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縫

快拿筆抄 7口訣戰勝牙周病

快拿筆抄 7口訣戰勝牙周病#牙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牙周病的治療成效,一定要患者與醫師共同努力,才能贏得這場與牙周病抗衡的持久戰,別忘了牙周病的致病菌,是時時伺機而動、會復發的。我要分享7個自創口訣,來幫助患者們更容易記憶,戰勝牙周病的策略:•  1縫,每天至少1次刷縫隙/關於縫隙的清潔,健康的年輕人只需用牙線,對於有牙周病或縫隙已經變大的老年人,就建議使用牙間刷及牙線並用。•  2刷,每天至少刷2次牙/建議是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或是中午一次睡前一次。•  3圈,清潔要清到3大圈/分別是外圈、裡圈、咬合圈。•  4具,口腔清潔有4個必要的工具/分別是牙刷、牙間刷、牙線、牙膏,來做全方位控制。•  5面,每顆牙齒有5個面需要清潔/指的是外面、裡面、咬合面,兩牙相鄰的兩牙間面。•  6回,每6個月要回診一次/這樣的保養動作是不能省略或偷懶的,接受牙周病治療完成後的頭兩年,每六個月要回診照一次X光片,之後如果狀況穩定、控制得宜,則改為一年回診一次即可,除非又有出現任何異狀,則要立即回診。•  7位,牙弓有7個位置供牙刷清潔/7個位置包括:後大牙、小臼齒、犬牙及側門牙、正門牙另一側、犬牙及側門牙、小臼齒最後兩顆、後大牙。牙刷刷頭最佳狀況是一次可涵蓋2~3顆牙,可交疊來做清潔的動作。(本文摘自/牙周病,真的會要人命/大塊文化出版)

揮別爛牙 牙縫記得刷!

揮別爛牙 牙縫記得刷!#牙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病人一坐上診療椅,就說:「有洞了,要補牙。」或「以前補的掉了,要補牙。」事情沒那麼簡單,不是有洞就補的,一個蛀洞能夠被你自己發現,一定是大得你能用舌頭感覺的到,用肉眼也看的見了,那肯定不是小洞。沒用牙線 會同時破壞牙齒和牙肉如果不是小洞,那通常是同一個位置不斷堆積食物,才會有機會讓蛀洞形成的,這應該是人人都明白的常識,但是,如果蛀牙發生在牙縫,那可就不一樣了,牙縫常堆積食物,若沒用牙線清理,會同時破壞牙齒和牙肉,牙齒會蛀牙,牙肉就會發炎流血了。牙肉流血 影響補牙硬化結構如果蛀洞旁邊就是發炎流血的牙肉,那麼流血一定會沾到蛀洞,也會在補牙時沾到補牙的材料,倘若材料是白色的人造樹脂,那它根本沒辦法跟牙齒好好結合,要是材料是傳統的銀粉,混了血液也會影響它硬化後的結構。用牙線、刷牙周 1星期不流血在牙肉容易流血的情形下,我通常不會馬上為他補牙縫的蛀牙,而會要求病人先把牙肉清理好,不流血了才補牙,用牙線深入牙縫,清理牙肉深處,也用牙刷刷到牙齒邊緣的牙周囊袋,只須每天乖乖的照著做,一星期左右就不流血了。不清理 紅腫流血、形成新結石曾經有好幾位牙結石像城牆般又厚又多的病人,教了他們清理方法後,1星期後回來,所有牙肉都變回結實的粉紅色,用牙線深入也不流血,但是,有更多牙結石不很多且牙肉流血不太厲害的人,1星期後回來,牙肉像我完全沒教過他清理一般,依然紅腫流血,還形成了新的結石。疏於清理 比嚴重的人更慢痊癒情況嚴重的人,比較有驅動力去清理,因為擔心牙齒真的會鬆掉,反之,沒意識到問題嚴重的人,就會疏於清理,反而比牙周病嚴重的人更慢痊癒,所以洗牙後1星期才補牙,完全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自己的牙周問題有多關注。(本文摘自/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皇冠出版)

小心:牙縫清不好恐成細菌培養皿

小心:牙縫清不好恐成細菌培養皿#牙縫

根據一項台灣飛利浦針對牙縫清潔行為的最新線上調查指出,民眾普遍出現牙縫清潔頻率不足以及清潔方式錯誤的狀況,有效問卷受訪者1418人中僅8人於牙縫清潔頻率及方式上完全正確,相當於僅千分之6的受訪者擁有正確的牙縫清潔習慣,針對此結果,牙周病專科醫師紀泓輝直呼:最易發生牙周病的地方為齒齦溝及牙縫中,國人普遍認同刷牙的清潔效果,但對於齒縫清潔的正確認知和行為卻十分低落。齒縫若殘留過多牙菌斑,易侵蝕齒槽骨並導致牙齦炎及牙周病,因此牙縫清潔重點主要在清除牙菌斑,不正確的牙縫清潔行為恐加速牙周病情的惡化!調查數據顯示,有高達68%的受訪者認為牙縫卡殘渣時才需清潔,此錯誤認知也反映了僅不到1%的受訪者牙縫清潔頻率及行為完全正確的現狀。數據更進一步發現:高達72%的受訪者牙縫清潔頻率不足,原因主要來自「牙縫清潔耗時」及「現有工具使用困難」兩大問題。近6成受訪者會因牙縫清潔耗時而降低清潔頻率;而牙縫清潔主要遇到的前三大困難除了反映牙齦發炎徵狀的牙齦會出血外,清不乾淨,尤其清不到後排牙齒、不好操作、及牙線易卡牙縫,皆與現有工具不好操作有關。因應受訪者齒縫清潔現況,業者推出擁有首創微爆噴水技術之空氣動能牙線機,可克服現有工具操作不易及難以清潔後排齒縫的缺點,有效於60秒內輕鬆清除齒縫中牙菌斑,提供更簡單便利的齒縫清潔工具新選擇。紀醫師提醒,正確的清潔牙縫能確實的預防牙齦炎及牙周病,若無法正確使用現有工具,可選用更簡便操作的牙縫清潔工具增加清潔頻率,養成正確齒縫清潔習慣,才能有效降低牙齦炎及牙周病的發生率。

9成民眾潔牙錯誤 恐致牙齒脫落

9成民眾潔牙錯誤 恐致牙齒脫落#牙縫

30歲的薛先生長久以來都有口腔異味與刷牙流血的困擾,嚴重時甚至影響到社交生活,一開始以為是火氣大,沒想到罹患嚴重牙周病,差點因延誤治療而導致整排牙齒脫落。牙周病專科醫師紀泓輝表示,齒縫殘留過多牙菌斑容易侵蝕齒槽骨並導致牙齦炎及牙周病。台灣一家生活用品公司針對齒縫清潔行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99%以上的民眾,潔牙方式是錯誤的。紀泓輝醫師表示,牙周病嚴重時會造成牙齒鬆動、脫落,影響消化甚至身體的健康,依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公布之資訊顯示,40歲以上成年人中,有90%的人有輕重程度不一的牙周病,18歲以上成人亦有5成有牙周炎徵狀;且從健保統計數字發現,牙周病就醫人數居高不下,顯示國人急切需要關注牙周疾病之健康問題。紀泓輝醫師表示,齒縫殘留過多牙菌斑容易侵蝕齒槽骨並導致牙齦炎及牙周病,而國人普遍未養成清潔牙縫的良好習慣,為國人牙周病罹患的主因之一。其實牙周病最容易發生的地方為牙齒與牙齦交會處及牙縫中,因此防治牙周病首要關鍵為,清除牙縫和齒齦溝內的牙菌斑,以避免牙周組織受侵蝕而發炎病變。紀醫師強調,若齒縫中牙菌斑無法確實清潔,牙縫中恐堆積大量牙菌斑,加速牙周病情的惡化。但調查卻顯示高達68%受訪者認為牙縫卡殘渣時才需清潔,此錯誤認知更造成高達72%的受訪者牙縫清潔頻率不足。調查結果也發現,民眾無法落實牙縫清潔的主要原因,有5成消費者因現有工具不好操作而不常清潔牙縫更有近6成的民眾認為清潔牙縫需花費很多時間而降低了牙縫清潔的頻率。紀醫師解釋,若齒縫長久未做徹底的清潔,因而罹患牙周病,導致齒槽骨被牙菌斑侵蝕而塌陷,若一直無法養成日常清潔的好習慣,將會連帶造成整排牙齒搖動與脫落。因此紀泓輝醫師建議,牙縫每日至少需清潔兩次,最佳口腔保健的方式為養成每天三餐飯刷牙並清潔牙縫的習慣,且需完整清完全口齒縫才能有效降低牙周病的罹患率。

瓷牙貼片改善牙齒外觀 哪些人適合?

瓷牙貼片改善牙齒外觀 哪些人適合?#牙縫

股票漲勢、大樂透開獎都讓民眾為之瘋狂,但賺得了錢也要守得住錢,牙齒門縫過大不但影響美觀,更被視為漏財的象徵!以往,改善牙縫困擾得接受矯正,或是磨掉正常牙齒後再做牙套,耗時耗財,現在,只要採用瓷牙貼片,不但可以解決門縫過大的問題,還可一併美白、改善不美觀的牙齒形狀,一舉數得。隨著貼片材質與黏著技術日趨純熟,大幅提高民眾對牙齒貼片的接受度。雙和醫院牙科部贗復假牙科醫師林錫奎表示,牙齒貼片適用於具有多重因素的患者,包括牙縫太大、牙齒顏色不佳、表面粗糙等,可在盡可能保留齒質的前提下,一併改善惱人的牙齒症狀。林錫奎指出,不正常的牙齒結構、形狀或觸感,或是位置不正、門牙縫隙、輕度到中度牙齒顏色缺陷、加長牙齒等,都可評估以瓷牙貼片取代矯正或是牙套等方式。與牙套相比,使用貼片在日後清潔上較為容易,可降低蛀牙的發生機率,但若牙齒沒有足夠的牙釉質、或是已經抽神經、不適當的咬合型態或咬合習慣、蛀牙率高、口腔衛生不佳者,則不適合接受瓷牙貼片。瓷牙貼片可以長期使用,不太容易因喝咖啡、喝茶而染色,但不可咬食太硬的食物,以免碎裂。瓷牙貼片並沒有健保給付,一顆約一萬五千元至兩萬元不等。

牙齒矯正方式多 牙醫籲:矯正也可不拔牙

牙齒矯正方式多 牙醫籲:矯正也可不拔牙#牙縫

許多病患在矯正之前都會廣泛蒐集許多矯正知識並同時諮詢多位矯正醫師,以獲得最全觀的個人齒列狀況及最適當的治療計畫。但諮詢的時間畢竟有限,醫師常常只能提供治療計畫的概觀卻無法詳細解釋其原理,導致許多人表面上點頭稱是,心裡面卻打個問號。臨床矯正資歷豐富的蔡忠翰醫師根據多年的看診經驗表示,針對不同齒列狀況醫師會給予不同的診療計畫,其中高階LH不拔牙矯正因為可以將臼齒往後推移創造空間,不需要拔掉健康小臼齒也可縮短矯正時間,已經廣為矯正牙齒患者接受。針對齒列擁擠的病患,大多數的醫師會提出左右對稱拔除第一小臼齒的拔牙治療計劃,然而,若是遇到原有缺牙問題或中線嚴重不對稱的狀況,則可能採不對稱單邊拔牙的方式,才能將中線拉回正確的位置。在拔牙的治療計劃架構下,不難遇到有部分病患因顧慮某些牙齒是假牙、蛀牙或已抽過神經的牙齒,希望藉由拔除已毀損的牙齒替代健康小臼齒來製造空間。不過蔡忠翰醫師強調,由於每顆牙齒大小不一及有些牙齒具顯著功能性和不可替代性,因此並非任何一顆牙齒皆可拔除,也因此「高階LH不拔牙矯正」為矯正病患提供另一種不拔牙選擇。LH不拔牙矯正先利用將臼齒後推的方式為病人量身訂做適當的牙弓空間,利用空間將擁擠的齒列排平或將暴牙後縮。而原本就有缺牙狀況的病患,總會希望利用矯正方式把缺牙空間關起來,倘若醫師建議將原有空間留置待矯正後再以植牙或牙橋復原,病患可能認為醫師是藉機揩油。但牙科專科蔡忠翰醫師提出正確牙齒矯正觀念表示,缺牙空間較小時,有可能採取矯正方式將缺牙空間關閉,但如果缺牙位於臼齒區時,若是利用矯正將後方牙齒往前移,反而可能因為施力過大而造成牙根搖動需拔除,就算勉強閉合,很可能只有牙齦上方牙冠傾倒,而原牙根並未移動,反而讓牙冠下方牙縫過大,也容易卡食物殘渣,並不建議此種作法。另外,蔡忠翰醫師也提到,常會遇到病患只想做單邊矯正以節省費用,但這樣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因為牙齒上下咬合有其對應關係,矯正單邊時其對應邊也應該要對應調整,才能達到最後的對稱及美觀。其實,蔡忠翰醫師建議,有牙齒矯正的問題在諮詢時不要害羞,若有疑問時應該多提出來與醫師討論並適當表達自己對術後的期望,畢竟術前良好的溝通與醫病默契,才能真正開啟良好的治療品質,也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最美麗的微笑齒列。

齒列不整讓口腔癌機率飆高?不拔牙LH矯正改善口腔健康狀態

齒列不整讓口腔癌機率飆高?不拔牙LH矯正改善口腔健康狀態#牙縫

因為齒列不整被冠上「兔寶寶」、「虎牙妹」、「戽斗臉」的不雅綽號,是很多人進行牙齒矯正前都曾有過的經驗,而齒列不整齊更容易是蛀牙、嘴破的元兇,直接影響口腔健康。牙科專科蔡忠翰醫師強調,根據臨床門診統計,咬合不正導致蛀牙和嘴巴破洞發炎的機率的確會比口腔狀態健康的人多出許多,而長期有嘴破狀態的人罹患口腔癌的比例比起一般人更是大大增加,不可不慎防。齒列不正呈現的牙齒形狀百百種,具齒列矯正經驗多年的蔡忠翰醫師表示,若以側面觀而論,上下排齒列的不當前後對應關係會造成暴牙與戽斗。正常的齒列咬合應為上排牙齒突出於下排牙齒約1~2mm,「暴牙」指的是上排牙齒往前突出,超過1~2mm的限度,五官上容易感覺嘴巴突出如鳥嘴般。另一種「戽斗」嘴型則是相反,變成下排牙齒咬在上排牙齒外面,進而影響到臉部的和諧。若以正面觀,上排牙齒應覆蓋下排牙齒約三分之一,若咬得過深就屬於深咬,咬不到就變成開咬,二者皆會造成美觀上的影響及影響咀嚼的功能。而「虎牙」最大的特徵就是犬齒的地方特別尖特別突出,其他還有一些參差混亂、旋轉、外翹、歪斜的混合問題,無法明確歸類。另外,蔡忠翰醫師指出,常見的齒列問題還包含牙縫過大。理想的齒列除了整齊之外,牙齒與牙齒之間應該是緊密相連的,如果牙縫過大,不但影響到美觀,也會造成發音不清楚,在面相學上還是漏財的表徵。現今齒列矯正風氣越來越盛,市面上也發展出各式矯正系統以因應不同需求,其中LH矯正標榜健康、人本,較容易被矯正患者接受。尤其由精研LH矯正治療的蔡忠翰醫師所整合出的「高階LH不拔牙矯正」,可以利用臼齒往後推移的特殊技巧創造牙弓空間,進而免除一般病患需拔除小臼齒以排平齒列的命運,顛覆一般傳統矯正思維。蔡忠翰醫師進一步解釋,「高階LH不拔牙矯正」還可較一般LH矯正節省相當的時間,因為醫師利用將臼齒後推的方式為病人量身訂做適當的牙弓空間,再精準地利用這些空間將擁擠的齒列排平或將暴牙後縮,完全不會有拔除小臼齒創造過多空間反而需浪費時間將多餘空間關閉的困擾,自然療程可以精簡許多,且矯正完成通常是模範標準齒型,不會有齒列內傾的困擾。不過,蔡忠翰醫師提醒,拔不拔牙還是得視牙齒狀況及經過矯正醫生的專業評估後才能決定,患者切勿過於主觀。只要能找到適合自己、可以溝通、並經驗豐富的牙科矯正醫師,齒列不整的美眉們也可早日晉升「貝齒美女」行列。

先排隊後補缺!矯正後再處理缺牙 植牙成大局

先排隊後補缺!矯正後再處理缺牙 植牙成大局#牙縫

眼看暑假轉眼又過了一半,放大檢視出遊照片,才發現亡羊補牢談何容易?不重視牙齒健康的下場,竟讓繪圖軟體也無力回天。多數患者因受不了一口亂牙開啟矯正之路,但齒列不整者又易因清潔不易導致蛀牙或牙周病,最後衍伸出缺牙問題。臨床矯正及植牙經驗豐富的蔡忠翰醫師指出,需要矯正外加植牙的病患,難免期待能利用矯正將缺牙空間關閉,但臨床上除少數病患適用此法外,多數人仍需在矯正完成後再施以植牙或牙橋療程,方可將缺牙部位復原。蔡忠翰醫師指出,牙醫師若未經審慎評估就冒然將患者缺牙空間關閉,將可能導致患者矯正後齒列內傾、中線無法對齊等問題。此外,倘若患者缺牙空間過大,牙醫師即使利用矯正將缺牙部位前後牙齒位移,也可能會因施力過大反造成牙根動搖,最後甚至只得拔掉杜絕後患;就算勉強將缺牙空間閉合,也可能造成患者上方的牙冠傾倒,原牙根卻不動如山的窘況,這也將會讓牙冠下方因牙縫過大而卡食物殘渣,因此臨床上醫師多不建議此一作法。然而,滿口凌亂又有缺牙的患者,究竟是先矯正還是先植牙好呢?蔡忠翰醫師解釋,因植牙是將人工牙根植入缺牙部位,待齒槽骨與人工牙根穩固結合後,再將假牙接在牙根上恢復咀嚼功能與美觀,故患者若在植牙後再施以矯正,人工牙根很可能受矯正裝置的外力影響造成鬆動,進而使植牙壽命減短甚或失敗。一般來說,牙醫師多不建議患者在植牙後再進行齒列矯正,但病患若仍有改善參差齒列的需求,可考慮改以全瓷牙冠或美白貼片做快速矯正治療。患者若經醫師判斷需將缺牙空間暫時留置,待矯正完成後再以植牙方式復原時,蔡忠翰醫師建議,病患可選擇矯正與植牙能力兼具的醫師,如此一來,醫師不僅可確切了解病患口腔狀況,在療程開始前即擬定通盤治療計畫,確實掌握矯正時程,也能在適當時機進行人工植牙,使總療程時間更為精簡,亦可省去病患轉診的麻煩。不過,因矯正與植牙皆屬牙科領域中的高階能力,要找到兩者專精的醫師並非易事,而矯正療程需定時回診,患者還需考量交通遠近及與醫師溝通順暢等問題。蔡忠翰醫師提醒,若矯正醫師無法完成後續植牙療程時,建議病患可選擇同家診所的不同醫師進行矯正與植牙療程,以利醫師轉診及資訊交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