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升

壓力大狂吃又不運動 婦體重飆升還罹癌

壓力大狂吃又不運動 婦體重飆升還罹癌#飆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5歲從事零售業的姚小姐,因為業績壓力大,心情不好就靠吃「減壓」,櫃子翻開也是滿滿的零食,毫不忌口,加上因為討厭流汗,所以也沒有規律運動習慣,體重一度飆高至90公斤,BMI高達35,兩年前淋浴時發現乳房有不明腫塊,經醫師診斷為二期乳癌,所幸在丈夫支持下,積極接受治療,術後恢復良好,但已經對她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BMI大於25 增17%罹乳癌風險肥胖是現代文明社會普遍的問題,也是婦女朋友要戰勝的敵人,近年來國人飲食西化,偏好高熱量高油脂食物,造成體內脂肪細胞堆積,漢堡、炸雞、蛋糕等高油脂食物不僅會讓體重上升,也會增加體內的雌激素濃度,進而刺激乳房細胞生長,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研究指出,婦女BMI如果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就會增加17%,而BMI越高,風險越高,當BMI大於30,風險就會增加37%;BMI大於35,風險將增加近6成!國民健康署呼籲,婦女朋友應均衡飲食,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遠離肥胖,就是遠離乳癌!低脂減糖、規律運動 預防乳癌找上門研究顯示,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至4成,女性每週多運動1小時,約可降低6%罹患乳癌的機率,即便已經罹患乳癌,肥胖的病人亦被發現比身材苗條的病人預後更差,復發機率也較高,國民健康署呼籲,肥胖是婦女健康大敵,低脂減糖、規律運動,就是最有效預防乳癌的方法。二防一要 幫助人生逆轉勝防治乳癌三要素,不外乎二防一要,年輕時就要預「防」,飲食均衡,維持健康體位;此外,45歲起開始攝「防」,45~69歲婦女每2年接受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有助發現微小病灶,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接受治療;篩檢結果為陽性者則「要」速速回診、定期追蹤,切勿諱疾忌醫。癌症登記數據顯示,乳癌終生累積發生風險高達7.5%,位居女性癌症首位,表示約每13位女性即有1位終其一生會罹患乳癌,而這一位婦女可能就在你我身邊,國民健康署提醒婦女朋友,「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謹記口訣,立即行動,戰勝乳癌不是夢。

圍爐狂吃血糖恐飆升 水煮、清蒸降風險

圍爐狂吃血糖恐飆升 水煮、清蒸降風險#飆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明天就是除夕夜,團圓圍爐之際必定大魚大肉,許多人為避免掃興,通常是吃到肚子撐才肯罷休。醫師表示,慢性病患者過年期間更控制飲食,尤其是糖尿病人,因無法自行分泌胰島素控制血糖,年節期間若飲食不慎,往往會使血糖無法得到良好控制。血糖不控制 當心神經、眼睛病變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范綱志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由於胰臟的功能較一般人差,胰島素分泌下降及對胰島素的抗性增加,無法在攝取食物當下立即分泌足夠胰島素抵抗升高的血糖,進而量測到血糖上升,長期血糖上升將導致一連串身體器官的併發症(包括心血管、神經、腎臟、眼睛等)。清燉、少調味 火鍋類更應避免飲食是控制糖尿病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年節及日常生活中,定時定量飲食,尤其是醣類(白米飯)必須固定份量,以使血糖穩定,烹調方式盡量選擇水煮、清蒸、清燉方式、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取,少油少鹽,酌量或減少使用人工調味料。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必須減少食用甜食,避免喝含糖飲料,適量攝取水果。而在冬日年節時,火鍋類更是容易讓血糖波動幅度大,必須特別提醒糖尿病友們留意食用量。飲食、用藥、運動 三管齊下助控制范綱志醫師說,民眾罹患糖尿病不需太沮喪,只要遵從醫師、營養師、衛教師的建議,飲食、用藥、運動控制得宜,糖尿病並不可怕。他鼓勵糖尿病友,只要健康烹調、慎選年菜,也能輕鬆過好年,讓每次回診的糖化血色素都維持在目標值,享受良好的生活品質。

PM2.5年奪6千命 肺結核、慢性病風險飆升

PM2.5年奪6千命 肺結核、慢性病風險飆升#飆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PM2.5污染是全球最大的環境健康風險因子,根據環保署2014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臺灣所有空氣品質監測站的PM2.5年平均濃度為25μg /m3,為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的2.5倍。根據台灣大學公衛學院最新研究顯示,細懸浮微粒PM2.5不但增加結核病風險,也會提高人口健康中慢性病之負擔。每增加10微克PM2.5 結核風險增4成結核病一直是影響國人健康的重大傳染病,每年超過一萬人發病。目前為止,關於PM2.5對結核病發病風險的影響,仍然缺少實證研究。台大公衛學院碩士賴亭君追蹤新北市參加健檢的民眾長達6~7年,利用住家地址推估居民的空氣汙染暴露量,評估空汙與結核病發病的風險。結果顯示,每增加10μg /m3的PM2.5暴露量,結核病發生率的風險會增加39%。另外,當交通相關的污染物二氧化氮(NO2)以及氮氧化物(NOx),每增加10ppb的暴露量,結核病發生率的風險會分別提高33%及21%。4大慢性疾病與PM2.5有關此外,公衛學院博士生羅偉成利用空氣品質測站資料以及死亡資料評估台灣各縣市因為PM2.5所造成的慢性病死亡負擔。結果顯示,2014年台灣有超過6,000名的死亡人口是由於PM2.5暴露所造成,其中包括2,240名缺血性心臟病患者、2,140名中風患者、1,250名肺癌患者,以及645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且PM2.5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明顯的縣市差距,以上述四種慢性病而言,空汙嚴重的雲林縣有22%因這四種疾病的死亡是源自PM2.5;而在花蓮縣則僅有9%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由於全國人口主要居住在空汙較嚴重的西半部,因此平均而言,全國有1成9的四大慢性病死亡與PM2.5有關。本研究結果指出,PM2.5是同時造成慢性傳染病與非傳染病疾病負擔的重要危險因子,並且造成健康上的不平等。台大公衛院研究結果,由林先和副教授及詹長權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並且已在《職業及環境醫學雜誌》刊登。

進補吃到腳腫、血糖飆升 3秘訣減輕腎負擔

進補吃到腳腫、血糖飆升 3秘訣減輕腎負擔#飆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天可說是台灣人進補的季節,但常有人不分青紅皂白亂補一通,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者,若不當心恐影響腎功能;一名患有糖尿病的廖先生,近日因為天氣轉涼,進補次數變的頻繁,薑母鴨、麻油雞、藥膳排骨都來者不拒,竟吃到腳腫、血壓升高、血糖破錶才緊急就醫。糖尿病患進補 加重腎功能負擔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怡俊醫師表示,吃補不是人人適合,尤其補品中的成份可能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慢性疾病患者病情控制。如薑母鴨、羊肉爐等鍋類美食,不但油份多且含中藥藥材,成份相對複雜;此外雞精、蜆精等濃縮補品,為了調味,鈉與鉀的成分可能偏高,對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都是負擔。此外,超過一半的糖尿病患都有蛋白尿的問題,更有許多糖尿病人已罹患腎功能退化的問題而不自知,一般來說,這樣的病人尿排毒本來就少,代謝不如一般人,火鍋湯底、濃湯類食品的鉀離子過高,不容易排出體外,如果持續偏高,嚴重時可能得緊急送醫洗腎。劉怡俊醫師強調,糖尿病患一旦腎功能惡化,就無法再復原,若真的想要跟隨潮流冬令進補,建議在飲食降低油量,減少熱量攝取,並且多吃膳食纖維,讓血糖上升慢一點。進補時應注意以下烹調3要點:1) 注意蛋白質的攝取量/如奶、蛋、豆、魚及肉類不宜過量。平常的進補湯類,都是以肉類為主,攝取過多會造成腎臟負擔,建議進補時考慮添加蔬菜,避免食用高湯。2) 注意鹽分的攝取/加工湯品、火鍋料、豆瓣醬、甜辣醬等,通常鹽分較高,慢性腎臟病患攝取過多鹽分時,可能會造成水分滯留、水腫以及高血壓居高不下,甚至影響肝臟功能。3) 注意湯品的攝取/燉補湯類或是火鍋湯底通常含有高濃度普林、鉀離子與磷離子,喝進補湯品時容易造成水腫,對慢性腎臟病患來說,更容易引發痛風以及腎臟衰竭,特別是燉補食材中常出現的中草藥、當歸以及薑湯等,通常含較高的鉀離子,高鉀飲食會造成慢性腎臟病患心律不整甚至死亡。可以在鍋物中添水、撈油、加青菜,讓湯頭少鹹,腎臟少負擔。

冬天竟中暑!準新郎路跑熱昏 耳溫飆40度

冬天竟中暑!準新郎路跑熱昏 耳溫飆40度#飆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冬天也可能會中暑!一名32歲的王姓準新郎,參加某單位舉辦的6公里路跑比賽,為了贏得比賽獎牌讓未婚妻驚喜,起跑後全力衝刺且都沒喝水,在30度高溫下中暑倒地,且全身皮膚通紅,意識不清、不斷嘔吐,耳溫竟高達40度,經醫師診斷為可能有生命危險的熱中暑。老人、小孩、慢性疾病 為高危險群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吳肇鑫醫師表示,熱中暑指的是暴露在高溫環境,造成中樞體溫超過41.1度以上,合併有神經功能異常,如昏迷、抽慉等。常是因為體溫調節能力失常所致,造成排汗功能異常無法散熱,老人、小孩、慢性疾病與酗酒者均是高危險群。輕微中暑為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心悸、四肢無力等症狀。症狀惡化時加上胸悶、血壓下降。嚴重時即突然昏迷。他指出,當遇到有人發生熱中暑時,處理方式就需先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處,墊高頭部。意識清醒者,多補充水份和鹽水;若病人失去知覺,出現噁心、嘔吐症狀,就不可以再補充水分。接著幫助病人坐起或側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止嗆到。不可喝或泡冰水 避免血管收縮也可以用冰水袋冰敷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等處,讓動脈循環慢慢降溫冷卻。但是不可以讓病人喝冰水或全身浸泡冰水降溫,會導致血管收縮、急救時無法電等併發症。散熱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脫除全身衣物後使用電風扇強力吹風,加上噴霧器噴水。預防勝於治療,多喝水和避免陽光下直接曝曬超過15分鐘,才能避免中暑的威脅。延遲處理 死亡率高達8成吳肇鑫醫師指出,熱中暑因為併發症多而產生高死亡率,其中包括神經功能異常(腦水腫、癲癇、昏迷)、心臟功能異常(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衰竭、低血壓)、肺功能異常(肺水腫、呼吸窘迫症候群)、肝功能受損、腎功能受損、凝血功能 (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橫紋肌溶解症、乳酸中毒等。若延遲處理死亡率高達80%。

南市登革熱單週破3百例 颱風過後恐再飆升

南市登革熱單週破3百例 颱風過後恐再飆升#飆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南台灣登革熱疫情持續升溫,上週末颱風挾帶狂風豪雨,造成多處道路積水,使原本登革熱疫情嚴重的台南、高雄疫情又變本加厲,疾管署公布,上週全台新增347例登革熱病例,其中台南單週新增313例,為前一週的3.1倍。台南疫情最嚴重 病例數飆3倍高疾管署公布登革熱最新疫情,8月4日至8月10日共新增347例登革熱病例,4例為境外移入,343例為本土病例,分別為台南市313例、高雄市24例、屏東縣4例、新北市及嘉義縣各1例。台南市上週新增病例數為前一週的3.1倍,病例數快速上升,其中個案居住地以北區168例最多,疫情最為嚴峻,且新北市新店區,及嘉義縣朴子市,亦有該區移入病例;南市其他區疫情,也均較前一週升溫。此外,高雄市上週新增病例數為前一週2.4倍,疫情亦不可輕忽,且多為當地疫情,個案居住地以左營區增加7例為最多,需嚴防疫情再起。屏東縣上週新增4例,個案居住地均為屏東市,為在地疫情且有家庭群聚,應嚴防疫情擴大形成社區流行疫情。豪雨過後 除積水為防疫重點颱風過境,帶來的狂風豪雨,造成多處道路積水,其中又以台南、高雄累積雨量最多,若未及時清除積水容器,將利於病媒孳生,提高登革熱疫情風險,呼籲民眾災後應加強戶內外環境整頓,清除積水,以防疫情蔓延。國內自5月入夏後,共累計673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疾管署提醒,民眾務必落實病媒孳生源清除,除可避免自己遭受感染,也能保護親友鄰居的健康,如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或活動史,以避免重症及死亡的發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