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台中一名48歲患有糖尿病的大叔到海邊釣魚,處理釣餌時不慎被魚鉤刺到, 回家後造成左前臂產生出血性水泡及嚴重疼痛,到醫院診斷後才知是「壞死性筋膜炎」,原來是感染了「海洋弧菌」,險些截肢,所幸及時到院接受治療,經多次清創手術及抗生素治療,免於截肢及敗血性休克。海洋弧菌為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的常見致病菌之一臺中榮民總醫院每年都有約十例因感染海洋弧菌造成壞死性筋膜炎而前來就診,尤其病例集中在天氣較熱的夏季,約占整年的七成左右。海洋弧菌(學名:Vibrio vulnificus)是一種棲息在溫暖的熱帶或是亞熱帶海域中的細菌,與霍亂弧菌屬同一家族之病菌,大多寄生於蚵仔、生蠔、蝦蟹、海水魚類等,此類細菌之感染目前常發生在台灣的中南部,為國內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的常見致病菌之一。感染海洋弧菌的途徑有兩種:一、食入含有海洋弧菌的食物,特別是未煮熟的海鮮,如:生蠔、生魚片、甲殼類等。二、皮膚傷口的接觸,如被未煮熟的魚蝦或螃蟹等海鮮甚至是漁具刺傷、傷口接觸到海水等。一般而言,釣客釣魚時不小心割傷皮膚,或赤腳在沙灘上散步被刺傷,這些都是感染海洋弧菌的常見途徑。但並非每個人接觸到海洋弧菌就會受到嚴重感染。通常是因為沒有善加處置或本身有,較易引發海洋弧菌的嚴重感染。海洋弧菌好發於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海洋弧菌的感染,好發於肝硬化、慢性肝炎、糖尿病、酗酒、長期使用類固醇以及癌症的病患。而這類的病人皆是免疫力較差的族群。由於肝病是台灣的國病,加上有部分台灣中南部的民眾常會吃一些含類固醇的中藥,所以遠比西方國家更易發生海洋弧菌的嚴重感染。居住於沿海地區的民眾,罹患慢性肝炎的比例偏高,且多從事漁業或養殖業,為高危險群,因此要更為小心。這類高危險族群若感染,病情常快速惡化,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即發生嚴重的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根據國內外的研究報導,一旦病情惡化到引發菌血症及敗血症,死亡率高達40 至60%,因此面對海洋弧菌的感染,絕不可以掉以輕心,有懷疑就應盡早就醫治療。「壞死性筋膜炎」與「蜂窩性組織炎」不同「蜂窩性組織炎」是指皮膚以及皮下組織的感染發炎,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A 型鏈球菌等。蜂窩性組織炎會有局部的紅腫及疼痛,但較少會有發燒或全身不適的症狀。而「壞死性筋膜炎」一旦發病就來勢凶凶,快速惡化。剛開始時可能會有發燒、畏寒,患部會發紅、腫脹以及劇烈的疼痛等現象,接著皮膚可能會出現壞死或出血性水泡。嚴重者甚至會有血壓降低、休克、出血等症狀,若不儘快治療,則會有生命危險。治療以手術清創合併抗生素治療為主目前海洋弧菌的治療以手術清創合併抗生素治療為主。若已造成壞死性筋膜炎,單靠抗生素治療往往無效,需要儘早進行手術清除壞死的組織。依照病況不同,一些病患可能要接受好幾次的清創手術,有些更可能需要截肢。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如已併發休克或器官衰竭,甚至可能需要住進加護病房。面對海洋弧菌,預防永遠勝於治療。本身是高危險群的民眾,要更加注意。預防勝於治療 民眾應避免吃生食、預防遭海鮮刺傷陳彥瑋醫師提醒:時值初秋之際,正是國人享受美味海鮮之時。在享受美食的當下,若要避免海洋弧菌感染,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生吃食物,盡量以烹煮過的為主,特別是海鮮類食材。料理海鮮時最好也能夠帶上手套,以防刺傷或刮傷。避免赤腳行走於沙灘上,手腳若有傷口,則避免接觸海水及海鮮。一旦接觸,就要特別留意傷口變化,如果出現紅、腫、熱、痛或發燒的症狀,就需盡速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