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十歲時就不斷上演「儲蓄」與「用光存款」的連續劇。會回想起這件事,是因為採訪了一萬人之後,發現成功人士與一般人的用錢方式截然不同。成功人士完全不在意將錢用在自我投資上。即使他們平日節儉而樸素,但是錢都花在刀口上,而且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就以讀書為例,有些人不習慣花錢買書,寧願在書店裡把書看完;也有人會跟別人借來讀;還有些人則是到圖書館預約新書。但那些成功人士總是自己掏錢買書,然後在書中做筆記,或在重要的章節加註解,有些人習慣將重點頁面的角落折起來。這些成功的人不僅自己買書,甚至還會買好幾本同樣的書贈與他人。不願意花一分一毫的時間與金錢來投資自己,就以為能夠有所成長是一種愚昧的想法。大部分想進國立大學的人,會花高額的補習費來提升實力。而不願付出就想要有收穫,簡直是異想天開。不補習就能考上一流大學的人,恐怕僅佔所有考生的1%。而最高學府的台大生,其雙親的年收入也高於平均值,藉由這種現況足以證明,學生的學歷好壞取決於父母親的經濟能力。雖然這是個令人難過的現象,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連孩子的教育都必須花費大筆的金錢與時間,何況成年人若要追求自我成長,就更不在話下了。除了投資自己,三十歲的開銷還包括交際費與家人出國的旅費。如果負擔得起當然萬事大吉,但眾所周知的是,錢永遠都不夠用。此時,最能減輕經濟壓力的就是同時執行之前介紹的「涓流儲蓄法」與「大額儲蓄法」來決定預算。我個人的金錢觀是用於自我投資、家族旅費或交際費的金錢一毛也不會省。如果與年紀較輕的朋友聚餐,一定是由我全額買單,即使對方要求分攤,在金額無法平均分攤的狀況下,我也會多出一點。但若預計未來將要花一大筆錢,則會進入「大額儲蓄法」的模式,我就不再與朋友應酬,也停止所有自我投資的花費,盡可能地節省所有開銷。我一向自豪於這樣的收支有度。即使沒有急需一大筆錢,我也會先訂好預算額度,計算出自我投資、家族旅行與應酬等費用的上限,以便能自由使用預算內的支出。存錢的重點不在於對自己或他人苛刻,而是預先設定可使用的額度,然後盡情花錢。過於小氣往往會讓朋友遠離,間接阻絕了任何有利的社交管道。正所謂錢能滾錢便是活錢,只要花點心思,一定能理出適合自己的一套金錢觀。大方地將設定好的預算拿來自我投資,收支有度才是重點。(本文作者/大塚壽)(摘自/30歲,做對決定做對事/悅知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