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

醫訊/均衡飲食 戰勝糖尿病

醫訊/均衡飲食 戰勝糖尿病#均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會有血糖增高、多飲、多食、多尿、疲乏無力和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如何預防糖尿病?糖尿病又該如何控制自己的血糖值?「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哪該怎麼辦?」想必是許多糖尿病患常煩惱的飲食問題,其實不管是想要預防糖尿病或是糖尿病患者,要想戰勝糖尿病,吃對食物、生活作息正常以及適度運動很重要!因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特地邀請新陳代謝科醫師張然舜,教你緝拿健康元兇,戰勝糖尿病!講座時間:101年6月19日(二)上午10:00~11:30講座地點:新竹市立功社區(立功巡守隊)

多油讓「三高」不健康 補品注意均衡

多油讓「三高」不健康 補品注意均衡#均衡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現今國人營養充足,已不再需要特別進補,而雖然現在過了冬季,但是每到夜市,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藥燉排骨等各式補品的味道香噴噴,仍然讓人想品嘗一口。傳統的進補烹調方法,大多習慣使用家禽、家畜等富含蛋白質又多油的食材,其中含有較高量的油脂、膽固醇、熱量、蛋白質及普林,對「三高族群」而言,進補反倒成了健康的殺手。對年長及身體已有「三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高之代謝症候群)及腎臟疾病的患者而言,勢必會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對一般人而言,吃得太補恐怕會增加腸胃負擔,不但無法讓身體健康,還可能引發肥胖、痛風等疾病,因此在食用補品時,一定要注意均衡飲食。高血壓患者則應注意鹽與味精等調味料的用量;痛風者,應避免喝下過量的湯汁。如果在進補時要使用中藥材,記得要在進補前先徵詢合格中醫師的看診及意見,了解個人體質之後,再針對體質選擇適合家人的食補方法,才不會因為補錯了,反而造成胸悶、腹脹、口乾舌燥等症狀。採買中藥材時,可選擇有包裝的產品,並注意外包裝是否標示有「品名、重量、製造日期、有效期限、廠商名稱及地址」等資訊,且注意產品有無長蟲、發霉、變色的情形;某些中藥材會有蟲卵,需注意徹底清洗。慢性疾病患者更需考量自己的病況,節制飲食。例如糖尿病患者要節制食入量,減少熱量的攝取;心血管疾病患者須減少酒精與動物性油脂的攝食量;高血壓患者則應注意鹽與味精等調味料的使用量;而有痛風疑慮者,應避免喝下過量的湯汁。可參考以下的注意事項並慎選食材。 年長者應避免刺激性食品,勿攝食過熱或太硬的食物且避免暴飲暴食;代謝症候群(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應著重「少糖、少油、少鹽」及多纖維食物,皮脂類、內臟類、魷魚、蛋黃等不宜攝取過量;高尿酸血症(即痛風患者)需避免普林含量高食物,如內臟類及水產類;腎臟疾病避免食臨磷離子或鉀離子過多食物,如全穀類、豆類、巧克力及胡蘿蔔、芹菜、香菇、馬鈴薯等。  衛生署也提醒,對於帶皮脂的肉類,如家禽、家畜、魚類,可以去皮後再燉煮,或是將燉煮好的湯品,先撈掉浮油後再食用,以減少油脂攝取量。此外,亦可適量攝取補品中的肉類,但一天以不要超過4兩為原則,並搭配深綠色、深黃色的蔬菜,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攝取,才可吃的營養、補的健康。(資料來源:健康九九網站-健康專欄)

中醫「五味」飲食固五臟 教你怎麼吃才健康

中醫「五味」飲食固五臟 教你怎麼吃才健康#均衡

一篇大陸報導提及,中醫學上的五味入五臟概念,也可應用於飲食上,只要五味均衡攝取,身體達到營養的平衡,自然就會健康。開業診所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一般來說,中醫學上的五味入五臟,指的是中藥材的味道,至於大陸文章中把五味入五臟的概念,延伸成食物中的五種味道,藉由攝取五種不同的味道,來解釋並達到營養攝取均衡,也是可以說得通。賴清旭中醫師解釋,五味是指苦、辛、酸、甘、鹹等五種味道,五臟是指心、肺、肝、脾、腎等五種器官。中醫師可以運用這五種味道,來治療其所對應的器官,所以五味入五臟的概念較常用在醫療診斷上。像是「苦入心」,指的是當心火旺時,通常會用苦味的中藥材來治病,因為苦味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所以當熬夜引發心火旺盛時,就可以食用苦瓜、蘿蔔葉等來緩解。「辛入肺」,辛並不等同於辛辣,辛在中藥材上代表藥物屬於辛味(辛發散),辛味食物具有通利肺氣、通竅達表、通順血脈的「三通」作用,能調理氣血瘀滯,讓氣血活絡,所以像是感冒、氣管問題等,食用生活上的蔥、蒜、薑能給予一些舒緩作用。「酸入肝」,就是說酸味食物,例如山楂、橘子,有幫助消化功能作用,可以應用在中醫上所說的酸鹼食物中和上,酸的食物還可以解酒,促進膽汁和胰臟消化液分泌。「甘入脾」,就是說適當吃甜的東西如山藥、香蕉、大棗等,可補養脾胃,補充人體的熱量,解除身體疲勞,因味甜味會使人放鬆,所以工作壓力大、憂鬱低潮時,吃一點甜點就很適合。「鹹入腎」,有幾個應用在治療上的非常有用的病例,像是甲狀腺肥大的病人,在中醫上會建議,吃一些海藻、海帶、牡蠣等,這些都是加入一些鹽份的海鮮,或是流了大量的汗以後,喝一點淡鹽水,可以保持正常代謝。賴清旭中醫師表示,中醫學裡講中庸之道,凡事講求平衡,所以五味也要做到適量、均衡,我們的身體才會健康,相反的如果對某一味特別偏好,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偏食,都會使營養攝取不均衡,造成營養不良,對身體造成傷害。台大營養師精選十大超級健康食材入菜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8072糠尿病患照護 營養均衡不可少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008

正確飲食習慣 維護肝功能

正確飲食習慣 維護肝功能#均衡

「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相信大家對這句話並不陌生。為了增進民眾對肝炎的認知,童綜合醫院於15日上午十點在地下一樓舉辦「100年度肝巴嗲病友會」,邀請肝炎病友、家人以及有興趣的民眾共同參與,教導民眾如何吃才能吃的健康。童綜合醫院營養師黃婷婷表示,所謂「正確的飲食」並不是吃藥草、信偏方。而是要有均衡的飲食,尤其是蔬菜、水果更是每天必須攝取的營養,對於身體的正常代謝及改善肝臟營養,調節免疫功能都有幫助。不利於肝臟的食物都算是「錯誤飲食」,目前民眾最熟悉的就是含黃麴毒素的食物。有些花生、花生製品、玉米、穀物、醃製食品等,可能因保存不當,容易遭受黃麴毒素的污染;尤其是本身患有B型、C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若長時間食用遭受黃麴毒素汙染的食物,則易導致肝細胞突變,提高肝癌發生的機會。延伸閱讀「肝好人生是彩色」: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806

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 均衡飲食擺脫慢性病

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 均衡飲食擺脫慢性病#均衡

為防治國人肥胖日趨嚴重的問題,國民健康局特別推動「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健康體重管理計畫,教導民眾透過「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維持健康體重,擺脫慢性病的威脅。國民健康局表示,聰明吃的基本功,在於「均衡飲食」,也就是從3餐飲食中,獲得1個人1天所需的熱量和各種營養,不過量、也不缺乏。根據我國「2005-2008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成人過重或肥胖比率達44.1%、教育部98學年度資料則顯示兒童及青少年過重及肥胖的比率已分別達25%及27.1%。國民健康局提醒國人學會聰明地搭配和選擇6大類食物,恰當分配於3餐,就能符合成長、發育、維持健康所需的營養,無須額外添加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劑。根據衛生署的國人飲食指南,建議1日食物種類及份量包括:全穀根莖類、奶類、蛋豆魚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類:依其建議食用量,1天就可以獲得1,700~2,770大卡的熱量。若要維持健康體重,遠離慢性病威脅,均衡飲食是不變的秘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