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弧菌

病從口入! 食物中毒高峰期來臨

病從口入! 食物中毒高峰期來臨#腸炎弧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到來,近日來的溫度也屢屢破歷史新高,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6~10月為食品中毒發生的高峰期,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提醒,高溫且潮濕的環境,是最適合各種微生物的生長,若食品烹調及保存的不當,容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為防範食品中毒的發生,食材購買後應儘速放入冰箱中冷凍或冷藏,且食材購買不過量,避免過多的食材儲存於冰箱,導致冰箱冷卻效果下降,造成微生物孳生,同時調理食品前後,應徹底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餐點烹煮不過量,若未食用完畢,也應避免在室溫下貯存過久,應儘速放入冰箱,並儘早食用完畢。海鮮易有腸炎弧菌、諾羅病毒生魚片、生蠔等海鮮水產品,是許多人盛夏時節食用的菜餚,若生食來自受污染水域的海鮮水產品,則有可能造成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食品中毒之發生,切勿因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可能存在的風險,食用前更需徹底加熱,以避免食品中毒之發生。台灣氣候高溫潮濕,若未留意飲食衛生安全原則,可能提高食品中毒發生之機率,因此調理食品應記住「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注意保存溫度、要徹底加熱」之五要原則,以預防食品中毒事件之發生,食藥署呼籲,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以釐清食品中毒發生原因。

夏日美食當前 小心腸炎弧菌

夏日美食當前 小心腸炎弧菌#腸炎弧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夏天氣溫高,食物若是沒有好好存放,容易滋生對人體有害的細菌,民眾食物中毒的病例也在夏季暴增,若依照病因物質檢出件數來排名,第一名為腸炎弧菌、第二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第三名則由仙人掌桿菌及組織胺並列。第一名的腸炎弧菌,主要引起中毒的食品為海產類, 第二名則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存於人體的皮膚、毛髮、鼻腔及咽喉等黏膜及糞便中,尤其是化膿的傷口, 分析並列第三名的仙人掌桿菌,容易由灰塵及昆蟲傳播污染食品,食品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後,大多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多數食品的外觀都正常,主要原因是冷藏不夠,保存不當,再加上食用前未徹底加熱,因而導致中毒。第三名的組織胺中毒最常發生於食用鮪魚、鯖魚、鰹魚等魚類,但非鯖科魚類,如旗魚、秋刀魚、沙丁魚等,也常發生組織胺中毒,主要是因為這些魚種的魚體內含有高量的組胺酸,當魚體因為保存不當遭到細菌污染時,細菌會把魚體內的組胺酸分解成組織胺。抗菌好方法 清洗、加熱和冷藏為避免健康受到細菌危害,就須做好相關的預防措施,而預防腸炎弧菌的方法有清洗、加熱和冷藏,腸炎弧菌為好鹽性,在淡水中不易存活,而且不耐熱,在60℃經15分鐘即易被殺滅,對低溫極敏感,在10℃以下不但不生長且易致死。第二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預防方法有調理食品時應戴帽子及口罩,食品如不立即供食時,保存於5℃以下,分析並列第三名的仙人掌桿菌預防方法,食品烹調後儘速食用,如未能馬上食用,應保溫在65℃以上或5℃以下冷藏保存。

海鮮不潔致食物中毒 腸炎弧菌為病因

海鮮不潔致食物中毒 腸炎弧菌為病因#腸炎弧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食品藥物管理局統計,98年至100年食品中毒病因以腸炎弧菌為主,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沙門氏菌,基隆市衛生局去年度接獲6件食品中毒通報案件中,造成疑似食品中毒的飲食地點以餐廳及攤販為主,病因食物主要為海鮮類。由於腸炎弧菌是一種生長在海水中的細菌,水產品受腸炎弧菌汙染後,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繁殖速度很快,在12~18分鐘內即可繁殖一倍,民眾若不慎食用了被腸炎弧菌汙染的生鮮海產及魚貝類,且又未充分加熱煮熟,就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及頭痛等食品中毒症狀。基隆市衛生局呼籲,出外用餐時應特別注意用餐場所的衛生品質,業者在處理海鮮食品時,應注意是否有使用自來水充分清洗。另在水源不足的外食攤販食用生鮮海產或其製品時,選用之生鮮魚貝類食材最好都經過高溫煮熟後再食用,避免生食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相關水產品亦應充分煮熟再食用。此外若食品保存不良,也可能發生腐敗導致食品中毒,因此民眾及餐飲業者應隨時注意遵守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澈底加熱、要低溫保存、要生熟食分開處理」,以避免食品中毒發生。

海鮮中毒頻傳 腸炎弧菌易汙染水產

海鮮中毒頻傳 腸炎弧菌易汙染水產#腸炎弧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近日台北市發生知名連鎖餐廳用餐後發生食品中毒事件,經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初步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疑似因食用生蠔所造成。由於夏季炎熱、水產品易受生長環境中的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等微生物汙染,腸炎弧菌是一種生長在海水中的細菌,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37℃)繁殖速度驚人,可在12~18分鐘內繁殖一倍,因此,選用水產時需確認食用安全性。目前腸炎弧菌造成的食品中毒發生率在台灣排名第一;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傳染力及散播力非常快速廣泛,病毒顆粒非常少量(1~10個)即可致病,若民眾不慎食用了被腸炎弧菌或諾羅病毒汙染的生鮮海產及魚貝類,且又未充分加熱煮熟,即會引起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及頭痛等食品中毒症狀。有鑑於近來雨水產有關的中毒事件頻傳,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呼籲民眾:避免生食生鮮海產及魚貝類,相關水產品應充分煮熟再食用;至於生鮮及熟食所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避免交叉污染,以預防發生食品中毒。

海鮮食材煮熟享用 可避免腸炎弧菌

海鮮食材煮熟享用 可避免腸炎弧菌#腸炎弧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某公司舉辦員工聚餐,聚餐後部分員工紛紛發生肚子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經送醫治療,診斷採檢為腸炎弧菌所造成的食品中毒。腸炎弧菌是臺灣地區每年度造成食品中毒事件中最多的病原性細菌,分布於海洋中,淡水中不能生長繁殖,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至37度)繁殖速度快,在12至18分鐘內可繁殖一倍,所以,食物只要經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在適當條件下,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致病程度。腸炎弧菌中毒原因常是生食受腸炎弧菌污染的魚貝類或食用受到交叉污染的其他食品,潛伏期:4到48小時,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腸胃道症狀,要如何預防呢?海鮮以自來水清洗冷藏,以抑制微生物繁殖生長;熟食及生食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分開,勿混合使用,手、抹布、砧板和廚房器具於接觸生鮮海產後應用清水徹底洗淨;腸炎弧菌不耐熱,在70℃加熱1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即會死滅,故應確定烹調的海產食物需經過100℃煮沸且充分受熱;避免生食,煮熟的食物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至少需>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生食與熟食不宜存放在同一冰箱或儲藏櫃,若不得已,須存放於同一地點時,熟食也應放在上層,以免遭受生食食品的污染。食品中毒涉嫌業者除可處停業、罰鍰處分外,並須移送地檢署處辦;衛生局呼籲餐飲業者,應注意環境衛生清潔及小心烹調製備食物,以避免發生食品中毒。

吃生魚片會死人太誇張 但仍要小心腸炎弧菌造成食物中毒

吃生魚片會死人太誇張 但仍要小心腸炎弧菌造成食物中毒#腸炎弧菌

針對上周六,媒體報導「他吃生魚片他被紅蟳咬 海洋弧菌害死2條人命」標題,現在有民眾與業者的心中出現這樣的疑惑,是說:「吃生魚片會死,是個意思嗎?」 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長黃美娜表示,一般吃「生魚片」容易導致國人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是「腸炎弧菌」,「腸炎弧菌」進入人體後,潛伏期為4小時到4天,體內的菌數量越多、發病越快,主要症狀有嚴重水瀉、腹部絞痛、噁心嘔吐、約有4分之1的患者會有發燒、寒顫現象。但大部分的患者會自發性恢復,只有少部分嚴重的患者需要再多補充電解質、抗生素治療,當食物中毒時,就應該立即就醫,保留剩餘食品、患者嘔吐物排泄,提供正確檢驗,釐清中毒原因。要避免吃生魚片感染到「腸炎弧菌」,建議業者首先要將生魚用自來水洗過、接著放置在攝氏零下10度,防止「腸炎弧菌」滋生。此外,防止寄生蟲滋生,生魚片業者應將生魚放置到攝氏零下35度,冷凍至少15小時才可以殺死寄生蟲,腸胃不適的民眾,就應該避免少吃生食,才能減少吃生魚片不適的狀況出現。所謂「海洋弧菌」,又稱「創傷弧菌」,主要感染途徑是由:患者本身身上的傷口,直接觸到汙染的海水、或是被魚刺刺傷所引起。主要症狀有:嘔吐、腹痛、出現血性水泡、表皮發炎向下層侵犯而致筋膜發炎、嚴重者高燒、寒顫,甚至快速休克,目前因吃生魚片發生「創傷弧菌」感染率並不常見。圖說:生魚片固然為美食,但在食用前務必確保食材新鮮、衛生,以免病從口入!(記者陳茂軒/攝影)※新聞內容由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提供吃生魚片、捉紅蟳被刺傷 海洋弧菌狠奪兩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86&HN_Yr=0&HN_Mon=0抽菸列入甄選標準 癮君子不能當校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94&HN_Yr=0&HN_Mon=0壓力大、緊張產生的頭痛 一直吃止痛藥恐無效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91&HN_Yr=0&HN_Mon=0

細菌孳生冰品變「毒品」? 夏季當心食物中毒

細菌孳生冰品變「毒品」? 夏季當心食物中毒#腸炎弧菌

夏季一到,冰品店總是大排長龍,消暑解涼的同時,可要多多注意食品的衛生和新鮮度,因為高溫潮濕氣候易孳生細菌,稍不注意可能就會食物中毒!據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98年統計資料顯示,5月、8月及11月為食品中毒高峰期,尤其夏天高溫潮濕,食品容易變質腐壞,要特別注意涼麵、涼拌菜、生魚片、生菜沙拉、冰品、冷飲等食品,以免把病毒吃進肚子。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民國80年以來,食物中毒個案有逐年增長的趨勢,以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為導致中毒原因的前3名,品項又以複合式食品、餐盒、糕餅類居多。 醫師表示,以往送醫的食物中毒個案,多為吃生冷食物與冰品所致,路邊請客吃流水席出問題的也常有零星個案。衛生局呼籲大眾,要避免食物中毒,必須遵守「五要」原則,包括要洗手、要新鮮、要將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如此可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醫師提醒,若出現上吐下瀉、劇烈腹絞痛、發燒、虛脫等症狀,可能就是食物中毒徵兆,應盡速就醫。˙抗食物過敏五個小撇步 ˙糖尿病患者 辛辣食物少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