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熱病

旅遊愛好者必知 黃熱病疫苗一劑免疫

旅遊愛好者必知 黃熱病疫苗一劑免疫#黃熱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張先生年輕時就喜歡當背包客到處旅遊,世界各國幾乎都有他的足跡。為了慶祝結婚10周年,決定和太太重返度蜜月的巴西。張先生記得當時前往巴西前有到醫院旅遊醫學門診施打黃熱病疫苗,那時醫師提醒抗體效期只有10年。這次出發前他和太太再次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詢問是否需補接種黃熱病疫苗?黃熱病危險期 會出現流鼻血等出血症狀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醫師包育菁表示,黃熱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發熱疾病,主要流行於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區。在非洲,流行地區主要分布於赤道南北,範圍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安哥拉。西非由於推動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2015年無疫情爆發。拉丁美洲則以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秘魯感染風險較高。黃熱病病人在發燒前1天到發病後3至5天期間,如果被病媒蚊叮咬,可使病媒蚊感染黃熱病毒,並終生保持傳染力。都市及鄉村地區的病媒蚊以斑蚊為主,叢林地區則是叢林蚊子。主要症狀包括發燒、冷顫、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痛、虛脫、噁心、嘔吐、出血等症狀,初期黃疸輕微,但會隨病程進展漸明顯。部分嚴重病人在數小時至1天後,就轉而進入危險期,會出現出血症狀,如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及黑便,甚至出現肝臟及腎臟衰竭。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至50%。可至旅遊醫學門診事先接種疫苗包育菁醫師說明,預防感染黃熱病,除了在皮膚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含DEET的防蚊藥劑加強防蚊外,前往疫區前可接種「黃熱病疫苗」預防感染。民眾如有預計到上述黃熱病流行地區旅遊,可上網查詢各旅遊醫學門診合約醫院據點及服務班表(https://goo.gl/jLD1h6),就近前往接種疫苗。接種後請醫生開立一份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俗稱「黃皮書」),以利前往旅遊的國家入境時查證。施打過黃熱病疫苗 黃皮書延長為終生有效要特別注意,過去建議黃熱病疫苗自接種日第10天起10年內有效,超過10年需補接種疫苗,但世界衛生組織於2014年根據實證科學研究結果,確認接種黃熱病疫苗後可獲得終生保護力,將原本10年證書效期延長為終生有效。疾管署也同步更改黃熱病建議施打年限,民眾如持有2016年7月11日前核發的證明書,不需換發或註記即可繼續使用。包育菁醫師提醒,接種黃熱病疫苗需由醫師評估接種。接種可能產生副作用為10至30%接種者於第5至12天可能會頭痛、肌肉痛及輕微發燒,一般1到2天即會消失。黃熱病疫苗曾在國外發生接種者神經或臟器病變,但發生率小於十萬分之1,且好發於高齡及幼齡的接種者;過敏性休克發生率約十萬分之1.8。接種後如持續不適,應立刻就醫並通報原接種醫院。

黃熱病高風險區 巴西旅遊注意防蚊

黃熱病高風險區 巴西旅遊注意防蚊#黃熱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期有規畫到巴西旅遊的民眾要注意防蚊,截至今年1月30日為止,巴西累計通報568例黃熱病疑似病例,其中107例確診,113例死亡,巴西近期黃熱病病例持續增加,且疫情有擴散趨勢。里約熱內盧州新增為風險地區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因人口與動物流動、部分地區疫苗覆蓋率低等因素,預期疫情可能擴散且傳播風險高。目前已將巴伊亞州(Bahia State)南部及西南部部分行政區、聖埃斯皮里圖州(Espírito Santo State,除維多利亞市區以外全區)、里約熱內盧州(Rio de Janeiro State)北方部分行政區新增為風險地區,欲前往旅遊者應加強疫苗接種。潛伏期3至6天 有冷顫、頭痛症狀黃熱病是透過蚊子叮咬而傳播,潛伏期為3至6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發性冷顫、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1天後進入中毒期,會有發燒、黃疸、蛋白尿及出血徵候,如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或黑便,甚至出現肝臟或腎臟衰竭而導致無尿等情形。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治療黃熱病,接種疫苗及落實防蚊措施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再次提醒,民眾如需前往流行地區,行前2至4週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及接種疫苗,於當地停留期間亦請採取相關防蚊措施,疾病管制署日前已將該國黃熱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民眾如計劃前往該國黃熱病風險區域,請提早至少10天先至國內26家旅遊醫學門診進行疫苗接種諮詢,於當地應做好防蚊措施,以避免遭蚊蟲叮咬感染。 

蘇丹黃熱病疫情嚴重 前往宜接種疫苗

蘇丹黃熱病疫情嚴重 前往宜接種疫苗#黃熱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指出,蘇丹西部Darfur地區爆發黃熱病疫情,近二個月以來病例數快速上升,致死率高達34.5%,且病患幾乎都未曾接種黃熱病疫苗。因此,疾病管制局提醒,欲前往當地的民眾,出發前可先至旅遊醫學門診接種黃熱病疫苗,並採取適當防蚊措施,避免感染。疾管局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蘇丹西部Darfur地區9月2日至11月5日累計報告194例黃熱病疑似病例,其中67例死亡。病例通報來自蘇丹17個不同區域,年齡分佈以15至29歲佔最多;據了解,蘇丹前次疫情於2005年爆發,當時發生於South Kordofan,四個月內造成604人感染,163例死亡。疾管局指出,黃熱病為急性病毒感染疾病,主要分佈於非洲及拉丁美洲,藉由蚊子叮咬感染,潛伏期3至6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然發作、冷顫、發燒、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痛、虛脫、噁心、嘔吐、黃疸,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一天後會出現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及黑便等出血徵候,甚至造成肝臟或腎臟衰竭。疾管局表示,預防黃熱病最好方法是接種疫苗,接種後約於7至10天內出現抗體。依國際衛生條例要求,出入疫區旅客每十年應接種一次,因此出國民眾如需至疫區,應先確認是否曾接種黃熱病疫苗及疫苗保護時間,必要時可至疾管局合約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疾管局建議,旅途中盡量穿著長袖衣褲,使用防蚊劑、蚊帳等避免蚊蟲叮咬。返國後如有發燒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如有疑問,可撥打國內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會引發腦炎甚至致死!錐蟲症是什麼?

會引發腦炎甚至致死!錐蟲症是什麼?#黃熱病

根據疾病管制局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鄰近國家日本流感疫情有明顯流行,近期國際間值得注意的傳染病,包括黃熱病、錐蟲症等。疾病管制局提醒民眾,如有出國計畫,應先查詢當地流行病資訊,並預先做好自我保護,避免感染。(圖片是導致昏睡病的錐蟲,翻攝自維基百科)國際間重要疫情訊息摘述如下:日本近4週流感定點監測平均報告數急遽上升,第4週的報告數已超越去年流感季最高紀錄,估計全日本每週流感就診人數約173萬人,42個都道府縣的285個衛生區所疫情超過警戒,並新增7,219所學校因流感停課,主要流行AH3型流感病毒。非洲迦納中西部3區發生黃熱病疫情,共確診3例,含2例死亡。喀麥隆自2011年10月起,北部地區共報告23例黃熱病,含7例死亡,至少13例確診。德國確診1例非洲錐蟲症境外移入病例,患者曾至肯亞Mombasa區旅遊及Masai Mara自然保護區露營。非洲錐蟲症是由采采蠅叮咬感染的寄生蟲病,初期症狀為發燒、出疹,會引起腦膜腦炎,嚴重者神智下降、甚至死亡。肯亞最後一例的非洲錐蟲症感染報告病例發生於近11年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昏睡病又稱錐蟲症(trypanosomiasis),采采蠅會藉由叮咬將錐蟲注入人體內,入侵神經系統,容易造成大腦的病症。病人會不斷陷入昏睡,直到永遠醒不過來。疾管局呼籲,預防呼吸道疾病,請記得戴上口罩,注意咳嗽禮節,出門在外注意飲食飲水衛生,勤洗手,穿著長袖衣褲,避免蚊蟲叮咬。建議民眾行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針對國外流行的傳染病提高警覺,如需施打黃熱病疫苗,請出國前2週完成接種。返國後,如發生相關症狀,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巴西成為黃熱病風險區 欲前往民眾應接種疫苗

巴西成為黃熱病風險區 欲前往民眾應接種疫苗#黃熱病

根據疾管局網站表示,巴西衛生部於近期公布擴大該國東南部São Paulo、Paraná、Santa Catarina及Rio Grande do Sul等四個州,為具有感染黃熱病風險區域,建議行前接種黃熱病疫苗,台灣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提醒,黃熱病係透過蚊子叮咬而傳播,常發生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及南美地區,呼籲計畫前往有感染風險地區的旅客,應於行前十天完成接種黃熱病疫苗,於當地停留期間亦請採取相關防蚊措施,保護自身健康。(圖為巴西國旗,翻拍自維基百科,作者Brazilian Government)黃熱病病毒係透過蚊子叮咬而傳播,潛伏期為3至6天,典型症狀包括:猝然發作、冷顫、發燒、頭痛、背痛、全身肌肉痛、虛脫、噁心、嘔吐、脈搏慢而無力,但體溫上升,輕微黃疸,蛋白尿甚至無尿,白血球減少等,大部分的感染者此階段之後便復原;部分患者在數小時至1天之後,會轉而進入危險期,會出現出血徵候,如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及黑便,甚至出現肝臟及腎臟衰竭,嚴重者可致死。疾病管制局特別提醒計畫前往黃熱病風險區域之民眾,行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除出發前十天完成接種疫苗外,於當地停留期間亦請採取相關防蚊措施,例如使用防蚊液、驅蟲劑、防蚊帳,於戶外穿著長袖、長褲等。返國時如出現疑似感染症狀,可於機場尋求檢疫人員協助,倘返家後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向醫師說明旅遊及接觸史,以利診斷治療。

天氣冷還有登革熱?! 慢性病患死亡風險高應注意

天氣冷還有登革熱?! 慢性病患死亡風險高應注意#黃熱病

衛生署疾管局在昨日發布兩起最新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分別為住在高雄市、屏東縣的六十多歲女性和男性,巧合的是兩人皆有慢性病史。根據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蔡悅琪醫師於家庭醫學科網站上所發布的文章表示,慢性病人要特別注意避免被蚊蟲叮咬,導致感染瘧疾、黃熱病、登革熱及日本腦炎等疾病。衛生署疾管局的網站中提到,登革熱是經由蚊子叮咬,散播登革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通常被帶有登革病毒的病媒蚊,如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叮吮,身體會發燒到39~40度外,頭部、肌肉、骨頭、關節也會劇烈疼痛,甚至連後眼窩都會痛,嚴重時身體還會發疹。遭叮咬的患者在發病前1天到發病後5天這段期間,病毒都會在血液中流動,發病8~12天以後,患者就具有終身傳染病毒的能力。衛生署疾管局也提醒,病媒蚊很容易大量孳生,只要有空杯、空罐、空盒,以及廢輪胎,甚至是一大片空地或廢棄的工廠,都有可能是孳生源。另外病媒蚊也很喜歡在有盛水的容器中生長,如水缸、水桶、水泥槽等最容易成為病媒蚊的孳生場所。因此家中若有盛水的容器,每周要定期清洗和換水,也可以在家裡裝設紗門、紗窗,並在睡覺前掛蚊帳,杜絕和病媒蚊的接觸。若真的遭到病媒蚊叮咬,衛生署疾管局建議,患者要多休息、多喝水,並遵照醫生指示吃藥。在家中休息時要避免再次被病媒蚊叮咬,若是在國外如東南亞國家遭叮咬,在就醫時也要告知醫生,並通報衛生單位,以免危及家人和鄰居的健康。影音/登革熱增2死亡病例 皆有慢性病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94登革出血熱又增兩死! 住家清潔、除積水刻不容緩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70影音/入夏累積近3百例 高市登革熱升溫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73

快樂出遊、平安回家 淺談國際旅遊疫苗

快樂出遊、平安回家 淺談國際旅遊疫苗#黃熱病

暑假是國人出國旅遊的旺季,根據交通部觀光局資料統計,99年就有超過9百萬人次出國。出國旅行,最重要的就是快樂出門、平安回家,然而在旅遊之中,隨時都有可能暴露在未知的病原體,導致疾病上身,因此,旅遊前的預防工作也就更加重要。醫師提醒說,旅遊相關疫苗接種,是預防旅遊傳染性疾病重要一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旅遊疫苗可分為三類,包括例行性疫苗接種、必需性疫苗接種以及建議性疫苗接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炯錦針對此三類旅遊疫苗進一步說明如下。例行性疫苗包括B型肝炎、日本腦炎、水痘疫苗等。在台灣,這些常規疫苗已經行之有年,大多數人都已經有抵抗力,因此主要需確認是否依照建議年齡完成注射,若有未完成的疫苗或發現疫苗保護力不夠,需要追加疫苗,則給予補注射。必需性疫苗接種則包括黃熱病疫苗及腦脊髓膜炎疫苗。陳炯錦指出,黃熱病病毒藉由蚊子叮咬感染,典型症狀有發燒、頭痛、全身酸痛等,嚴重會出現出血症候甚至肝腎衰竭。流行區域主要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及中南美洲地區。年齡至少9個月大以上才能施打,孕婦及對雞蛋嚴重過敏者不可接種此疫苗。施打建議如下:若旅行至流行區,在出發10天前完成接種,10年內有效,可重複施打。腦膜炎球菌感染會引起的細菌性腦膜炎或菌血症,藉由飛沫或鼻咽分泌物傳染。全世界皆有病例,但最嚴重流行區域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中部流行帶,此外,回教徒朝聖時海關亦會要求出示施打證明,一般建議2歲以上施打。欲前往流行區建議如下:2歲以上的兒童或成年人,至少出發前10天接種1劑,保護效果至少3年。如果必要,3個月至2歲大的兒童,應注射2劑,第1劑與第2劑之間隔3個月。而建議性疫苗接種則包括狂犬病疫苗、A型肝炎疫苗及其他醫師建議疫苗※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是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膜腦炎,致死率幾乎100%,初期症狀是非特異性的發燒、不適、厭食等,數天後發展至麻痺、恐水、精神錯亂、抽搐等現象,可能因呼吸麻痺而死亡。95%的病例分布在亞洲和非洲,尤其是在印度及中國大陸,台灣則屬於非疫區。欲前往流行區建議如下:●暴露前:若旅途沒有大量接觸動物的疑慮(如獸醫或於動物園工作等),一般不需要接受暴露前預防。暴露前預防注射需接種3劑,分別在第0、7及21天或28天注射,最好於出發前一個月接種。若在疫區被咬傷再接種2劑,分別為第0、3天。●暴露後:需接種5劑,分別在第0、3、7、14、28天注射。如果當地有免疫球蛋白,應儘速施打並浸潤在傷口內。※A型肝炎疫苗:陳炯錦解釋,此為最常見的急性病毒肝炎,經由被污染食物飲水傳染,傳染力極強。在成年人身上病情特別嚴重,可能引發猛爆性肝炎肝衰竭致死。A型肝炎病毒遍佈全世界,在中國與東南亞屬於高流行區。建議施打方式如下:●出發前至少2星期接種第1劑A型肝炎疫苗,共需接種2劑,第2劑距離第1劑的間隔為6~12個月。●施打第一劑的保護效果可達90%以上,但維持時間不長。完整施打2劑可獲得95%以上之保護效果,且長達15~20年。流行性感冒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則在幼兒、老人或其他免疫缺乏病人均建議施打,其他則視情況由醫師與個案討論後給予建議。陳炯錦表示,在台灣,黃熱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及狂犬病疫苗需至疾病管制局委託醫院施打,其他疫苗則可就近至各大醫院施打。相關資料亦可至衛生署疾管局網站查詢(http://www.cdc.gov.tw/ct.asp?xItem=5753&CtNode=1545&mp=1)

夏季出國旅遊 需注意傳染病

夏季出國旅遊 需注意傳染病#黃熱病

地球村的形成,世界公民的往來變得更為密切,每年都有大批國民來往世界各地,因此全球人口流動頻繁,許多旅遊或交流相關的疾病值得大家共同來關心,尤其是門診也常有出國民眾要求提供旅遊相關資訊、如何照顧、增加知識,如何緊急轉介、疾病的預防注射以及返國後一些旅遊相關疾病的病徵等,在此予以粗略的介紹。出國參加大型活動,如:奧運、世博會、朝聖、世足會、演唱會等,動輒超越萬人以上的聚會,短期大家聚在一起,使得飛沫傳染的機會大增,加上不同的文化與地域,不同的風俗習慣,使其有快速傳導疾病的可能,如何保護本身及做好預防注射的準備值得大家注意。各地區的公共衛生問題都不同,歐美澳日等先進國家較不成問題,開發中國家就要小心了,傳染途徑追蹤困難,加上語言上溝通不易、各國的急救系統、醫療設施、應變能力快慢不一,法律及公共衛生也不同,所以出國的預備也應多變。在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網站有提供最新資訊可供民眾查詢。疫苗的使用,除了一般醫療院所提供的預防接種,如:H1N1、流感、定期的預防接種之外,衛生署也在各大署立醫院提供比較普通的傳染病疫苗與有需要者的接種。以下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Meningococcal meningitis)許多出國留學生都需要接種這種疫苗,在美洲、非洲及中亞都有流行。主要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秋冬季是流行期,人類是雙球菌的天然宿主,有些人感染後不會發病而成為無症狀的帶菌者,並以飛沫傳染別人。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例,在麥加每年有二百多萬人聚集朝聖,很容易傳播開來,潛伏期二至十天,症狀為發燒、噁心嘔吐、肌肉疼痛、點狀紅斑、紫斑、頭痛,嚴重的會意識不清、抽筋等症狀。民眾可在出國前七天接種一劑疫苗,免疫力可維持三年。黃熱病(yellow fever)是一種急性出血性病毒感染,埃及斑蚊為傳播媒介,人類被蚊子叮咬後,潛伏期約三至七天後,有些人會發病,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痛、嘔吐、黃疸,嚴重者為肝出血、腎衰竭而死亡。流行於南美洲及非洲,國人出國前十天可接受活性病毒疫苗注射,接種一劑有效期為十年。霍亂(Cholera)是一種由霍亂弧菌經糞口途徑傳染,引起急性的細菌性腸道疾病,主要分布流行於亞洲、非洲及中南美洲,潛伏期為一至四天後發病,症狀為發燒、大量腹瀉、脫水及呼吸循環衰竭,嚴重者在數小時後死亡,當即時大量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國人出國二個星期以前先接受一劑,一個星期以前再接受一劑死菌疫苗,免疫力可維持半年,但其副作用高,現已改為高度危險群才預以注射,如胃部部分切除病患、胃酸過少、長期使用制酸劑病患,以及長期居住在疫區者才考慮接種。狂犬病(Rabies)是一種病菌傳染的急性腦脊炎,由帶有狂犬病病毒的狗、貓、蝙蝠等溫體動物咬傷後而致病,潛伏期約三至八週,發病後約一週後死亡,死亡率非常高。前往印巴地區或中亞地區有需要者可注射不活化疫苗,共需要五劑。在0、3、7、14、28天時施打。在先前已接受過全程注射者,被動物咬傷後立即徹底清潔消毒傷口,盡量不縫合或遮蔽傷口,再補追加二劑即可,在0、3天時施打。瘧疾(Malaria)是一種虐原蟲經瘧蚊傳播而染病,可分為間日虐原蟲(Plasmodium vivax)、三日瘧原蟲(P. malariae)、熱帶瘧原蟲(P. falciparum)、卵性瘧原蟲(P. ovale)混合感染亦常見,潛伏期從一週至數年,大都是從疫區回國後才發病,症狀為發抖、發燒、全身不適,可先服用預防藥物來預防,在縣市衛生局均有免費提供氯奎寧(Chloroquine)、美爾奎寧(Mefloquine)等。一般可使用Doxycycline來治療。更多參考資料請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http://www.cdc.gov.tw/ 國際旅遊諮詢查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