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

噪音環境傷「心」!長期增心臟病發率

噪音環境傷「心」!長期增心臟病發率#噪音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你是工廠作業員、建築工人、軍人、消防隊員或DJ,你身處的工作場所屬於危險級的噪音環境。工作時,過量的聲音會引起疲勞、壓力和聽力障礙,不但血壓飆高,連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的濃度也跟著提高,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雜音會使生產力降低、破壞健康長期暴露在60分貝以上的場合,已證實會提高心臟病好發的機會(編按:員工如果待在超過85分貝的工作場所8小時,根據我國勞工安全衛生設施規則,雇主必須有保護員工聽力的作業程序)。就算你不是以上列舉的行業,雜音依然會使你的生產力降低、破壞你的健康。曾經有一名客戶對我說,她以前辦公室的噪音促使她離職、讓她在家創業。「你知道日光燈的聲音,聽起來像什麼嗎?」她問我:「像高聲的哀鳴!再加上電腦的運作聲,和沒幾分鐘就喀嗒喀嗒響起的印表機列印聲,就足以讓我想拍拍屁股走人。以前我常覺得筋疲力竭,因為我總得拉高講電話的嗓音,才能壓過3公尺外咖啡機旁聊天的嘻笑聲。到了下班,我的嗓子不但啞了,還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回家。雖然我現在還是得忍受,屋外的雜音和狗叫的騷擾,但至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能掌控噪音的程度。」使用隔間、聲音檔板降低喧嘩聲不是所有人都能和我的客戶一樣幸運,能離開我們不喜歡的地方、回歸到在家辦公的寧靜。所以,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主動改善職場的聲音環境。把印表機和影印機放在另一個房間,關起門就能降低許多聲響。降噪的辦公室隔間、聲音擋板,或是電子式的聲音遮蔽技術,都可以大幅降低擾人的喧譁聲。和老闆聊一聊,看看有沒有辦法能降低設備或機械雜音,和其他的刺激因素。如果你是雇主或公司主管,就問問員工有沒有被哪些噪音所干擾,想法子讓環境變得更沒有壓力,才能富有生產力。(本文摘自/音樂怎麼聽,最有療效?/大是文化出版)

噪音中工作10年 聽力永久傷害

噪音中工作10年 聽力永久傷害#噪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常覺得與人對談沒有異常,卻聽不清楚電話鈴響、垃圾車音樂,看電視甚至常被家人說怎麼開這麼大聲。工作中經常接受噪音,需要大聲講話才能與同事交談,可能罹患「噪音工作性聽力損失」。噪音環境10至15年 恐致永久聽力障礙花蓮慈濟醫院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暨職業醫學科劉鴻文主任表示,職業長久暴露在85至140分貝間的噪音,引起聽力損失最常見。在噪音環境工作,若沒有聽力防護,5年內可能發生聽力受損,10至15年可能導致永久性聽力障礙。還容易造成心情煩躁、緊張、降低注意力,甚至增加意外發生機率。大規模的公司都有完善的聽力保護計畫,但以中小型企業、無固定雇主或自營作業的勞工當中也有不少屬從事噪音作業,如石作雕刻、木工等。東區職業傷病防治中心在訪視中小企業勞工職場狀況時,發現許多木工裝潢師傅使用圓鋸機、釘槍等器械時,受到明顯的噪音危害。全台10家中心 供職業傷病鑑定、重建105年與106年連續兩年,職業傷病防治中心辦理木工業勞工免費聽力篩檢。106年度參與篩檢的木工師傅共66人,47人聽力異常,16人已罹患躁音性聽力損失,卻鮮少勞工就醫追蹤。66名木工師傅中, 54人覺知自己的作業環境明顯噪音危害,但僅有9人有佩帶耳塞、耳罩等聽力防護用具。劉宏文主任表示,篩檢完畢後會發放噪音性聽力損失預防手冊及耳塞,由個案管理師進行聽力預防衛教,教導耳塞的使用方式,期待多重視聽力損失的預防。勞動部委託全台灣各大醫院設立10家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提供職業傷病鑑定、重建等服務外,亦辦理職業傷病相關預防活動,如有任何問題,都可向各中心洽詢。

耳朵嗡嗡叫 聽力損失徵兆

耳朵嗡嗡叫 聽力損失徵兆#噪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王先生從事車床操作及機具的保養維護約5年,有一半時間暴露於大於85分貝的噪音中,最近出現耳鳴症狀,即使已經離開作業場所耳邊仍不時出現嗡嗡聲。常被家人提醒收看電視時音量轉得太大聲,與人談話時也常覺得聽不清楚。接受定期噪音作業聽力檢查後,檢查結果為噪音性聽力損失。噪音引起聽力損失的特徵根據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00條中規定,雇主對於對於勞工8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超過85分貝或暴露劑量超過50%時,雇主應使勞工戴用有效的耳塞、耳罩等防音防護具。聽力損失通常是對稱性的感覺神經損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說明,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是對稱性的感覺神經性的聽力損失;低音頻(500-2000 Hz)的聽力損失通常40分貝以下,高音頻(3000-6000 Hz)的聽力損失通常在70分貝以下。噪音暴露對聽力損失造成的影響主要取決於    噪音暴露的強度、噪音暴露時間的長短及個人對噪音的感受性。聽力損失不可逆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游文茹醫師表示,噪音性聽力損失是一種漸進性與不可逆的變化,因此預防即是最好的治療。可於實施工程的噪音源處使用隔音罩、加裝簡易式防音檔板、消音、吸音材料等;於噪音工作場所顯目處張貼噪音危害標示及公告噪音預防事項;加強員工對聽力防護的訓練計畫並落實每年定期噪音作業聽力健康檢查。

長假又要來 小心潛藏的幼兒聽力殺手

長假又要來 小心潛藏的幼兒聽力殺手#噪音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許家瑋/採訪報導)在開心迎接春天到來之際,幼兒聽力保健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雅文基金會聽力師張晏銘說:「季節交替時幼兒容易因天氣變化而感冒或產生上呼吸道相關疾病,進而併發中耳炎導致聽力受損,家長應特別注意這個期間的幼兒聽力保健。」感冒併發之中耳炎、及娛樂噪音 都是潛在聽力殺手三月正處於季節交替之際,氣溫劇烈變化造成人體易感冒,張晏銘表示,小孩體抗力較弱,加上其耳朵構造與成人不同,若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是鼻竇炎等狀況,更容易併發中耳炎,據研究統計,一歲前約有60%的嬰幼兒曾感染過中耳炎,三歲以前的比例更高達80%。張晏銘補充,休假期間,父母會帶孩子前往娛樂場所如KTV、大型電子遊樂場,或在家中持續使用3C產品休閒娛樂的機會也大增,因此,不管大人或是幼兒處在噪音情況下,都需控管暴露於噪音的時間與音量的強度,注意音量的大小、調控及與喇叭間的距離,而除了添購防罩護具外,也有一些耳機具有顯示音量分貝的功能,可作為警示效果。中耳發炎須小心 輕忽怠慢恐成長期問題因幼兒的耳朵構造與成人不同,其中耳炎的好發機率也比成人來得高。就構造而言,成人中耳腔內的耳咽管構造(歐氏管)相對較窄、細與斜,幼兒則是較寬、短與水平,因此幼兒若是有鼻喉的感染,細菌就很容易跑至中耳,造成發炎與積水現象。常見的急性中耳炎症狀可能會有耳朵疼痛、發燒、中耳積水或是鼓膜紅腫等情形;若未妥善處理,導致中耳健康狀況反覆異常,則可能會變成慢性中耳炎,甚至有機率導致永久性的聽力受損。張晏銘強調,中耳的健康問題需要追蹤,千萬不要以為用完藥就結束,而是得複診檢查,直至確認康復為止。除了要當心幼兒感冒併發中耳炎,及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分貝噪音環境,張晏銘也提醒家長平時應替幼兒做好聽力保健,減少帶幼兒出入水質不佳的場所,如未消毒的游泳池、三溫暖等,避免髒水進入耳朵。另外,也要留意日常生活環境衛生、保持外耳道乾燥,並避免過度清潔耳垢,以降低外耳道發炎或長黴菌的機率。

33國際愛耳日 守護全民聽力再進化!

33國際愛耳日 守護全民聽力再進化!#噪音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月3日為國際愛耳日,為守護全民聽力的健康,並讓社會大眾更多認識聽損及早療等相關資訊,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專業再進化,於今年3月推出『聽力小宇宙主題網站』,網站內容含聽力衛教影音、聲音探索、聽力保健知識、聽力自我檢測量表及趣味軟知識;期待透過網路傳播的普及性,與雅文在聽能領域耕耘20年來的專業分享,喚起民眾對於聽力保健的重視,透過簡單有趣的小測驗或實用的聽力保健專文,讓民眾在生活中優化聽的品質、善待自己的耳朵,並享受聲音的美好,進而產生連結與共鳴,提升全民聽力健康,打造優質聽能環境。不只聽得見 還要聽得清楚、聽得懂耳朵,是負責聽覺的重要器官,但是要聽得見,卻是需要整個聽覺系統的交互合作,透過結構精密的聽覺器官,各司其功能,相互配合,不分日夜的運作著,交織成奧妙的聽力小宇宙,我們才能「聽得見」聲音;當聽力功能正常、完整的接收聲音訊息以後,聲音最後將藉由大腦接收並整合,成為我們「聽得懂」的訊息。美好世界 從聽開始!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即將邁向第20年,成立至今幫助了近四千位聽損兒童學習聽與說,且有九成的孩子已融合於普通教育。然而,除了聽損兒童的聽語能力外,更意識到國人對於聽力保健知識的需求,因此著手規劃『聽力小宇宙主題網站』,運用網路的傳播性,於3月3日國際愛耳日期間展開「聽力保健」及「聽損關懷」知識宣導推廣,並獲得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支持,製作聽力衛教系列影片,透過輕鬆易懂的動畫,搭配實用的聽力自我檢測量表,讓聽力保健衛教變得更有趣、也更貼近民眾的生活與需要;在雅文迎接20週年的同時,除了持續致力於為聽損兒找回聲音,更期待透過『聽力小宇宙主題網站』的登場,守護全民的聽力健康。 

聽不清楚沒關係?專家:先天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

聽不清楚沒關係?專家:先天聽損將影響日後學習#噪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孩子的教育是每個爸媽最在意的事情,針對學齡前期的孩子,身教、言教固然重要,但若孩子有先天性的聽力損失,對於其語言發展以及日後的在校學習,甚至是社交能力都會造成負擔;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每1000個新生兒中,有4~6人有聽力障礙,若沒有及早發現、治療,恐造成學習障礙和溝通障礙。不愛表達、對大聲響無反應 均為聽損徵兆聽力師林淑芬表示,通常6個月大的小朋友會開始牙牙學語,發出「咿咿啊阿」的聲音,約一歲時陸續出現有意義的口語,若到了應該開口說話的年紀還沒有聲音表達,就應該進一步檢查。此外,若寶寶對於聲音的反應較不一致,尤其對節慶時放鞭炮沒有任何反應,也可能需懷疑有聽損問題。她補充,一般小朋友的聽力損失從外觀上是看不出來的,尤其年紀越小越不容易發現,必須依靠照顧者對寶寶的觀察,早期常有到了2~3歲,甚至更晚才發現聽損問題,療育效果也跟著受限,但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實施後,更能幫助新手爸媽們提早發現問題。聽力損失影響說話清晰度 溝通、人際互動備受影響聽覺口語師李韵葳也指出,聽力損失的孩子,日後造成的影響最明顯的非語言發展莫屬,尤其1歲~1歲半是開始建構單字、詞以及表達能力的時候,聽力損失更可能影響其說話清晰度、完整度,甚至日後句型結構也會出現問題,例如想表達哥哥打他,卻說出「哥哥我打」的句子。此外,對於日後的溝通、人際互動、專注力都會有影響,還會造成對於突發狀況警覺性低等問題,因此她也呼籲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任何聽力方面問題,就應該盡早就醫治療,以避免影響小朋友日後學習。她也強調,聽力損失的兒童因為仍有殘存的聽力,可以訓練並強化其使用聽力的習慣,輔以讀唇或是視覺方式來認識新的事物,才是幫助聽損兒學習口語的最佳方式。而「新生兒聽力篩檢」已於101年上路,藉由此篩檢,可提早發現先天「感覺神經性聽損」及先天「傳導性聽損」,費用皆由政府支出,鼓勵各位新手父母攜出生後24-60小時之寶寶做免費聽力初篩,若初篩未通過,則需由初篩醫院安排複篩,若仍未通過,則需要安排一系列的檢查來確認聽力損失的類型及程度,進行助聽器選配及聽語療育課程。若能在三個月內確診,六個月大以前就開始進行聽語療育課程,可確保讓聽損寶寶在未來也能擁有良好的「聽說」能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