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

咳嗽快吃蒸洋蔥?調查:6成民眾感冒不就醫

咳嗽快吃蒸洋蔥?調查:6成民眾感冒不就醫#6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台灣才經歷過超強霸王寒流,流感便迅速升溫,一項針對全台1000位20~49歲民眾進行的「感冒迷思調查」顯示,國人平均一年感冒2.7次,大多數人認知喉嚨卡、癢癢的,吞口水會痛就是快感冒了,但會在24小時內就醫的僅不到4成,卻有不少人使用濃鹽水漱口、煮可樂、蒸洋蔥、喝蜂蜜水等偏方,醫師指出,這些方法只能稍微緩解不適。休息一下就會好?醫:24小時內就醫台北醫學大學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趙品植醫師指出,由於口腔黏膜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臨床上約有50%的患者,其感冒或流感的初期徵兆以喉嚨紅、腫、痛、癢呈現,85%是由病毒引起,應在病徵出現的24小時內有效殺菌。調查發現國人認為造成感冒主因是衣服穿太少,雖有7成民眾知道喉嚨痛、吞口水會痛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造成,但卻僅以喝溫熱開水、多休息、吃維他命C等作法「靜觀其變」,趙品植醫師指出,這些其實都只是「安慰劑」,無法正確有效的針對病毒及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發炎反應做殺菌。先生感冒傳染給小孩 全家半夜不能睡研究同時指出,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感冒很困擾,且最擔心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其次會影響工作、第三是怕傳染別人,尤其是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長。家裡有三胞胎的楊小姐表示,先生有次感冒、喉嚨痛,卻沒第一時間處理,回到家中竟傳染給三胞胎,造成每個人輪流發高燒、狂咳嗽,甚至睡前喝奶,但半夜一咳就全吐出來,害她還得起來清理。這次的經驗,讓楊小姐養成家中只要有人感冒,一定第一時間看醫生,以免一人感冒全家遭殃。作息正常 勤洗手、戴口罩有鑑於農曆春節即將來臨,人潮密集處是呼吸道感染的最佳媒介,趙品植醫師提醒民眾,不生病從日常照護做起,除了作息正常維持免疫力,保持良好個人衛生如勤洗手、戴口罩、居家常備藥品(請詢問醫師或藥師),若有感冒初期症狀切勿輕忽,別讓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逾6成學童未上國中就近視 六招預防加深

逾6成學童未上國中就近視 六招預防加深#6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預防近視無需花大錢,多到戶外跑跑即可!依據國健署針對學齡前兒童近視盛行率調查,發現幼兒園大班近視盛行率為7.1%;國小一年級為17.9%,六年級近視盛行率更高達62%,還沒上國中即有2/3學童近視,顯示我國學童近視問題日趨嚴重。研究指出,每週增加11小時戶外活動,可有效減少近視發生機會。國小近視若無控制 每年增100度國健署邱淑媞署長指出,國小學童一旦近視,若不加以控制,約每年增加100度,即小一近視,到了小六度數即大於600度成為高度近視者,恐增加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及黃斑退化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失明。研究顯示,每週戶外活動達11小時,平均1年可減少55%的近視發生機會;每週日照時間超過200分鐘,即每日課間皆有戶外活動,則可減少49%罹患近視的機率。下課就離開教室 延緩近視惡化邱淑媞署長指出,國民健康署針對分布於臺灣的北、中、南、東區,計 1千多位的國小7至8歲學童進行長達1年追蹤,進行下課教室淨空戶外活動計畫,週末每日2~3小時戶外活動,使每週戶外活動達11小時,結果發現,已近視者有較多戶外活動的學童,1年平均可減少近視度數之增加約12度,有效減緩近視度數的增加。邱淑媞表示,預防近視、防止近視惡化無需花大錢,增加戶外活動,接觸陽光日照就是最好方法,因為陽光能增加視網膜多巴胺分泌的量,進而抑制眼軸伸長;此外,戶外遠距離視野,也能減少眼睛肌肉緊張,延緩眼球增長。她同時呼籲家長及小朋友,多到戶外走走,每天至少2~3小時,避免黏著螢幕,可以減少近視的發生和惡化,也能提升體能、學習力及減少肥胖。預防近視,或防止近視度數加深,可執行護眼6招,包括:1) 每日戶外活動2~3小時以上。2) 未滿2歲幼兒不看螢幕,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3)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看書保持35-40公分距離。4) 讀書光線要充足,坐姿要正確。5) 均衡飲食,天天五蔬果。6) 每年定期1~2次檢查視力。

臉上暗淡無光 9成肌膚問題來自忙碌及壓力

臉上暗淡無光 9成肌膚問題來自忙碌及壓力#6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工作壓力、生活忙碌、睡眠不足,讓你的肌膚暗沉、失去光彩了嗎?事實上,不良的膚況不僅影響氣色、妝感不佳,甚至引起許多皮膚問題(如:老化、細紋)產生。皮膚科醫師馮愛真就表示,除了選擇適合的保養品外,也要從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等多方面下手,才是打造完美素顏肌膚的重要關鍵。擺脫暗沉肌 保養之道首重天然成分!事實上,因為現代人工作壓力和飲食習慣影響,肌膚出現暗沉、蠟黃的狀況越來越明顯,年齡層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根據醫學報導指出,9成的肌膚問題來自忙碌、壓力、紫外線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其他如:抽菸、喝酒及心理壓力,營養不均,都會讓皮膚的問題雪上加霜。「從肌底開始保養,就算素顏也會亮!」馮愛真醫師強調,要有好的肌膚狀態,一定要針對自己的肌膚狀況(油性、乾性或混和性)來挑選適合的保養品。舉例來說,像女性最在意的皮膚暗沉、蠟黃問題,添加天然植物精華的保養品也都是不錯的選擇。近幾年,保養觀念越來越多強調天然、植物萃取的成分,幫助肌膚補充活力,以下列出常見的三大天然保養成分:1)龍膽根龍膽根具備淨化代謝的幫助,排除肌膚內因疲憊及壓力所累積的多餘水分、老舊廢物等負面因子,幫助對抗自由基,同時改善疲憊暗沉的膚況。2)紅景天植物中常見的紅景天,因能夠深入肌底,提供細胞必需的氧氣,進而帶動肌膚新陳代謝。3)野山藥富含許多高優質營養成分的野山藥,能夠補充肌膚所需要的營養(維生素和礦物質),強化肌膚天然保濕屏障,幫住水分不流失。馮愛真醫師最後呼籲,要維持好的肌膚狀況,除了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醣類及油炸物,同時維持良好生活及定期運動的好習慣!此外,保養品除了要選擇能夠深入肌底作用,也必須注意一定要是經過人體皮膚試驗過,才能確保使用上的安全。

過動症兒童自己會好?醫:成年後仍有6成注意力不足

過動症兒童自己會好?醫:成年後仍有6成注意力不足#6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今年8歲、剛上小學一年級的瑞瑞,近期被老師發現上課時常有坐不住、過動等現象,而建議家長就醫檢查,因此發現瑞瑞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但瑞瑞的爸媽認為,過動症長大後會自己會好,而不願配合治療。對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張倍禎醫師表示,臨床上的確有ADHD的案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好轉的現象;但研究數據顯示,ADHD孩子成年後,仍然高達6成的患者注意力還是不足。建議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過動症的症狀,並盡早就醫治療。ADHD孩子 常見症狀「孩子出現哪些症狀可能是ADHD?」張倍禎醫師說明,臨床上發現孩子有ADHD問題最常見的年齡是幼稚園剛上小學的階段,因為教學體制的不同,最容易發現孩子與其他同儕的差異,張倍禎醫師提醒,如果孩子出現類似以下常見的ADHD症狀,應盡早就醫進一步做評估。1) 上課東張西望2) 上課難以專心,喜歡玩橡皮擦或是鉛筆3) 坐不住,老師在講課時會走來走去4) 考試粗心大意,忘記寫名字5) 沒有耐心排隊、玩遊戲等ADHD越早治療 成效越好張倍禎醫師表示,越早期治療,成效越好。ADHD之所以要早期治療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因ADHD與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當孩子學習結構單純時,專業介入比較容易導正孩子的行為;第二是ADHD不是當下的症狀疾病,而是一種大範圍的衍生性問題,比如孩子因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等,導致功課表現不好、與他人玩遊戲無法配合,同儕可能會因此不喜歡與孩子往來,接著孩子出現人際關係問題,於是可能發生孩子自信心不足,甚至結交壞朋友的後果。因此,要避免ADHD衍生性問題的產生,早期治療相當重要。藥物幫助孩子學習專心 慢慢減少藥物治療的次數目前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合併「認知行為治療」為主流。張醫師指出,當孩子的症狀明顯影響課業、人際關係,以及造成家庭的困擾時,就建議孩子使用藥物治療。藉著孩子藥物治療時,學習專心的技巧及正確的行為後,慢慢減少藥物的劑量。當然最後是希望孩子不需要靠藥物就能表現良好。「ADHD孩子越早治療,孩子越不會跟不上學習。」張醫師也提醒家長,千萬不要因為擔心藥物的副作用,而忽略孩子的黃金治療期。

6成上班族開工累、鬱、昏 恐過年暴食惹禍

6成上班族開工累、鬱、昏 恐過年暴食惹禍#6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調查顯示,農曆年後約有66.3%上班族產生至少悶、昏、躁、累、鬱等其中一項生理反應!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這些生理反應,背後恐潛藏著腸胃問題。此外,年後因腸胃相關問題求診的民眾,較平常多出2~3成,問診原因多以腹脹(55.9%)、便秘(43%)或腹瀉居多,恐是過年暴食所引發的腸胃不適。國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葉姿辰醫師表示,過年期間民眾大多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攝取過多肉類和高油、高脂、高鹽的食物,易造成腸胃負擔;且腸胃問題不易察覺,悶、昏、躁、累、鬱等現象可能是腸胃問題的前兆,但大部分的受訪者卻無法辨識上述症狀可能是由腸胃不適所引起,而輕忽腸胃道的保健。對此,提醒民眾腸胃保健應從日常做起。暴食引腸胃不適 趁年後時機補充腸胃道好菌葉姿辰醫師說明,腸道負責吸收養分、提供身體能量,且幫助未消化吸收的廢物從腸道排出,因此若有好的腸胃就能抵禦壞菌入侵、調節身體機能;建議大家利用年後時機平衡腸胃負擔,可採用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或選擇益生菌產品,如優酪乳、優格等補充好菌,讓腸胃道平衡、增強免疫力,免腸胃困擾。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

別亂「鈣」!6成民眾分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6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吳太太今年45歲,一年前開始覺得上下樓梯困難及膝蓋痠痛,原以為是骨頭問題,因此自行攝取一堆鈣片及牛奶,反而使病情越來越嚴重,就醫後才發現是關節炎應該補充葡萄糖胺,但因錯誤的方式而使症狀加重,悔不當初。長庚醫院骨科部陳文鈐醫師表示,關節炎是軟骨磨損造成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則是骨頭強度降低,兩者症狀及保養方式截然不同。近年來,診間也發現有近6成的民眾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導致錯誤治療。呼籲民眾,一旦發現身體不適應立即就醫,對症下藥,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近6成民眾搞不清關節炎與骨質疏鬆陳文鈐醫師說明,大部分民眾容易混淆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診間統計也發現,高達6成以上的病患無法完全辨別兩者症狀。事實上,退化性關節炎是因為關節表面的軟骨磨損,造成關節僵硬或疼痛的退化現象;而骨質疏鬆症則是因為骨質流失,造成骨頭強度降低,因此容易骨折或跌倒,兩者發生原因不同,症狀表現也完全不同。走路關節會痛是關節炎、容易骨折是骨鬆症到底該怎麼分辨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呢?陳文鈐醫師解釋,分辨方式相當簡單,只要發現關節緊繃或痠痛,像是走路膝蓋會痛、上下樓梯膝蓋無力,甚至年輕族群使用電腦坐姿不正,造成頸肩痠痛等關節疼痛狀況,就是退化性關節炎的表現;而骨質疏鬆症早期並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到後期很容易一不小心就跌倒或骨折,就好比是一棟海砂屋,隨時有倒塌的危險,所以被稱之為無聲無息的殺手。關節炎初期可補充葡萄糖胺,骨質疏鬆多曬太陽補充鈣質陳醫師表示,許多研究報告顯示,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可透過葡萄糖胺,讓軟骨的增生以減低軟骨的磨損,到中後期就可能得施打玻尿酸或更換人工關節;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應多曬太陽及攝取小魚乾、深綠色蔬菜,補充維他命D及鈣質,尤其亞洲地區年過30歲以上的女性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民眾應定期做骨質檢測,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呼籲,健康的身體維繫於良好的骨關節系統,保健應同時兼顧骨骼、肌肉與關節,三者的保養缺一不可,才能擁有靈活的活動力。

ADHD長大會自己好?醫:高達5-6成會持續到成年

ADHD長大會自己好?醫:高達5-6成會持續到成年#6成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倫倫今年14歲,從小開始在課堂上就坐不住,沒五分鐘,就像隻毛毛蟲般扭來扭去,也很容易和同學起衝突,對老師的管教又常反應過度,成績也老是倒數第一名,父母都不知該如何是好。而疼愛倫倫的祖父母一再向他們保證:「男孩子本來就是這樣,長大就會好了!」然而事實證明,他並沒有隨著長大而變好。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質采醫師表示,這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症狀,有高達50~60%的症狀比例會一直持續到成年,家長不可不慎!醫師說明,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主要特徵如:難以專注、過動和衝動。注意力不足使得孩子容易分心或是很快就對事情感到厭煩;過動的孩子總是動個不停,上課時經常在座位上扭動、走動、不停晃腳或碰每樣東西;而衝動使得孩子無法控制他們的行為,常常脫口說出不適當的話;排隊時,很難守規矩乖乖等待,或從別的孩子手中搶奪玩具,不高興打人等等。如果孩子在七歲前有以上症狀且持續超過六個月,而這些行為至少造成孩子在兩個不同生活情境上的障礙,即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根據統計,台灣孩童被診斷患有ADHD的比例約有7~8%,部份孩童的症狀在長大後雖會減輕,但高達50~60%的症狀會一直持續到成年。臨床上看到許多父母不願帶孩子就醫或延遲就醫,惡性循環,導致於更全面的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學習成就、人際關係、自信心等,就很可惜了。陳質采醫師表示,孩子在七歲前的症狀多半侷限在難以專注、過動和衝動,到了十一歲則會因這些症狀受到外在環境的指責或排斥,漸漸演變成學習、人際關係的障礙,此時若沒有介入處理,就會衍伸出逃學、攻擊、反抗、偷竊、吸毒、逃家、援交等更多的違抗行為。陳質采醫師表示,ADHD治療應針對問題以認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一般而言,學前孩子會先以行為治療介入,七歲後則視症狀嚴重程度合併藥物治療。此外,在孩子學習結構較為單純時即介入治療,效果較佳。至於家長們擔心的藥物副作用,醫師也說明,需進行風險效益評估,倘若藥物治療的副作用遠低於「不治療的副作用」,就該接受藥物治療。面對過動症,家長應有正確的觀念及足夠的耐心,同時建議可以上台灣兒童精神醫學會網站查詢提供兒童心智科或精神科的服務醫療院所,趁早就醫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