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研究:較高位者 容易打斷對方的話

研究:較高位者 容易打斷對方的話#對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心理學家達丘‧肯特納(Dacher Keltner),進行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其結果發現:當較高位者在和較低位者直接接觸時,前者對後者的注意力,遠不如後者對前者的來得多。較有權力者 態度較冷漠舉例來說,有一個研究是:兩個陌生人利用五分鐘彼此認識。配對的同組中較富裕者,顯示出眼神交流、點頭、或笑容(評量投入程度的方式)的機率,不如較不富裕者。肯特納在荷蘭也發現,如有陌生人傾吐生活中不如意之事時,配對中較有權力者,在態度上相對來說會較冷漠;而較無權力財富者,則會對對方表現出熱忱的態度,不論對方的權位階級是否較高,或是與他們自己相同。根據肯特納的研究結果顯示:同一個組織內,較高位和較低位者,察覺他人臉部表情,與其個人感受的能力,即可看出兩者在關注他人上的差別。且此兩種位階者在組織內互動時,較高位者除了如上述,比較不對對方投以眼神交流外,也更容易打斷對方的話,並且獨占對話中的說話比例。資源不多,且生活狀況窘迫的人,如需要以兩份工作支撐家用,並且委請鄰居照顧三歲小孩的單身母親,傾向和他人維持良好關係,因為或許未來需要對方的協助。肯特納說:「因為他們需要依靠別人。」而相反地,富裕者如有照顧三歲小孩的需要,可以花錢雇用人力(不論是找打工學生到家中,或是送至托兒所)。肯特納認為,這就是為什麼富人會目中無人(包括忽略他人之需求和苦痛)的理由。當我向達賴喇嘛描述這些研究結果時,他又提及另一個更複雜的情況:某些信仰的追隨者相信,在高位者可以決定他們的命運。在高位者也認為這些困境,是他們自討苦吃,因此沒有必要理會,或伸出援手。歸因於「命運」或「因果」 使人們完全不顧他人急迫的需求他還觀察到,無論是利用種姓制度,或是屬於特權階級中的一種觀念,甚至是宿命觀點-認為這就是上帝創造給那些弱勢者的方式,這種種態度都會讓他們的言行毫無慈悲心,成為麻木不仁的理由。他說:「這是宗教有可能會帶來的問題。」歸因於「命運」或「因果」則使人們完全不顧他人急迫的需求。達賴喇嘛認為:「這是全然的錯誤。」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行動,而不是僅表達同情心。「你可以重複說一千次的『平等』,『平等』,但實際上又言行不一。」達賴喇嘛說。在一個少有同理心的商業或政治環境中,掌權者不會想到,他們所做出的決定,對弱勢者會有多大的影響。(本文摘自/柔軟的心最有力量/天下雜誌)

忘年之交 點出生涯盲點

忘年之交 點出生涯盲點#對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看來老天爺真的很愛妳,期望妳能成為大人物,所以才讓妳的收視率那麼低。」對於這回依舊因為收視率而吃盡苦頭的我而言,再也沒有比您的安慰更加甜蜜了,老天爺那麼忙碌,絕不可能會顧及到我,但是您的安慰,著實是一股暖流。過40歲 眼光要更遠事實上,愚蠢的我,總是後知後覺。這回《他們的世界》依舊是如此,人們一如既往指責我的戲結構不易理解、讓觀眾難以融入,訓斥我即使過了40歲,看待人生的眼光仍舊沒放得更深遠,我不認為身為演藝圈資深前輩的您,會沒有發現這一點,我知道,您只是不捨得指責在您眼中依舊稚嫩的我。 回首過去,我在如花芬芳的29歲,遇見了您,那時的您真的十分帥氣,我從沒看過有人能在50多歲的年紀,還如此適合米色風衣的打扮,您是我出道作品《媽媽的梔子花》中的主角,接下來的13年,也在我的劇本中,登場過數百次,然而我們實際上要見一面,簡直有如摘星那麼困難。心靈導師 點出生涯指標眾人都說我們是一家人,但是我連我們一起喝茶的記憶都模糊不清,我試數了一下,我和您單獨2人,不,即使是和其他人一起喝茶的次數,也只有幾回,連5根手指都數不滿,關係可以說是極為冰冷,然而,是您教我知道,這樣冰冷的關係,是一段多麼棒的因緣。 如果我記得沒錯,我29歲時,我們曾在郊區的某間咖啡廳有過如下的對話:「熙京,別總是和太過優秀的人交朋友。」 「熙京,要多看些書。」 「熙京,搭公車或電車時,要多多觀察別人。」 「熙京,要多去傳統市場走走。看看在那裡賣菜的大嬸們、阿婆們的手,看看她們的皺紋,那是很美麗的。」 「熙京,別打高爾夫球。」 「熙京,要去公共澡堂看看。」 「熙京,我們別太常見面,彼此認真生活就好。」 「熙京,要當一個準時交劇本的編劇。」 當時,您對羞愧微低著頭的我,丟出如連珠砲似的一連串教誨,至令仍是我演藝生涯的指標,也許,是您的慧眼,看出了我輕率的德性,看到了我把演藝圈當作是發財致富、沽名釣譽、一雪貧窮之恥的地方,我感到既慚愧又感恩,然後我真的下定了決心。 (本文摘自/此刻不愛的人,都有罪/EZ叢書館) 

週末和孩子對話1小時 建立良好信賴關係

週末和孩子對話1小時 建立良好信賴關係#對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同一個屋簷下,就算每天看見孩子的臉,也很難知道他們的內心。心裡明明充滿希望他們好好成長的心情與愛,卻無法具體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如果父母和孩子想要前往的目的地是一樣的,那就沒有問題,父母親對孩子下的苦心就不會白費。但是,如果雙方想要到達的地方不一樣,故事就會變得不一樣。父母越努力引導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得越遠。所以父母平常就要隨時得知孩子的想法與內心的煩惱。不要只是確認孩子是否記住了數學公式和英文單字,應該要了解孩子的夢想是什麼,有什麼事情令他喜悅或害怕、不安,這就是為什麼需要週末一小時的對話。這樣定期一小時的分享對話,會讓孩子發生什麼變化呢?如果要說結論的話,應該沒有人知道答案。不可能因為每星期都有一個小時分享對話,就了解孩子的所有想法。十幾歲青少年的心,比蘇聯共產黨宮廷的大門關得更緊,所以不能期待可以輕易地打開他們的心門。但是這種寶貴時間,可以抓住孩子的思考架構,也可以建立彼此信賴與良好關係,是青春期問題的預防接種時間。一句打入青少年心中的話會改變他的一生。那就是十幾歲所具有的偉大及可塑性。一百位成功的成人,身上具有的希望與可能性,都比不上一個問題青少年。週末一小時對話的原則不是只有心裡希望可以好好對話,一切就能自然地聊開。因為語言是習慣,所以父母也需要刻意訓練才行。如果覺得週末對話一小時讓人很茫然,不知道該講什麼,請試試以下的方法,來慢慢親近孩子。1)訂好一個固定的時間/場所可以依照季節與氣氛,按照需要來變化。但是對話的時間要固定,可選擇星期五晚上或星期六中午,或事先空出每星期幾的晚上。這樣的話,孩子也會自然而然接受,並期待與父母對話。這個時間,每個人都要將手機關機。沒有手機的干擾,才能夠專心地對話。2)場所可以時常變更/對話場所應該是不會受到其他人視線干擾,能夠安心對話的空間。只要不是超級吵鬧、人來人往、會分散注意力的地方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去看他喜歡的表演或展覽之後,在附近的咖啡廳對話聊天也是很好的選擇。去孩子喜歡的聚會餐廳吃晚餐,開始第一次的週末對話時間吧。平常每天看到他的臉就是唸他、囉嗦個幾句,現在來到陌生的場所,面對面坐下來,一開始氣氛可能會有點不自在,但是讓彼此習慣這種行為,就能達到效果。3)從輕鬆的話題開始/一開始先聊輕鬆的話題比較好。例如聊聊父母十幾歲或小時候跟朋友之間的事情,這種讓人有興趣的事情氣氛會比較自在。也可以準備孩子喜歡的飲料或零食,一起吃喝,如同約會一般溫柔地對話。4)習慣了之後就事先定下主題吧/已經習慣有對話時間後,再開始定出對話主題。主題不應該滿載著父母的要求與期盼,而是要能夠引起孩子關注、喜歡,或者能夠讓孩子的想法與內心動起來的話題。可以當成是對於將來孩子可能會經歷到的問題,事先讓孩子聽到父母的智慧與經驗的分享。如果孩子覺得有主題的對話很有壓力,可以改成一個星期自由聊天、一個星期有主題的對話。如果這周當中有發生什麼社會時事,討論新聞分享想法也不錯。如果沒有定下對話的主題,就會總是只有同樣幾句說來說去,很容易就厭倦了。5)不要光是念念不忘的只談論當天主題/有主題的那日,如果只是一直想著「我要教導孩子這個」、「我一定要告訴他這些話」,很容易就會將孩子說的話當作流水般聽過就算。預先定下主題,是為了讓對話能夠比較有目的、更自然地進行。如果孩子講到跟主題毫不相關的話題時,絕對不要不耐煩或者阻止他,因為對話的重點是要聽見孩子的想法。6)對話原則上就是一對一/週末一小時,只有孩子跟媽媽,或者孩子跟爸爸,這種只有兩個人的對話時間是有特別用意的。是要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特別為了自己空出時間,想要全心全意聆聽自己說話。但是,跟孩子的對話內容,盡量不要跟其他家人說。因為孩子跟你兩個人單獨時說的話,如果被其他的人知道,孩子會覺得很害羞或者感覺被出賣了,反而破壞了辛苦建立的信任關係。7)光是一起度過時間也很有意義/對話一陣子之後,孩子好像沒有打開心門,也沒什麼變化,這時父母可能就會開始心生懷疑:「要不要乾脆把這個時間改成讓孩子去補習班啊?這樣的時間對孩子的人生到底會有什麼幫助呢?」但是,其實不一定要聊到什麼特別的事情,單純兩個人共度一小時,這樣的記憶在孩子有生之年,都會成為他很大的力量與安慰。看過仲夏時期的玉米嗎?若是整天看著玉米,肉眼根本看不出它有沒有成長。但是過幾天再去瞧,就能看到明顯長大的玉米。雖然現在看不見孩子的變化,但是總有一天,你會看見孩子的眼中散發出成熟的光采。(本文摘自/跟青春期孩子如何對話?/大是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