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

男子腹痛站不起 飲食油膩引發膽囊炎

男子腹痛站不起 飲食油膩引發膽囊炎#膽囊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因國人飲食的日漸西化,攝取各種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使得罹患膽結石的患者日益增多。一名40多歲的沈先生,常常要交際應酬,免不了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加上又愛吃「滷肉飯」,最高紀錄一餐曾吃過6碗,一週至少吃下肚的滷肉飯高達10-20碗。這樣的飲食習慣,讓沈先生近半年來,總覺得吃完飯後肚子會「悶悶的」,脹氣不舒服,然而就在3月初時,沈先生晚餐才吃了第五口,腹部疼痛感就瞬間爆發,原本以為是老毛病胃發炎,但卻不尋常的痛到站也站不起來、坐也坐不住,只好趕快緊急送醫,才發現是急性膽囊炎。萬芳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任醫師黃宏昌表示,膽石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健康問題,國人「身懷結石」的平均比率,高達1至3成!若吃得太過油膩,油脂跟結石互相摩擦,就會導致膽囊發炎。黃宏昌解釋,膽囊是濃縮和儲存膽汁的地方,可以分解脂肪、刺激腸道收縮,若膽囊發炎,膽石恐從膽囊跑到外部,導致許多併發症發生,嚴重恐致死。黃宏昌說,多數的病患會覺得上腹部不舒服,而歸咎於胃病,卻沒想到常見的「飯後胃痛」,其實是膽囊慢性發炎在作怪。偶然發作的膽囊炎可以藉由藥物控制,但是如果反覆發作,或是已進入慢性發炎,最好及早就醫。單一傷口腹腔鏡手術就利用「瓶中船」的原理,藉由這個小通道置入手術器械,深入腹腔,所有器械都是藉由同一孔道進出,雖技術性與挑戰性較傳統手術高,不過黃宏昌表示,對於患者來說,術後美觀效果與照顧便利性都較佳。(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懷」有膽結石 中年婦女半夜痛醒

「懷」有膽結石 中年婦女半夜痛醒#膽囊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李太太是一位體型稍微肥胖的中年婦女,有糖尿病﹑高血脂症。最近兩星期吃飽飯後,時常感覺上腹部及右上腹部漲痛,有時會痛到右肩及背部,但她並沒有立即就醫。幾天前,因為在半夜被痛醒,才緊急到成大醫院急診。成大醫師幫王太太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膽囊有發炎情形併多顆膽結石,應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但當時開刀房已無人力進行急診手術,經轉介到衛生署台南醫院,由一般外科莊育權醫師會診,接受約兩個小時的手術治療後,症狀得到改善。莊育權表示,膽結石是現代人常見的毛病,危險因子包括中年、肥胖、多產的婦女等。常見的症狀為飯後右上腹悶痛不適,尤其是大魚大肉後更是明顯,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長期下來,還可能併發急性膽囊炎甚至腹膜炎。莊育權呼籲,民眾若有症狀,應盡快到醫院做檢查,在接受腹部超音波確診後,才能盡早接受治療摘除。

切除膽囊影響消化 不宜攝取過多脂肪

切除膽囊影響消化 不宜攝取過多脂肪#膽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很多人會問膽囊切除後,變成無膽之人會不會有後遺症?阮綜合醫院外科部開刀房主任曾譯諏表示,膽囊因病變而被切除後,這種消化的功能便喪失,膽汁因膽囊的不存在,而無法被儲蓄起來。因此,膽囊切除後,若病患一食用過多的脂肪類,如肉類等食物,膽汁相對會不足,有時候會造成脂肪消化、吸收障礙,而所出現「脂性腹瀉」,甚至極少數案例導致脂溶性維生素缺乏。膽囊本身具有儲存、濃縮及排泄膽汁的功能,主要用來協助脂肪類食物的消化及吸收;某些膽囊切除後的患者,或許會出現厭食(尤其對脂肪性食物),這是因在進餐時,膽汁分泌不足,腸腔內膽汁濃度沒有達到一定濃度,以致引起脂肪消化不良症狀的緣故。另外,切除膽囊後,還可能發生和開刀前同樣的病痛感,根據統計,多數病患有腹痛,部份會腹瀉或感到噁心,少數會有腹脹不適的感覺。只要經過適當的檢查,大多可以找出原因。要提醒的是,不管是以內視鏡方法膽管截石或外科手術治療膽管結石,都無法完全防止結石再度發生。這也就是說,合併膽囊結石的患者,即使手術取石後,儘管再施行腹腔鏡膽囊切除,也沒有辦法減少膽管結石再生。仍有可能再度發生膽管結石,復發率約為20%以內,通常在手術後的三年內發生。只有定期追蹤或提高警覺,才能透過早期偵測,經由內視鏡方法取出,免於再度受到開膛剖腹的痛苦。

切除膽囊影響肝功能?醫師:不影響

切除膽囊影響肝功能?醫師:不影響#膽囊

楊老先生因為罹患膽結石,經診斷必須切除膽囊,他憂心忡忡地問「膽囊切除以後,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影響?」在醫院門診,許多患者被告知有切除膽囊必要時,都擔心成為沒膽的人會影響肝功能,或者沒有膽汁分泌,甚至以為真的會影響「膽量」,因而猶豫不決,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外科倪宗亨醫師表示,切除膽囊不會影響肝功能,也不至於沒有膽汁,要病患放心。倪宗亨醫師解釋,膽囊的主要作用是暫時儲存肝臟所製造分泌的膽汁,可依飲食狀況及食物的種類,將膽汁送到消化道,來調節腸道酸鹼值,並且活化消化酵素,例如脂肪等,以達到輔助消化吸收功能,尤其對高油膩性食物的消化,更是需要膽汁的輔助,所以切除膽囊不會影響肝功能,也不至於沒有膽汁。倪宗亨醫師表示,膽囊切除的原因,包括膽囊結石、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膽囊癌、膽道癌、胰臟癌膽囊息肉或膽囊收縮不良等。將有病的膽囊切除,通常可以避免膽結石的一些併發症,造成肝損害。在切除膽囊初期,飲食上要稍微注意,倪宗亨醫師也提醒,不宜吃得太油,適應期約需三至六個月,若實在無法克制口腹之慾,可調整進食順序,先吃澱粉類食物,之後再吃肉類,接著再吃油脂食物。只要過了適應期,患者的飲食即可恢復正常。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

遠離地上打滾的「痛」 「無膽之徒」重新嚐美食#膽囊

不少罹患過膽囊炎男病患,都有腹痛在地上打滾的痛苦經驗,到底膽囊是甚麼樣的功能?為何如此容易結石?膽囊為一個可伸縮的囊狀物,主要是儲存膽汁與調節膽汁的分泌。膽汁主要是幫助身體分解脂肪,使人體易於消化吸收,同時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廣義的膽結石是指膽道系統中有結石,包括肝內膽管、總膽管及膽囊結石等,而一般俗稱的膽結石則是指膽囊結石。 由於膽汁中的膽固醇或膽鹽結成顆粒狀結晶並沉澱在膽囊及膽管中,最後形成卵石狀的固體物質。它的大小不一。成年人口中大約10%成以上有膽結石症,幾乎沒有症狀,發病年齡不一定,以三十歲後較多,而且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老年人甚至有高達 30~40% 成的人有膽結石。 膽結石的症狀多半是感到右上腹或上腹微痛,也可能是劇痛、絞痛,尤其在飯後更明顯,特別是吃了油膩的食物以後。有時這種陣發性的疼痛會延伸到背部、胸部或右肩,痛得厲害時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如果結石卡在膽囊出口,則會引起膽囊炎;若石頭掉到總膽管造成阻塞,會引起膽管炎造成黃疸,容易變成敗血症。 罹患膽結石的高危險群分別是:1.家族中有膽結石病史者。2.中高年齡婦女。3.孕婦,特別是多次懷孕者。4.長期服用避孕藥、降血脂肪製劑者。5.肥胖者。6.患有溶血性貧血、肝硬化、糖尿病、寄生蟲及酒精性肝病變患者。7.嗜食高熱量、高油膩、高糖份食物等飲食習慣不佳者。8.精神壓力大:精神受到壓抑、食慾不振、生活不規律、飲食習慣不良、進餐時間過短、水份攝取太少等。 膽結石的治療,不論患者是否出現症狀,腹部超音波可以快速又有效地加以診斷。膽結石一定要接受治療嗎?目前醫學界多半建議,出現症狀或符合以下條件者,才考慮接受治療: 1.膽管結石合併嚴重阻塞、感染、休克的患者。 2.長期反覆發作的感染及阻塞,採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 3.膽道有結石嵌塞或狹窄者。 4.曾經發生膽囊結石造成積水或積膿、急性化膿及壞疽性膽囊炎者。 5.因膽囊結石且合併內科疾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腦中風等高危險群者,但必須在病情穩定時才可進行治療。 其治療方式有開腹膽囊切除術及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的危險性會隨著年齡增加以及是否有肝硬化、糖尿病、腎功能不全、心臟血管病變等因素的存在而增加。切除膽囊後剛開始進食時,會因為脂肪消化不良而導致輕微腹瀉,只要假以時日再配合低脂飲食,「無膽之徒」仍然可以享受美食喔!

背部正後方酸痛 原來是急性胰臟炎

背部正後方酸痛 原來是急性胰臟炎#膽囊

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洪紹仁醫師表示,日前一位40多歲男性因上腹部及背部疼痛而至該院急診就醫,經診察後得知,病人有喝酒的習慣,每天要喝一至二瓶的酒,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給予止痛、禁食與吊點滴後,病情獲得改善,同時進行病因調查與排除,以防止再次發生急性胰臟炎!洪紹仁醫師表示,在台灣,急性上腹疼痛常見原因有胃食道逆流、急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性膽囊炎與急性胰臟炎等。其中急性胰臟炎與上述其他疾病最大不同處,除上腹部疼痛外,同時背部正後方亦有酸痛感,而讓身體向前彎曲又能緩解。臨床上經由抽血即可診斷,不需要接受內視鏡這種令人不適的檢查。洪紹仁醫師指出,在台灣,喝酒、總膽管結石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引起急性胰臟炎前三大常見原因,絕大部分急性胰臟炎案例住院接受適當診治後可治癒,然而急性胰臟炎併發急性腎衰竭、呼吸衰竭等器官惡化或細菌感染因而致死的個案也時有所聞,對於可能誘發重症或死亡的下列危險族群如高齡、孕婦、大量酗酒者、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腎臟病,三酸甘油脂過高又不按時服藥、膽管結石不易取出如胃部曾開刀,自然要特別謹慎小心!洪紹仁醫師建議,罹患過急性胰臟炎的人爾後應戒酒、避免油膩飲食;飲食控制無效三酸甘油脂仍高者,應服用藥物控制;若有膽結石可考慮接受膽囊切除,以防止胰臟炎復發!若無法戒酒,酒精性胰臟炎發作數次後會變成慢性胰臟炎,胰臟將逐漸失去原有消化功能,患者會因吸收不良除有脂肪便、體重減輕、身形消弱,也會得糖尿病,終身需依賴胰島素治療,最糟糕的是一直被慢性疼痛所苦,臨床不易治療,應引以為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