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傳染力

新冠肺炎秋冬恐再爆發,醫提醒除高危群,「這類對象」更需施打疫苗防護

新冠肺炎秋冬恐再爆發,醫提醒除高危群,「這類對象」更需施打疫苗防護#高傳染力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疾管署預估新冠疫情會在明年1月中下旬升溫達高峰,屆時每日將新增1萬8千例至2萬例。政府目前已開放6個月以上全體民眾免費施打最新變異株新冠疫苗,醫師也呼籲民眾應儘早接種疫苗獲得保護力。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醫師表示,雖然診間目前尚未觀察到新冠肺炎的個案有顯著上升,但其實是因民眾警覺心逐漸放鬆,主動篩檢的意願下降,因此不少隱藏個案都被忽略,很多民眾對於確診輕忽,加上請假麻煩,乾脆不回報。 秋冬新冠病毒也可能有更厲害的變異 林應然醫師說明,現在的病毒株以XBB為主,它的特色是高傳染力,但因症狀像感冒,讓民眾降低警戒習以為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到秋冬不見得仍舊是這個狀況,新冠肺病毒可能朝向更厲害的變異方向也相當有可能。 根據疾管署統計,新冠肺炎單周的併發症通報是流感重症的6~10倍,高風險族群像是年長者、慢性病患者、共病者、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更要注意。林應然醫師說明,以往沒有疫苗時,病毒也比較厲害,讓一些確診年長者血氧變得相當低,不僅導致呼吸困難,也無法入睡,相當危險。雖然目前已經有抗病毒用藥可用,但施打疫苗仍舊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頻繁出國者更應施打最新疫苗再出門 今年秋冬季節疾管署提供多種公費疫苗,林應然醫師建議高風險族群都要施打,如果需要頻繁出國者,不論是商務或者是以旅行為目的更建議要先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由於新冠肺炎病毒變化大,在國外染疫的機率也高,萬一在國外身體不適,反而更難處理。 林應然醫師提醒,千萬不要以為確診後就不會再感染,即便當下有抗體但也無法持久,六個月後抗體就會慢慢下降,不少民眾甚至二次、三次確診。林應然醫師說明,有些疫苗是終生受用,但新冠病毒會一直變異,因此才要持續施打,他也建議若有新疫苗都應持續補充施打,才能確保有較完整的防護,也更能保護家中的長者或孩童。 新冠肺炎疫情在冬天都會較為嚴重,林應然醫師認為,除了施打疫苗,日常保健如維持運動習慣、睡眠充足也相當重要,另外戴口罩勤洗手的動作仍不能忽略,目前秋冬呼吸道疾病眾多,像是新冠肺炎、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等,如果身體有不適就要盡快看醫生,讓醫生對疾病做正確的判斷才能正確有效的治療。 (圖/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林應然醫師)  

2歲童流血淚 這病兩週內具高傳染力

2歲童流血淚 這病兩週內具高傳染力#高傳染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用手去揉紅腫癢的左眼,竟然流下了幾行血淚的2歲謝姓男童,嚇壞媽媽,立即前往醫院就診。確診男童罹患了「出血性結膜炎」,並增生了假膜(透明的膜)。醫師將左眼局部麻醉後將假膜刮除下來,然後開立藥物請家長回家後按時幫男童點藥,觀察假膜是否有再增生;三天後男童再度回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認假膜沒有再增生,並且恢復狀況良好。急性結膜炎是濾過性病毒感染造成 兩週內具有高度傳染力童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沛仁醫師表示,急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症」,是濾過性病毒感染所造成,以流行性的居多,感染後兩週內都具有高度傳染力,而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則是結膜發炎還伴隨結膜下出血情況。個案疑遭爸爸所感染,因爸爸在小孩出現症狀前,已經反覆右眼與左眼交替罹患過結膜炎,可能因為沒有確實洗手而將病毒傳染給了男童,而孩童因為抵抗力較弱,所以症狀比起大人更嚴重。急性結膜炎會自行痊癒 但嚴重恐造成角膜炎病變紅眼症的症狀非常明顯,會有眼睛刺痛、灼熱、怕光、易流淚、有異物感,眼睛產生大量黏性分泌物,嚴重時會有眼瞼腫脹、結膜下水腫或出血的現象。陳沛仁主任指出,急性結膜炎的病程需要7-10天才會恢復,就算沒用藥物治療,大部分病人仍會慢慢痊癒。但如果完全不加以治療,病灶發作時不但不舒服,且有機會引起其他併發症,例如病毒可能在眼睛結膜產生一些假性黏膜,這就要由眼科醫師幫忙將黏膜清除,不然病程會拖長,以後也容易造成結膜結痂;若併發細菌性的結膜炎,分泌物會變得更黃更黏稠,那就必須使用抗生素藥水;大多數急性結膜炎可以在2週內痊癒,病程較長就會產生角膜炎病變,症狀可以持續好幾個月,還會伴隨著視力減退、畏光等症狀。避免感染5大原則陳沛仁主任呼籲,如果家裡有一個人罹患結膜炎,其他家人常常也無法倖免。勤洗手、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是防止傳染的重要措施。1.避免和紅眼症病人接觸。2.不要用手揉眼睛。3.不要使用公共場所的毛巾和浴巾。4.盡量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5.游泳後可以點眼藥水避免感染。急性結膜炎的治療,在初期時除了做好勤洗手的好習慣,還可以點用一些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液,有舒緩異物感和沖洗掉分泌物的效果;若過了兩三天症狀仍持續,可以考慮使用一些輕微類固醇的藥水,但若使用時間較長,要注意有無眼壓增高的情形。不是所有的急性結膜炎都是因濾過性病毒引起,疹病毒、虹彩炎或急性青光眼也有可能有類似症狀,眼睛不適或出現不正常症狀,還是要尋求專業眼科醫師診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