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腹癌

腹脹腹痛、大便變灰白色竟是罹癌!醫揭「7大初期症狀」像腸胃不適

腹脹腹痛、大便變灰白色竟是罹癌!醫揭「7大初期症狀」像腸胃不適#壺腹癌

一名41歲青壯男因腹部常有悶痛情形,日前到衛福部苗栗醫院腸胃肝膽科就醫,醫師安排他進行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乳頭處有腫瘤,進一步做切片後確定為惡性腫瘤,後續由外科醫師進行腫瘤切除手術,除根治性切除外還需重建胰管、膽管與消化道,腫瘤經病理報告確診為早期壺腹癌。

幸佳慧病逝壺腹癌 最明顯症狀為黃疸

幸佳慧病逝壺腹癌 最明顯症狀為黃疸#壺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長年關注兒童人權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日前因「壺腹癌」而過世。所謂的「壺腹」(Ampulla of Vater),就是「膽道」與「胰管」交會之處,總膽管最末端兩公分,之後這段交合處會穿進十二指腸內,膽汁和胰液就能流進十二指腸。壺腹癌一開始不會有明顯症狀,除非篩檢,否則很難發現。罹患壺腹癌症狀?壺腹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腫瘤組織阻塞到膽管,造成黃疸,約七成患者都曾出現黃疸的症狀。阻塞性黃疸也常伴隨膽道壓力升高與膽道感染,嚴重造成死亡。壺腹癌其他症狀包含:黃疸、小便茶色、糞便灰白、體重逐漸下降、背痛、上腹或右上腹處悶痛、胃口不佳、噁心嘔吐。治療方式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早期診斷出來的壺腹癌,可以執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s operation)」,需要切除總膽管、膽囊、胰頭、十二指腸、部分的胃等,完整切除後還要重建。再拿小腸與殘存的膽道、胰管、胃做出新的接口,腸胃道才能順利運行,消化液才能流進小腸內。與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其他療法相比,手術切除是最重要的!若保留胃幽門處則稱為PPPD(pylorus 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但不管是否保留胃幽門,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時間長且過程非常棘手,術後併發症易會產生膽道與胰管的狹窄、胰液膽汁滲漏等併發症,造成生活品質低落。不過只要沒有附近組織或淋巴結的侵犯,腫瘤能清除乾淨,通常預後良好,5年存活率可達3~6成以上。

腫瘤標記指數過高 男檢出罕見壺腹癌

腫瘤標記指數過高 男檢出罕見壺腹癌#壺腹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6歲的劉先生從40歲就開始接受成人健檢與高級健康檢查,健檢資歷已有25年以上,秉持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透過健康檢查能在問題發生前,及早應對與處理。以往檢查報告都正常,直到4、5年前大腸癌腫瘤標記指數(CEA)顯示過高,連續追蹤2年仍找不到任何病兆或瘜肉,心上猶如懸著大石,無法安心。腸癌腫瘤標記指數過高 發現壺腹黏液型腺癌近期劉先生接受高級健康檢查,內視鏡檢查顯示胃食道逆流嚴重,轉介胃腸肝膽科門診,發現壺腹長了1.5公分的腫瘤,為十二指腸第二部份內側腸壁,檢查較難被發現。切片檢查發現是惡性腫瘤,確診為罹患罕見零期的壺腹黏液型腺癌。烏日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李傑哲表示,長在壺腹內的腫瘤,如果是傳統開刀,至少要切掉1/2的胃部、胰臟頭、局部的十二指腸及膽道,手術時間長、過程棘手。術後會產生膽道、胰管狹窄的併發症,術後縫合會有膽汁滲漏,容易感染。內視鏡黏膜切除術 減少副作用及後遺症李傑哲主任表示,選擇「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不僅可保留器官,也能達到完整治療,減少副作用、後遺症,預後也較好。零期的壺腹黏液型腺癌,尚未嚴重到出現黃疸或是腹痛及腫瘤壓迫造成膽道嚴重阻塞,手術過程順利,劉先生術後經過4天休養已平安出院,往後仍需定期追蹤。劉先生會督促家人自費去健檢,常常跟他們說要投資健康,千萬不要等也不要省,一同關心自己的健康,避免小病拖成大病。預防醫學的觀念相當重要,透過健康檢查能早期發現癌症病兆,早期治療可提升癌症的治癒率及存活率。如果延誤診斷或不當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期,恐怕危及生命。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

嚴重黃疸、腹痛恐致死 膽管癌腫瘤阻塞惹禍#壺腹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彰化埔心鄉一名91歲胡姓阿嬤,今(2013)年二月發現「總膽管癌」」(壺腹癌,總膽管出口)。家屬因考慮年紀大不做積極性治療。不料,三月中出現黃疸嚴重、腹痛,經醫院檢查後,發現腫瘤壓迫造成膽道嚴重阻塞。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楊智超表示,壺腹癌及膽管癌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腫瘤組織阻塞到膽管,造成黃疸,阻塞性黃疸也常伴隨膽道壓力升高與膽道感染,嚴重造成死亡。而膽道引流是膽管癌內視鏡治療最重要目的,為了疏通阻塞,擴張狹窄處所設計,通常惡性腫瘤引起的阻塞性黃疸,如果無法開刀,近年來常使用支架來作緩和治療。楊智超說,對存活期不長的緩和治療病患,可得到較長期的膽道暢通,改善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