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

生活厭倦苦惱 從微小創造力做出改變

生活厭倦苦惱 從微小創造力做出改變#創造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披頭四合唱團拯救世界,讓世人免於倦怠無聊。」—披頭四合唱團吉他手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察覺自己有倦怠煩悶感,並誠實面對這種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事。感覺到厭倦苦惱儘管令人不安,然而當我們願意承認自己挫敗,也願意採取行動處理問題,這將改變我們的感覺。我們所有人都具備創造力,而我們擁有的創作能量也永無止境。當我們以正面的態度積極表現創造力,或說「消耗」創造力時,周遭的環境就會因此變得更美好。不過,如果我們沒有施展創造力,而是約束它,就會步入險境,身陷消極否定的泥沼之中。「讓自己感到厭煩的話,即使有幾百次的人生可活,豈不依然覺得人生苦短?」—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感覺煩悶,卻又無法有效運用自己的創作能量,這時往往感到困擾。我們的創造力必須用在某個地方才好,因此,關於如何運用創造力,能有意識地做出決定,是很重要的事。運用創造力精進自己 就不會插手管別人的事雖然孩子會因為無聊煩悶,而決定以惹麻煩為樂,但身為成年人,有能力阻止自己插手管閒事。否則,剛開始干涉他人的良善意圖,到最後往往會因為不滿、憤恨和失意挫折,而蒙上一層陰影。當我們運用創造力使自己變得更好,就不會有時間插手管別人的事。再說,當我們對生活感到滿意,也不會有強烈衝動想做些什麼,而使他人不滿。坦承自己覺得厭煩,不知該如何處理現況,也許會令人不安,不過,真誠坦然地面對自己,是至關重要的事。一旦我們願意對自己坦白,就會發現自己真正尋覓的答案是什麼。厭煩是陰險狡詐的敵人,它會要我們提出那種駭人的大哉問,像是「我的人生在做什麼呢?」這類問題。要治癒厭煩倦怠的方法,實際上小得微不足道。當自己感到倦怠厭煩,我們要提出來的正確問題,應該是「此時此刻,我在這個地方,可以做什麼有建設性的事呢?」當我們提出正確問題,往往就知道正在追尋的答案是什麼了。(本文摘自/五十後的精采,來自你的行動與渴望:啟動創造力12堂課X安頓身心68個練習/大好書屋)

太壓抑! 「好孩子」恐無創造力

太壓抑! 「好孩子」恐無創造力#創造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日本變成「和平的日本」以後,對攻擊性的評價越來越低,也就是說,不論是什麼事情,孩子只要「溫順聽話」就是好的,而競爭心、鬥爭心被給予很低的評價,許多從事教育工作的人,說到競爭好像是仇人一樣,在歐美,競爭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所關心的是競爭是否公平,不會想要消除競爭。在等級次序體系中 盡全力往上爬在日本,雖然教導孩子「競爭是一種惡」,唯獨在考試競爭方面,卻要求孩子成為贏家,孩子們若因此發展出扭曲的性格,並不令人驚訝,只不過,這種考試的競爭是極度日本式的,它並不是讓一個個的孩子依據他們自己的個性,而是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把他們放在等級次序的體系中,要他們竭盡全力往上爬。在規定好的世界中爭奪勝利換句話說,雖然說是競爭,但並不是孩子個性的競爭,而是在被規定好的、均一的世界中爭奪勝利,這和人類本有的aggression是不同的,在日本的考試系統中力圖成為好孩子的孩子們,雖然處在慘烈的競爭當中,卻必須壓抑自己本有的aggression,習慣了這種態度的孩子就算進入「好大學」,將來也不會有甚麼創造性。尊重理解 實際是寵溺放任日本人排除攻擊性的想法,對親子關係也造成影響,戰後的民主主義,使得當父母的認為他們必須「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話雖如此,但因為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結果大家做到的只是表面樣子,實際上卻是放任孩子,父母寵溺,孩子驕縱。(本文摘自/孩子與惡:看見孩子使壞背後的訊息/心靈工坊)

自得其樂 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自得其樂 才能真正享受生活#創造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愉快的根源來自於積極的去做,而非消極的承受,但是人們只需要把糖放進嘴裡,什麼都不做地等糖融化,就能得到小小的歡愉,很多人便因此想要依樣畫葫蘆地品嘗幸福,最後卻無不感到失望。避免無聊 就要懂得創造倘若人們只是聽音樂而不自己歌唱,那麼從音樂中所能得到的歡愉也就有限,有個聰明人說,他用喉嚨欣賞音樂,而不是用耳朵,同樣地,觀賞美麗的畫展也是一種靜態的歡愉,假使人們不自己去畫畫,也不自己去造出一整個系列的創作,這往往不足以讓人忘卻一切的煩憂。不要僅止於欣賞,而是要起身去追求、去得到,去戲院裡當觀眾的人會比他所想像的更容易感到無聊,想要避免無聊,就得要開創,或至少要表演,而表演也算是一種創造,大家都還記得社交場合裡的那些餘興節目,每個表演者都玩得興高采烈。發明新招 牌局會更靈活我還記得自己專注於準備木偶戲表演的那幾個星期有多開心,必須強調的是,我自己用小刀將樹根雕刻成木偶劇裡的一個個人物,像是老婦人、天真的少女、軍官、放高利貸者,再請其他人為這些木偶裁製衣服。我不曉得觀眾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他們當然有權評論,只是這種透過評論所獲得的快樂的程度有限,不過,倘若批評者能創造點什麼,他們還是能從中獲得一些樂趣,打牌的人不斷發明新招數,並且因此改變牌局裡的那些僵固套路。自創的幸福 就是一種學習別去問一個不會玩遊戲的人是否喜歡遊戲,政治一點也不無聊,只要人們懂得它的遊戲規則,不過,遊戲規則是需要學習的,而天下的事情無非就是如此,快樂需要學習。人們常說自己總是錯過幸福,對於免費的幸福而言,此話不假,因為免費的幸福根本不存在,而人們自己創造的幸福,從不會讓人失望,因為幸福就是學習,而人們永遠在學習,人們知道的愈多,就愈能去學習。學的越深 得到的快樂越大當拉丁文專家很快樂,因為學海無涯,而學得愈深,得到的快樂愈大,當音樂家的快樂也是如此,亞里斯多德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能在音樂中自得其樂的人是真正的音樂家,而能在政治中自得其樂的人是真正的政治家,他說,「快樂是力量的標誌」,這句話使我們擺脫了教條,並以追求絕對價值的方式銘記於心。(本文摘自/論幸福: 「現代蘇格拉底」哲學家阿蘭的教導,成為自己的思想者,在各種環境中保持快樂的藝術/麥田出版)

樂閱讀/有創造力的老後生活

樂閱讀/有創造力的老後生活#創造力

英文報紙常在角落刊登一些日本報紙沒有報導的有趣新聞。有位名叫比亞利絲.姆拉的夫人,在82歲那年,決定後半生要住在伊利莎白皇后二世號船上。她表示,住在船上比住在倫敦便宜,一個月只需支付船公司61萬6千3百20日圓(約合台幣20萬元),又無需擔心生活上任何雜事。她曾與丈夫遊遍世界五大洲,丈夫於兩年前往生後,老太太決定把船當作自己的家。夫人已習慣在船上,也很喜歡船上的生活。不需要外出購買食品、汽車用不上,連瓦斯費、電話費都不用再支付了。試著想了想覺得這麼做很合理。住在船上,就不再需要僱傭人、修理屋子或為盆栽澆水了。夫人說,現在最煩惱的是,每天都有好吃的料理,但是,已經吃不太下了。也有人說如果她選擇住進倫敦老人院,則一個月的經費是38萬9千8百80日圓(約合新台幣13萬元),比她現在的生活費還不到一半。姆拉夫人生活愉快。每天玩橋牌、跳社交舞,或閒坐游泳池畔。她還加保航海醫療保險,房間是第四號船艙單人房。船隻每週要進港四至五次,這時,她就下船,外出閒逛。現在的電子郵件很方便,她一點也不覺寂寞。和兩個兒子都有聯繫,兩個兒子會輪流上船陪老母親過聖誕節。姆拉夫人的生活看似夢幻,但是也許並沒有那麼幸福。有時,人會因貧窮而獲得救贖;有錢、雲端似的生活反覺無聊,是另一種受罪。窮人雖不知今晚是否有食物可吃,卻對生存感受深刻。姆拉夫人或許覺得無須世人認可,也能踏實地活著。今後的老人們,是否有必要思考:應該過較有創造力的老後生活。至於我們夫婦呢?我雖偏好鄉村生活,外子卻相反。他的說法是,能聆聽電車駛過街道的聲音,眺望盲目跟隨流行的那些「小姐們」的姿態,又可以觀戲或展覽會,所以還是城市好。有段時期盛傳,豪華客船已退流行了。但是現在,客船又出現了。想來是有錢的顧客現身了的關係。奢侈消費,對振興世界的經濟畢竟還是有利的。(本文作者/曾野綾子)(摘自/人生的收穫/天下雜誌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