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免疫

乾蘚性關節炎中醫治療

乾蘚性關節炎中醫治療#自體免疫

乾癬一般俗稱牛皮癬,也被稱為銀屑病,是一種與基因遺傳有關的自體免疫疾病,它主要是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疾病,一般會呈現皮膚紅斑、及脫屑,分別代表血管及表皮被侵犯後的變化,而這些皮膚的變化是不會傳染的。 頤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中醫師表示而乾癬性關節炎就是一種跟乾癬相關的發炎性關節炎,多數乾癬性關節炎以皮膚為的症狀最先出現,平均10年後才產生關節炎 症狀為關節明顯紅熱腫痛,活動關節角度受限,關節疼痛及僵硬症狀在早晨最明顯,會持續超過30-60 分鐘。身體容易感到疲倦,持續的下背痛超過三個月,手或腳指甲有萎縮變形。而且隨著患病時間增加,乾癬患者罹患關節炎的比例是逐漸升高的,尤其是已經出現頭皮病變及指甲病變者更是容易合併關節炎。 莊可鈞中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免疫系統出了問題,會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的組織,造成發炎。症狀為容易間歇性的發作,且好發於手指或腳趾的關節,皮膚會變厚、變色,以及凹陷。中醫認為,此病主要病因爲「血熱」、「血瘀」和「血燥」,會根據不同證型給予相對應的治療。 ●血熱型 症狀:皮疹發展快速,新的斑塊不斷出現,鱗屑較多,搔癢明顯。關節紅腫疼痛甚,且持續時間長,伴隨心煩、口渴、便秘、小便色偏黃、舌色紅、舌苔黃膩。 治則:以疏風清熱、涼血解毒中藥為主,代表方為銀翹散、黃連解毒湯加減 ●血瘀型 症狀:皮損特別肥厚,顏色呈現暗紅,鱗屑附著緊密,偶而伴隨搔癢。關節腫脹刺痛,且腫脹位置暗紅發紫,伴隨面色出現褐斑,舌色偏暗紅,有瘀斑或瘀點。 治則:以活血化瘀中藥為主,代表方為身痛逐瘀湯、血府逐瘀湯加減。 ●血燥型 症狀:皮膚顏色逐漸變暗紅,長久不退,斑塊處皮膚變肥厚,乾燥搔癢,脫屑不斷。關節腫脹消退,疼痛減少,關節部位開始脫屑且皮膚增厚角質化,伴隨口燥咽乾、毛髮乾枯、肌肉消瘦、便秘、舌色紅、舌苔乾。 治則:以養血潤燥中藥為主,代表方為當歸飲子加減。 穴位養身按摩 ●血海穴 位置:位於大腿內側,膝蓋內側向上2吋(約三指寬)處。 功效: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止癢 按法:採坐姿、膝蓋彎曲90度,將同側手掌自然貼在膝蓋上,以大拇指進行按摩,按壓5秒再放開,重複20下。 ●曲池穴 位置:彎曲手肘,此穴位於手肘外側的肘窩橫紋盡頭。。 功效:曲池穴可以解熱,例如高燒、潮熱,還可以緩解溼熱皮疹 按法:右手食指按壓對側手肘的曲持穴,再交插按壓,一次5秒,重複20次。 ●合谷穴 位置:用大拇指按著食指,手上的肌肉就會形成隆起,此穴位於隆起處最高點。 功效:用來緩解皮膚過敏、鼻竇充血、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眼睛痛和牙痛。 按法:右手拇指按壓對側虎口的合谷穴,再交插按壓,一次5秒,重複20次。 去風止癢清熱茶飲 材料:荊芥、薄荷葉、生地黃、地骨皮、馬齒莧各3克,用500c.c.熱水泡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祛風清熱、涼血解毒,舒緩皮膚乾癢、脫屑,緩解皮膚各種搔癢不適症狀。

7旬爺全身長水疱 竟因自體免疫惹禍

7旬爺全身長水疱 竟因自體免疫惹禍#自體免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70歲吳爺爺日前由頸部、前胸、耳後、後背開始,再蔓延至上下肢,全身長滿水疱,原以為是天氣寒冷導致皮膚乾癢,便自行塗抹藥膏減緩症狀,沒想到破掉後引發潰瘍,宛如大面積燒燙傷般駭人,就醫經血清檢查,發現血清中有對抗表皮細胞連結因子的自體抗體,而確診為罕病「天疱瘡」,經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總算恢復光滑健康的皮膚,皮膚疼痛感逐日降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吳爺爺為茶農,可能是清洗茶葉時,皮膚接觸到農藥而產生自體抗體,繼而全身性出現大面積水疱和潰瘍,因睡覺時容易壓到傷口,使他必須趴睡,造成睡眠品質低下,且除了背部潰爛成一片外,手肘關節處也陸續出現水疱,不得不就醫治療。天疱瘡為自體免疫疾病 嚴重恐死亡「天疱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率僅約20萬分之一,常見於中老年人,病因可能是體內淋巴細胞失調,自體抗體會破壞表皮細胞及細胞之間連結因子,因此皮膚會有鬆弛型水疱,破壞皮膚黏膜的正常結構,使得皮膚、黏膜發炎剝離起水疱,甚至潰瘍,若沒有及時治療,當引發全身性天疱瘡時,會有全身燙傷脫皮,容易血漿流失及受細菌感染,大面積脫皮還需住燒燙傷病房換藥治療,嚴重者會有繼發性感染,甚至死亡,一年內死亡率高達75%。水疱遭壓迫時會疼痛無比 需嗎啡止痛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蔡肇基主任指出,天疱瘡的症狀為全身性水疱、反覆性口腔潰瘍,及鼻黏膜水疱,多數患者以黏膜和皮膚症狀為主,因表皮細胞連結因子被破壞,皮膚會因用力擦,或用力壓而起水疱,水疱遭壓迫時會往外蔓延,疼痛無比,換藥時都需要注射嗎啡止痛,例如躺臥時的背部、手肘與衣服接觸處等,當小水泡破裂後,便會形成疼痛性潰瘍,嚴重時會使全身皮膚剝離,產生猶如大面積燒燙傷的情形。治療方面,蔡肇基主任表示會依患者嚴重程度作選擇,如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若已產生全身性皮膚的影響,則需使用免疫抑制劑,甚至搭配血漿透析或血漿置換術治療。蔡肇基主任建議,由於天疱瘡發生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尚未有治癒的方法,臨床上只能依照症狀治療,未來仍有復發的可能,因免疫系統是會隨著環境變化的,故提醒患者應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並維持充足睡眠,避免陽光過度曝曬,才能降低復發的風險。

自體免疫疾病 恐造成口腔扁平苔蘚

自體免疫疾病 恐造成口腔扁平苔蘚#自體免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雅茹/綜合報導)一位50歲女性,沒有菸酒檳榔習慣,已停經,這兩週來發現口腔黏膜變得較敏感且粗糙,照鏡子後發現兩頰口黏膜出現白色網狀條紋,來到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邱聖富門診時,經臨床診斷及切開性切片後確診為口腔扁平苔蘚,經口內膏局部塗抹治療後症狀已獲得緩解,並定期每3個月於門診追蹤。致病相關因素: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壓力口腔扁平苔蘚是一種口腔黏膜的慢性發炎, 可能的致病的相關因素包含:遺傳基因、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肝炎、壓力、焦慮、憂鬱、牙科材料、藥物等,但直到目前為止仍不知道確切的致病原因,病人通常都是沒有症狀的,有些人會有覺得口腔黏膜粗糙或是口乾的不適感,少部分人會覺得疼痛而來求診。控制病情,可加強自身免疫力雖然仍有爭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把其認定為口腔癌前病變(premalignant disorder)雖然其惡性轉變率低,經臨床醫師診斷後,需定期3~6個月做追蹤,目前較廣為接受的第一線治療用藥為局部塗抹的類固醇藥膏,其他還有一些免疫抑制劑、抗生素等。邱聖富醫師提醒,發生上述口腔症狀時請先到有口腔顎面外科或口腔病理科的醫院讓醫師做診斷並治療,切勿自行到藥局買藥塗抹或服用,另外平時應注意加強自身免疫力,如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飲食,並戒掉菸、酒、檳榔等不良口腔嗜好,遠離太燙、油炸或辛辣的剌激食物,以期得到更理想的病情控制和症狀改善。

6症狀現身 恐為早期風濕病

6症狀現身 恐為早期風濕病#自體免疫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常感到關節疼痛嗎?常感到眼乾口乾嗎?風濕病不只是風濕問題,更是一種病情反覆的慢性疾病。認識早期風濕病,可以提早預防眼睛、骨骼、甚致心肺問題。由於某種不明因素,風濕症可以影響多個系統,不正常的抗體會對患者自己的體內組織反作用,因此這疾病也稱為「自體免疫」疾病。病徵包括水種、發燒、關節腫痛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患者身體的器官和組織常見的病徵包括水腫、發燒、關節腫痛及發炎、脫髮、皮膚出現紅斑或紅點,狼瘡引發的腎炎可輕可重,嚴重可能引發急性腎衰竭,甚至可能需要洗腎。另外,腦部也可能導致精神病、痙攣或中風。如何察覺風濕病的徵兆,賴寧生院長表示可由6點找出線索:1) 疾病的時間異常/如年輕女孩子腦中風,晨間背痛、關節僵硬,已休息一個晚上後還腰酸背痛,就有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2) 疾病出現頻率過高/口腔潰瘍一個星期發作2、3次,蕁麻疹持續1、2天,打針後仍未消退,一直治療都未痊癒,就要懷疑可能是紅斑性狼瘡。3) 反覆性出現/如反覆流產,或泌尿道反覆感染,一直治療不好。4) 持續進展/例如運動傷害過了一星期還不好,或關節痛、關節腫、皮疹、神經病變等5) 多器官病變/不一定同時出現,忽隱忽現6) 疑難雜症/如風濕症、免疫病、病毒感染、癌症、內分泌異常,若是在其它科都看不好,就要懷疑可能是風濕病。眼睛乾澀痠痛、有異物感、整天淚液直流除了風濕病外,一般俗稱的「乾燥症」修格連氏症候群也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過敏免疫風濕中心主任黃光永醫師表示,除了會侵犯唾液腺及淚腺,也會侵犯甲狀腺、肌肉、筋骨、關節、腸胃道、肺臟、腎臟,甚至血管及神經系統。症狀包括眼睛乾澀酸痛、有異物感、整天淚液直流、口腔黏膜乾燥、味覺改變、喉嚨乾緊、口苦、口臭、蛀牙、便秘、泌尿生殖道黏膜分泌液減少等因乾燥而產生的症狀。黃光永醫師建議,患者應避免抽菸、喝酒,使用乳霜或護唇膏以減少體液流失,使用油性肥皂或ph5.5沐浴乳,乾眼症患者避免長時間看書、看電視或電腦,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一旦確診為修格連氏症候群,接受適當的治療不僅能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並可避免疾病的持續進展及諸多併發症。

影音/狂長頭皮屑 當心自體免疫失調

影音/狂長頭皮屑 當心自體免疫失調#自體免疫

一名四十多歲的女性,頭皮髮線上,佈滿一層白白的頭皮屑,不管走到哪,頭皮屑就掉到哪,雖然曾使用過坊間的抗屑洗髮精,但怎麼洗都沒用,讓她相當困擾。後來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罹患了「頭皮乾癬症」。醫師說,大約有八成的乾癬患者,被誤認為是頭皮屑,但其實乾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和一般皮膚炎不同,每年秋冬季節轉換,乾癬求診病患就會增加兩、三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醫學都發現,中重度乾癬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還要高。根據健保局資料庫顯示,國內大約有5萬到10萬名乾癬症患者,尤其50歲以上的男性發病率最高。醫師說,像是抽菸、喝酒、感冒,工作壓力大或作息不正常,都會使得乾癬症狀惡化,因此提醒民眾,頭皮屑掉落如果超過一兩週都沒有改善,最好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多發性硬化症好攻擊年輕女 無法根治

多發性硬化症好攻擊年輕女 無法根治#自體免疫

一位20歲的女大學生,前陣子突然感到右手掌發麻,當下以為是使用電腦滑鼠太久,引發腕隧道症候群,休息幾天就會好。然而情況越來越不妙,非但靜養無效,麻木刺痛及僵硬的部位更蔓延多處,便急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就診。所幸經過層層篩檢,終於找到病因,原來是偏好攻擊年輕女性的多發性硬化症。神經部主治醫師蔡宗璋說,這種自體免疫疾病無法根治,但是及早以藥物和復健控制,可以穩住事態不讓擴大。 蔡宗璋指出,多發性硬化症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神經系統,導致神經系統病變。好發年齡為二十到四十歲,女性罹患率是男性的二到三倍。由於初始症狀常讓人以為是勞累或感冒,對生活機能沒有嚴重影響,有時症狀也的確會減輕甚至消失,再加上病患多處身強體健階段,以至於鮮少在第一時間就醫,或是在第一時間就獲得診斷。 以這名學生為例,剛開始是單手掌麻,兩天後變成雙手發麻且刺痛,上背部和後頸部也感到痠痛僵硬,幾天後連左腹脇也明顯不適。針對其症狀分布判斷,腕隧道症候群屬周邊神經病變,她的情況應歸於中樞神經的頸脊髓病變,顯然不是滑鼠惹的禍。由此出發一關一關排除,直到她確診為多發性硬化症,而非瀰漫性腦脊髓炎為止,其間歷經神經傳導檢查、誘發電位診斷、抽血、驗尿、X光、核磁共振造影、腦脊髓液抽取化驗等。蔡宗璋說,這名女生算是早期就獲得診斷的幸運兒,大部分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都是到了事態嚴重的階段,才在就醫後發現真相。所謂事態嚴重,多半為視神經病變導致視覺受損,或是脊髓病變造成肢體無力,平衡、排尿、排便功能出現障礙之際。目前的治療以抑制中樞神經發炎、延緩中樞神經退化為主。

自體免疫出問題 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紫斑症恐致腦出血

自體免疫出問題 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紫斑症恐致腦出血#自體免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黃俊登指出,在眾多造成紫斑症的病因中,部分確有立即性命危險或嚴重併發症,須盡快診斷與治療,如敗血症、血栓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輸血後紫斑症、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或急性白血病等,尤其「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紫斑症」是其中一種少見但重要的疾病,民眾需提高警覺。黃俊登醫師說,此類患者的臨床表徵除紫斑外,輕度血小板不足者以皮膚瘀青、流鼻血、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為主,但嚴重不足者(血小板低於1萬),甚至會有自發性內臟出血或腦出血的危險,且由於此類患者血小板往往會低於2萬(正常值約為15萬至45萬),出血危險性和嚴重度大增,故不可輕忽。他進一步解釋,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紫斑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年發生率約在萬分之2左右,肇因於血小板自體抗體的產生,進而使血小板的破壞增加並減少生成。臨床上習慣以疾病有無持續6個月以上,作為急性與慢性的區別。黃俊登醫師指出,目前對於新診斷的血小板過低紫斑症到底需不需要治療或該如何治療,主要取決於患者血小板數量以及有無出血症狀。第一線用藥為類固醇,藉由抑制免疫系統進而減少血小板的破壞,若類固醇無效,二線治療有脾臟切除、免疫球蛋白注射、Rituximab(anti-CD20的標靶藥物)等。其他新研發出的藥物,如romiplostim與eltrombopag(血小板生成素相似物),在最近研究中亦顯示其療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