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

拉肚子吃什麼?能吃益生菌嗎?抗腹瀉6招「飲食對策」助身體快康復

拉肚子吃什麼?能吃益生菌嗎?抗腹瀉6招「飲食對策」助身體快康復#消化道疾病

吃完東西就拉肚子,到底是哪裡出問題?腹瀉是常見的消化道問題,成因多元,如乳糖不耐症、飲食、藥物、感染、壓力等,都可能腸胃腹瀉不適。《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提醒民眾腹瀉時可善用6招飲食對策,透過少量多餐、多喝水、低渣飲食等方式,幫助止瀉、改善腸胃道問題,幫助身體更快康復。

長期口臭找不到原因⋯竟是食物卡住了!「食道憩室」原因、症狀與治療

長期口臭找不到原因⋯竟是食物卡住了!「食道憩室」原因、症狀與治療#消化道疾病

口臭、吞嚥卡卡好困難⋯小心「食道憩室」惹禍!食道憩室是一種消化道的疾病,主要是喉嚨後方有個多出來的腔室,讓人難以吞嚥,導致食物進不到胃腸內。《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分享食道憩室的原因、症狀、好發族群及治療,若有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才不會造成更嚴重的狀況。

軟便、腹瀉、肚絞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醫揭「腸躁症」症狀一覽

軟便、腹瀉、肚絞痛⋯恐是自律神經失調!醫揭「腸躁症」症狀一覽#消化道疾病

22歲的賴小姐從幾年前開始,就有經常不明原因發生嚴重肚子絞痛及拉肚子的情況,導致她無法正常上班,更不敢出遠門或參加戶外活動,嚴重時合併失眠、胃脹、胸悶、手腳冰冷及麻木、手汗多、記憶力無法集中、心煩氣燥、嚴重時臉色發白和喘不過氣等症狀,曾到外院做胃鏡、大腸鏡、大便和血液檢查都正常,結果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

什麼情況下需要照胃鏡?醫親揭:黑便、體重減輕⋯「這6症狀」就要照

什麼情況下需要照胃鏡?醫親揭:黑便、體重減輕⋯「這6症狀」就要照#消化道疾病

你也常常胃溢酸、胃食道逆流,甚至曾嚴重到胃潰瘍送急診嗎?現代人壓力大常熬夜、三餐不正常,容易導致腸胃不舒服,長期下來更可能產生消化道疾病,甚至癌變風險!腸胃科醫師指出,如民眾出現持續胃不舒服、上消化道出血,或無緣無故體重減輕等6種情況,就應需進一步做胃鏡檢查,及早揪出疾病原因。

大便顏色像葡萄酒?醫揭「大腸出血4原因」血便顏色不同關鍵在它

大便顏色像葡萄酒?醫揭「大腸出血4原因」血便顏色不同關鍵在它#消化道疾病

大便顏色竟然像葡萄酒色?60多歲許小姐,有高血壓及糖尿病,也因慢性腎病定期洗腎多年。近1個月來發現有間歇性的血便,大便顏色呈深紅色,門診大腸鏡檢查時發現,在結腸處有「血管異常增生」情形,造成約0.3公分的傷口出血點,時間一長失血不少,抽血檢驗血紅素只剩下正常值的一半、嚴重貧血。

驚!胃潰瘍竟致血便

驚!胃潰瘍竟致血便#消化道疾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大學大考結束後,青青學子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只是,在這幾家歡樂幾家愁之下,卻也有人因此而引發許多疾病,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就是胃潰瘍,就有一名17歲的青少年因為考試壓力大,飲食起居不正常,致使出現胃潰瘍而有血便的現象,他還以為罹癌了,讓他心驚驚。 出現暗紅血便 照胃鏡確診為胃潰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雷鎮豪表示,這名青少年是因為有血便來就醫,血便顏色是暗紅色,經由照胃鏡檢查,發現有胃潰瘍,暗紅色血便是由於胃潰瘍造成出血,以致排便會有血便,還好症狀不嚴重,只需要服用制酸劑及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治療即可。 暗紅色血便 常是上消化道疾病當發生暗紅色血便時,往往會令人感到很害怕,生怕是罹患了癌症,其實,也有可能是胃潰瘍,雷鎮豪醫師指出,會有暗紅色血便,通常是上消化道疾病,經由胃鏡檢查可以確診,而若是出現鮮紅色血便,則多是下消化道疾病,例如因為便秘造成的肛門口撕裂傷,或是痔瘡,有不少小朋友因為挑食造成便秘,進而引起肛裂。 飲食不正常+熬夜是危險因子胃潰瘍的治療除了藥物之外,很重要的就是飲食與生活型態的改善。雷鎮豪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青少年為了考試要有好成績,往往壓力很大,除了會飲食不正常,再加上經常熬夜,都是造成胃潰瘍的重要危險因子,所以,想要避免胃潰瘍上身,最好是能改善飲食與生活作息。(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過於完美主義者 易患「腸躁症患症」

過於完美主義者 易患「腸躁症患症」#消化道疾病

「醫生,我每天吃完早餐都會肚子痛、拉肚子3-4次,讓我的工作、生活都受到影響,這個問題已經困擾我很多年了,稍微吃到冰涼、生冷東西也會,現在我冰涼都不敢吃,能吃的東西越來越少,肚子經常脹氣,西醫檢查也都說沒問題,可是體重一直減輕….」。李小姐(化名)來門診時非常緊張與焦慮,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怪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羅珮琳說,李小姐症狀,是所謂的「大腸激躁症」,屬於腸功能性疾病,腸道檢查並無異常,主要以症狀做為診斷依據。主要表現包括:1. 排便型態改變:便秘、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情況。2. 排便頻率改變:一天超過三次,或超過三天才排便一次。3. 排便前有腹痛,但排便後腹痛緩解。患者在一年內有非連續12週出現以上症狀,且未診斷出器質性異常或其他疾病,可診斷為大腸激躁症。台灣有20%人口有此疾病,多數不需治療,但是有少數患者需要服用藥物來改善症狀,嚴重者甚至影響日常生活,需要求助身心科。羅珮琳指出,造成腹瀉型大腸激躁症原因是腸道過於敏感,腸子過度蠕動而腹瀉。在中醫古籍裡就有記載「腸鳴泄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復如故。」就是大腸激躁症特點,發病原因是「脾虛肝鬱」,也就是情緒壓力導致肝氣不舒,影響脾胃造成消化功能失調,患者通常個性比較要求完美、容易緊張、工作壓力大,有課業壓力學生也是常見族群。她表示,中藥治療可選用「痛瀉要方」溫和簡單四種中藥:白朮、白芍、陳皮、防風,就能夠達到強健脾胃,柔肝解鬱效果。再配合患者體質,腸胃虛弱配合四君子湯加減;虛寒者配合理中湯。情緒壓力大者用逍遙散加減,就可以得到改善。羅珮琳說,造成便秘型大腸激躁症原因是腸道痙攣蠕動減慢,導致排便次數下降,大變乾硬難出,和情緒壓力也有關。中醫門診最常見的是病人誤以為便秘就是火氣大,喝了一堆椰子水或是自行服用黃連等苦寒藥,卻不見成效。殊不知道熱性便秘只是造成便秘原因其中之一,血虛、氣虛、陽虛也是造成便秘原因。她還說,虛性便秘卻使用寒涼藥只會使便秘症狀更加嚴重。在治療需要辨別是哪一種證型,對症下藥,若有情緒壓力者,要配合一些能舒緩情緒藥物,例如:玫瑰花、鬱金、木香等。平時保養可食用堅果類的核桃、松子(1天20~30克),或者溫服蜂蜜水都可以潤滑腸道改善便秘。李小姐在服用中藥一週後,多年腹瀉症狀便獲得改善,臉上憂鬱焦慮也都不見。為穩定療效,持續服用兩個月後停藥,目前除了偶爾有些小感冒來回診,腸胃狀況一直相當穩定,體重也漸漸恢復。羅珮琳最後還說,有排便問題患者,若排便習慣改變、便血、發燒、貧血、腹部腫塊、體重減輕等,則懷疑有惡性病變,需要大腸X光攝影、大腸鏡等進一步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