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

白內障點藥水就好?醫:拖延手術當心青光眼上身

白內障點藥水就好?醫:拖延手術當心青光眼上身#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白內障技術大突破!新型白內障老花人工晶體及智能導航無刀飛秒雷射,將傳統白內障手術,提昇到整合屈光矯正的高端技術,可同時改善白內障、老花、散光、近視或遠視等問題,又因其光保留率高達93%,可提高在光線昏暗不足處的明亮度,此一全方位解決視力問題的人工晶體,讓老花白內障治療進入另一新的里程碑。手術無痛、快速 視線明亮更方便眼科醫師林丕容表示,此新款老花白內障人工晶體已經過歐盟及台灣FDA核准使用,以無菌捲疊方式,置入眼睛後會自動展開、也無須縫線,屬於門診手術,無需住院,當天可回家。而白內障手術技術也有大進化,目前站在全球浪頭上的是「智能導航無刀飛秒雷射」的新科技,取代傳統的手術刀,進入更精準、更安全、更快速復原的雷射智能時代。林丕容醫師的父親也受惠於老花白內障手術、無刀飛秒雷射技術,他表示,手術比想像中快速、沒有痛的感覺,術後隔天竟發現藥袋上的小字看得一清二楚,視線更清晰明亮,用眼時間更長,連手機上的股票指數都很清楚,生活更便利。由於父親今年已82歲高齡,在手術過程中,精準、快速、無痛這三個環節相對重要,而在人工水晶體的選擇,他也特別為有遠視及老花的父親選擇了適合他生活型態的人工晶體,因此在手術後不久,已經可以不用再掛眼鏡,閱讀速度也加快,感覺回到年輕時的視力,林伯伯說,身為眼科醫師的父親,第一次感受到眼科技術的進步及神奇。黃斑部及視網膜病變者不適合同樣為自己岳父岳母執刀的王甯加醫師則說,長輩最擔心的就是開白內障會不會很痛?效果好不好?甚至認為點眼藥水就好,能不開就不開。他表示,現在的白內障手術都使用雷射及超音波乳化術,手術時間短,術後恢復佳,跟傳統手術已經完全不同。他強調,白內障若不即時開刀處理,拖延過久,增厚的水晶體可能導致繼發性青光眼,屆時手術難度提高,也可能會產生不可逆的視力損害。醫師提醒,若家中長者突然感覺視力持續模糊,或原本愛好戶外運動者,卻窩居在家,或半年內度數快速增加,都可能是白內障警訊,最好盡快就醫檢查、治療,同時建議每半年至一年為家人進行定期眼睛檢查。另外,並不是所有人均適合此手術,必須經醫師精密檢查後才能決定,此手術只能解決部份視力問題,對於已有黃斑部或視網膜病變者,不會因此手術而改善。

課業壓力大自言自語 20歲女思覺失調症上身

課業壓力大自言自語 20歲女思覺失調症上身#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20歲的小玲,平時在學時成績優異,近一個月來,父母發現她學業成績退步,家中生活有時自言自語、傻笑,甚至對空謾罵,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裡,且出現怪異行為,如在窗子畫符咒,經學校輔導老師轉至精神科就診。易發生於青少年或成人早期大部分人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並不了解,也不知道該如何跟他們相處,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精神科鄭奇中醫師表示,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考能力和感覺上產生障礙(失調),包括思考鬆散,聽,嗅,觸或視幻覺等症狀。患者發病時間多在青少年或成人早期,會造成功能逐漸下降,若不經專業醫療人員介入,患者的功能退化可能會相當明顯,造成個人及家庭重大損失。如以流行病學來說,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盛行率約1%,以台灣兩千萬人口計算,思覺失調症患者約有20萬人左右。用心聆聽 體會患者所受鄭奇中醫師表示,有些患者看起來會「怪怪的」,讓人覺得害怕。事實上,當一般人害怕患者,患者更害怕一般人,大部分的患者在生病後,因精神病症狀的影響,會躲起來,因為對他們來說,這個世界是相當可怕的。因此,走在路上被思覺失調症患者攻擊的機會是相對低的,且根據統計,思覺失調症患者攻擊的對象多以熟悉的家人為主,對陌生人採取主動攻擊的機會並不如想像的高。至於如何跟他們相處,其實就像跟生了病的朋友一樣,用心聆聽和體會是不二法門。舉例而言,要體會患者的幻聽之苦,可以用一付全罩式的耳機,將你最討厭的音樂開至最大聲,然後全天配戴不得拿下,大概就可以體會患者所受的折磨有多大。不諱疾忌醫 早治療減緩退化速度鄭奇中醫師建議,大部份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目前雖無法完全根治,但可藉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減緩患者功能退化的速度,並減輕家人的照顧負擔,若身旁發現有人生病,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幫忙才是。

工時長又外食 男疲勞、無力竟脂肪肝上身

工時長又外食 男疲勞、無力竟脂肪肝上身#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5歲的黃先生在新竹科學園區上班,近一個月來覺得全身無力、疲勞,因此到醫院就診。經醫師問診了解,雖然患者本身沒有BC肝炎病史,但由於常工作超過12小時,導致飲食及作息不正常,加上常外食、抽菸、喝酒,不僅體重過重,抽血報告顯示其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皆偏高,同時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脂肪肝,嚴重影響黃先生之健康與生活品質。脂肪肝患者 肝癌機率大增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洪吉來醫師表示,罹患脂肪肝的人口約佔全台成年人口的四分之一,男性發生的機率略高於女性,好發的年齡層在40~60歲之間。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因素包括:肥胖、高血脂、酗酒、糖尿病、高血壓、不當服用藥物(類固醇、黃體素)、內分泌代謝異常;另外也有少部份罕見的原因,例如:先天性代謝疾病、接受全靜脈營養或迴腸分流手術後、體重減輕過快、化學物質或其他環境因素影響、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大部分民眾罹患脂肪肝時沒有自覺症狀,多數是上腹部感到不適、腹脹或疼痛、食慾不振、全身倦怠、肝臟位置按壓有痛感等。若忽視脂肪肝之威脅,則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將會大幅提升,因此洪吉來醫師建議,民眾可至醫院接受肝功能檢查和腹部超音波掃描來確診,同時也能作為往後肝病預防的重點。尚無藥物可根治 調整作息、規律運動預防由於目前尚無治療脂肪肝之藥物,患者須透過飲食及調整生活作息來降低肝臟內的脂肪含量。飲食上要限制熱量、脂質的攝取,避免精緻甜食、高鹽份食物及酒類,並補充適當的水份;除此之外,也要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規律運動。洪吉來醫師強調,雖然脂肪肝對身體無立即性的生命威脅,但若置之不理造成肝硬化或肝癌,對健康來說更是得不償失。因此,提醒民眾平日需正常飲食及作息,並維持規律運動,才能不讓脂肪肝找上身。

大掃除姿勢不當 疼痛無力恐是媽媽手上身

大掃除姿勢不當 疼痛無力恐是媽媽手上身#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過年大掃除,苦了許多賣命打掃的婆婆媽媽們,因為做家事時用力或姿勢不當,造成肌肉、骨骼傷害。才過完年,一位40多歲的家庭主婦即因右手腕疼痛無力而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的大拇指肌腱腱鞘發炎腫脹,原來罹患俗稱的媽媽手。每6小時冰敷 睡覺強迫肌腱休息馬偕紀念醫院新竹分院復健科李俊瑩醫師表示,媽媽手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當長時間重覆性的拇指及腕部動作後,容易過度剪力及摩擦產生傷害,嚴重時肌腱滑動受限,造成大拇指背側肌腱本身或周邊腱鞘發炎,症狀表現為大拇指根部靠近手腕處疼痛、無法使力,有時伴隨輕微腫脹,使用大拇指抓握東西時更是特別疼痛。李俊瑩醫師表示,當疼痛產生時,第一步應是不要再做會引起疼痛的動作,可以先自行冰敷,每6小時一次,每次15分鐘,如果症狀持續或疼痛嚴重,則建議至復健科接受治療。如服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物,輔以物理治療(冰敷及電療),同時運用貼紮舒緩症狀,夜間睡眠時,再以腕部副木強迫肌腱休息,通常約1~2週即可康復。當嚴重疼痛或對治療反應不佳時,則可以考慮注射類固醇,類固醇可以抑制發炎反應和調節身體免疫系統,治療急性發炎效果顯著,也不會有明顯副作用。通常疼痛會在注射2~3天後便明顯好轉。年輕人也有「3C」手 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李俊瑩醫師指出,舉凡洗衣、煮菜、打掃、抱小孩等家事,都需要手腕及拇指動作,用力過度就容易造成肌腱發炎,形成媽媽手。除30~50歲婦女較常見外,也曾有農夫因施力不當,或需長時間操作機器、使用雙手的銀行行員、作業員、廚師等為此問題就診,而3C普及,不斷重複且過度使用患部肌肉,也讓很多年輕人加入「3C手」的行列。其實,預防勝於治療,在急性症狀緩解後,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手部動作,或是使用護腕避免手部肌腱過度收縮,維持正確姿勢才是治本之道。當然,持續進行保健運動,包括手腕部伸展及肌力強化運動,才不會又因重複使用拇指工作,造成局部肌腱發炎。

過年打牌、追劇懶骨頭 當心收假痠痛上身

過年打牌、追劇懶骨頭 當心收假痠痛上身#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過年期間大部分民眾會在家跟親友一起打麻將、玩牌、看電視、玩電腦等,原本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但是在臨床上卻常見連假痠痛潮。陳小姐是一位上班族,平時偶爾會有腰背部痠痛感,但還不至於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作息,在一次連假期間窩在家裡的沙發上追劇看影片,連續6個多小時,隔天早上剛起床時腰背產生嚴重的劇痛感,久久無法從床鋪上坐起來,並且有右側下肢痠麻的症狀。物理治療師表示,可能是過度的鬆懈及長時間的姿勢不良所引起。平時姿勢不良 休假大放鬆易惡化物理治療師張恆誌表示,普遍大眾都知道工作時姿勢不良容易引起肩頸、腰背部痠痛及肢體痠麻等症狀,然而在休假期間,由於心理壓力下降,鬆懈怠惰的情緒也容易讓身體出現更多斜坐、斜躺看電視吃零食等所謂懶骨頭的姿勢,這時候原本潛藏的肌肉骨骼關節問題就可能惡化。前述陳小姐的例子,極可能原本椎間盤的壓力已經因工作時的姿勢不良達到臨界點,此時長時間窩在沙發上的懶骨頭姿勢就會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使得椎間盤問題突破臨界點,造成嚴重的肢體痠痛甚至是痠麻無力等感覺。適時變換姿勢 每半小時起身活動當然要時時刻刻維持良好姿勢確實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過度要求身體維持良好姿勢也不舒服,該怎麼辦才好?張恆誌指出,肌肉是被設計來提供身體活動的,原本就不應該長時間被固定在同一個姿勢下(如久坐與久站),如果又加上被固定在不好的姿勢下,如駝背、斜坐、斜躺等就更加糟糕,所以適時的變換姿勢,是避免痠痛產生的必要因素!因此,假設因交際應酬必需久坐(如打牌),除了提醒自己盡可能維持身體直立,並在腰部加上一個靠墊以減少脊椎的負擔之外,更重要的是每30分鐘至1小時要作短暫的休息,起身走動走動,也可以搭配做一些簡單的伸展操,如:1) 雙手交扣往前與往上伸展肩背部2) 擴胸展臂運動3) 腰部輕度前彎後仰及左右旋轉4) 腿部伸展運動等另外,提醒民眾如果做伸展操時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就要立即停止,並盡快就醫,以免症狀惡化。

放假瘋3C 護眼3招預防近視上身

放假瘋3C 護眼3招預防近視上身#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農曆春節將至,許多大小朋友放假逮到機會就緊盯電腦、手機等3C產品,眼科醫師提醒,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容易影響視力、增加近視度數,建議落實「護眼333」習慣,每30分鐘遠眺3公尺外的距離,休息至少3分鐘,姿勢端正少低頭,可多安排戶外活動,減少小朋友使用3C產品的時間。長時間盯螢幕 致頸椎不適、眼眶高壓大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樊文雄表示,引起兒童近視度數增加的原因,主要是近距離、長時間用眼,尤其智慧型手機、平版電腦等3C產品大行其道,因為字體較小,使用時便會越拿越近,除了使近視度數增加之外,習慣性的低頭動作,時間一長,不但會造成頸椎不適症狀,不自然的低頭姿勢,也會增加眼眶壓力,提高眼壓,而眼球內轉注視螢幕會使眼睛疲勞,引起不適。此外,眼睛長時間盯著螢幕不眨,淚水無法產生,會出現暫時性的乾眼症症狀,如眼睛乾澀、酸痛等不舒服的狀況,樊文雄醫師表示,診間常有這類病人前來求診,但因外出就醫正好可讓眼睛遠離螢幕,獲得休息,所以通常檢查不出任何問題,其實遇到類似狀況,只需讓眼睛多休息即可改善。螢幕藍光易傷黃斑部 用眼30分就休息樊文雄醫師建議,3C產品的LED螢幕藍光較多,已有研究證實會對黃斑部造成傷害,長久下來會產生黃斑部病變,影響視力,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時不妨安裝濾藍光的軟體,有助減少可見光中較高能量、傷視力的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樊文雄醫師指出,要保護視力,除了均衡飲食外,最好的做法是儘量遠離3C產品,若是一定要使用,遵循護眼333的做法,用眼30分鐘便休息3分鐘,將視線移至3公尺外的遠處,可幫助眼睛放鬆休息,家長可以多鼓勵小朋友從事戶外活動,轉移小朋友注意力,且戶外光線明亮,也不適合玩手機,正好可以減少使用3C產品的時間。

迷網購!日滑8小時 少婦乾眼症上身

迷網購!日滑8小時 少婦乾眼症上身#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27歲的邱小姐每天花超過8小時在使用手機或平板,除了看臉書之外,也喜歡使用手機購物,每個月平均要花超過1萬元在線上購物,甚至關燈陪女兒睡覺也滑不停,持續一年的不當使用,竟讓她眼睛酸澀,每天早上張開眼都感到刺痛且流眼淚,就算盡量早睡都還是無法改善,且越來越不舒服,不得不就醫檢查。關燈也要滑 用眼過度確診乾眼症收治個案的童綜合醫院眼科陳沛仁醫師檢查後,確診患者因為用眼過度罹患了乾眼症,除開眼藥膏治療,並勸戒其使用3C產品的時間需要減少,讓眼睛得到充分休息;邱小姐返家後開始節制使用3C產品時間,燈光不足也不再滑手機,不僅眼睛酸澀刺痛情形有改善,也因為降低手機購物而少花了很多錢。陳沛仁醫師表示,乾眼症的發生是由於眼睛淚液分泌量不足、淚液品質差或淚液過度蒸發,導致眼球表面沒有足夠的淚液來保有濕潤;乾眼症出現的症狀有乾澀、搔癢感、異物感、灼熱感,眼皮緊繃沉重、分泌物黏稠、對外界刺激很敏感等,若嚴重時則會導致角膜破皮甚而影響視力。3C不離身 罹乾眼症年紀下降陳沛仁醫師指出,造成乾眼症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如年紀大功能退化、女性更年期、自體免疫疾病、長期配戴隱形眼鏡或用眼過度等,近年來除了電腦使用普遍外,手機、平板等3C產品的盛行,導致人手一機、手機平版不離身,隨時都要滑的情況下,讓乾眼症患者的人數也驟增,且年紀也逐漸下降。陳沛仁呼籲,預防與改善乾眼症的方式,除了減少用眼過度,每使用30分鐘3C產品,就應該多眨眼或休息5~10分鐘外,也可多補充魚油或亞麻仁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讓眼睛保持濕潤,改善乾眼情形。

袖子太緊還硬拉 男童「褓姆肘」上身動彈不得

袖子太緊還硬拉 男童「褓姆肘」上身動彈不得#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位粗心媽媽在幫3歲男童穿衣服時,因袖子較緊,索性用力將手臂拉出,隨後男童即哭鬧不休且左手無法活動,經骨科門診醫師診查後,判斷男童病史及表現皆與「扯肘症」相當符合,於是施予徒手復位,才讓男童的手恢復正常活動。關節韌帶脫離 1~4歲最常發生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骨科部黃哲南醫師指出,扯肘症又名褓姆肘,指的是肘關節處的環狀韌帶脫離原本位置而卡進關節內,會造成疼痛而不敢移動患肢,好發於1~4歲的兒童,但大至6、7歲仍可能發生。黃哲南醫師說,扯肘症通常是用力拉扯手臂造成,因為兒童的韌帶較鬆,用力拉扯時關節位移的程度較大,所以較容易發生環狀韌帶脫離原本位置而跑進鬆開的關節內。因為痛而不敢動 徒手復位即痊癒常見的情境是父母牽孩子的手走路,孩子快跌倒時父母本能地用手拉住不讓他跌下去,此時就可能發生扯肘症;或是穿衣服時要把手拉出袖子、玩遊戲時抓著孩子的手把他吊起來等情況,若是不慎用力過猛,也可能造成扯肘症。雖然發生問題的部位在肘關節,但患童往往因疼痛而整隻手臂都不敢動,再加上兒童的表達能力較成人差,有時會被以為是肩關節或臂神經叢的問題。臨床上扯肘症大多能靠病史及身體檢查就能得到診斷,不過仍需與骨折、脫臼或其他少見情況鑑別,有時仍需輔以X光檢查。扯肘症通常可在診間直接以徒手復位治療,復位成功後很快就能看到小朋友可以自己活動患肢,不過數日內仍可能有輕微疼痛。大多數只要多加注意都不會復發,但仍有少數兒童會因韌帶較鬆或欠缺注意而反覆受傷。抱小孩抓腋下 避免施力於關節處黃哲南醫師提醒,要將小孩抱起時應施力於其腋下,避免用抓住手、腕等處提起小孩;玩遊戲時亦應避免從前臂或手、腕部將小孩吊起來擺盪或旋轉;幫小孩穿衣服時,將手穿出袖子的動作應盡量輕柔;牽著小孩走路時,如果小孩快跌倒,應避免猛力將整個人往上拉起,以免跌倒本來沒受傷,反而拉到韌帶脫位。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