中聘僱外籍幫傭時,被照顧者若出現腸道不適症狀,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接觸史,以利診治。

菲律賓爆傷寒疫情 提醒民眾注意衛生

菲律賓爆傷寒疫情 提醒民眾注意衛生#傷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菲律賓宿霧爆發傷寒疫情,該地區供水管路疑似因今年2月遭地震損壞,導致水質遭受污染。依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傳染病統計資料顯示,101年截至4月25日止,全國已有8起本土及境外移入之傷寒病例。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表示傷寒屬於腸道傳染病,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特別容易引發流行。民眾應隨時留意飲食衛生、養成肥皂勤洗手的習慣以避免遭受感染。根據疾管局資料顯示,國內目前之傷寒病例多由國外輸入,但每年仍有本土散發性病例發生;而國人出國旅遊常見感染地區分別為印尼、菲律賓、緬甸等,因此需前往熱帶、亞熱帶或傷寒流行國家旅行之民眾,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以免帶病返國。傷寒主要的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且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或者帶菌者在處理食物時,也可能經由手而污染到食物。傷寒潛伏期約一至三週,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成年人較常出現便秘,淋巴組織病變。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進食之食物一定要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冷食物,飲用水也必須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此外,應隨時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上完廁所後及飲食前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劑徹底洗手,才能有效預防腸道傳染病。民眾如有必要到疫區旅遊、經商或與傷寒帶菌者有親密接觸,可向醫院醫師諮詢接種疫苗需求。

遊菲國注意衛生 當地爆發傷寒疫情

遊菲國注意衛生 當地爆發傷寒疫情#傷寒

菲律賓宿霧爆發傷寒疫情,該地區供水管路疑似於今年二月遭地震損壞,導致水質遭受污染,截至三月已累計近千例傷寒疑似病例, 4例死亡。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傷寒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較差的地區特別容易引發流行,患胃酸缺乏症者更容易被感染;呼籲國人出國旅遊時應留意飲食衛生,切勿吃生冷食物,飲用水也必須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以免遭受感染。根據疾管局資料顯示,目前國內之傷寒病例大多由國外輸入,但國內每年仍有本土散發性病例發生;而近年來國人常因出國至感染地區印尼、菲律賓、緬甸等國旅遊,提醒前往熱帶、亞熱帶或傷寒流行國家旅行之民眾,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以免帶病返國。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主要的傳染途徑為生食或食用未煮熟且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潛伏期約一至三週(最長可達60天)。常見症狀有持續性發燒、頭痛、不適、厭食、相對性心律減慢、脾臟腫大,身軀出現紅疹、咳嗽,成年人較常出現便秘,淋巴組織病變。急性期或輕症期,甚至無症狀感染後,約有2~5%患者可能成為帶菌者,有膽結石等膽道病變者,以及中年婦女較易成為慢性帶菌者。疾管局提醒,民眾進食之食物一定要充分煮熟並以熱食為宜,不吃生冷食物,飲用水也必須煮沸或使用瓶裝之礦泉水;此外,應隨時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上完廁所後及飲食前一定要以肥皂或洗手劑澈底洗手,才能有效防範腸道傳染病。民眾如有必要到疫區旅遊、經商或與傷寒帶菌者有親密接觸,可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接種疫苗需求。如發現身體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以便及時得到適切的診斷及治療。

旅遊返台 慎防國際傳染疾病

旅遊返台 慎防國際傳染疾病#傷寒

春節連續九天假期,民眾出國旅遊,新移民返國探親,疾管局提醒國人做好防疫準備!根據統計,2011年境外移入病例,亞洲地區以蟲媒與腸道傳染病居多,如登革熱、阿米巴性痢疾、桿菌性痢疾等;非洲與大洋洲則須慎防瘧疾與登革熱傳染。疾管局表示,為避免傳染病境外移入造成國內疫病散佈,影響民眾健康,將持續在各港口、機場實施檢疫措施。疾管局指出,兩岸交通直航旅客逐年增加,今年冬季全球多處國家或地區氣溫偏低,國人出國旅遊除加強保暖外,出國旅遊前也要先瞭解旅遊地點的潛在傳染病風險,並採取適當傳染病預防措施。根據疾病管制局統計,2011年1至11月我國各機場港口篩檢有症狀旅客共計1萬3千多人,其中檢出法定傳染病個案以登革熱74例居冠,其次為桿菌性痢疾29例、傷寒1例、瘧疾1例及屈公病1例,多數病例為前往東南亞、中國大陸旅遊或探親之民眾。疾管局提醒,出國旅遊或返母國探親期間,應注意飲食衛生,以防範感染腸道傳染病,不吃生冷食物及路邊攤食品,飲用煮沸或瓶裝水,並注意飯前、便後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預防登革熱、瘧疾及屈公病等蟲媒傳染病,應著淺色長袖衣物,塗抹防蚊液,以防範病媒蚊叮咬;如前往發生H5N1禽流感疫情之地區,旅遊期間應避免接觸禽鳥及其排泄物,在國外如有發燒等疑似傳染病症狀,應適時就醫。 民眾於返國入境時,應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如有發燒、咳嗽、嘔吐、腹瀉、皮膚出疹或黃疸等症狀,應主動向檢疫人員通報,並填寫「傳染病防制調查表」;如返家後15天內出現上述不適症狀,亦請儘速就醫並清楚告知旅遊史及接觸史,以提供醫師診治參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