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

白內障年輕化 20歲後度數增加要留心

白內障年輕化 20歲後度數增加要留心#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在3C產品普及化的現代社會裡,白內障已經不再是專屬於老年人的疾病,近年來更有年輕化傾向,在眼科門診中,就有約5%是屬於年輕型白內障患者。而白內障的可能因子除了遺傳、外傷、老化外,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青光眼、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也會對水晶體造成傷害。今年40歲的陳先生,母親與外祖父都有高度近視,自小就因視網膜病變導致右眼幾乎全盲,左眼近視約500度,配戴眼鏡後可正常生活。但從兩年前開始,左眼視力日益模糊,工作看電腦的距離越來越近,兩年下來已經嚴重到要貼到螢幕前才能勉強看到內容,而且僅看5分鐘就覺得痠澀疲勞。經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部徐維成主任診斷為「白內障」引起的高度近視,且4個月的時間裡左眼度數已從1000度增加到2300度,趕緊為陳先生執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術,挽救惡化的視力。20歲後 近視度數還在加深 需儘速就醫水晶體位於虹膜與玻璃體間,可使光線折射聚焦,呈現清晰影像。當原本透明的水晶體,因疾病或退化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白內障是漸進式變化,且變化時間長達半年到一年,導致患者不易察覺視力有所退化,影響甚深;甚至意識到視力模糊,生活不便時,視力已降至0.1-0.2左右。徐維成主任指出,「20歲之前,人們會因眼軸長度變化而增加近數度數;但若是20歲以後的成年人近視度數加深,則多是水晶體組織成分改變、混濁,導致光線折射角度增加,造成近視。20歲以上近視度數顯著增加者,應考量罹患白內障的可能,需儘速就醫。」白內障手術在台灣相當普遍,以陳先生為例,徐維成主任先以「超音波乳化術」將原有水晶體震碎取出,再行「人工水晶體置換術」。考量年紀及視差-患者非常年輕、右眼視力極弱,不適合雙眼同時手術,因此為左眼保留部分度數,減少視差。術後三天,陳先生左眼的近視度數已從2300度降至250度,閱讀距離從原本必須貼在電腦螢幕上才能勉強看到,進步至可於正常的距離閱讀。預防白內障方式:1)日常使用3C產品,要適度休息,避免用眼過度外2)在戴眼鏡狀態下,眼鏡未磨損、損壞,而看東西的清楚度下降,就可前往眼科檢查,以免延誤治療。3)定期進行視力檢查。4)外出時,養成穿戴護眼配件的習慣。(例如墨鏡、帽子)

私自增加安眠藥劑量 當心藥物依賴

私自增加安眠藥劑量 當心藥物依賴#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國外研究指出,約有35%成年人有睡眠問題,其中女性發生率較男性為高;台灣睡眠醫學會統計也指出,有失眠困擾(如入睡困難、睡眠品質不加、早醒)者的比例高達20.2%,即每5個人就有1個人被失眠所困。台北慈濟醫院王平宇藥師表示,「許多民眾覺得助眠藥物無效而自行改服一次多顆或一次多種的劑量,這種不當使用、濫用,容易在無形間對藥物產生依賴甚至成癮,進而出現耐藥性、記憶力減退、反彈性失眠或其他戒斷症狀。」52歲的陳女士在一年前因睡眠問題,經常到診所看診,領取助眠藥物,但陳女士並未規律服藥,而是將沒吃完的藥物保存下來至自己「有需要時」服用。日前陳女士因壓力大,失眠情況更為明顯。在未跟醫師討論的情況下,自行將安眠藥增加至2顆、3顆,卻依舊難以入睡。台北慈濟醫院王平宇藥師發現陳女士已經出現助眠藥物濫用的情形,予以衛教與修正用藥觀念,並建議其前往身心醫學科就診根治失眠情形。失眠是症狀而非疾病 助眠藥僅能幫助入睡常見助眠藥物依種類可分為第一代抗組織胺、苯二酚類、非苯二酚類等,但只有第一代抗組織胺為指示藥品,在醫師或藥師指示下可自行購買,其餘則為處方藥品甚至是管制藥品,需憑醫師處方簽領藥。王平宇藥師說明,「失眠是症狀而非疾病,助眠藥物僅能幫助入睡,緩解失眠,並不能具治療功效。精神疾病、心裡壓力都是失眠成因,民眾必須與醫療人員共同釐清自己失眠的主因,從根本治療,才能免除藥物依賴的情形。」正確使用助眠藥 避免傷身1.)養成良好作息與睡眠習慣。2.)不能隨意購買或自行服用親友正在使用的助眠藥物。3.)就診時需跟醫師說清楚身體狀況,切勿重複就醫。4.)清楚了解藥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保存期限等藥袋資訊。5.)如有用藥疑問需與醫師、藥師討論,不聽信非醫療人員的建議與指導。6.)可多補充色胺酸、維生素B群、菸鹼酸、葉酸以及鈣、鎂、鐵等,可穩定神經、放鬆肌肉,幫助大腦分泌褪黑激素,促進睡眠。7.)白天可適度運動,但睡前不要過度運動。8.)傍晚不要喝茶、咖啡、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食物同時,王平宇藥師提醒,「有停藥的想法,務必與醫師討論,由醫師安排漸進式停藥,或向藥師諮詢停藥的可能風險,切勿自行停藥或隨意服用號稱有助眠成分的保健食品,以免因藥物戒斷症狀、藥品交互作用,更傷身體。」

用藥服從率不佳 流感季讓氣喘急性發作增3成

用藥服從率不佳 流感季讓氣喘急性發作增3成#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流感疫情嚴重,恐增加氣喘急性發作!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自流感季以來已累計1,77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醫師表示,本次流感主要仍為H1N1病毒引發的感染,許多氣喘病患也會因為流感引起呼吸道發炎,進而使得氣喘急性發作增加2~3成。台中榮總胸腔科醫師傅彬貴表示,過去健保資料顯示,近五年平均約7%氣喘病患因急性發作送急診。急診資源不足,嚴重氣喘更耗費醫療資源。他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應長期就診用藥,若屬於嚴重過敏性氣喘,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達到長期有效降低急性惡化發生率,有氣喘的民眾可依個人狀況在醫師評估下選擇適當的治療。胸悶、夜咳以為感冒 患者不知自己罹氣喘根據近年健保資料庫顯示,氣喘人數逐年增加,嚴重氣喘患者攀升速度更以每年高達4%的幅度成長。傅彬貴醫師表示,氣喘常以胸悶、夜咳以及久咳作為表現,許多氣喘患者把這些症狀當作感冒,不少嚴重氣喘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罹患氣喘。傅彬貴進一步指出,目前急診室與加護病房因流感與醫護人力不足,病床一位難求,在醫療資源急需有效資源分配的當下,往年健保資料統計卻顯示,過去十年因氣喘急性發作送急診的患者累積達83萬人次,花費竟逾11億。其中,嚴重氣喘約占整體氣喘病患的5~10%,但花費的醫療資源卻占整體氣喘的40~50%!嚴重氣喘患者平均一年7次急性發作,平均每年至急診就醫1.8次,耗費加護病房、插管等大量醫療資源;死亡率更是輕度氣喘患者5倍!用藥服從率不佳 恐增氣喘急性發作傅彬貴醫師提到,氣喘現行用藥服從率不佳,許多患者害怕類固醇的副作用便自行停藥;或是只有天冷時用藥,但夏天停藥。看起來氣喘好像痊癒,但反而更容易惡化成嚴重氣喘,提升恐致命的急性發作率。醫師呼籲,嚴重氣喘病患者更須檢視自己氣喘控制狀況,切勿自行停用氣喘控制藥物。嚴重氣喘藥物包含口服類固醇、吸入式類固醇加上吸入式長效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緩釋型茶鹼與生物製劑。傅彬貴建議,嚴重氣喘患者更應規律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更要遵照醫師的指示醫囑,也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使用目前已有健保給付的抗IgE生物製劑或者其他藥物。建議接受治療前,需經過專業醫師的評估,並注意各種藥物可能潛在的副作用。

女生就該補鐵?當心過量反增25%罹癌率

女生就該補鐵?當心過量反增25%罹癌率#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現代人普遍工作忙又常外食,部分民眾因擔心營養不均衡,藉由維他命等保健食品來補充營養、抗過勞;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2013年統計,台灣人一年吃掉的保健食品達1095億元,可蓋1.5棟台北101大樓。但董氏基金會提醒,保健食品不是人人適宜,更不是多多益善,多項研究顯示,過量攝取維他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調查:逾半數女性無缺鐵問題許多廣告不約而同強調女性需補鐵,但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2014年研究,分析1997~2008年間近30萬人的血液樣本,結果顯示,台灣缺鐵的人其實不多,反而有57.6%女性、77.2%男性的血鐵都超過正常值80μg/dL;且當血鐵超過120μg/dL,罹癌率會相對高出25%,因癌症死亡率則高出39%;當超過140μg/dL,罹患肝癌機率更高出1.98倍。保健食品過量 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另份丹麥研究發現,過量的抗氧化劑維生素A、E和β胡蘿蔔素,可能增加死亡率2~3%。2012年美研究,假設攝取大量維生素的人會和多吃新鮮蔬果的人一樣罹癌率較低;但經過20年追蹤約30萬人,並沒有顯示罹癌率降低,反而發現,過量β胡蘿蔔素會增加肺癌和心血管疾病罹患率20%。此外,1994年美國和芬蘭合作研究,追蹤29,133名50~69歲的吸菸男性5~8年後,也發現β胡蘿蔔素會增加肺癌罹患率18%;並增加總死亡率8%,主要死因包括肺癌、缺血性心臟病、缺血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注重飲食營養價值 而非只補充保健食品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建議,對於一般無特殊狀況的成人來說,從三餐均衡飲食中就能獲得大部分所需營養素,例如想攝取B群和膳食纖維只要改吃糙米飯和多吃蔬菜、維生素E就吃適量堅果,而鈣和維生素D則可靠乳品、黑芝麻搭配規律日曬運動;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是不變的基本健康原則。董氏基金會強調,飲食應考量整體的營養價值,而非單一或少數特定成分,不能把保健食品當成主要營養來源,卻放任三餐亂吃;而且保健食品還常含有色素、香料等多種添加物。另外,肝腎疾病患者和癌友等更須謹慎,務必諮詢醫師的專業評估,以免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

不沾鍋塗全氟碳化物?專家:增糖尿病風險#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全氟碳化物(簡稱PFCs)由於具有防水抗油的特性,在過去五十年中已被廣泛使用於多種生活用品與工業製程中,常用於製造不沾鍋塗層,及食品包裝如披薩盒、微波爆玉米花袋子、室內裝潢、地毯和個人護理產品等。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全氟碳化物在環境中分布廣泛,且具有持久性與生物累積性,長期暴露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孕婦暴露PFCs環境 恐影響幼兒體重、智商根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指出,血中全氟碳化物較高者,會增加其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且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先前台大公衛學院團隊對小孩氣喘的研究,發現氣喘小孩的PFCs濃度皆較高,且暴露較高PFCs的氣喘病人,會增加氣喘嚴重度及其過敏發炎指標。在台灣的出生嬰兒世代研究則發現,PFCs會經過胎盤臍帶血傳送給胎兒影響神經發育。以國家衛生研究院環醫所人員為主的團隊,則發現孕婦曝露較高PFASs(全氟烷基化合物)時,不但和孕婦本身的甲狀腺素濃度下降有關,也可能導致其新生兒的甲狀腺濃度下降,由於甲狀腺素在嬰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追蹤新生兒,觀察到隨者曝露程度的增加,出生後2、5、8、11歲體重顯著較輕,並且這些兒童的智商分數也有較低的情形。不當排放 河川、地下水皆可測得上述重要的本土研究,指出PFCs對人體的健康效應,從胎兒、小孩、青少年到中年人皆有明顯影響,如何減少暴露,值得我們特別重視。目前台灣河川、底泥、水生魚類及地下水中皆可測得PFCs,其濃度受到鄰近排放源之影響。歐盟及美國皆相繼嚴格規範,淘汰並限制使用,因此台大公衛院呼籲政府,對此訂出標準,早日規範全氟碳化物的使用,訂出時程淘汰並嚴格限制使用。

日增42位乳癌患 每週運動75分降風險

日增42位乳癌患 每週運動75分降風險#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根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台灣平均一天新增42位女性癌症病友,顯示女性癌症的防治已是刻不容緩。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每週激烈運動75分鐘,可能降低罹癌風險;國內醫師也建議癌友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次以,保持身體機能,更能面對抗癌治療,規律運動已成為重要的抗癌處方之一。乳癌可預防:規律運動、戒菸酒乳癌、子宮體癌、子宮頸癌、卵巢癌是女性特有癌症,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1,全年共有15,264人罹患女性癌症,平均一天新增42位病友,顯示女性癌症對於女性健康的嚴重威脅!美國癌症醫學會建議,一般民眾每週激烈運動75分鐘,可能降低罹癌風險;國內也有醫師建議,癌友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次,以保持身體機能更能面對抗癌治療。美國癌症研究所指出,高達38%的乳癌是可以預防的;乳癌的危險因子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可改變的,先天的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後天的即為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包括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而這些後天的危險因子是婦女可藉由自身行為改變的。25%乳癌 為運動不足造成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3項致癌因子,包括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肥胖,都與乳癌息息相關;此外,國人女性的運動量與乳癌篩檢率更是嚴重不足,台灣女性運動量排名在OECD國家中敬陪末座,是屬於最缺乏運動的一群,而有21~25%乳癌的肇因就是運動不足造成。適度運動除了能預防乳癌外,根據《優活》過去報導,乳癌雖發生率高,但現有治療方式已可有效控制,而術後的復健運動更是重要,透過核心穩定運動,訓練核心肌群,增加脊椎穩定度,可協助促進淋巴回流、改善淋巴水腫;可見不僅預防癌症要多運動,手術後的更需要透過運動提升術後整體療效。

生產肉類增碳排放 專家倡吃素救地球

生產肉類增碳排放 專家倡吃素救地球#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生產1公斤牛肉等肉類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是生產1公斤胡蘿蔔等蔬果類的六、七十倍以上!全球氣候變遷會議甫於去年底落幕,大林慈濟醫院呼籲民眾,讓自己回歸簡單的生活型態,就能減少碳排放,減緩地球暖化現象!生產1公斤牛肉 竟需萬噸水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林名男表示,統計2011年六家慈濟醫院的餐數,總共有254萬3669份素食餐,平均可減少243萬9379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假如一人一天三餐都吃素,可減少2公斤以上二氧化碳排放,相當於66棵樹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依據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研究數據,1棵樹每日可吸收約0.03公斤二氧化碳)。相關文獻研究顯示,生產1公斤牛肉等肉類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是生產1公斤胡蘿蔔等蔬果類的六、七十倍以上,生產過程還會消耗大量的水、農藥、肥料、能源等,例如生產1公斤玉米需要900公升水,生產1公斤稻米需要3000公升水,但是生產1公斤牛肉,卻需要15500公升的水。聯合國專家因此提出,吃素是控制溫室效應的有效方法。為滿足口腹之慾 每秒吃掉千隻牲畜大林慈濟醫院表示,素食能提升健康、環境及道德,藉由素食,可以減少有害物對健康的威脅,更能減少水資源等珍貴資源的浪費。大多數的人聽到素食就面有菜色、難以接受,但他們並不知道,一秒鐘有1776隻牲畜被擺上餐桌,為了滿足人們的口腹之欲,恐加速溫室效應產生。

PM2.5濃度增!跨年狂歡應配戴口罩

PM2.5濃度增!跨年狂歡應配戴口罩#增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全台今、明(104年12月31日、105年1月1日)兩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傍晚起水氣減少,境外污染物將隨東北季風移入,各地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有增加趨勢。國民健康署關心國人健康,提醒敏感族群減少在戶外劇烈活動外,參加跨年及元旦活動民眾應注意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並依該署網站提供之活動建議,作好自我防護措施。中、南部地區PM2.5濃度飆高國健署說明,依環保署建議,若PM2.5指標等級達非常高等級10級(大於71μg/m3)時,敏感性族群包括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的成人與孩童,以及老年人應避免體力消耗,避免戶外活動;特別是具有氣喘的人可能需增加使用吸入劑的頻率。因中部、雲嘉南及高雄地區部分測站已達10級等級,故建議民眾注採取保護措施。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於空污時,可做以下自我保護措施:1) 建議外出可戴口罩。2)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尤其是老人和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3) 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4) 建議適當關閉窗戶。5) 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