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

還不發牙?恐有軟骨症

還不發牙?恐有軟骨症#牙周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1位14歲董小弟,下顎右側乳牙脫落後,第2小臼齒、第1大臼齒、第2大臼齒等恆牙遲遲未萌發,而下顎左側對應恆牙均已萌出,用手術露出牙冠,並利用矯正牽引之方式,將埋伏阻生的後牙移到正常位置,因矯正器又使牙齒清潔不易,產生許多蛀牙待治療填補,需長期追蹤牙根是否仍有繼續生長,及觀察後續牙髓腔是否有阻塞的情形發生。被骨頭、鄰牙卡住 缺乏萌發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牙科主任賴智信說明,牙齒無法順利萌發有2種情況,一為阻生(impaction),另一為埋伏(embedded),阻生,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在萌出過程中受到阻礙,牙齒可能被骨頭或鄰牙卡住,以致無法順利萌發,而埋伏齒多半因為該牙缺乏萌發力,以致停留於齒槽骨內。軟骨病、呆小症 齒曹骨發育缺陷埋伏齒比較多全身性疾病引起,例如: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軟骨病、呆小症、鎖骨顱骨發育不全,這些疾病使得牙齒周圍,齒曹骨的發育有缺陷,局部因素則可能為牙齦纖維瘤,這個疾病會使牙齦具有強韌的結締組織,而使牙齒的萌發力量難以突破。恆齒最常阻生 拔牙、手術矯正恆齒是最常發生阻生現象的地方,依序是下顎第3大臼齒、上顎犬齒與下顎第1第2小臼齒,常用的治療方式有牙齒拔除、手術露出牙齒、手術露出牙冠合併矯正牽引、拔牙合併以贅生齒,或其他部位牙齒的自體移植或手術移位等方式。超過3個月未萌發 儘速檢查賴智信醫師表示,依照人類換牙時序,大約6歲萌發上下左右4顆第1大臼齒,6~7歲時萌發下顎左右正中門齒與側門齒這4顆牙,7~8歲時,萌發上顎左右正中門齒與側門齒這4顆牙,通常換牙是左右對稱性萌發,如果發現一邊的牙齒已經冒出來了,而另一邊卻超過3個月以上未萌發,應儘速找牙醫檢查。

揮別爛牙 牙縫記得刷!

揮別爛牙 牙縫記得刷!#牙周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很多病人一坐上診療椅,就說:「有洞了,要補牙。」或「以前補的掉了,要補牙。」事情沒那麼簡單,不是有洞就補的,一個蛀洞能夠被你自己發現,一定是大得你能用舌頭感覺的到,用肉眼也看的見了,那肯定不是小洞。沒用牙線 會同時破壞牙齒和牙肉如果不是小洞,那通常是同一個位置不斷堆積食物,才會有機會讓蛀洞形成的,這應該是人人都明白的常識,但是,如果蛀牙發生在牙縫,那可就不一樣了,牙縫常堆積食物,若沒用牙線清理,會同時破壞牙齒和牙肉,牙齒會蛀牙,牙肉就會發炎流血了。牙肉流血 影響補牙硬化結構如果蛀洞旁邊就是發炎流血的牙肉,那麼流血一定會沾到蛀洞,也會在補牙時沾到補牙的材料,倘若材料是白色的人造樹脂,那它根本沒辦法跟牙齒好好結合,要是材料是傳統的銀粉,混了血液也會影響它硬化後的結構。用牙線、刷牙周 1星期不流血在牙肉容易流血的情形下,我通常不會馬上為他補牙縫的蛀牙,而會要求病人先把牙肉清理好,不流血了才補牙,用牙線深入牙縫,清理牙肉深處,也用牙刷刷到牙齒邊緣的牙周囊袋,只須每天乖乖的照著做,一星期左右就不流血了。不清理 紅腫流血、形成新結石曾經有好幾位牙結石像城牆般又厚又多的病人,教了他們清理方法後,1星期後回來,所有牙肉都變回結實的粉紅色,用牙線深入也不流血,但是,有更多牙結石不很多且牙肉流血不太厲害的人,1星期後回來,牙肉像我完全沒教過他清理一般,依然紅腫流血,還形成了新的結石。疏於清理 比嚴重的人更慢痊癒情況嚴重的人,比較有驅動力去清理,因為擔心牙齒真的會鬆掉,反之,沒意識到問題嚴重的人,就會疏於清理,反而比牙周病嚴重的人更慢痊癒,所以洗牙後1星期才補牙,完全可以看出一個人對自己的牙周問題有多關注。(本文摘自/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皇冠出版)

他車禍撞壞門牙 牙周手術重拾笑容

他車禍撞壞門牙 牙周手術重拾笑容#牙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38歲的型男,平時衣著講究,因為車禍的關係使得左上門牙斷裂,拔除後他選擇傳統牙橋進行美觀與功能的重建,但受傷造成軟硬組織的塌陷,讓重建的假牙必須比隔壁右上正中門齒長,堪稱門面的兩顆正中門牙長短不一,影響美觀。經假牙科醫師轉介,和他仔細討論後,利用牙周手術的方式,增補失去的軟硬組織,讓他能順利以左右「兩顆對稱」的條件製作正中門齒假牙,恢復昔日的燦爛笑容。一張好看的臉   1/3與牙醫有關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牙科徐志中醫師表示,一般造成口內齒槽骨與牙齦缺損的原因不外乎外傷、感染、抽煙或齒列排列於不正確的位置。臨床上只要經過適當的篩選,並改正造成缺損的根本原因後,缺損的部分可藉由牙周手術,利用人工骨粉,自體或合成之軟組織替代物進行修補,便可達到美觀與功能兼具的理想重建。徐醫師也說,人們對「美」的追求,是亙古不變的主流,一張好看的顏面和牙科醫師有三分之一的關係。而利用手術適當增補齒槽骨與牙齦厚度,不僅能使假牙有適當長度比例,較為豐滿的牙周組織能使病患減少牙根或植牙暴露的機會,也能讓外觀看起來更有自信。 

女子患牙周病 口臭影響人際關係

女子患牙周病 口臭影響人際關係#牙周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女子因為有口臭問題,影響到她的人際關係,只好前往牙科門診求診,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張瀞文醫師檢查,發現有嚴重的牙周病,合併多顆蛀牙,導致口中有異味。張瀞文表示,其實造成口臭的原因有很多,九成以上的原因是來自口腔疾病,主要是因為牙周病、舌苔上的食物堆積引起,少部分原因則是非口腔原因,像是耳鼻喉疾病、腸胃疾病等導致。而口腔中的「揮發性硫化物」是形成口臭的主因,它通常由一些格蘭氏陰性細菌分解唾液及舌苔上的蛋白質物質而產生的,而某些牙周病的致病菌便是容易產生這些揮發性硫化物的元兇。張瀞文建議,有口臭的病患,要先作詳細的口腔檢查,並進一步控制病因,如:有牙周病的病患,須接受牙周病治療,使用正確的刷牙方式,並教導使用牙線來清潔牙縫的食物殘渣;若有不適當的贗復假牙或填補物的牙齒,會導致細菌及食物的堆積,也需要置換,以利口腔衛生的維護;而有蛀牙的區域,須適當填補蛀牙。張瀞文呼籲,舌背也是食物殘渣堆積的溫床,所以要記得舌背的清潔;飲食習慣部分,不要吃太辛辣刺激或味道重的食物;個人習慣部分,抽煙的病患,若可以戒煙,也可減少口中的異味。如此一來,大多數的口臭問題便可獲得改善。

漫談齒顎矯正

漫談齒顎矯正#牙周

文/台東基督教醫院 吳方芳咬合不正對患者造成的困擾,不僅是外表瞻觀,先天、後天顎骨位置不正常,除了會損傷牙齒和牙周組織,影響咀嚼功能以致消化吸收不良,也可能干擾舌頭運動,使得患者發音說話異常。何謂齒顎矯正王剛毅醫師說明,齒顎矯正是以各種矯正裝置,移動患者牙齒及引導骨骼,使牙齒排列整齊及咬合協調穩定。牙齒的著根之處是顎骨(分上顎骨、下顎骨),所謂矯正,正是矯正牙根在顎骨內的位置。藉由矯正裝置改善顏面骨異常發育,以及重新調整不整齊牙齒,可協助患者達到以下治療目的:恢復咀嚼功能,幫助消化及吸收。口腔衛生容易維持,預防齲齒及牙周病。發音正確。嘴唇的自然開合及齒列的完整。避免顳顎關節病變(可能引發偏頭痛等不適)。恢復臉型美觀自信。暴牙及戽斗針對上顎骨的發育大於下顎骨所致之暴牙,和下顎骨大於上顎骨所引發之戽斗,王剛毅表示,暴牙、戽斗的遺傳因子雖不容小覷,儘早接受齒顎矯正,可以有效矯正牙齒的不正常咬合和不協調的臉部曲線。所謂不正常咬合,就是當上下顎骨閉合時,上下牙床的牙齒不能對合。咬合不正類型有「骨骼性咬合不正」的暴牙和戽斗,還有「非骨骼性咬合不正」齒列擁擠和虎牙,其他還有前牙開咬型、深咬型、後牙錯咬型等。咬合不正對患者造成的困擾,不僅是外表瞻觀,先天、後天顎骨位置不正常(上下顎前後位置不正、上下顎垂直位置不正、上下顎寬度不正及其他),除了會損傷牙齒和牙周組織,影響咀嚼功能以致消化吸收不良,也可能干擾舌頭運動,使得患者發音說話異常。齒顎矯正的最佳年齡何時應進行齒顎矯正?成年人的齒顎仍能有效矯正嗎?王剛毅表示,民眾首先應慎選專科醫師,了解醫師曾在哪裡接受訓練?訓練多久?王剛毅認為三年的訓練期才足夠,建議民眾進行矯正之前,應先認識醫師。一般而言,矯正所需要的時間如下:局部矯正:半年~一年。全口矯正:一年半~兩年。特殊病例:兩年以上(含骨骼性咬合不正)。針對孩童齒顎矯正之最佳時機,王剛毅的建議是:骨骼性咬合不正:十歲左右(此時骨骼正在發育)。國小六年級~國二之間(此時骨骼仍在發育,易調整,也較能管理自己)。自己能刷牙、潔牙。牙齒長全了(智齒除外),小朋友自己有矯正意願(但矯正期的疼痛不適需要極大的忍耐)。至於未曾在童年、少年期進行齒顎矯正的成年人,還來得及進行矯正嗎?王剛毅的回答令人燃起一絲希望,他表示,成年人由於骨骼發育已完成,矯治難度相對提高,但若進行齒顎矯正,仍有療效。費用知多少提到齒顎矯正的費用,王剛毅表示,矯正這門專門技術對醫師和患者都是一場耗時費力的挑戰,到底該收多少費用才合理?紊亂的矯正收費市場,有些醫師開價20萬台幣,有些在10~12萬上下,王剛毅認為,合理的價格應在10~15萬之間。矯正期間口腔照護戴上矯正器之後,牙齒的清潔比未戴矯正器時困難許多,加上配戴矯正器的時間至少半年以上,若未正確潔牙以致堆積牙菌斑,將造成蛀牙或牙周病。牙菌斑是黏附在牙齒表面的一層黃白色薄膜,其中的細菌會產生酸性物質,致使琺瑯質遭破壞、脫鈣或蛀牙。裝上矯正器的牙齒,表面凹凸不平,更易使牙菌斑堆積,所以矯正期間不僅要注意刷牙,更要注意使用的牙刷和其他清潔工具。東基牙科提供之矯正期潔牙輔助工具要點如下:選擇合適的矯正牙刷:軟毛,用來刷咬合面、牙齒舌側面和矯正器的齒面。刷牙時,把刷毛放置在牙齒和牙齦交界處,輕輕橫刷(牙齒和牙齦交接處是最易堆積牙菌斑的位置)。牙間刷:可穿過矯正鋼線底下,清潔兩個矯正器之間的齒面,即使細微死角也可用牙間刷清潔,是矯正期不可或缺之潔牙工具。牙線穿引器:可利用前端較硬部分,引導牙線穿過矯正鋼線下方,跨過牙齒咬合面,清潔牙縫後再拉出。其他如牙菌斑顯示液(不清潔之齒面可藉由顯示液呈現紅色,使患者更有效潔牙)、抗敏感含氟牙膏、居家用氟膠(可預防蛀牙、脫鈣)。最後,王剛毅呼籲,進行齒顎矯正的患者,除了徹底潔牙,還要定期就診檢視,醫護密切合作、溝通是矯正期不可輕忽之道。另外,避免吃太硬或黏度高的食物,也是矯正期牙齒防護守則。本文轉載自「宇宙光Cosmic Light」雜誌2009年八月號第66~69頁「診療室的春天」專欄

植牙前第一步 請做好全口牙周評估

植牙前第一步 請做好全口牙周評估#牙周

你要植牙嗎?還是你已經植牙了?無論有無植牙經驗,要進行新的植牙,事前的植牙整合評估可以提高植牙留存的機率。日前就發生一件案例:一名快要退休的女性公務員,陸續植入十多顆牙,其間罹患嚴重的「植體周圍炎」,導致牙齒根基嚴重鬆動,不管新舊植牙都搖搖欲墜,經過牙醫師評估,不僅必須面臨全數拔除的命運,未來也因為牙床骨整體條件不佳,甚至不適合再重新植牙,最後只能配戴全口活動假牙。中華民國植牙醫學會暨台灣牙周病醫學會專科醫師黃明霞表示,病人除了選擇健全的診療環境外,在植入新植牙之前,最好先進行「全口牙周植牙整合評估」,醫師可以深度了解植牙區周圍及全口牙周狀況,若有異常則可適時予以治療,以期創造適合新植牙的口腔環境。「全口牙周植牙整合評估」範圍包括查看咬合空間是否足夠植牙,如果因缺牙太久,對咬牙可能有過度萌出,或鄰近的牙齒有過度傾斜狀況,則須先矯正,或其他治療以利恢復植牙空間。黃醫師指出,類似以上「植體周圍炎」案例,在臨床上已有增多的趨勢。主要原因為植牙區鄰近牙齒或植牙的清潔不當,導致細菌滋生、植體周圍牙肉發炎,及植體周圍牙床骨流失,最後導致植體鬆動,保不住植牙。故為確保植牙長期成功率,定期回診,以及三餐後清潔維護是非常重要的。口腔高階影像檢查是判讀的重要依據。由於單一根據X光全口環景影像來判斷缺牙區位置狀況,所看見的情況與實際大小位置可能有誤差。為了避免發生誤差,目前已經有3D電腦斷層可以確定植牙位置顎骨的寬度、厚度和骨密度,精密度提高到可觀察手術時應該避開的神經血管,或重要解剖構造。黃明霞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人上顎後牙長期缺牙,容易因鼻竇往下擴張及牙床萎縮,造成植牙區齒槽骨長度不足,因此必須預先或同時施以鼻竇撐高術,才能提高植牙成功率。透過X光全口環景檢查加上3D電腦斷層影像的診斷,可以事先做好正確的治療計畫,提高植牙的成功率與準確度,以期達成植牙的功能與美觀。此外,牙醫師江禎基表示,植牙前也要檢查植牙區角質化牙齦是否足夠,有的人因為缺牙太久,導致牙齦萎縮,必須合併角質化牙齦增進手術,增加牙齦的厚度與寬度,這樣對於未來植體的清潔與保護力會較佳。除了檢查患者的口腔健康狀況,身體疾病也必須掌握,如果患者有嚴重的心臟病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或有剛做完有關頭頸部放射線治療,都不適宜植牙。牙醫師黃明霞表示,植牙後的居家口腔清潔關係著植牙能否永保安康。和一般清潔牙齒方式一樣,可採取貝氏刷牙法並配合牙線與牙尖刷使用,降低細菌堆積在鄰牙部位。植完牙後3~6個月,每月定時回診檢查,必要時要照X光追蹤,觀察植體是否有發炎與齒槽骨的高度變化,如果是輕微植體發炎,可用雷射滅菌治療;如果齒槽骨有輕度至中度被吸收,可以雷射合併骨再生手術,如果流失太嚴重,植牙就要拔除,並待補骨之後,再評估有否重植的條件。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

植牙後仍需保持口腔衛生 牙周病恐縮短使用時間#牙周

民以食為天,但如果牙齒搖搖欲墜,想吃美食可就難了,因此植牙手術的問世,確實造福了許多想擁有「第三副牙齒」的人,但許多民眾都以為植牙之後就不怕蛀牙,因此忽略了定期口腔清潔的重要性,不過,你知道嗎,口腔衛生條件若不好,牙周病菌可能會再侵犯植體,造成植體周圍發炎,影響植牙後口腔的康復,原本預計可用幾十年的人工植體,可能因為牙周病而縮短了使用時間,牙醫師盧家正提醒,植牙後務必要注意口腔保健,尤其一發現疑似牙周病的徵兆,如刷牙出血、牙齦浮腫、口臭等現象,最好馬上就醫治療,以免影響植體功能。植牙的便利性也讓許多缺牙的年輕人躍躍欲試,歌藝驚人的明星蕭敬騰,最近也被媒體報導動了植牙手術,許多民眾都對年紀輕輕就需要植牙而感到驚訝,盧家正醫師表示,年滿廿歲以後牙床生長已呈現穩定狀態,此時就能施行植牙手術。而且拔牙或掉牙後,若放任缺牙不補,相對位置的齒槽骨骨質將快速流失,同時也會發生如鄰近的牙齒傾斜,對咬的牙齒增長、缺牙的牙齒牙齦萎縮等複雜的問題,增加日後植牙的難度,因此不論年紀,最好在拔掉舊牙齒之前就先請醫師評估植牙手術的可能性,對未來的數十年的咀嚼功能將有正面的幫助。盧家正醫師解釋,植牙手術的原理,主要是以鈦合金製成的人工植體,來取代原本的牙根,必須透過專業醫師的技術及經驗,精準的將植體植入無牙區域的骨頭內,給予足夠的骨質整合時間後,再於植體上製作假牙冠,整顆牙齒看起來幾近真牙,美觀及實用度上,都比傳統的牙橋好得多。若以蓋房子做比喻,植入植體的過程就是打地基,若能確保骨質條件,手術就等於成功了一半,若發現是因為缺牙或其他因素導致骨質流失,此時就必須先以骨粉來填補齒槽骨中的凹洞,等3到6個月骨質整合之後,經專業醫師的評估才能接著進行植牙手術。除了缺牙以外,嚴重的骨質疏鬆症與其使用之藥物也可能影響植體的骨整合,盧醫師建議,有相關情況的患者,必須在植牙手術前將病情與使用藥物告知醫師,才能降低植牙後手術失敗的風險,由於植牙手術發展至今,技術與植牙材質都已相當精細,補骨的技術其實是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盧家正醫師強調,民眾應在手術前諮詢專業且經驗豐富的植牙醫師,並確認醫師使用的是衛生署許可認證的人工植體與補骨材料,植牙後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成果。由於牙齒會影響臉部表情,也是與人對談及美觀上的視覺焦點,而牙齒的健康狀態更可視為個人生活品質和品味的衡量指標,因此盧家正醫師建議,牙齒有問題千萬不可拖延就醫,否則容易讓小毛病變成大問題,未來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與金錢來治療。另外盧醫師也提醒,特殊病史者如牙周病或骨鬆患者,在植牙後如有高燒、流血不止、疼痛超過72小時等狀況,應儘速回診,術後別忘多補充水分與營養,充分休息與注意口腔保健,如此這副得來不易的「第三副牙齒」才能使用一輩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