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緩和醫療

安寧療護就是等死?哪些人可以接受安寧療護?解析條件與適用族群

安寧療護就是等死?哪些人可以接受安寧療護?解析條件與適用族群#安寧緩和醫療

人都會面臨生老病死的階段,近年來,「安寧療護」以人性關懷為出發點,逐漸受到多方重視。安寧療護是指針對治癒性治療無反應之末期病人提供積極性及全人化的照顧,以維護病人和家屬最佳的生命品質。《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安寧緩和醫療與病人自主權利法,讓你為自己的善終做決定。

你相信生命的輪替嗎?醫揭「5要點」克服死亡恐懼:提前為臨終準備

你相信生命的輪替嗎?醫揭「5要點」克服死亡恐懼:提前為臨終準備#安寧緩和醫療

若有天得了重大病症,我們要如何應對不安與徬徨的情緒?臨床經驗長達40年的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明志,經手過無數癌症患者,對死亡的理解已經超越醫學、科學層面,他於本書提及,除了醫療行為,更重要的是安定的生死觀,其實死亡一點都不可怕。以下解析來自《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原書摘文。

如何陪至親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醫建議親屬「4件事」先處理

如何陪至親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醫建議親屬「4件事」先處理#安寧緩和醫療

台灣醫療資源豐富且進步,但面對許多重症,醫療仍有極限,患者和親屬又該如何面對臨終之路作好準備?臨床經驗長達40年的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經手過無數癌症患者,在著作《許自己一個尊嚴的安寧》一書中懇切建議,面對重症,除了實質醫療行為,更重要的是建立安定而清明的生死觀,鋪造一條尊嚴的安寧善終之路。以下為原書摘文:

氣切如同等死?插管其實更痛苦!

氣切如同等死?插管其實更痛苦!#安寧緩和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聽說氣切後,管子會一輩子拿不掉,會愈來愈惡化,所以千萬不要氣切!」當醫師建議插管或氣切時,常令家屬陷入兩難,所以乍聽到親人要進行相關處置,總會因為擔心而排斥。在台灣仍有許多民眾,對於氣切手術謠言而有過度的恐懼誤解,然而錯誤的謠言則會直接或間接的害死害苦病人。但其實氣切和插管的目的都是利用人工氣道維持呼吸道暢通,接上呼吸器輔助呼吸的一種緊急處置方式。插管時間不宜過久 氣切建立呼吸通道「插管」包含鼻胃管、尿管、各種引流管、呼吸管等,插入呼吸管又稱為「氣管內插管」。插管是將氣管內管經由口腔或鼻腔、穿過喉嚨、聲門和聲帶再進入氣管,一般會接上呼吸器幫助病人呼吸。長期插管會有合併症,包括鼻腔疼痛、鼻竇炎;經口腔插管會因為氣管內管長時間壓迫導致口腔潰瘍、喉嚨內長肉芽腫、聲帶受損、或因氣囊過度壓迫氣管造成氣管軟化症,口腔分泌物不易清除、口臭、吞嚥困難,有時病人容易咬管導致通氣不順。通常只要預估病人需要使用呼吸器超過3週以上的時間,多會建議改成氣切。氣切則是「氣管切開術」的簡稱,在全身麻醉下從病人的頸部氣管環狀軟骨中間切開一個小洞,放入氣切管,透過氣切管自行呼吸或連接呼吸器而呼吸與抽痰。雖然氣切外觀看起來比插管可怕,但事實上,插管時病人得一直張口含著管子才辛苦,改用氣切管,病人會比較輕鬆,抽痰的不舒服也較輕微。而長期使用氣切管的病人,若病情穩定、意識清楚且力氣夠,在後期可換成可說話的氣切管。氣切不等於死亡或臥床拖磨人生插管或氣切,是搶救生命的一種醫療處置,適當應用可爭取時間幫助病人度過難關。但若病人已經長期臥床、年事已高、心肺功能不佳,或者得到末期無法恢復的疾病,那氣切對病人而言也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考量要不要氣切,還是得先看病人的狀況。一旦面臨是否插管或氣切的抉擇,家屬應多與醫師溝通,權衡病情做出最適當的決定。善終是對生命最後一段路美好的想望,但事實上,在生病之前就簽下「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做為最後的護身符,甚至可以連插管的苦都不要受,讓自己在離世前至少能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免於承受插管、氣切或急救的痛苦。【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生命終期預做準備 簽署安寧緩和醫療

為生命終期預做準備 簽署安寧緩和醫療#安寧緩和醫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醫療最終目的是以病患為中心,但是醫療是有所極限的,突發的重症疾病或意外事故不但擾亂日常生活節奏,也讓我們被迫在短時間內面對許多困難的決定,病程進展至死亡已是不可避免時,就要以精進的醫療技術與高端的醫療設備延長生命,或是接受適切的支持性醫療照護,讓生命自然的劃上句點,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吳澤誠呼籲年滿20歲以上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市民邀集三位親友相互見證共同簽署「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隨著平均壽命延長與時代進步,人們對於生死的討論早已不再是禁忌的話題。局長吳澤誠提醒民眾,突發的傷病在發生的同時多半會伴隨著焦急、忙碌與混亂等情境壓力。特別是遇到生命垂危,醫護人員基於尊重病患權益與專業職責,說明可能的治療方式與預期結果要病患或家屬做出選擇時,如果不是早有準備與意向的簽署,試想有多少人能在慌亂的旦夕之間,做出不讓日後遺憾與懊悔的決定。為了避免自己在生命終期接受痛苦又無謂的醫療處置,或是因為無法清楚表達個人意願而迫使家人做出困難的決定,即時為自己的生命終期預做準備,是對自己和家人愛與負責的表現。若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而且病程進展至死亡已屬不可避免,特依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規定,簽署本意願書並同意加註於本人之全民健康保險憑證(健保IC卡)內,選擇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於臨終、瀕死或無生命徵象時,願接受緩解性、支持性之醫療照護及不接受施行心肺復甦術。

尊重末期病人醫療自主權 推動安寧緩和醫療

尊重末期病人醫療自主權 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安寧緩和醫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為尊重末期病人的生命及其醫療自主權,衛生署基於對生命尊嚴的重視以及提升醫療照護品質,推動安寧緩和醫療,委託台灣安寧照顧協會,自102年3月起,設立免付費安寧緩和醫療諮詢服務專線0800-220-927,為民眾解答關於安寧緩和醫療之相關問題,服務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早上八點至下午五點。衛生署表示,為尊重末期病人之醫療意願及保障其權益,以避免造成臨終末期病患之雙重弱勢處境,現行住院重症病危之病患,且已進入末期狀態者,健保局已於101年12月1日起新增「緩和醫療家庭諮詢費」納入健保給付,鼓勵醫院積極推動臨終安寧緩和醫療。為落實安寧緩和醫療之實施,讓末期病人之終點更有尊嚴,有關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業奉 總統於102年1月9日公布施行,修正案重點:(一)將安寧緩和醫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及不予維生醫療三者分別定義。(二)簡化事後終止或撤除末期病人之心肺復甦術程序:最近親屬未能及時於醫師施行心肺復甦術前,簽署同意書,原施予末期病人之心肺復甦術,得由最近親屬1人簽署同意書即可執行終止或撤除心肺復甦術。但這一切都不得違背病人昏迷前的意願。(三)無最近親屬者,應經安寧緩和醫療照會後,依末期病人最大利益出具醫囑代替之。同意書或醫囑均不得與末期病人於意識昏迷或無法清楚表達意願前明示之意思表示相反。衛生署也強調將持續結合各縣市政府衛生局與醫事機構密切合作,共同推動安寧療護,為民眾健康努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