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對保養已有相當成熟的觀念,同時也理解提早保養的重要性,但因為疫情關係民眾已習慣戴口罩,不少人也對臉部保養稍微懈怠,結果口罩解禁後驚覺法令紋、木偶紋、皮膚鬆弛、痘痘都現形!
現代人對保養已有相當成熟的觀念,同時也理解提早保養的重要性,但因為疫情關係民眾已習慣戴口罩,不少人也對臉部保養稍微懈怠,結果口罩解禁後驚覺法令紋、木偶紋、皮膚鬆弛、痘痘都現形!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五十多歲的張先生事業有成,但近幾年開始在額頭、臉頰上出現好幾顆淡黃、珍珠色的突起物,常會引起旁人好奇的眼光,對他來說感到十分尷尬,經皮膚鏡檢查結果發現是良性的皮脂腺增生。皮脂腺增生 好發於中年男性皮脂腺是位於皮膚真皮層裡的腺體,除了手掌、腳掌外,遍及全身,主要在頭皮、臉部、胸部和背部較多,所分泌的皮脂經由導管輸送到皮膚表面,可以滋潤皮膚、毛髮,減少皮膚水分蒸發並具有抑制皮膚表面細菌的效果。而皮脂腺的活性受雄性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影響,幼兒時期分泌量少,到了青春期分泌活動變得旺盛,年老以後分泌量逐漸下降,故年長者皮膚容易乾燥。當皮脂腺細胞肥大造成整個皮脂腺增厚形成突起,便稱為「皮脂腺增生」,多半發生在中年以後,男性高於女性,也與個人體質有關,可視為一種皮膚老化的症狀。而皮脂腺增生最常發生在臉部,外觀是單顆或多顆淡黃白色的小突起,常見型態是中央略凹陷像小火山口,邊緣可見分岔的微血管絲。盡早就醫 傷口小 復原快皮脂腺增生雖然是良性的,但因為好發在臉部,常造成外觀上的困擾。皮膚專科段培耕醫師說,目前治療方式主要以破壞或移除腺體為主,包括冷凍、電燒、切除、刮除、藥物燒灼等,雷射治療通常選用汽化式雷射,如二氧化碳或鉺雅鉻雷射,也可使用染料雷射。至於口服A酸也能抑制皮脂腺增生,經臨床實驗發現改善效果佳,但停藥後卻有可能復發。而近年來比較常使用的治療方法,為光動力療法以及二極體雷射。光動力療法是利用感光劑加上外來光源來破壞皮脂細胞,而二極體雷射可針對脂肪組織做破壞,避免傷及正常皮膚,以降低疤痕產生的風險。但段醫師也提醒,皮脂腺增生的治療沒有唯一的方式,若症狀發生請盡早就醫,治療計畫最好和有經驗的醫師討論,才能達到期望的治療效果。
腋下的硬塊如果出現的時間很短,不一定是淋巴腺方面的問題,數天內的腋下腫塊如果合併有紅腫熱痛的話,極有可能是皮脂囊腫(Fpidermal cyst)合併發炎。臺安醫院一般外科蔡尚達醫師表示,淋巴腺所在的部位比較深,一般需要由專業的醫生來作鑑別才能明顯,當然兩者不論透過藥物或其他可行的方法會消失的話,癌症的機會就接近零了。如吃藥痊癒之後又復發,如花生粒般大小,這一定要確定的所在才行,建議再看第二位專科醫師,腋下淋巴腺的部位,深在腋窩之內,除非大至1.5公分以上,否則不易自行察覺。較表淺的皮脂腺囊腫一旦有腫大很容易被觸摸得到,兩者的處理則完全不同,一定要慎重。
人類的皮脂腺,在青春時期最為活躍,因代謝旺盛,分泌製造皮脂增加,結果產生了青春痘的現象,年老時分泌就又逐漸減少。不過個別的皮脂腺細胞反而會增大包住毛囊增生,如花椰菜般,向外凸起,呈火山口狀。 皮脂腺增生,一般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雖然皮脂腺細胞變大,但功能卻未相對也增加,因此患者是不會感覺臉上油油的。除了老化外,抗排斥的免疫抑制劑新體睦也會引起同樣現象。而且有研究顯示出現此種現象者,男性為女性的兩倍,且皮膚癌產生機率增加 。皮脂腺的增生,雖然被視為老化的現象,但也可能在青春期前就出現,此時我們稱為「熟齡前皮脂腺增生」。除年齡外,目前發現長波紫外線,也會引起老年人的皮脂腺增生。蔡呈芳 醫師指出一般皮脂腺增生,由於皮脂腺呈現眾星拱月般圍繞毛囊開口,因此呈火山口般外觀,但有時是好幾個鄰近的皮脂腺一起增生,就會呈黃色半球形凸起,或成為線型。另外除了臉部外,乳暈處的皮脂腺,以及陰莖底部、陰囊處也有皮脂腺存在,一樣含有增生現象,情況明顯時,就像是在陰莖基部套上一圈一圈的黃白色小念珠般;臉上的皮脂腺肥大,一般不痛不癢,但在生殖器或乳暈部位,則偶有癢感。皮脂腺增生的處理,一般是基於美觀的考量,但有時增生的皮脂腺,由於中央開口明顯,會誤為惡性的基底細胞癌,而需要切除病理化驗。另外皮脂腺癌也可以有相近的表現,也是要以手術切除。如果臉上同時有多發的皮脂腺瘤存在時,不論良性、惡性,都需要做全身性的健康檢查,因為此時可能是一種特殊疾病,稱為Muire-Torre徵候群,會併發身體其他癌症。一般性皮脂腺增生的處理,最常使用的方式是冷凍療法,利用低溫將皮脂冷凍結晶,而使皮脂腺細胞破壞,由於皮脂腺增生呈現底寬頭小的窄口瓶特性,而冷凍治療適合頭寬底窄的碗形結構,因此不易兼顧完全破壞皮脂腺又不傷表皮的雙重需求。至於雷射治療也是遭遇相同的問題,但可破壞到較深的部分。另一種具有潛力的理想方式,是光動療法,以容易進入毛囊的親油性感光劑,配合強光,可達到選擇性皮脂腺的破壞功效。
許多病患來門診的主訴就是頭皮上摸到許多突起的小疙瘩,有的癢,有的不癢,忍不住摳一摳,摳到流血破皮,結果還是再長出來。頭皮上的小疙瘩,摸得到,看不著,不知到底是什麼,的確叫人煩惱!其實許多皮膚的問題都可以造成頭皮上的小疙瘩,較常見的有下列幾種:《毛囊炎》外觀是紅色的丘疹,具有些微的癢感或些微的疼痛,常常好好壞壞,有時會自行消失。病因類似青春痘,主要是由於毛囊開口阻塞、皮脂腺分泌旺盛,加上細菌在阻塞的毛囊中增生所造成的。壓力大、睡眠不足,以及戴安全帽都是造成毛囊炎惡化的因素。治療的方式主要是口服或外用的抗生素藥水,也可合併使用外用的抗發炎藥物。《結節性癢疹》紅色或棕色,表面粗糙的結節,非常癢,病因是長期搔抓引起。治療可以液態氮冷凍治療,或病灶內注射抗發炎藥物。《病毒疣》肉色或棕色表面粗糙的丘疹或斑塊,通常沒有症狀,是由於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病毒疣好發在手指和腳底,可經由洗頭髮或搔抓頭部由手指傳染到頭皮上,也可能是去美容院洗頭被傳染。治療主要是用液態氮冷凍治療。病毒疣由於具有傳染性,一旦發現就要積極治療,否則會越長越多,還會傳染給他人!《脂漏性角化症》肉色或棕色表面粗糙或平滑的斑塊,通常沒有症狀,但少數的病灶可能有些微的癢感。病因是由於體質加上日曬造成表皮的增生,在年紀大的人較常見,故俗稱老人斑,好發在臉部、頭皮及手背。此症不會產生病變,治療主要是美觀上的考量,可以二氧化碳雷射或鉺雅各雷射治療,一次就可以見效。《日光性角化症》紅色或棕色的斑塊,表面可能是粗糙、脫屑或是表淺的潰瘍,是由於日曬所造成的皮膚癌前期病變,在白種人較為常見。治療可用液態氮冷凍治療或塗抹藥膏。《表皮囊腫及皮膚腫瘤》通常是無症狀的肉色或紅色結節,治療一般需要手術切除及病理檢查。新店耕莘醫院皮膚科 王佳珍醫師表示皮膚的問題形形色色,需要專業醫師才能鑑別診斷。如果在頭上摸到突起的小疙瘩,還是走一趟皮膚科門診,請教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就可以獲得解決。千萬別以為摳一摳就掉了,結果延誤治療又造成續發性細菌感染,那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