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

原住民媽媽安心專車 縮短產檢之路

原住民媽媽安心專車 縮短產檢之路#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住在都會區的懷孕婦女從家裡出發到醫院做完產檢約花2小時。但新竹縣尖石鄉後山地區沒有婦產科診所,要去新竹市區醫院做產檢的孕婦,光單趟車程就要2小時,因為路程不方便,造成孕婦產檢次數不盡理想。為促進尖石、五峰,以及竹東地區孕產婦及新生兒健康福祉,至善基金會舉行「幸福,從-1歲開始守護」,宣布正式啟動「原住民鄉媽媽安心專車」,未來可望嘉惠150名婦女。一台車、一群人 形成一股原生力量至善基金會培訓了一批部落關懷員,她們多是在地婦女,讓「媽媽關懷媽媽、媽媽安心媽媽」。至善基金會執行長洪智杰表示,透過一台車、一群人,形成一股原生力量,為原鄉孕產婦提供產檢接送、關懷家訪,以及號召新手爸媽團體活動和課程,盼促進偏遠原鄉孕產婦和孩子的健康。尖石鄉長曾國大表示,這個計畫最難能可貴的是由「自己人照顧自己人」。原民會專門委員張信良也指出,希望藉此能讓服務地區原住民婦女有機會完成產檢,另外,原住民嬰兒死亡率也較高,希望這些問題長遠下來,能夠獲得改善。每個孩子都是寶 一起守護胎兒健康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暨健康資料加值應用研究中心主任呂宗學教授指出,國際公共衛生學界與實務界越來越關注懷孕品質的提升,因為好的胎兒環境不只會影響到新生兒的出生結果,也會影響到成人慢性疾病的發生。在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寶,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也積極推動高風險孕產婦健康管理計畫,本計畫如果成效顯著,未來可以推廣到其他偏鄉,嘉惠更多懷孕婦女和孩子。至善基金會有一群來自各專業領域包括醫界、教育界、文化界、企業經營等;在海內外員工共有70位,這是一個兼具愛心與專業的組織團隊,在台灣原住民地區從事兒少發展工作超過20年,致力為原住民兒少編織一張社會安全網,感謝MSD(美商默沙東藥廠)贊助了這個計畫的啟動資金,讓這個計畫可以進行兩年無後顧之憂,未來還盼社會各界能給予支持,讓這台車、這一群人,這個計畫能持續守護每一個懷孕媽媽身體健康、每一個寶寶平安快樂地長大。

學長姊帶學弟妹 多元課輔傳承愛

學長姊帶學弟妹 多元課輔傳承愛#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課輔班不只是寫寫功課而已,每個星期有品格教育,或在星期五有運動課,有時跑步、散步,有時打球或是讚美、禱告、分享,常有機會跟老師、牧師談天。」杜月笙對一路陪伴他成長的課輔班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已經八年級了,仍留在課輔班陪伴學弟妹,「我願意把愛傳遞下去」。 在一粒麥子基金會的課輔班中,「學長國小畢業後,仍回到課輔班陪伴學弟妹」是大南長老教會課輔班的特點,像這樣的學長在該課輔班就有八位,而這樣的陪伴也持續了四、五年,杜月笙同學就是其中一位。 杜月笙來自單親家庭,排行老二的他,與姐妹三人都是課輔班的學生。他在課輔班用心盡責,教導學弟妹功課,帶學弟妹運動、禱告,不但如此,他在學業、品格、藝術方面都有良好表現,也成為教會服事的同工,日前參加全國語文競賽還獲得魯凱族語朗讀國中組第一名。大南長老教會課輔班老師田溢寧表示:「看見他的蛻變,深刻體悟孩子的成長絕非立竿見影,而是日常生活的累積,也讓老師們更明白『陪伴』的重要,或嚴厲責備或溫柔陪伴,這些一起流淚、歡笑、禱告、談心的生活點滴,都是孩子成長的養分。」一粒麥子基金會(台東基督教醫院)安排的課輔班內容,有課業指導、品格教育、點心時間、休閒活動、陪伴談心、閱讀相關比賽,也提供展現才藝、觀摩學習的場合。希望透過多元的課輔,教育學童有最正向的價值觀。(圖片:台東基督教醫院提供)

噶瑪蘭孩童好熱情 家屬病人齊歡樂

噶瑪蘭孩童好熱情 家屬病人齊歡樂#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由俊逸文教基金會舉辦「原住民兒童城市遊學系列」活動,日前第十三度造訪柳營奇美醫院,這群來自花蓮縣豐濱鄉新社國小的噶瑪蘭族原住民學童,以活潑熱情的原住民舞蹈表演,帶給病人及家屬快樂及活力。而院方為了讓孩子們增進對生命關懷與珍惜,除安排生命教育課程外,還特地讓小朋友們近距離與癌末病人與家屬進行互動,以行動表達最直接的祝福。柳營奇美醫院社會服務部主任宋美美首先對遠道而來的學童表達歡迎之意,並代表院方贈送每位學童一個精美背包,而新社國小鄭玉琴主任也回贈噶瑪蘭族傳統小服飾。宋主任表示,感謝俊逸文教基金會長期以來與本院合作,陸續接待十二族原住民學童來院參訪及表演,也期望日後能多為原住民族群提供更多元的服務。學童們進入緩和病房,運用與生俱來的歌唱與舞蹈細胞,載歌載舞的表演,帶給癌末病人及家屬歡樂,小學童們手持玫瑰花,趨前獻上祝福,並擁抱病人與家屬,表達最直接的祝福。另外為了將快樂的感染力散播出去,身著傳統服裝的噶瑪蘭族學童在醫院一樓病人大廳,再度以純真天籟般的歌聲與傳統舞蹈,帶給在場觀賞的就醫民眾快樂及活力。(圖片、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第五十四期)

部落社區健康營造 照護原住民

部落社區健康營造 照護原住民#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部落社區健康營造是近年來衛生機關大力推動的業務,最終目的是為要創造一個適時適地符合原住民健康促進模式。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今年度為擷取部落智慧,高雄市部落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特以「口說歷史」方式訪談部落耆荖,從他們的報告中,發現每一個族群其生活文化都有自個兒的特色。為能呈現各健康營造中心這一年來推動的成果,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特於101年12月2日在茂林區綜合運動場上辦理「101年度部落社區健康營造期末成果展」,以提供互相觀摩與學習的平台。行政院衛生署長官李玉蕙科長及部落社區健康營造計畫主持人林昭光教授也前來與會支持鼓勵。莫拉克颱風發生時,高雄市山區是受損最嚴重的地方,其所帶來的損害,至如今仍無法修復完全,這對地方居民健康服務需求則越顯得重要且迫切。台北城東扶輪社看見這樣的需要,於莫拉克颱風後立刻發動社友捐獻,並結合茂林區多納基督長老教會推動嬰兒照顧與學生課後輔導計畫,讓災區年青夫婦能安心的正常上班以維持家庭生計。風災三年後的今天,他們依然沒有忘記部落的需要,再一次會同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共同舉辦「茂林區健康篩檢暨部落社區健康營造成果展活動」,藉由參與活動人潮來做三高、口腔及動靜脈血管壓力測定檢查,尤其難得的是動靜脈血管壓力測定檢查是一般篩檢不會做的項目,主要為偵測動脈硬化指標以顯示血管阻塞程度。

原住民及離島醫療缺乏 政策檢討會解套

原住民及離島醫療缺乏 政策檢討會解套#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提升原住民及離島地區醫療服務品質,行政院衛生署於13至14日舉辦「101年度原住民及離島地區醫療政策檢討會」暨「部落社區健康營造績優單位表揚大會」,邀請學者專家針對「原住民族醫療衛生政策」重要議題,進行專題研討,期望透過多元交流建立推動合作共識,進而作為原住民族醫療衛生政策之參考。同時,會中頒獎予結合地方資源活絡社區健康的22家「部落社區健康營造中心」績優單位及寒暑假深入部落的13個「大專青年社區部落健康服務營」,以供其他單位互相觀摩學習。衛生署表示,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因受到地理環境阻隔,現有醫療資源相較於都會區確實較為缺乏。為加強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民眾健康照護的可近性,衛生署多年來極力充實在地醫療人力、改善衛生所室醫療設施、推廣巡迴醫療、建置遠距醫療系統、實施部落社區健康營造、強化緊急醫療後送體系及加強衛生教育宣導等多項計畫及措施,營造健康醫療環境。此外,本次於現場展示衛生署補助苗栗縣全國首創肝病篩檢行動醫療車,提供泰安鄉投入偏鄉醫療巡迴服務,以提升醫療服務品質。為凝聚中央與地方推動偏鄉健康政策共識及經驗傳承,會中安排「推動遠距醫療門診服務」、「平均餘命Vs.民族政策」、「健康促進Vs.全國共識」及「推動有感的健康促進活動」等議題分組研討。此外,為汲取原住民政策新知及與國際衛生發展同步接軌,亦就「2012年第6屆PRIDoC會議成果」、「原住民族政策與發展」、「原住民部落社區健康營造推動模式」、「復興鄉基層醫療與遠距醫療之運用」及「山地離島偏遠地區電子病歷先導計畫」等專題進行與談及經驗分享。希望透過中央與地方共同參與,掌握健康議題建立共識,納入衛生署醫療衛生政策,以落實原住民族及離島地區醫療照護工作。

關心原民議題!世新成立「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

關心原民議題!世新成立「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世新大學秉持著創辦人舍我先生之批判、獨立自主的精神,在各界期許下,於24日成立「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中心主任夏曉鵑表示,世新大學是兼容多元文化的學校,希望透過中心成立,鼓勵更多人參與、關心原住民議題。  世新大學指出,在世新校內有許多原住民學生離鄉背井到台北求學,為了讓部落文化能夠在異鄉發聲、傳遞,因此由學生號召、學校呼應的「原住民族文化傳播暨發展中心」就此成立。此外,新聞傳播學院也特別開設了「數位媒體原住民專班」,大學生更組成了原住民社團「拿珊瑪谷」,皆獲得各界掌聲。 世新大學表示,原民中心成立後,即開始推動「扎根部落.用力呼吸」─原住民族主體發聲與數位匯流發展計畫,希望透過培訓營的方式,讓原住民青年與原住民基層連結,以原住民基層的觀點去紀錄、報導。在24日揭碑現場,除了道地的原住民美食外,原住民社團更跳起了祈福舞蹈,希望原民中心能夠發展順遂。行政院原民會主委孫大川致詞時說,期待透過原民中心的成立,讓部落扎根的計畫,可以向外發揚光大。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執行長舞賽‧古拉斯則表示,目前全國一共有五個原住民研究中心,原住民文化需要更多管道發聲。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說,多元文化是世新大學辦學的特色,將幫弱勢與不公不義的團體一同發聲。圖:原住民社團「拿珊瑪谷」表演傳統舞蹈。(照片/世新大學提供)

營造安全居家環境 給予更多關懷

營造安全居家環境 給予更多關懷#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台灣地區原住民擁有傳統文化背景、特殊風俗文化,因此在生活習性、環境上和一般民眾有極大的差異,造成原住民的健康狀況及健康相關行為也有所不同。依據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委託辦理98年度「原住民健康狀況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原住民族新生兒死亡率較非原住民族高出2.1個千分點。出生未滿一歲的嬰兒死亡率較非原住民族高出3.4個千分點。且孕產婦死亡率相較於非原住民族高於1倍。根據資料顯示出,原住民族不論嬰兒或孕產婦死亡率皆偏高。 根據內政部統計101年4月份統計資料:基隆市原住民人口數8,719人、20~49歲育齡婦女2,255人,為維護及增進原住民婦女生育健康及其子女之健康,基隆市衛生局於今年度(101年)開始推動原住民子女居家安全及育齡婦女之生育健康諮詢檢核。納入健康管理提供生育計晝、產前產後、生育保健及轉介治療措施等衛教指導,以便營造健全生育與健康環境。這些在社會被歸為弱勢族群的家庭及個人,其實更需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及協助。目前雖未有相關實證可證明外籍或原住民的子女發生意外事故的機率高於一般家庭,但在目前少子化的社會,營造一個安全居家環境其實是更顯重要的。換言之,推動事故傷害預防是有其重要性,且適時的給予更多關心及協助,以減少危險事故的發生。

原住民衛生小天使培訓 落實原鄉保健

原住民衛生小天使培訓 落實原鄉保健#原住民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為拉近偏遠醫療、衛教保健觀念,與大都市地區同步發展;行政院衛生署於5月14及15日在台北市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擴大辦理原住民衛生小天使培訓活動。培訓對象為台中市和平區、梨山區、花蓮縣萬榮鄉、秀林鄉及卓溪鄉等原住民地區120位小朋友。本項活動自94年開始辦理迄今已培育548位原鄉衛生小天使,每年衛生署都會補助2個縣市原住民地區學童參加這項培訓活動。任務為擔任衛生、防毒及防疫的種子,回鄉發揮其影響力,將預防保健的觀念傳達到部落中。本次培訓課程設計的內容,除了培養預防保健從小扎根為主的衛生教育種子課程以外,另也因應天然災變的預防,加強小朋友的應變能力。特別由台北市政府消防局派出地震體驗車,讓小朋友實際體驗地震的狀況,學習如何應變及逃生避難,透過生動的健康創意表演加深衛教觀念;活動中衛生署副署長林奏延並將親自以有獎徵答的方式與衛生小天使針對健保常識互動,使衛生小天使了解當前的健保制度,防疫及防毒政策。衛生署為積極改善山地離島及原住民族之醫療照護,除了積極制訂相關醫療政策,例如:培育養成公費醫事人員計畫、改善醫療設施、整合醫療資源、推動部落社區健康營造、強化緊急醫療後送體系等等,同時更致力於加強特殊疾病防治及民眾衛生教育宣導,目前均已收到良好成效,希望未來原住民地區醫療水準,可和都市地區同步發展。也希望透過本項活動,在原住民地區種下衛生幼苗,未來各地原住民部落內,將可見到衛生署及這些衛生小天使們的努力在地生根,茁壯成林。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