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禍

3歲童常嘔吐、半夜抽筋 枕葉型癲癇惹禍!

3歲童常嘔吐、半夜抽筋 枕葉型癲癇惹禍!#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3歲大男童半夜癲癇發作送急診!媽媽指出,男童最近容易嘔吐,到一般診所檢查,醫師都診斷為腸胃炎,直到晚上睡覺睡到一半起床吐,吐完竟開始抽筋,才將孩子送往急診,詳細檢查後發現是「枕葉型癲癇」惹禍。枕葉型癲癇:發作時間長、伴隨嘔吐男童發展正常,過去從未有癲癇的病史,家族裡也沒聽說有抽筋的病史,經腦電圖(EEG)檢查後才發現是枕葉型癲癇。收治個案的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小兒神經科洪宣羽醫師表示,枕葉型癲癇發生原因不明,第一次發作通常為3~10歲之間,有些孩子會產生癲癇發作時的眼球偏斜和強直陣攣性運動,超過一半發生在睡眠時,且發作時間較正常人久,約20~60分鐘,常會伴隨嘔吐發生。所幸男童經過治療後已平安出院。洪宣羽醫師表示,此癲癇症候群發作時雖然可怕,但卻是「良性」的,並不會對男童的智力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只要服藥控制並定期回診追蹤腦電波即可。常被誤診為腸胃炎洪宣羽提醒,這類型的癲癇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炎、偏頭痛或是睡眠障礙。因此,孩子若出現不尋常的嘔吐,並且伴有不正常的眼神呆滯甚至抽筋,要儘速至小兒神經科就診,最好是拿起手機錄下發作時的影像,讓小兒神經科醫師作出正確的判斷。他強調,早發型良性兒童癲癇如果好好控制,並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獲得正確的診斷並接受最適當的治療。

她臉、唇異常蒼白 竟是經血過多惹的禍

她臉、唇異常蒼白 竟是經血過多惹的禍#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30歲的王小姐皮膚白皙,朋友都稱她白雪公主。但其實王小姐除了皮膚白皙,嘴唇也常異樣蒼白,平時容易頭暈、心悸,甚至動作過快時還會覺得眼睛「黑暗暝」。某次上班時忽然暈倒被送至急診室,抽血才發現有明顯貧血,血紅素只有7(g/dl),經詳細問診得知,她每次生理期時經血量都很多,且貧血症狀都更加明顯,因此醫師建議她至婦產科就診。3原因致經血過多 恐造成貧血成大醫院婦產部梁玉玲醫師表示,經血過多指的是每個週期經血量超過80ml,或經期過長(超過7天),可能會導致貧血發生,而不同程度的貧血會造成身體各個器官的影響,輕則影響精神和日常活動,降低工作表現,重則造成身體器官功能受損,臨床上也有因嚴重貧血而導致心肌肥大、心臟瀕臨衰竭之個案。一般大約有10~15%的生殖年齡女性有經血過多的問題。常見造成經血過多原因,可區分為下列幾類:1) 賀爾蒙失調/可能因為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導致賀爾蒙失調、排卵不正常,因而造成後續經期異常。也有可能因為內分泌系統疾患,例如腦下垂體、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或新陳代謝異常造成,也可能為卵巢本身功能異常所造成。2) 子宮結構異常/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瘜肉、子宮內膜病變等。3) 其他/如服用抗凝血藥物、凝血功能異常。子宮內避孕器治嚴重貧血 健保納入給付治療的原則,是針對可能的病因做矯正,例如作息不正常則建議調整生活作息;賀爾蒙失調可考慮使用調經藥調整;內分泌疾患如甲狀腺異常則針對疾病做治療;結構性異常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瘜肉則可考慮以手術處理。在藥物及手術等選項之外,還有另一項治療的選擇,稱為子宮內投藥系統,是一種T型避孕器,內有小圓柱筒存放黃體素,放入子宮後可以每天穩定釋放微量黃體素,用來抑制子宮內膜生長,在早期是設計用來避孕,現在則可用來治療經血過多,能有效改善貧血及經痛症狀。以前此裝置需自費使用,對於病患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目前健保已納入使用,對於血紅素小於10g/dl等較為嚴重的貧血個案可給付使用。

每到冬天眼睛就腫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

每到冬天眼睛就腫 竟是僵直性脊椎炎惹禍#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43歲的王女士,從二十多歲開始幾乎每年冬天固定嚴重眼睛紅腫,且日夜伴隨背痛,讓她無法好好入睡,甚至連女生最重視的結婚當天,都因眼睛紅腫只好戴著眼鏡披戴婚紗。陰錯陽差下在免疫風濕科檢查,才發現是僵直性椎炎作祟,而長期眼睛發炎其實是僵直性脊椎炎常見的併發症虹彩炎。骨盆脊椎交接觸最易發炎 為下背痛主因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信華醫師指出,僵直性脊椎炎為自體免疫疾病,可能會造成全身不同部位的發炎,最常見的發炎部位如骨盆與脊椎交接處,發炎機率近百分之百,也是導致下背部疼痛的原因,其他如頸部、肋骨交接處、虹彩炎、腳跟處也是常見發炎部位,像王女士這樣眼睛紅腫伴隨背痛的病人,也不算少數。而少部分患者,也會出現手指頭或腳趾頭關節發炎。僵直性脊椎炎顧名思義,就有脊椎發炎僵直的意思,若不好好治療,除了會造成疼痛與僵硬,長期發炎更會導骨骼破壞沾黏及關節病變,僵直性脊椎炎需要長期的控制發炎,短暫、斷斷續續的止痛控制,絕非是治療策略。然王女士擔心害怕長期用藥會傷身,而對用藥產生遲疑。陳信華醫師說明,醫師處方藥會在安全的劑量範圍內開立,但是有些病人不痛不吃,痛起來才自行加碼成藥、或是止痛偏方,長期下來,不僅腸胃出問題,還可能傷腎、影響心血管功能。只要遵從醫師的醫囑用藥,不要自行添加其他止痛藥物或是來路不明的止痛針,就無須擔心藥物的副作用。無法根治 及早控制病情是治療之道陳信華醫師補充,目前僵直性脊椎炎雖無根治之道,但可透過物理治療、手術、藥物等控制,協助患者控制良好、延緩疾病的病程。僵直性脊椎炎的第一線治療會以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NSAIDs)為主,若是併發週邊關節炎病人,除了非類固醇抗炎類藥物以外,通常還需要免疫調節劑(DMARD)治療,或是採局部性的類固醇注射。陳信華醫師呼籲,「及早正確治療」還有「及早控制疾病」是僵直性脊椎炎的治療之道,以助控制疾病,避免自行用藥帶來的風險;他也提醒,若有長時間的眼睛紅腫發炎,晨僵背痛、腳跟痛等症狀,應該趕快到免疫風濕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造成疾病惡化。

驚!女性易暴露於塑化劑環境 化妝品惹的禍

驚!女性易暴露於塑化劑環境 化妝品惹的禍#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女性注意!過度使用化妝品恐造成塑化劑殘留!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公布一項研究,發現成年女性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明顯高於成年男性,期中又以18~40歲之育齡婦女最為嚴重,可能與女性吸入或食入個人衛生用品、香水等化妝品及食品方面之暴露源有關。塑膠製品廣泛 恐食入、吸入或皮膚接觸研究員黃柏菁表示,由於塑化劑廣泛的使用在一般的生活中所使用的塑膠製品,如個人衛生用品、化妝品、醫療器材、食品包裝材等,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食入、吸入及皮膚接觸等)接觸到環境毒物,自100年5月塑化劑事件發生後,鑑於台灣對於一般國人體內環境毒物暴露資訊之缺乏,衛生相關單位難以管理國人受到環境毒物暴露之劑量及風險是否在可接受之範圍內。因此展開此一調查研究。育齡婦女 尿中塑化劑濃度顯著提高在第一期共完整訪視了387位台灣一般族群,並取得尿液檢體,進行11種塑化劑代謝物之分析,結果發現,國人尿液中8種代謝物之檢出率達70%以上。而成年女性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濃度顯著高於成年男性,其中18~40歲之育齡婦女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更顯著提高。而成年女性的塑化劑高暴露量,可能與吸入或食入個人衛生用品、香水等化妝品及食品方面之暴露源有關。此外,65歲以上女性尿液中塑化劑代謝物之濃度較其他年齡層女性為高,是否與年長的婦女飲食習慣,包括食物保存、微波等,以及保養品使用習慣之差異造成,仍值得深究。兒童身體負荷量大 塑化劑濃度比成人高本研究亦發現未成年人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顯著高於成年人,除了可能受到兒童及青少年身體負荷量(body burden)較高之影響外,亦可能與此一時期未成年人在接觸塑膠相關製品時之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如外食、外飲等塑化劑暴露來源有關,但未成年人塑化劑暴露之性別差異不大。本項研究成果已刊登於由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所收錄之PLOS ONE期刊上。

婦腳麻以為中風前兆 竟是糖尿病惹禍

婦腳麻以為中風前兆 竟是糖尿病惹禍#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50歲的黃女士這兩個月來雙腳會麻,感覺刺刺熱熱的,洗澡時冷熱水溫度感覺不出來,但是穿鞋襪時又會覺得痛,晚上也很難入眠。她聽別人說腳麻是血中膽固醇過高,就是中風的前兆,擔心得趕緊到神經科就診,一檢查才發現竟是糖尿病神經病變;醫師表示,腳麻的原因有很多,若有相關問題,建議先找神經科醫師診治。黃女士就醫後經醫師詳細詢問,發現原來她因為工作勞累,沒時間運動,又擔心過重,常以水果零食果腹。抽血檢查後報告顯示空腹血糖偏高,糖化血色素也超過標準,診斷為糖尿病,而腳麻則是糖尿病神經病變造成。經過飲食、運動與藥物控制,黃女士的血糖逐漸改善,腳也沒像以前這麼麻。姿勢不良、神經壓迫 也可能造成腳麻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周秉箴醫師表示,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治療首重血糖控制,並且避免抽菸、喝酒;另外,足部的穿著保護也很重要,避免赤腳行走、隨時檢視足部以免受傷而未察覺。他同時指出,膽固醇高或血脂肪高和腳麻並無相關性,腳麻的原因相當多,包括姿勢不良、神經壓迫等,並列舉6大項,建議民眾若有相關症狀,首要應找神經科醫師診治。1) 姿勢不良/是最常見的原因,每個人幾乎都有睡醒之後手腳麻的經驗,如果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例如久坐或盤腿之後。2) 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沒控制好,會產生末梢神經病變。3) 腰椎或坐骨神經神經壓迫/會伴隨下背痛或是腳無力的現象。4) 下肢動脈硬化阻塞/常發生在抽菸、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患者,下肢除了麻木以外還會感覺冰冷,走路之後會感到疼痛。5) 酒精性神經病變/常見於酗酒患者,酒精具有神經毒性,長期會造成神經病變。6) 中風/中風通常是單側手腳麻,很少雙側,同時可能會有單側手腳無力、言語不清、嘴歪的症狀。

市場肉販染漢他病毒 恐老鼠屎尿惹禍

市場肉販染漢他病毒 恐老鼠屎尿惹禍#惹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今年出現首例漢他病毒病例確診,為北部53歲,從事市場豬肉販售男性,本月初因發燒、噁心嘔吐、咽喉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數度就醫,經醫院通報檢驗確定為漢他病毒出血熱,所幸經過妥適治療後,已痊癒出院。歷年遭感染9成為男性歷年統計資料顯示,自2001年截至目前共有15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男性感染占93.3%,年齡層以20歲至29歲風險為高。根據疾管署於2011年執行之臺灣5大都會地區重要鼠媒傳染病研究計畫結果顯示,巿場、夜市之住民及工作人員為感染漢他病毒之高危險群。老鼠為主要宿主 潛伏期長達2月疾管署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在自然界的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其中老鼠最為常見,人一旦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之齧齒類動物咬傷,即可能受到感染,潛伏期數天至兩個月,一般可能會出現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噁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等。落實防鼠三不政策「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疾管署呼籲,餐廳、飯店、小吃攤、市場、食品工廠等業者,均應加強環境清潔工作,驅除建築物中的鼠類,並採取相關防鼠措施。整理儲藏室 應配戴口罩、手套疾管署呼籲,民眾平時應留意生活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同時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例如清理老鼠容易窩藏之倉庫、儲藏室。如遇到鼠糞、尿必須清理,應先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進行噴灑,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行清理,以策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