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

壓力大狂吃又不運動 婦體重飆升還罹癌

壓力大狂吃又不運動 婦體重飆升還罹癌#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5歲從事零售業的姚小姐,因為業績壓力大,心情不好就靠吃「減壓」,櫃子翻開也是滿滿的零食,毫不忌口,加上因為討厭流汗,所以也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重一度飆高至90公斤,BMI高達35,兩年前淋浴時發現乳房有不明腫塊,經醫師診斷為二期乳癌,所幸在丈夫支持下,積極接受治療,術後恢復良好,但已經對她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BMI大於25 增17%罹乳癌風險肥胖是現代文明社會普遍的問題,也是婦女朋友要戰勝的敵人,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偏好高熱量高油脂食物,造成體內脂肪細胞堆積,漢堡、炸雞、蛋糕等高油脂食物不僅會讓體重上升,也會增加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進而刺激乳房細胞生長,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研究指出,婦女BMI如果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就會增加17%,而BMI越高,風險越高,當BMI大於30,風險就會增加37%;BMI大於35,風險將增加近6成!國民健康署呼籲,婦女朋友應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遠離肥胖,就是遠離乳癌!低脂減糖、規律運動 預防乳癌找上門研究顯示,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至4成,女性每週多運動1小時,約可降低6%罹患乳癌的機率,即便已經罹患乳癌,肥胖的病人亦被發現比身材苗條的病人預後更差,復發機率也較高,國民健康署呼籲,肥胖是婦女健康大敵,低脂減糖、規律運動,就是最有效預防乳癌的方法。二防一要 幫助人生逆轉勝防治乳癌三要素,不外乎二防一要,年輕時就要預「防」,飲食均衡,維持健康體位;此外,45歲起開始攝「防」,45~69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有助發現微小病灶,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接受治療;篩檢結果為陽性者則「要」速速回診、定期追蹤,切勿諱疾忌醫。癌症登記數據顯示,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表示約每13位女性即有1位終其一生會罹患乳癌,而這一位婦女可能就在你我身邊,國民健康署提醒婦女朋友,「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謹記口訣,立即行動,戰勝乳癌不是夢。

愛吃不運動!心律不整年輕化 4守則防猝死

愛吃不運動!心律不整年輕化 4守則防猝死#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冬天是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季節,近日氣溫連連降,當氣溫驟降時,容易發生血管阻塞或者爆裂的狀況,猝死機率大增。根據臨床統計,猝死約占所有死亡原因的15~20%。而猝死的患者中,75%乃由於心臟相關之病因所導致,大部分是嚴重心律不整所造成。醫師表示,台灣因人口老化,導致心律不整發作比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搶救、診斷、治療、追蹤防猝死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邱春旺醫師表示,猝死意旨患者在急性徵狀發生後一小時內死亡,這種死亡發生的時間以及方式都是非預測性的,也因此往往發生時,情況都會十分危急,較難處置。透過猝死防治4守則,謹記搶救、診斷、治療、追蹤,保護心臟防猝死。1) 搶救/心跳壁咚不規則,透過緊急救治不規則心律,搶救珍貴生命。2) 診斷/心律不整防猝死,透過平時自我檢測心跳,如測量脈搏,有異常應及時就醫確診。3) 治療/整合療法保心安,透過個人化心律不整治療,控制病情避免惡化。4) 追蹤/預防治療併發症,透過回診檢查及飲食、運動,降低併發症發生。肥胖、高血壓 致心律不整年輕化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心臟科張世霖醫師提醒,近年由於國人生活水準提高,養成愛吃不愛動的生活習性,有很多年輕族群有次發性的心律不整病因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等,導致心律不整有年輕化趨勢。尤其心律不整中的心房顫動,常常都是合併高血壓、冠心病所引起,建議民眾平時不熬夜、少油鹽,若有相關病史民眾更應要小心注意,及時就醫治療。

不運動比肥胖更要命 日走15分延年益壽

不運動比肥胖更要命 日走15分延年益壽#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身體活動不足,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不運動的死亡率更高過肥胖,21~25%乳癌及大腸癌、27%糖尿病、30%缺血性心臟病的肇因都在於運動量不足,所謂要活就要動,其實健走就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式。6成5國人 因工作忙而不運動根據《優活》過去報導指出,國衛院2011年針對台灣人所進行的研究調查,相對於完全不運動的人,每天以15分鐘走完一公里的速度,只要每週六天,總死亡率可減少14%,約增加平均壽命3年。調查發現,國人不愛運動的主因,6成5都以工作或家務太忙等為不運動的理由,再加上長期久坐、熬夜加班、吃宵夜等,很容易造成脂肪堆積,若沒培養運動習慣,體重可能直線飆升。事實上,運動並非想像中,必須萬事俱備,花大錢買昂貴器材,才能達到運動效果,因為「健走」,正足以甩掉身上有如金鐘罩的肥肉。 國健署自2002年起也推動健走,希望民眾能把走路融入日常生活,建立健走、健身的健康觀念,每天健走15分鐘好處多多,除了能夠改善各項身體機能,運動時腦部產生的腦內啡,還能夠使人心情愉快、舒解壓力。45天培養運動習慣至於該如何養成健走習慣?精神科醫師施佳佐指出,一個習慣若要養成,必須維持45天以上,此行為才會有延續性,直到持續三個月之後,行為才會維持穩定狀態;例如,一個人若要養成運動習慣,須要45天的時間,才會漸漸萌芽,三個月後,整體而言運動習慣就會定型。

一鬆懈就破功!年輕人2週不運動 肌肉掉3成

一鬆懈就破功!年輕人2週不運動 肌肉掉3成#不運動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所謂要活就要動,日前曾有媒體報導,美國最新研究顯示,年輕人若因為受傷、疾病、癱瘓,或是因為個人因素而慵懶不活動,僅需2個禮拜,身體的肌力以及肌肉量會馬上銳減1/3,且必須花上3倍時間,才能夠恢復原本的肌肉量。有運動習慣者 肌肉量消失更多這篇研究由哥本哈根大學健康科學學院所發表,研究對象分為年輕人及老年人,以固定單隻腳不動的姿勢維持2週,觀察其肌肉的變化,結果發現,年輕人單側腿部肌力平均約減少1/3,老年人則減少約1/4。研究人員表示,有運動習慣、肌肉量較多的人,因為暫時無法活動,消失的肌肉量較一般人多,老年人雖然減少的肌肉量及肌力較少,但對於他們的整體健康狀況而言,無疑是一項更大的傷害及衝擊。久坐不動更傷身 慢性疾病機率高數倍除了不運動外,過去也曾有研究指出,久坐容易為身體帶來許多傷害,除會造成心臟疾病、癌症等風險,更有動脈硬化、靜脈血栓、猝死的疑慮,女性易有經痛、內分泌失調等婦科問題,而且久坐不活動,容易使人變的懈怠、懶惰,甚至大腦退化。姑且不論是否有運動習慣,久坐的人罹患慢性疾病機率都高於常人數倍,更曾有研究發現,就算每天上健身房,只要一久坐,每天坐在椅子上的時間2~12小時以上,便無法抹滅其為身體帶來的傷害,更別說是完全不動2週,除了明顯可見的肌力問題外,身體其他系統的隱性風險,才是真正傷害身體的最大因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