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袋

塑膠袋盛裝食物 注意耐熱溫度就安心

塑膠袋盛裝食物 注意耐熱溫度就安心#塑膠袋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外食人口眾多,各式餐飲業者使用塑膠袋作為食品包材相當普遍,民眾也常以塑膠袋做為儲放食品容器,卻不時聽聞塑膠袋不可裝熱食及含油脂食品。為了為民眾食品及容器安全把關,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至超市大賣場、網路販售業、五金雜貨店、烘焙材料店、量販店等進行抽驗。20件食品用塑膠袋 均符合耐熱規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針對市面上食品用途塑膠袋產品進行抽驗,共計抽驗20件各式食品用途的耐熱袋、密實保鮮袋、擠花袋、三明治包材袋及重複使用食物袋,結果均符合我國「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規定。臺北市衛生局依據我國「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進行相關試驗檢驗,分別以盛裝溫度、食品特性、儲放溫度、接觸時間等狀態,進行塑膠袋溶出測試。結果顯示,本次採集16件聚乙烯、2件聚丙烯、1件矽膠、1件聚胺酯成分的塑膠袋,檢驗結果在塑膠袋所規範的耐熱溫度範圍下。應認明是否為一次性塑膠袋 避免重複使用民眾及店家應該如何選購合法安全的食品用塑膠袋呢?塑膠袋包裝上應清楚標示產品品名、材質名稱、耐熱溫度、製造日期等,且須讓消費者知道品適用於接觸食品、為重複性或一次使用。若為重複性使用產品,應標示其材質名稱及耐熱溫度,並明確告知使用該產品的注意事項,以利消費者正確使用。臺北市衛生局呼籲,應購買標示完整產品,並依據標示適用溫度範圍正確使用塑膠袋。勿重複使用一次性塑膠袋,且產品發生破損或裂痕時請勿使用。即使自備餐具,也要了解產品使用方式,確保使用安全無虞。如有食品安全衛生問題或消費疑義,可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7108洽詢。

限塑政策成效不彰?環保署:誤會!

限塑政策成效不彰?環保署:誤會!#塑膠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限塑政策實施以來,台灣民眾到底有沒有變環保呢?對此,許多媒體都指出,限塑政策實施後,成效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好,反而因為店家所提供的塑膠袋厚度太厚,讓環保的效果大打折扣,對此,環保署澄清,限塑政策實施以來,管制對象官方統計民眾塑膠袋用量減少了整整一半以上!取消塑膠袋厚度規定 是因民眾有自備購物袋習慣環保署表示,實施限塑政策以來,管制對象塑膠袋使用量由每年34.35億個減少至14.3 億個,減少20.05億個塑膠袋使用量。依據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77.1%的受訪民眾在塑膠袋限用政策實施後,有減少購物用塑膠袋的使用。自備購物袋的比率方面,在量販店或超級市場的消費者有71.7%自備購物袋;在連鎖便利商店的消費者有43.4%會自備購物袋。 另外,有關研擬取消塑膠袋厚度0.06mm的原因,歷年民調顯示皆有約7成以上民眾有自備購物袋或徒手帶走購物商品習慣,因民眾自備購物袋比率提高,重複使用購得之塑膠袋比率降低,為進一步降低塑膠袋製造時之塑膠使用量,因此乃研議取消厚度規定,且民眾需用時仍需付費取得,將有助於減少塑膠袋使用個數及重量。 而有關研議麵包店、洗衣店及書店等納管,環保署指出,限塑政策的成效,管制對象是重要的因素,因此,除目前列為管制對象的公部門、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及連鎖速食店外,其他對象亦得持續檢討納管,但是一定會在與各界充分溝通,且慎密完成配套規劃後,才會公布實施。

下一個「地雷」食物在哪裡? 來「塑化劑檢測站」見分曉

下一個「地雷」食物在哪裡? 來「塑化劑檢測站」見分曉#塑膠袋

塑化劑汙染新聞每日一爆,民眾無不擔心誤觸「地雷」,就有學者接受媒體專訪時指出,內臟、油炸物、奶油少吃為妙,因為塑化劑容易藏身在高油脂食物中。所幸網路上出現了一個「塑化劑搜尋引擎」,讓民眾能夠食之無虞。儘管有研究指出塑化劑會在48至72小時後代謝,不過台灣大學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所教授吳焜裕認為,毒性物質在代謝過程中就會造成傷害。眼看塑化劑毒害汙染蔓延全台之際,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桂田更是疾呼,政府應建立嚴格的食品安全機制,才能降低化學物質濫用對大眾健康的衝擊。不過在政府提出完善的防治政策前,民眾如何在平日飲食中降低食入毒素的風險呢?其實民眾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小細節就能防範於未然,除不吃未經檢驗證實不含塑化劑食品,或避免使用可能含有塑化劑的化妝品、指甲油、奶瓶、奶嘴、塑膠袋、電纜包材等物品,此外,將關鍵字鍵入「塑化劑搜尋引擎」,即可找到有檢測過的產品,民眾便能得知各種有使用起雲劑的產品檢測結果,為自己的健康把關。吃進毒害該怎麼做才能亡羊補牢?學者指出,蔬果不可少!豐富的維他C能防止毒性發作並加速身體損傷的恢復,茄紅素與花青素天然的抗氧化劑亦能排除身體的有害自由基。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