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

流感盛行中 AI可預測高齡流感病情?

流感盛行中 AI可預測高齡流感病情?#預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國家發展委會預估2026年高齡人口會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天氣逐漸轉冷,流行性感冒是台灣冬季重要的傳染疾病,流感的症狀比一般感冒嚴重,除了咳嗽、流鼻水或喉嚨痛等症狀之外,還會伴隨著高燒不退、倦怠無力、肌肉酸痛等,病程也比較長;而長者(≥65歲)得到流感後,死亡率是一般中年族群(40-64歲)約40倍,但長者症狀常不典型,請容易無法正確表達,造成醫療判斷非常不易!AI大數據 輔助醫師決策奇美醫學中心醫療大數據研究團隊為了讓醫療判斷更為準確及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以2009年至2018年奇美醫療體系高齡病人流感資料共5,000多筆為基礎,使用AI之機器學習建立預測模型與醫師看診系統結合,當醫師在看診時可即時且準確預測高齡流感病人預後,提供給醫師、病人與家屬輔助治療的重要參考!90歲女性因意識不清、全身無力與胃口不佳,就醫後醫師診斷為流感,剛開始沒肺炎,但AI「高齡流感病情預測系統」預測病人未來會併發肺炎,予以住院治療。82歲男性因咳嗽與發燒,就醫後經系統預測病人出現併發病機率很低,故予以回家治療。奇美醫學中心「AI高齡流感病情預測系統」已榮獲2019年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類銀獎!以2019年新病人來做驗證,準確度可達80-90%以上,未來還會分析其臨床效益,並繼續升級,以增進預測準確度。預防流感7方法長者是得流感的高風險族群,進入流感易盛行的冬季,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建議長者以下列方式來預防流感:1.接種流感疫苗。2.多運動以提昇免疫功能。3.勤洗手避免感染病毒。4.避免到人潮擁擠場所,減少被傳染機會。5.均衡飲食。6.補充水分、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7.充足睡眠。奇美醫學中心急診醫學部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善意提醒,流感常見症狀為急性發高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頭痛及全身無力,但長者症狀常不典型,若有懷疑長者得流感或有任何疑問,請盡快就醫尋求醫療協助!

C肝盛行擔心癌症危機?5指標估算風險

C肝盛行擔心癌症危機?5指標估算風險#預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早期是B肝帶原流行區,也是全球少數C型肝炎盛行率超過3%的國家,肝癌風險不言而喻;然而醫療科學進步,肝癌風險已經可以預測!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帶領研究團隊,最新研發「肝癌風險預測模式」,利用5大指標來預測肝癌風險。肝癌風險預測 準確率達7成此預測模式乃來自研究團隊對全台1095名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長達15年的長期追蹤,找出危險因子以及風險比重,以此建立肝癌風險預測模式。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PLOS ONE》,受到全球醫學界重視。團隊成員、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李美璇博士指出,此風險預測模式可藉由年紀、肝功能指數、C肝病毒量、病毒基因型、與肝纖維化程度等五項指標,作為肝癌風險預測因子。計算帶有上述風險因子的分數進行加總為0~22分,可準確地推估未來5年、10年與15年內罹患肝癌的風險,準確度高達7成。此長期追蹤分析發現,年齡越大、肝功能指數高、C肝病毒濃度越高、病毒為第一基因型,或已經有肝硬化的患者,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越高。舉例來說,一名56歲的男性肝功能ALT指數80、肝纖維化指標(AAR)比值大於2,有肝硬化,血液檢測得到病毒,且感染的是較難治療的第1型C肝病毒,風險分數會達到21分,預估未來10年肝癌機率超過5成,未來15年則達8成。台灣流行1b型 罹癌風險較其他亞型高李美璇解釋,C型肝炎病毒常見有6種基因型、至少50種以上的基因亞型,主要在是流行病學地理區域分布,以及治療的反應上有所不同。第1型是日本、台灣、中國、韓國最常見基因型。特別是1b則是台灣最主要的C肝病毒亞型,一旦感染不但難治,且惡化速度快,罹患肝癌的風險更是感染其他亞型患者的1.85倍,也就是說罹患肝癌的風險增加8成5。由於C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以造成肝硬化、肝衰竭、以及肝癌,甚至腦中風、腎臟病等肝外病變風險也增加。李美璇呼籲病患,及早治療,透過有效清除體內C型肝炎病毒,減低肝臟發炎以及肝臟纖維化的進展,進而減少肝硬化、肝衰竭、肝癌的發生率及整體死亡率。

量化診斷標準 思覺失調症家屬可預測發病

量化診斷標準 思覺失調症家屬可預測發病#預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思覺失調症是精神疾病的一種,具有高度遺傳性,過去研究已證實患者大腦有異常之神經連結,以往只能靠醫生個別診斷,但國立陽明大學結合臨床、影像以及計算模型等領域,揭開隱藏在思覺失調症之大腦功能網路系統的內在表現型,日後家屬也能預測發病可能。圖形理論分析 量化大腦神經網路連結思覺失調症主要在情緒、思考與感覺產生混亂,常見的臨床徵狀包含幻聽、幻覺以及妄想等。近年來,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技術能藉由非侵入的方式偵測腦區之間的運作模式,將大腦描繪成由點與線所構成之網路系統。國立陽明大學神經研究所團隊,透過圖型理論分析,發現人腦神經網路系統具有高度群聚性以及高效率連結,也就是連結關係緊密且傳遞訊息快的小世界網路;而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大腦神經網路具有「較低的群聚性和過高的連結效率」特性,趨向於連結較雜亂之隨機網路架構。患者如同分工紊亂公司 早期發現預後佳研究人員林慶波教授表示,若用公司部門來做比喻,正常人腦部的網路連結,就像是部門分工良好的狀態,而思覺失調症患者,則像是分工較紊亂的公司,部門層級不清,每個人都越級上報,使得腦中網路連結顯得混亂,做出不為常人所能理解的表現。思覺失調症的內在表現型,是在發病前就存在的,若早期發現,可以阻止病情惡化。樂生療養院蘇宗偉醫師表示,其為不可逆性的疾病,當症狀開始出現時,若能越早投藥預防,不僅能使病人維持在較理想的狀態外,也能有較好的預後。量化指標做診斷 助揪出裝病民眾以往思覺失調症都是靠醫生個別診斷,但經常面臨的問題是,病人可能因為健保給付以及某些保險問題而裝病,因此找到量化的指標,一直是醫界努力的方向及目標。林慶波表示,用影像的方式,找到大腦裡面互相溝通的聯結來做指標,對病人來說可以觀察期治療是否有效果,對家屬也能做到預測或預防的功能,以定量的方式作診斷或早期預測是否可能發病。此研究在今年7月發表於《美國國家研究院院刊》。

預測植物人甦醒率 腦部掃一下即可知

預測植物人甦醒率 腦部掃一下即可知#預測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誰說植物人一定不會醒過來,現在只要掃描大腦,就可預測甦醒機率!日前,臺北醫學大學與雙和醫院成立了「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未來將透過腦電波儀、核磁造影等各項精密儀器,蒐集各種重要數據,解開大腦與意識間的關聯,而目前已針對重度憂鬱症計畫案、睡眠疾患、思覺失調症等進行研究,其中又以預測植物人甦醒機率飽受注目。對此,北醫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藍亭教授表示,此研究主要是利用正子造影(PET)與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來偵測植物人腦細胞量與正常人腦細胞量的差異,如果發現腦細胞量處於正常人範圍內的話,日後甦醒機率將會大幅提升。驚!昏迷誤診率竟高達4成大腦與意識研究中心成員秦鵬民博士,昏迷不醒的病患,也可能是陷入微意識狀態,但由於外表看起來與植物人無異,因此,誤診率高達4成,但透過儀器偵測,就可有效地掌握患者殘餘腦活動程度,來輔助病人的臨床診斷,若以之前研究50餘例早期植物人來說,就發現有多達20多例甦醒的個案。目前此研究計畫預計在3年內收治80例患者,相關費用將由計劃經費支應,只希望透過資料的分析建置,能夠進一步找出預測植物人甦醒的指標項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