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傷害

過年顧好家中孩童 居家注意5事項

過年顧好家中孩童 居家注意5事項#事故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連續6天春節假期即將到來,家家戶戶忙著除舊佈新,有兒童的家庭別忘了對居家安全做個總體檢。家長可以參考對居家保所設計的環境安全檢核表,從門、陽台、地板、窗戶、沐浴設備、幼兒睡床、物品收納等共40項檢核指標逐一檢核,確保居家安全無虞,安心過好年。事故傷害 為兒童青少年死因首位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表示,根據兒少死因統計結果分析,「事故傷害」是造成兒少死亡的首要原因。105年度未滿18歲,因運輸事故、意外墜落、溺水、意外中毒以及火災意外等事故傷害致死者共有239位。兒童事故傷害的類型,除了車禍與溺水外,以居家意外事故,包括跌墜落、壓砸傷、燒燙傷、異物梗塞、中毒較常見,近年又發生罕見的電視機砸傷、玩電線、插孔觸電、一氧化碳中毒及動物咬傷等意外。兒童常見事故傷害 5大類注意事項家中有6歲以下兒童的家長需注意,往往家長不留神,幾秒鐘內孩子就會發生意外。不要讓幼兒離開大人視線,更不可讓兒童獨處在易發生危險或傷害的環境下,避免自高樓墜落、玩火引燃、溺水或玩窗簾拉繩窒息等意外事故發生。社會及家庭署整理常見於春節期間的居家事故傷害種類,提醒國人提高安全意識,平平安安過好年:1)注意香火/祭拜祖先時注意香火,避免觸傷兒童。燒金紙時,避免幼兒靠近火爐。2)熱湯、熱鍋的擺放/春節圍爐端熱食時別讓幼童靠近廚房,不要使用桌巾或將熱湯放置桌緣。用餐時熱湯避免靠近幼兒座位、電熱鍋儘量靠牆放,避免電線懸空以免絆倒拉下熱鍋,造成燙傷事故。3)防範墜落、動物咬傷/兒童好奇心特別強烈,探索新奇事物,家長應提高警覺,請勿隨意觸摸陌生動物。注意高樓陽台安全裝置,避免兒童墜落。4)洗澡注意/天冷洗熱水澡,要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避免幼兒好奇伸手玩水或瞬間跳入浴池燙傷。瓦斯熱水器不可放在密閉間,保持空氣流通。5)留意行蹤/前往人潮眾多的遊樂設施或寺廟,家長要隨時留意孩子的行蹤與舉動,事先告訴孩子如何自我保護,走失如何聯繫。

事故傷害致肋骨骨折 死亡率達35%

事故傷害致肋骨骨折 死亡率達35%#事故傷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9歲的吳姓女子,疑似服用安眠藥後,精神恍惚,從自家五樓陽台墜樓,雖右側肋骨骨折,但慶幸保住一命;一開始於其他醫院接受保守治療,出院後疼痛並未減緩,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傳統肋骨骨折大多採以保守治療,嚴重者常會疼痛難耐,無法深呼吸、咳痰,且可能會影響心肺功能、引發肺炎或是呼吸衰竭;吳小姐疼痛持續一個月後,才前往國軍台中總醫院接受微創手術搭配鈦合金骨板治療,術後大幅減緩疼痛及縮短復原時間。肋骨骨折死亡率高達35%國軍台中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謝志明表示,根據調查統計,國人事故傷害每年死亡率高達七千多位,外傷佔絕大部分,而其中10%合併肋骨骨折,死亡率高達35%,每斷一根肋骨,感染肺炎機率上升27%,死亡率增加19%。謝志明主任進一步說明,我們每一個人都有12對肋骨,胸廓的完整性就是靠肋骨維持,胸腔內的重要器官都是肋骨在保護;人的呼吸一部分是靠橫膈膜,另一部分則是靠胸廓的肌肉收縮,胸廓會外擴,橫膈膜下降,完成呼吸換氣的動作,一旦肋骨斷掉,就會影響到胸廓,患者呼吸就會感到疼痛,像是深呼吸、咳嗽、睡覺翻身、起床等,肋骨斷裂越多根,疼痛的狀況就會越明顯。量身訂製鈦金屬骨板 治療效果佳術後恢復快隨著醫療進步,肋骨骨折已有更好的治療方式,謝志明主任表示,透過鈦金屬骨板可固定傷口幫助恢復,在手術前先透過電腦斷層,以3D列印出患者肋骨模型,方便開刀前模擬及規劃,搭配胸腔內視鏡的輔助,大幅減少病患麻醉及手術時間,且術後恢復較快。前述案例吳小姐便是使用「鈦金屬骨板」來幫助固定肋骨,降低患者疼痛,手術後一週即可出院,復原情況相當良好。治療新趨勢 幫助患者遠離疼痛折磨謝志明主任已累積120個肋骨骨折手術成功案例,他強調,肋骨骨折微創治療手術已是新趨勢,使用的骨釘骨板皆以鈦合金製造,人體相容性高,不需二次手術取出,可幫助患者克服肋骨骨折產生的劇烈疼痛,不再飽受疼痛折磨。(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防溺5撇步大公開 開心戲水沒煩惱

防溺5撇步大公開 開心戲水沒煩惱#事故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暑假來臨,氣溫逐漸攀高,學童到水域戲水的機會也會增加。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05年事故傷害死因仍是第6位,其中意外溺水或淹沒是事故傷害的第5大死因。暑假期間為溺水事件發生的高峰期,親子戲水需特別加強防範。健康署呼籲防溺5招國民健康署呼籲兒童及青少年戲水需考量安全地點與自身體能狀況,此外家長的教導及陪伴也是十分重要的。為確保水域活動安全,在戲水前瞭解「防溺5招」非常重要:1) 選場所/戲水地點需合法,要有救生設備與人員。2) 看天氣/天氣變化要注意,天候不佳要速離。3) 先暖身/下水前先做暖身運動,牛仔褲、身體勞累不下水。4) 不嬉鬧/危險行為要避免,跳水打鬧不可做。5) 不落單/家長陪同享天倫,同伴齊去相照顧,有人溺水別逞強,器材救人不可少。戲水補充水分,預防熱傷害國康署再次呼籲家長及學童,戲水要到有合格救生員的泳池或水域,提防任何發生危險的可能性,也請家長們多多關切孩子戲水活動的安全性,避免到重複發生溺水死亡的危險水域。民眾從事戲水活動,防溺5招先學好保護自身及家人安全。另提醒您,戲水時要適時補充水分及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從事戲水活動,以預防熱傷害。

外傷止血 1小時內增85%存活率

外傷止血 1小時內增85%存活率#事故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流血、燒燙傷後第一步該怎麼做?2015年的八仙塵爆事件歷歷在目,許多大型事故的發生不斷提醒公共安全的重要性。外傷死亡不斷提醒著公安的重要性,因此避免外傷的第一步就是要記得了解外傷的處理方式,將傷害及併發症降到最低。醫師表示,若能夠在受傷後「黃金一小時」內止血並得到醫療照護,可降低併發症及死亡率,存活率也會大幅提高到85%。外傷依然是年輕族群中的頭號殺手一名工人被鋸子傷到,同事竟利用菸草嚼一嚼敷在傷口上,導致傷口細菌感染險致命。近年來台灣外傷死亡率已從每年1萬2千人下降至年約7千人,但外傷依然是年輕族群中的頭號殺手。據衛生福利部資料顯示,104年15-24歲因事故傷害死亡數為1,228人,為此年齡層死亡總人數之46%、死因第1名。根據國外文獻,有1/4因事故傷害造成大出血而死亡的案例是可避免的,因此,如何控制大出血,成為外傷搶救工作中重要的課題。士兵死亡是因受傷後1小時內死亡率高達24%台灣外傷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醫學科主任簡立建表示,美國在幾場戰役後統計,發現士兵死亡的主因是受傷後1小時內死亡率高達24%。美國研發出具有高嶺土成分的敷片,有實驗室中也經常用來作為促凝劑,可以加快血液凝固。民間偏方百百種,如果試一下就有的話,止血敷片 安全無副作用「高嶺土快速止血敷片」止血時間須視傷口大小與患者凝血條件來決定。一般性出血可以有效止血外,即使是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Coumadin或同類型藥物)或抗血小板凝結藥物(如:阿斯匹靈、保栓通)的患者,也能透過上述機轉作用形成栓塞物來止血,不會影響止血功效。簡立建主任說明,不論是四肢肌肉,甚至肝臟脾臟等,止血效果皆有不錯的成效,是一種安全、幾乎沒有副作用的材料,且使用簡單方便,不須事先準備與訓練,就算是一般民眾也能輕易上手。 

腦外傷後最初三個月 針灸治療黃金期

腦外傷後最初三個月 針灸治療黃金期#事故傷害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出門在外務必要小心安全!根據衛生署統計,近年來,事故傷害皆為台灣十大死因的第六位,其中「創傷性腦損傷」更佔所有外傷的12.5%,並導致55%的病人死亡。「創傷性腦損傷」是指頭部在外力嚴重撞擊下,造成顱骨骨折、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繼而發生腦缺血、腦缺氧等腦部組織損害的病理變化,大多是由於運動中的頭部急速停止,導致腦部組織承受剪力作用、腦脊髓液的衝擊或腦部組織碰撞顱骨內表面粗糙的骨質結構等損傷,嚴重者可造成永久性殘疾,甚至長期昏迷或死亡。針對「創傷性腦損傷」的病情改善,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唐偉誠表示,除了中藥可輔助治療外,針灸治療亦是廣為民眾接受的治療方式。就中醫學理上而言,針灸治療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與調和陰陽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則證實針灸治療能啟動腦幹-網狀系統的功能,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讓處於抑制狀態的腦細胞重新甦醒,並可緩解腦部血管痙攣,改善損傷部位的血流量及氧合血紅蛋白飽和度,促進側支循環的有效建立,從而減輕腦水腫和避免顱內壓升高,此外,針灸可加強西藥降顱內壓力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及其連鎖反應的發生。由於腦部缺血是最主要影響腦外傷預後的因素,因此改善腦部血流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前三個月內腦部功能恢復的速度最快,早期針灸治療可加速腦部建立側支循環,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充分發揮腦的可塑性,但要抓住適當的時機,在生命徵象尚未穩定時介入治療,須謹慎選取施針的穴位數目及行針手法,過遲介入則易錯過針灸治療的黃金期,影響腦部功能恢復的成效。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唐偉誠提醒,頭顱部位手術術後至拆線期間,盡量避免於頭部的穴位施針,以減少發生感染的機會。且腦外傷病人會長期服用暢通腦部血液循環的藥物,因此,不僅服用中藥的時間需與西藥間隔至少一至二小時,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時,也需注意藥物種類及劑量,避免因為中西藥交互作用而對人體造成二次傷害。

檢視居家環境 減少兒童事故傷害

檢視居家環境 減少兒童事故傷害#事故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事故傷害為我國1~14歲兒童、少年主要死因,兒童事故傷害發生常因輕忽周遭環境的安全,而導致受傷或無可挽救的遺憾。國民健康局更針對0~4歲幼童的家長進行事故傷害問卷調查,除了解幼童主要發生的事故傷害外,也提醒家中有兒童的家長及照顧者,應檢視居家環境、兒童較常使用的設施及常去的場所,以減少兒童事故傷害的發生,讓寶貝快樂、健康、平安地成長!國民健康局在民國100年,針對0~4歲幼童的家長進行事故傷害問卷調查,共收案600人,發現0~1歲幼童,前五項不安全行為是,家中櫥櫃或是倉庫沒有全部有上鎖、家中插座沒有防觸電裝置、家中沒有滅火器及煙霧警報器、會讓幼童使用學步車、浴室地面沒有防滑措施或家中踏墊沒有防滑。而1~2.5歲幼童,前五項不安全行為:塑膠袋及紙尿褲放於兒童可取得之處;家中櫥櫃或是倉庫沒有全部有上鎖;會使用機車搭載幼童外出;幼童乘車時並非每次都會使用汽車安全座椅;居住地方的窗戶、陽台、樓梯、欄杆、樓梯口並非都有防止墜落的裝置,另外 2.5~4歲幼童,前五項不安全行為:家中插座沒有防觸電裝置、會使用機車搭載幼童外出、家中櫥櫃或是倉庫全部有上鎖、家具或玩具有突出的硬角或銳利的邊緣、浴室地面沒有防滑措施或家中踏墊沒有防滑功能,既然已找出4歲以下幼童不安全行為前5項,國健局提醒家長應多注意兒童安全友善的生活環境。除此之外,國健局更提供幾點幼童居家安全該注意的事情,包括將家中櫥櫃或倉庫應全部上鎖,並將鑰匙放置於幼童無法取得之處、 家中插座應裝有插座保護蓋,避免幼童持異物刺入插座而導致觸電、 不要讓幼童使用學步車,防止幼童因無法控制學步車速度而碰撞受傷,或自行爬出而翻覆受傷、 家中浴室地板應有止滑設施、 應將紙尿簿、塑膠袋及氣球放在幼童拿不到的地方、 不要騎機車載幼童,更不應將幼童抱在胸前或揹在後方、 幼童乘坐汽車時,應使用汽車安全座椅 、 家具的周邊應包覆海綿或海綿墊,並應檢查玩具表面是否完整、 家中應有滅火器及煙霧警報器,並確保能正常運作、 居住地方的窗戶、陽台、樓梯、欄杆、樓梯口應有防止墜落的裝置等,國健局也呼籲家長及照顧者,確實檢核環境安全,保護我們的寶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