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第三隻眼松果體 能啟動人類超能力?

第三隻眼松果體 能啟動人類超能力?#人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松果體位在兩眉中心後方,是位於中腦後方豌豆大小的扁錐形小體。經各種研究證實,淩晨一點至四點之間,腦部會釋放特定化學激素,使人連結宇宙更高源頭,進而產生不同層次的夢境。古代東西方神秘傳統學說,尤其是古埃及均認為松果體非常重要,是具有超感知覺的腺體,笛卡兒稱之為「靈魂的座位」、中國所稱的「天目」、道家所謂的「泥丸宮」、印度所說的「梵天窗」,都直指第三隻眼松果體。從醫學的觀點,生物的松果體,具有特殊感光的功能,是通往更高感知的視窗。美國聖保羅大學醫學院的松果體心靈診所主任菲利浦.塞爾吉奧.奧利維拉(Dr. Segio Felipe de Oliveira)認為,生物的松果體會釋放多種激素,其中分泌二甲基色胺(DMT)「精神分子」,可發揮潛能接收宇宙信息並傳遞信息,他認為除了動物,自然界中也含有DMT 成分的植物,南美巫師常作為通靈之用;但在醫學界另有學者專家認為,使用DMT 或K 他命等藥物,會刺激腦部而產生幻覺、幻視、幻聽,與靈魂無關。其實藥物刺激可以看到時空隧道,腦缺氧也可以看到時空隧道,真正穿越時空,照樣可以看到時空隧道……。每位研究者必須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以包容與探索的精神追求宇宙真理。美國精神科醫師里克.斯特拉斯曼(Rick Strassman)從神經藥理學的觀點研究天然化合物二甲基色胺(DMT)對人體的影響,研究顯示松果體是調控腦內接收信息的管道,不只負責生產激素,且負責通往其他維度空間的視窗。二○一四年,俄羅斯普瑞迪塞夫在其著作《人工智慧》書中提到,許多俄羅斯的科學家,與知名超感知者,均反覆展示一個實驗,證實松果體為宇宙能量進入人體的閘門,是人類與宇宙能量交流的通道。俄羅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也認為人類的大腦將宇宙中的能量匯集起來,松果體即可從宇宙獲得超凡的想像力與預知能力。貫穿古今中外各領域專家的研究與觀察,在此特將生物的松果體的功能歸類如下:一、 松果體具有直接感光的功能,因生物在視網膜感光系統缺失的情況下,松果體調整退黑激素的功能仍然正常,持有感光的能力。二、 松果體是人體「生物鐘」的調控中心,人體智力生物鐘以三十三天為週期進行運轉,情緒生物鐘為二十八天,體力生物鐘為二十三天。三、 松果體分泌的退黑激素,能夠影響和干預人類許多神經活動,在神經信號與激素信號之間扮演著溝通的角色。四、 松果體能合成性腺、甲狀腺等肽類激素。松果體與性功能有直接相關,禁慾可以啟動其神經通道,退黑激素能抑制年輕人的性功能,延長生育期,進而延長壽命。五、 松果體具有預感的能力,但當代人類的松果體不斷地鈣化、縮小、退化,而抑制松果體潛能的發揮。主要理由有三:其一是人類的心靈不斷地污染,生命能量不斷地喪失;其二是人類基因不斷地混血雜交,逐漸失去宇宙生命能量的DNA;其三是飲食的問題,與人類每天攝取的氟化鈉含量有關。六、 松果體具有感知的能力,透過打坐冥想並放鬆眼皮的肌肉,既可激發松果體的感知功能,亦可使靈體通過頂輪逸出,進入另外的維度空間。總之,長久以來西醫學界,將人類的松果體和盲腸一樣視為退化的器官,尤其是在七歲之後,松果體會日益鈣化、退化。但很多自然醫學專家、宗教家以及超心理學家均不以為然,針對松果體的諸多研究,依然各有所表。無論松果體是天生退化的腺體;或隨著年齡越來越退化;或因人而異其鈣化程度不同,但從物理學、宇宙學、超心理學、佛學等觀點,探討證實神秘的第三隻眼松果體,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摘自/生命之謎VS.量子糾纏/博思智庫)

因為這些因素 讓人類進入瘟疫時代?

因為這些因素 讓人類進入瘟疫時代?#人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健康安全中心的資深科學家Eric Toner,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接受《Business Insider》訪問指出——「我們(人類)正處在一個瘟疫時代」(Age of epidemics)。而同樣在今年初,由世界經濟論壇所發布的《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也將傳染病列為全球必須關注的風險,顯示大規模傳染性疾病,對於人類社會經濟將帶來愈來愈嚴重的衝擊。全球化「加速擴散」疫情速度與廣度提出人類正處於瘟疫時代的Eric Toner,認為「全球化」是疫情大規模擴散的主因,事實上這樣的說法,也可以從不同層面得到驗證,比如1月26日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工程中心(CSSE)所提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擴散模擬」(Modeling the Spread of 2019-nCoV),其模型的核心,便假設了一個由飛機所建構的一個「全球人口網絡」,而城市就是這個全球網絡的節點,人員流動最多的城市,便被預測成為受疫情擴散最嚴重的地方。除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事實上香港公共衛生學院在1月30日時,也在期刊上,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影響性進行預測,其中也同樣擷取了「飛機航班」的人員流通數量來評估病毒在全球的傳播情況。無可諱言地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跨國社會經濟體系,加快了人員流動的同時,也驅動了「病毒」大規模的擴散。這也是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在2019年末於中國武漢爆發之後,便在數天之內就擴散到了全球各地。如今除了中國,多數受到疫情衝擊的城市,恰巧都是與中國有著較高經濟連帶的地方,這也不難去解釋,為什麼航空貨運、海運等會是首波受到嚴重衝擊的產業。環境破壞增加人類「接近病毒」的機會不過,全球化僅能說明疫情何以大幅擴散,它並不能解釋何以有愈來愈多「人類與動物共通傳染」(Zoonoses)大量的出現,包括1976年發現的伊波拉病毒、1997年的禽流感、2002年的SARS、2009的H1N1,或是近幾年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以及如今仍在全球擴散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都屬於人類與動物共通傳染病。對此,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以Dennis Carroll為首的科學家,2018年2月份曾在《科學》(Science)期刊針對這些與人類、動物之間擴散的病毒進行研究發表,他們指出那些對人類生理造成危害的「新興病毒」,多數上早已是其他動物身上的「常住居民」,這些病毒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早已與宿主呈現和平共存的關係,而蝙蝠就是一個直接的案例。其實多數致命的病毒病不是「新的」,真正的問題可能是——人類因經濟活動關係,人類讓自己與家畜,離這些宿主愈來愈近,同時也讓自己暴露在病毒感染範圍中。包括林地開發、野生動物獵捕,都持續讓人類愈來愈「靠近」這些病毒。 表一:人類與動物共同傳染病。資料來源:WHO、CDC、Shayanne Gal, 2020, One chart shows how the Wuhan coronavirus compares to other major outbreaks and pandemics in the last 50 years.集權化的中國政治體制與沒有「知情權」的人民但,如果要解釋中國武漢難以控制的疫情,不能單就全球化、環境破壞來解釋。中國的集權化、封閉性的政治體制,可能才是讓疫情變得難以收拾的主因。事實上,早在2017年時,《自然》(Nature)期刊上,就曾有一篇撰文,針對中國武漢的P4生物實驗室提出疑慮,這一間實驗室是中國境內具生物安全4級(BSL-4)認證的實驗室,2015年竣工之後,便被預期執行高風險性的生物病原體研究。比如2015年於《自然》(醫學)期刊上發表合成類與於SARS冠狀病毒的論文,或者是2018年「蝙蝠冠狀病毒及其跨種感染研究」都曾有此一實驗室研究員參與。不過問題並不在於研究的內容,而在於支持這樣一個高風險的實驗室,除必須仰賴高度專業與嚴謹的管理制度外,最為重要的是-研究「資訊透通」與社區「知情權」(Right to know),根據中國提出的資訊第一個病例出現在12月上旬,且患者皆與武漢的華南海鮮市場有過接觸史,但1月24日發表於《刺胳針》期刊上,針對41名患者臨床特徵的研究中,便提出最早於12月1日發病的患者事實上並未接觸過華南海鮮市場,而且按照病毒10到14天的潛伏期來估算,疫情可能早在11月或更久之前就已經開始擴散。這也是為什麼這次中國疫情會受到大量海外質疑的主因。多重化的原因導致中國疫情失控如果要探究新型冠狀病毒如今在全球擴展的成因,絕對是多重因素結合而成的結果,全球化、環境破壞是疫情出現的遠因,但真的讓疫情失控的則是中國集權化、高度權力封閉政治體制,這樣體制會讓真實資訊的傳遞被延緩、被掩蓋,而缺乏開放與言論自由的結果,不僅無法抑制疫情的擴張,更可能成為疫情全球爆發的主因。如今在全球已有許多研究者倡導疫情資料的開放(包括病毒基因體資訊、臨床特徵、傳遞與傳播特性等),可以縮短人類開發出疫苗、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時間。無疑的是,我們已經悄悄進入了「瘟疫時代」。(文章授權提供/環境資訊中心 作者施柏榮)

「反芻思考」 人的思考如牛反覆

「反芻思考」 人的思考如牛反覆#人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天晚上,我接了一個新來的個案,是一位高中女生。在晤談室中,講沒幾句話,我發現自己的語氣微微地顫抖。接著,當我要幫她裝上一些測量生理訊號的儀器時,我的手也在微微地顫抖,甚至到最後,腳也開始抖了。這是非常難熬的一小時,我除了要聽她所陳述的困擾,腦海中還必須不斷壓抑「我到底怎麼了?」這個想法。那時候,我開始可以體會,佛家所說,在一秒鐘內,一個念頭能夠出現與消失一千六百兆次。我不斷地想著:是她的狀況我沒見過、不知道怎麼處理嗎?還是……她是同事推薦來的,所以我很緊張,認為自己一定要做好?還是她一開始對我的態度不太友善?還是……離開了診所,回到家裡,手抖腳抖的狀況依然持續,我才想到可能是今天下午到健身房做重訓的時候,重量調得太重,肌肉負荷不了,所以身體會痠痛、無力,跟上述那些原因沒有關係。奇怪了,我明明是心理師,為什麼會控制不了這種狀況呢?雖然我是心理師,依然抵抗不了大腦的內建程式呀!我們的大腦構造十分奇妙,可以說它聰明,也可以說它很笨。當一件預期之外的事情發生了,大腦會想要馬上知道原因,怎麼找呢?從過去的經驗裡面去找:我本來就是個容易緊張的人、我本來就對於同事或朋友介紹的個案有些壓力……但是健身房久久才去一次,所以這個選項的出現會比較慢。這是大腦很聰明的地方,它會從我們的經驗中去篩選,答對的機率會比較高。但這也是它很笨的地方,只會從過去經驗中去選擇,在經驗之外的,大腦很難想到;或者,如果你的經驗都是負面的,大腦也只能從這些經驗中去挑選。在生活受阻的時候,大腦很貼心地發揮它的功能,來幫助我們找原因。但這個功能往往只能適用於一些基本的、在經驗之內的狀況,如果發生了經驗之外的事,大腦還是會傻傻地自動尋找。當然,通常找到的答案都不怎麼樣,況且,如果從外界找不到答案,從自己身上找最快!於是我們就開始「自省」,但這種自省通常就是把自己罵一頓,也無法找到真正的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或找到的答案不滿意,我們就會一直想、一直想,這就是「反芻思考」。反芻 (rumination)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名詞,有些動物,像牛或羊有好幾個胃室,所以牠們平常會把食物存放在胃室裡,有空的時候就讓食物從胃倒流到嘴巴裡嚼一嚼,然後再流回胃,流到嘴巴嚼一嚼,重複運作。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思考模式有時也跟牛很像,一個想法會重複地在心中提起、放下、提起、放下,每次它都以為找到答案了,但總會開啟下一次的思考,這樣反覆循環下去,很難讓人不緊張、不沮喪。這樣的反芻機制一旦開啟了,是很難停下來的,同時,也會佔據大腦的記憶體空間,影響我們對於其他事情的思考,讓我們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越想越亂,揮之不去的念頭還記得在上個例子裡,我花了多久的時間找到答案嗎?是結束治療,回到家以後。雖然手腳還是在抖,但我可以找到相對合適的答案了。因為離開了讓我感到壓力的環境,所以開始冷靜地注意到那些平時比較少發生的情境。當大腦在急著找原因或找錯原因時都是著急的,這樣的情緒更會阻礙思考,讓我們更難找到原因,此時又會更著急地要求自己要冷靜下來,趕快找出原因。有句著名的古詩詞「剪不斷、理還亂」,說的就是越想整理好、越整理不好的心境。這首詞的第一句是「無言獨上西樓」,作者南唐後主李煜在國家滅亡之後不得不向降服宋朝,有一天他心情鬱悶,帶了包無鹽薯條,跑到西樓上看風景,想到過去的種種,想理出頭緒又理不出來。亡國耶!這讓心情夠糟了吧,難怪什麼頭緒都理不出來!但是,這並不是告訴我們不要去追根究抵找原因,不要整理思緒。而是反芻思考往往只會讓我們找到相對不恰當的答案,甚至會使我們產生負面的情緒。當情緒隨著思考逐漸高漲,不只會阻礙思考,也讓我們為了發洩情緒,做出相對不理性的事情。在情緒高亢的時候,別說思考了,連一些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發現我的個案們,通常會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這個世界雖然很複雜,但也挺簡單,想要生存得好,其實只要依循一些簡單的道理就好,例如心地善良、做事認真、待人真誠等,但有些事情的結果,卻不像我們想的那樣,我們想到這些道理時,常常只有表面上同意,內心卻沒有真正認同它。例如,我常聽到個案說:「我的同學明明就是一個愛做作的小公主,但大家卻對她比較好」、「我做事這麼認真負責,我的同事只是會拍馬屁,為什麼他升遷得比我快?」、「我把一切都給他了,他卻還是劈腿了」………當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你是否還相信「心地善良」、「做事認真」、「待人真誠」是對的?請你不妨想一下,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你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第一個情緒是什麼?有些人可能會想到:「那我平時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努力」、「以後我再也不要相信別人了」,可能出現「不爽」、「生氣」、「沮喪」等情緒。舉一個「A同事拍馬屁,所以升遷快」的例子:你第一個想到的原因是什麼?當你還沒來得及想原因時,大腦已經開始出現「我這麼認真算什麼……」「他憑什麼!」、「我以後也來拍馬屁好了」的念頭,在還沒找原因之前,我們的情緒已經先報到了,而且準備推翻原有的想法了!但請認真想一想,會重用拍馬屁的下屬,是否主管也屬於喜歡被拍馬屁的類型呢?所以做事認真這一項,只是在這位主管面前不適用,而非全部的主管都不適用呀!而且,A同事真的只會拍馬屁,完全沒有一點長處嗎?說了這麼多,我知道你還是會忿忿不平,現在你知道情緒與反芻思考的威力了吧!說真的,如果你開始工作懶惰或拍馬屁,對你來說才是損失呢!在演化上,人類為了生存,本來就會對負面的事情特別在意,例如某個人誤食了姑婆芋中毒,他可能一輩子都記得姑婆芋的樣子,甚至遇到大片葉子的植物都會特別小心。所以,一個負向事件就足以讓你懷疑整個人生。你可能沒想過,看似一無是處的反芻思考,其實對我們也是很有幫助的喔!(本文摘自/反芻思考:揭開「負面情緒」的真面目,重拾面對困境的勇氣/平安文化出版)

「同仇敵愾」源於遺傳機制?!

「同仇敵愾」源於遺傳機制?!#人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李嘉嘉/編輯整理)一九五四年,奧克拉荷馬大學研究團隊,針對童軍團孩子團體關係進行社會實驗。為何要提起這件已超過半世紀前的事呢?是因自那次後再也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實驗,理由是實在太危險,況且結果十分清楚,沒必要再做一次。這項實驗二十二位被實驗者都是刻意挑選出來,條件都差不多的十一歲白人少年。都是新教徒家庭長大,無論IQ或學業成績都是水準之上,有戴眼鏡的也有身形較肥胖的孩子,但沒有問題學生。所有孩子都是當地人,說話有當地口音,但因為分別遴選自不同學校,所以進行實驗前彼此並不認識。這實驗將少年分為兩組,進行為期三週的夏令營,並由研究人員擔任活動「輔導員」,暗中觀察少年們言行,但除此之外,所有活動都和一般夏令營無異。少年們分為「RATTLERS」和「EAGLES」兩個小隊(少年們自己取的隊名),因分別搭乘不同巴士抵達,住在不同營地,所以起初並不知道彼此存在。當初計劃第一週調查每個人在團隊裡行為與活動情形,第二週改為團隊間競爭。然而,只有最初幾天他們在意團隊裡人際關係,一旦聽到有和自己年紀相仿團隊在嬉戲聲音,頓時滿腦子只想著「打倒那些傢伙」,渴望雙方來個正面對決。兩團隊的棒球大賽到來,雙方初次照面,RATTLERS賽前在場邊揮舞隊旗,對眾人宣示:「我們一定贏!」比賽結果EAGLES 吃了敗仗,但他們卻扯下RATTLERS隊旗並燒燬。即便再怎麼拚命制止 也壓制不了暴行後來EAGLES在拔河比賽反敗為勝,那晚RATTLERS夜襲對方,將床翻倒、割破蚊帳、還偷牛仔褲做為新隊旗。EAGLES面對這番慘況,反擊更猛烈,手持棍棒在大白天襲擊RATTLERS營地。這實驗值得探究的地方在於,他們無意識間,顯露與敵對團體剛好相反的個性。EAGLES贏得第二次棒球大賽時,隊員在回程路上討論這次為何會贏球,其中一位說:「因為比賽前我有向神禱告」(很有一九五○年代奧克拉荷馬人作風),另一位則大吼:「誰叫『RATTLERS』那些傢伙比賽時一直飆髒話!」於是,EAGLES禁止隊員飆髒話。二十二位少年都是出身保守的基督徒家庭,但不到兩個禮拜時間就清楚區分出「飆髒話團隊」與「虔誠祈禱團隊」。任誰在營地中都會嚴守團隊規矩,一旦兩個團隊敵對,內部就會異常團結,不會發生任何霸凌事件。關於這項「實驗結果」,因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一旦被團體排擠便無法獨活,身份認同就是種對於團體(共同體)的歸屬意識。面對「那些傢伙」,「我」是「我們」的一份子,催生出「敵人」可說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男性從老祖先那裡承襲的遺傳機制,就是將世界分為內(我們)與外(共那些傢伙),凝聚伙伴意識,殺死敵人,爭奪勢力範圍。(本文摘自/殘酷:不能說的人性真相/好優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