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炎

你是流感高危險群嗎?小心肺炎、腦炎

你是流感高危險群嗎?小心肺炎、腦炎#腦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季為流行性感冒的盛行高峰期,目前台灣已將「流感併發重症」列為第4類傳染病,烏日林新醫院一般內科暨感染科郭正邦主任表示,根據統計顯示,下列流感高危險族群一旦被感染,容易併發重症:65歲以上老年人、嬰幼兒、孕婦、免疫功能不全者。另外本身若有氣喘、糖尿病、心血管、肺臟、肝臟、腎臟等慢性疾病或BMI≧30者,也要特別小心!流感與一般感冒 可從痊癒時間、症狀區分流感病毒共分為A、B、C型,其中A型和B型的流感病毒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流行,C型一般不會造成流行,以輕微上呼吸道感染為主。如果想要區分流感和一般感冒,可以從痊癒的時間來區分,流感約需要1至2週才能恢復,比起一般感冒的時間長,且會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肌肉無力等症狀。高危險族群如併發肺炎、腦炎、心肌炎 把握黃金搶救時間流感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可大可小,臨床出現發高燒、頭痛、肌肉痠痛無力、咳嗽、流鼻涕、喉嚨痛等症狀,大多數人都能在1週內康復。但是流感高危險族群如果被病毒感染,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出現併發細菌性肺炎、腦炎、腦部病變、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很高,這時千萬不能錯過黃金搶救時間,需要緊急住院治療,否則恐怕危害生命導致死亡。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可使健康成年人達到7至8成保護郭正邦主任提醒,防範流感最好的方法為每年都接種流感疫苗,健康的成年人可達到70至80%保護,流感高危險族群更必須接受疫苗接種,才能防止感染流感引起併發症。日常生活首重勤洗手,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記得用手摀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染。外出或生病一定要戴上口罩,減少病毒感染機會。

注意防蚊!彰化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注意防蚊!彰化首例日本腦炎現蹤#腦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芝菁/綜合報導)今年在彰化首例日本腦炎!51歲男性6月26日至27日陸續出現身體不適、發燒、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後因頭暈、嗜睡情形就醫並收治住院,經通報檢驗於7月4日確認感染日本腦炎,目前患者意識清楚住院治療中,同住及工作接觸者均無疑似症狀。各年齡層均有機會感染 應嚴謹防蚊措施疾管署表示,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無相關疫苗接種史,潛伏期間活動以工作及居住地為主,距活動空間500公尺處有豬舍、水稻田及鴿舍。衛生單位將至個案活動地周邊進行環境調查及懸掛誘蚊燈誘捕病媒蚊等防治措施,同時加強民眾衛教宣導,以及適齡幼兒及高風險地區成人疫苗催種工作。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9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高雄市3例,屏東縣2例,台南市、新北市、嘉義縣及彰化縣各1例),近年各縣市均曾出現確定病例,雖多為散發病例,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接種疫苗有效預防 頭痛、發燒症狀儘速就醫現值日本腦炎流行季,民眾應提高警覺。三斑家蚊為台灣日本腦炎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感染後大多無症狀,少部分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可能出現急性腦炎、精神、神經性後遺症,甚至死亡。接種疫苗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可至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疫苗。疾管署呼籲,民眾應儘量避免於黃昏、黎明等病媒蚊吸血高峰,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等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被病媒蚊叮咬感染;民眾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以及時獲得妥適治療。

嘉義中年男路上昏倒 驚見第三例日本腦炎

嘉義中年男路上昏倒 驚見第三例日本腦炎#腦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嘉義市今(2014)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國內今年第三例確診病例。個案為50歲男性,6月18日因路倒被民眾送醫治療,當時症狀包括發燒、紅疹、意識障礙、頸部僵硬及抽筋等,經醫院通報後檢驗確認,目前仍意識不清,於加護病房治療中。夏天為日本腦炎流行高峰嘉義市衛生局調查發現,個案活動地點附近約1至2公里處有養豬戶,距離500公尺有水稻田,衛生局並已於個案活動地附近掛燈誘捕病媒蚊,並加強週邊住戶之教育宣導及適齡兒童之疫苗催種工作。由於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持續出現,且進入流行期,疾管署呼籲民眾提高警覺,居家或活動地附近如有水稻田、養豬戶或養鴿戶等,應特別注意自我防蚊措施,以防感染。病媒蚊為主要傳染途徑依據歷年監測資料顯示,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期,6至7月為流行高峰期,分析歷年確定病例居住地或活動地週遭環境發現,以水稻田、養豬戶及養鴿戶為前三大高風險生態環境,該環境為病媒蚊易孳生場所,亦為天然宿主(豬)的集中地。居住地或活動地附近有上述高風險環境者民眾,應特別注意自我保護措施,包括儘量避免在黃昏與黎明時在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以避免蚊蟲叮咬。

夏季高峰期 台中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個案

夏季高峰期 台中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個案#腦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今(2014)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個案為居住於臺中市52歲男性,6月8日出現發燒、頭痛及身體無力等症狀,次日因症狀持續而前往醫學中心急診就醫,6月13日通報後經檢驗確認,目前意識清楚住院治療中。依據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日本腦炎流行季節為每年5月至10月,高峰期為6月至7月。疾管署統計近10年資料發現,日本腦炎確定病例之發病月份集中在5月至10月,除2009年首例發生在3月之外,其餘首例病例均出現在5月及其以後,去(2013)年首例病例發病日為5月31日。日本腦炎經蚊子叮咬傳染 日本腦炎是經由被帶病毒的病媒蚊叮咬而感染,潛伏期為5至15天,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少部分輕微病例會產生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嚴重者則出現頭痛、高燒、昏迷、痙攣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致精神、神經性後遺症或死亡。台灣的日本腦炎主要病媒蚊為三斑家蚊及環蚊家蚊,豬隻為主要增幅動物,病媒蚊喜歡孶生於水田、灌溉溝渠、池塘、草地積水、大型容器等,吸血高峰期為黃昏與黎明時分。籲請民眾應儘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高峰期在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附近活動,若無法避免,請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處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之防蚊藥劑,睡覺時可掛蚊帳,以避免蚊蟲叮咬,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表示,疫苗接種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日本腦炎疫苗可全年提供接種,成人如住家或工作場所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或有感染風險者,可前往衛生福利部部立醫院等醫療院所自費接種。年滿15 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 劑注射,其間相隔2 週,隔年接種第3劑,小學一年級時再追加接種一劑。民眾家中若有尚未依時程接種的幼兒,應儘速完成接種。

與腦炎、中風有關? 家長質疑流感疫苗安全性

與腦炎、中風有關? 家長質疑流感疫苗安全性#腦炎

最近氣候轉涼,流感疫情逐漸增溫,疾病管制局呼籲,呼籲家中有6個月以上幼兒的家長,應儘速安排小朋友接種流感疫苗,首次接種者需接種第2劑,更需及早接種。疾管局強調,接種流感疫苗可預防嬰幼兒感染流感並降低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達7成以上,尤其是抵抗力較差的2歲以下幼兒。目前3歲以下幼兒疫苗使用率已近6成,接種率較去年同期增加3成8。疾管局針對疫苗保護力表示,今年元月國際知名疫苗醫學期刊Vaccine刊登一篇日本研究人員針對2002年至2007年6年間,1萬4千餘名6個月至5歲嬰幼兒進行觀察研究,發現完整施打流感疫苗可降低該些嬰幼兒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逾7成,對於抵抗力較差的1至2歲幼兒降幅更達8成,而對於抵抗力最差的6至12個月嬰兒預防感染流感的效果也有8成,顯示嬰幼兒接種流感疫苗的效益顯著。部份家長懷疑流感疫苗安全性,疾管局再次強調疫苗安全無虞,該局表示,今年8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分析接種流感疫苗與發生腦炎、GBS(新生兒B型鏈球菌)、中風等26項疾病的因果關係,結果顯示無任何疾病與接種流感疫苗有因果關係;另食品藥物管理局與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的流感疫苗接種不良事件分析結果,也尚未觀察到須採取相關措施的安全疑慮訊號,顯示流感疫苗確實安全、有效。疾管局表示,部分家長有「我家情況比較特殊,不打疫苗不病,一打就病,所以最好不打則不打,小孩這些年也沒打,也沒發生嚴重症狀」等的觀念,因而對於孩子是否應接種疫苗還拿不定主意,往往延誤幼兒接種疫苗時機。建議家長如有疫苗接種相關疑慮,可與專業醫師或已接種家長交換意見,在資訊充分的情況下決定善用疫苗效力來增強子女的抵抗力。而8歲(含)以下,首次接種者需完成兩劑,請家長更應把握優先時機,讓小朋友接受完整的流感疫苗接種。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

福建省傳近200童染腦炎 當局稱已有效控制病情#腦炎

編輯中心報導從5月初至今,大陸福建省廈門市等地陸續傳出12歲以下的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截至2日為止已有近200名孩童確定染病,其中已有87人出院返家休養,廈門官方表示,目前已受到有效控制,不過民眾近期如果有要前往上述地區,仍然要提高警覺。近月來福建省多地紛紛傳出孩童感染病毒性腦炎,一度令外界擔心會嚴重蔓延,但福建省安溪縣衛生局局長吳爭新回應,經過近期積極檢測與調查後,情況已逐漸受到控制。安溪縣衛生局表示,目前確定有117名兒童感染病毒性腦炎,其中87名已返家休養,其餘雖然仍住院治療但狀況穩定。吳爭新說,這次染病的孩童全在12歲以下,其中3至7歲占有近80%,呼籲家長隨時注意孩童的衛生習慣。據悉,本次福建省的腦炎屬於ECHO30型腸道病毒,患者普遍會出現發燒、頭痛、抽搐與嘔吐等等症狀;由於初期症狀與感冒相當類似難辨認,若未及時就醫隨著病情發展,會有嗜睡、抽搐等狀況,嚴重會導致昏迷甚至致命。

酒精對腸病毒無效!洗手才是避免感染的王道

酒精對腸病毒無效!洗手才是避免感染的王道#腦炎

台灣今年隨地球暖化效應氣候的丕變,一些體質較弱的如老人、小孩、孕婦等較容易因天氣的變化而感染疾病。天主教聖功醫院皮膚科張賴妙珣醫師表示,今年除了流感疫情嚴重,另外腸病毒病情更顯得不一樣!醫師特別提醒民眾多留意,以免延誤診斷。張賴妙珣解釋,腸病毒這個名詞經由大眾傳媒長期的報導,一般社會大眾並不陌生,只是認識不深而已。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臨床上可以引起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無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喉嚨腫痛或輕微嘔吐等類似一般感冒症狀,一般腸病毒感染主要常見症狀為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少數重症併發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等,甚至多年前在台灣曾有造成人心惶惶的致死案例。典型的手足口病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腸病毒71型引起,特徵為發燒及身體出現具特色的橢圓形灰白色小水泡(旁邊合併一圈紅色外圍),主要分布於口腔內部及嘴唇,四肢則是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常因口腔潰瘍疼痛而無法進食,病程為7~10天。張賴妙珣說明,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腸病毒潛伏期為2~10天,平均約3~5天。夏季、初秋是腸病毒大流行時期,通常9月開學後為高峰,之後疫情會漸緩,但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10月疫情持續上升,未見趨緩。以年齡層分析,患者以6歲以下幼童居多,但今年出現較多青少年及成人患者。根據報導,香港今年的腸病毒破十年紀錄,成年人感染腸病毒的案例也明顯增加。腸病毒是常見疾病,即使症狀不嚴重,也要就醫檢查,如果罹病,最好能停止上班、上課,居家隔離1周在家多休息,並消毒接觸過物品及環境,避免傳染他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喉嚨破、喉嚨痛難以進食時,可多吃涼的食物,例如布丁、牛奶、豆漿或果汁)。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若孩子高燒三天不退、不能吃、不能睡,且睡覺有抽搐現象,即是腸病毒重症的初期症狀,應立即送孩子赴大醫院救治。張賴妙珣提醒民眾,腸病毒不怕酒精,不怕含抗菌成分的消毒液,因此吃飯前後、如廁後、幫小孩換尿布後,一定要用清水及肥皂將手洗乾淨,且洗手後,盡量不要用手接觸眼、口、鼻等黏膜處,避免感染。腸病毒的預防包含出門要戴口罩,少去密閉、人多的空間,避免被感染。咳嗽時,要記得掩口,減少口沫散布。孕婦、新生兒及幼童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當然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是預防保健的不二法門。延伸閱讀「腸病毒案例」: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517

天冷預防流感 醫師提醒施打疫苗、注意衛生

天冷預防流感 醫師提醒施打疫苗、注意衛生#腦炎

又到了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其實,流感在臺灣一年四季均有病例,而以秋、冬較易發生流行,所以入冬前,高危險群最好施打疫苗以防罹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更為嚴重,例如全身肌肉酸痛、高燒、頭痛都較嚴重,而咳嗽、鼻塞、流鼻水則不如一般感冒明顯;且流感所需的復原時間較長,通常一周以上才能康復。流感的另一特色是常會全家老小都得病,而且容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這多發生在老年人、嬰幼兒、或有免疫缺陷的人身上,可能導致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這也是老人、小孩應優先接種疫苗的主因。流感病毒分為A、B、C型,A型的症狀最嚴重,也是造成全球大流行的主因,B型症狀較輕微,但偶而也會引發嚴重病症,C型則相對威脅性較小。所以,疫苗主要預防A型及B型流感,每年世界衛生組織會根據之前流行的病毒種類,預測下一年流行的病毒株,廠商再據此製造疫苗,因此每年都不一樣。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周彥廷表示,去年開始,免費流感疫苗接種擴大到國小一、二年級學童,希望能阻斷流感傳染的傳遞鏈,但因含汞、副作用等爭議,令許多人對接種疫苗心生畏懼。事實上,疫苗所含的「硫柳汞」被稱為乙基汞,是作為疫苗保存劑之用,並不會在人體累積,且可代謝掉,與造成人體傷害的甲基汞不同。根據國外大型研究報告,尚無證據顯示這類疫苗會造成人類傷害。相反的,每年有許多老人、兒童因流感而導致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換句話說,感染流感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機會,要比施打疫苗的危險性高出許多。當然,周彥廷醫師提醒,除了疫苗,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可防範流感肆虐。例如,經常用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潔手液清除手上的病毒細菌;咳嗽、打噴嚏應遮住口鼻;當感冒或流感流行時,幼童、免疫不佳或慢性病患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有感冒症狀時在家休養,不要上班上學;勿與他人共用茶杯、吸管、碗筷;同時常清潔居家、教室或托兒所中的門把、冰箱把手、電話及水龍頭等,以防病毒散播。至於流感的治療,目前只能症狀控制,「克流感」對A型、B型流感都有效,但要在發病1、2天內使用,才能有效縮短病程。專家並不建議一有感冒症狀就吃克流感,因為濫用藥物可能引起病毒抗藥性,反使流感大流行時無藥可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