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尖瓣閉鎖不全

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福音 免開胸 微創經導管修補手術

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福音 免開胸 微創經導管修補手術#二尖瓣閉鎖不全

75歲的陳太太長年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問題,近3年開始覺得容易呼吸困難,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甚至日常生活都成了挑戰。還曾經幾次發生全身水腫、肺積水而需要住院治療。醫生的檢查發先在聽診時心臟有很大的收縮期雜音,超音波檢查確定她患有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 因為高齡和多種慢性病,心臟外科認為傳統的開心手術風險太高。國泰綜合醫院結構性心臟病醫療團隊決定為她使用一種名為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Mitral tissue edge-to edge repair)的導管微創手術。這項技術成功地減少了她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手術後第二天,她就能下床活動,幾天後順利出院,很快地就恢復正常的生活,也很少再有不舒服的症狀了。 什麼是二尖瓣閉鎖不全?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蘇彥伯表示 我們的心臟內有一個叫二尖瓣的結構,它就像是一扇門,負責讓血液只朝左心房到左心室的方向流動。如果二尖瓣的結構損壞,無法完全關閉,血液就會往回流,這叫做〝二尖瓣閉鎖不全”,嚴重時這種狀況會讓心臟血流輸出不足,導致水腫,喘促,運動能力受限等心臟衰竭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休克,甚至有生命的危險。二尖瓣閉鎖不全主要有兩種主要類型: 1. 原發性閉鎖不全:這種情況是因為瓣膜結構本身出了問題,比如鈣化、撕裂或脫垂,讓瓣膜關不緊。 2. 次發性閉鎖不全:這是因為心臟的其他部分有問題,比如心肌梗塞或心室擴大,拉大了瓣膜的間隙,間接影響了瓣膜的閉合功能。 在所有的瓣膜疾病中,二尖瓣閉鎖不全大約佔了1/4,然而,裡面真的有獲得治療的病患大約只有3成左右。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是什麼? 通常發生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的病患,會需要要心臟外科手術,將瓣膜進行修補或置換,回復原本心臟的輸出功能。傳統手術需要開胸以及體外循環支持,恢復時間較長,但是臨床實務上,常常會看到像陳奶奶這樣,年紀大又有多重慢性病,心臟功能差,開刀的風險高。病患及家屬常常會因為擔心風險而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是一種經導管治療的瓣膜修補技術,手術的時候,醫生會從患者鼠蹊部的大靜脈放入一根導管,藉由導管把一個夾子送到心臟裡,利用經食道超音波和X光定位,將二尖瓣的前後葉夾住,改善閉鎖不全減少血液。這是一種微創技術,不需要打開胸腔,傷口小、恢復快。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主要適合需要接受瓣膜修補,但是又不適合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的病患,例如年紀大、多重共病症,或是心臟功能差的患者。這種修補方式其實歐美已經研發了近二十年,臨床的試驗結果顯示這種經導管的微創手術可以有效減少二尖瓣閉鎖不全,比起傳統開心手術,它的風險低很多,手術的成功率超過95%,而且術後恢復得快。如果經過治療將閉鎖不全的嚴重程度改善到輕度以下,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能顯著降低住院率和心臟相關的死亡率,還大幅提升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因為心臟功能失常所造成的次發性閉鎖不全療效更為顯著,目前在歐洲的治療指引已經將此種治療列為建議的常規治療方式。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個手術。比如瓣膜鈣化太嚴重,或者瓣膜結構不適合夾合的情況,就可能需要用其他方法來治療。醫生會透過超音波等檢查來評估患者的狀況,決定是否適合施行。如果病人的身體狀況許可,手術風險不高,傳統手術做瓣膜修補或是置換,長期的效果仍然是比較好的。最後,目前的健保並沒有給付這個治療方式,手術費用昂貴,也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部分。 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微創治療讓原本不適合開刀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患者提供一個成效良好的治療方式,目前在歐美也已經是廣泛運用的標準化治療,經過醫師專業評估適合的患者,在治療之後往往都能有非常不錯的生活品質改善。導管的瓣膜治療方式正蓬勃發展,二尖瓣緣對緣夾合修補術國際上核准使用的有三種,目前台灣暫時僅有一種可使用,未來甚至有經導管置換瓣膜的器械,相信都可以病患帶來更多元、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躺平就喘不過氣 原來二尖瓣閉鎖不全

躺平就喘不過氣 原來二尖瓣閉鎖不全#二尖瓣閉鎖不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55歲的林女士6年前起,睡覺躺平及運動時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症狀,嚴重影響到睡眠與務農工作,被診斷為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考量手術的風險,病人只選擇藥物控制,不但心衰竭問題沒有改善,到後來連走路都呼吸困難,才決定接受手術。嚴重的二尖瓣閉鎖不全過久會造成心臟功能損害成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胡祐寧表示,病人6年來二尖瓣閉鎖不全的情形越來越厲害,且肺動脈壓逐漸升高。手術後病人的二尖瓣逆流情況從重度改善為極輕度,肺動脈壓也回到正常範圍內。胡祐寧醫師強調,絕大多數的二尖瓣閉鎖不全不會因藥物治療而痊癒。嚴重的二尖瓣閉鎖不全過久,會造成心臟功能損害、心律不整及肺動脈壓升高,甚至影響到三尖瓣也跟著閉鎖不全,增加修補手術的困難度與風險。因此,如確知有嚴重的二尖瓣閉鎖不全,應及早進行手術處理。二尖瓣修補優於二尖瓣置換有3點好處依據美國心臟協會2014年提出的國際建議指出,二尖瓣修補優於二尖瓣置換的3點好處包括:1.較低的手術風險;2.可保留較好的左心室功能;3.讓病患免於置換人工瓣膜後的副作用,術後生活品質與一般人無異。胡祐寧醫師說,豬心瓣膜的平均使用年限在10-15年,牛心瓣膜雖然需要另外支付6-10萬元差額,但年限也僅15-20年,對5、60歲的病人而言尚有不足。而金屬瓣膜雖可使用終身,但也因此終身無法停止服用抗凝血劑。此外,研究也指出,長期追蹤發現,置換人工瓣膜的出血率、心內膜炎發生率,或動脈栓塞的比例,都比接受瓣膜修補來得高。

連平躺也呼吸不順 恐是心臟腱索斷裂

連平躺也呼吸不順 恐是心臟腱索斷裂#二尖瓣閉鎖不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體力變差、呼吸不順易氣喘要當心!一名61歲的何先生,日前發現自己的體力越來越差,只要平躺都覺得呼吸不順,甚至連爬樓梯都必須停下來休息才能繼續上樓,直到就醫後,才結果發現他二尖瓣閉鎖不全合併「腱索」斷裂,造成二尖瓣膜嚴重逆流引起心衰竭,所幸接受了微創手術,目前他已無大礙。腱索斷裂 二尖瓣逆流恐上身花蓮慈院心臟外科張睿智醫師表示,心臟的二尖瓣膜的外型就像降落傘,腱索就類似降落傘的線索,當心臟收縮時會牽動腱索,如果腱索斷了,就會造成二尖瓣逆流,導致左心室功能逐漸衰退,一旦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如氣促、端坐呼吸、夜咳等時,就表示已進入嚴重症狀。微創手術換置膜 傷口小、胸廓穩定性佳在治療方面,如果心臟沒有擴大、收縮功能還尚可的話,只要定期服藥與按時追蹤即可,但若已經出現心臟擴大、心臟收縮功能下降、肺動脈壓昇高,合併心律不整等情況時,就要考慮接受瓣膜修補術或人工瓣膜的置膜手術。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現在不用切開胸骨也不必打斷肋骨,只要透過微創手術就能進行心臟瓣膜置換術,對此,張睿智醫師表示,只要在肋間切開肌肉就可進行手術,且傷口小、胸廓穩定性也較好,民眾可依自己的需求選擇治療方式。

夜咳、胸痛要當心 恐是二尖瓣閉鎖不全

夜咳、胸痛要當心 恐是二尖瓣閉鎖不全#二尖瓣閉鎖不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胸痛、夜咳、呼吸困難要當心!56歲的陳先生,九月間突然嚴重呼吸急促現象,緊急送醫經插管治療。經診斷為二尖瓣閉鎖不全,主因是瓣膜鍵索斷裂造成,經過二尖瓣膜修復術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血管外科姜智耀主任指出,二尖瓣因腱索斷裂或過長造成閉鎖不全形成逆流,長期恐導致心臟衰竭合併呼吸困難、肺水腫。由於二尖瓣逆流病程進展緩慢,當病患出現不適症狀時,如氣促、端坐呼吸等,通常都已進入重度症狀。一般二尖瓣脫垂患者症狀多屬輕症,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但重度症狀者氣促及呼吸困難可能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容易引發合併症,需要積極藥物或手術治療。姜智耀醫師表示,傳統瓣膜置換術是直接切除瓣膜不保留二尖瓣膜、置換人工瓣膜。但二尖瓣修復術可保留自體瓣膜且不破壞心臟結構。且優點為不如傳統手術需吃抗凝劑,可杜絕因吃抗凝劑造成的併發症。姜智耀醫師也建議,退化性二尖瓣膜疾病的治療,依過去醫療經驗,只有當二尖瓣逆流病患臨床徵狀加劇或出現左心衰竭時,才建議手術。目前會建議病患以修補術為優先,不僅不需吃抗凝劑,患者也不需擔心人工瓣膜長期有瓣膜退化鈣化問題,數年後需再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