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歡吃雞蛋,而吃蛋的方法有許多種,像是水煮、油煎、蒸、滷等,但是許多人都認為蛋黃膽固醇成份高,而只單吃蛋白又忽略了蛋黃富含營養比蛋白多,這個觀念會讓你也在無形之中錯失了這些營養成分。但是,到底該怎麼吃才更能吸收它的營養以及蛋白質?來看專家怎麼說。
雞蛋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因此很多人都很喜歡吃雞蛋,而吃蛋的方法有許多種,像是水煮、油煎、蒸、滷等,但是許多人都認為蛋黃膽固醇成份高,而只單吃蛋白又忽略了蛋黃富含營養比蛋白多,這個觀念會讓你也在無形之中錯失了這些營養成分。但是,到底該怎麼吃才更能吸收它的營養以及蛋白質?來看專家怎麼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寶寶一歲前,母乳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可說是幼兒的最佳營養來源,根據近來歐美分別針對母乳對寶寶腸道,以及生長發展的研究發現,母乳蛋白能夠打造健康腸道環境,降低腹瀉、幫助標準身高、體重發育的關鍵營養素,重要性遠高於其他成分。哺餵母乳 助腸道好菌生長亞東醫院小兒部陳家駿醫師表示,一般爸媽常以為蛋白質只是單純長肌肉而已,但對寶寶而言,蛋白質的重要性就如同蓋房子打地基,地基不穩,其他設計再好,房子都不會穩固。而蛋白質是由胺基酸組成,每個胺基酸對寶寶的影響都不太一樣,其組成要達到剛好滿足寶寶需求的狀態,才是好的蛋白質。根據歐洲一項實驗,將寶寶分為兩組,分別哺餵母乳及一般配方奶,2個月後發現,喝母乳的寶寶,腸胃中比菲德氏菌等益菌量是喝一般配方奶寶寶的3倍。原因在於母乳蛋白進入腸道後,會使腸道呈現有助好菌生長的酸性環境,幫助寶寶的消化功能順利運作,降低腸道感染或腹瀉發生的機會;腸道健康,營養吸收相對提升。2歲前增重太快 日後易罹慢性病除了腸胃健康,陳家駿醫師表示,蛋白質與體格的生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寶寶攝取的蛋白質中胺基酸組成不平衡,有可能刺激胰島素的大量分泌,進而讓體重快速增加。一旦寶寶2歲前體重增加過快,日後超重的機會也會相對提升,甚至埋下日後罹患慢性疾病的因子! 美國一項追蹤一千多位0~2歲寶寶的研究證實,寶寶喝母乳可降低3倍以上的過胖風險,其原因就在於母乳的蛋白有均衡的胺基酸組合,不僅可提供寶寶生長發育的養分,更有助體內胰島素正常作用,維持標準身高,體重,讓寶寶長得結實不虛胖。銜接母乳 蛋白質是重點陳家駿醫師提醒,寶寶的健康與蛋白質息息相關,如果情況允許,還是建議媽媽盡量哺餵母奶。而隨著配方奶的發展越來越成熟,目前也已經有技術能將蛋白質品質升級,讓胺基酸的組成達到更理想的狀況。所以如果寶寶一歲以後,需要轉成配方奶,建議可以挑選胺基酸組成適合寶寶的蛋白質配方,幫助寶寶消化道機能發展,同時維持適當的體格及體脂表現等各方面長期健康指標。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腎臟病是一個無聲無息的隱形殺手,因為在初期臨床上並無明顯症狀,往往到了後期才產生不適,因此,有多數民眾發現時已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有鑑於此,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特別舉辦慢性腎臟病腎友座談會,希望能藉由講座,增加民眾對慢性腎臟病的了解。泡沫尿、水腫要當心 恐是腎臟病警訊目前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3%,而腎臟透析在世界也名列前矛,成為台灣新國病,對此,腎臟內科張凱迪醫師表示,台灣腎臟病盛行率會這麼高,主要可分為兩個因素,第一就是人口老化,使得高齡者居多,且在高血壓、糖尿病方面控制不佳所引起,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不管是台灣或美國在洗腎的病患中,有4成罹患糖尿病,3成罹患高血壓;第二則是飲食習慣、不良用藥所引起,包括高鹽、化學加工食品吃多、濫用止痛藥等。因此,民眾若發現有泡沫尿、水腫、高血壓、貧血與倦怠等症狀,應該立即找腎臟專科醫師,進行詳細檢查,才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邁向洗腎之路。飲食3撇步 減少腎臟負擔為遠罹腎臟病纏身,料理達人林小堤主廚建議民眾,可利用蔥蒜等自然調味料簡單料理,減少使用加工製品,減少化學成份的傷害,建立正確腎臟病防治觀念。而黃道媛營養師則表示,應以天然簡單真味道為主,只要吃得簡單,就能吃出健康,此外,營養師也提供3撇步,幫助給民眾減少腎臟負擔:1)攝取足夠水份、適當鹽份、適量補充蛋白質。2)天然食物最健康,減少食用添加物。3)控制慢性病,三高族群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並應定期健康檢查及追蹤,包括驗血、驗尿、量血壓等。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日前,中央研究院有項最新的研究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是造成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的關鍵,且該研究刊登於《自然通訊》期刊。TDP-43是神經退化疾病的關鍵之一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製作出能專一辨認TDP-43球狀聚合物的抗體,並利用此抗體與電子顯微鏡技術,在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的腦組織中,確實發現TDP-43的球狀聚合物的存在,且他們也在TDP-43基因轉殖鼠的前腦發現此聚合物,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老化,由此可見,全長TDP-43形成的有毒類澱粉球狀聚合物,是可能會導致神經退化疾病的關鍵之一。額顳葉失智症 平均好發於50歲左右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表示,額顳葉失智症是一種早發型,且好發於50歲左右的退化性失智症,在台灣平均約2萬人有這方面的困擾,在早期時會出現行為及語言方面的障礙,像是隨地吐痰、不在乎穿著等,與阿茲海默症最大的差別在於記憶力不見得會出現問題。只是,在這方面的病患一旦到了重度後,就與阿茲海默症相同,關於自我照護、語言、認知及方向感等方面皆不好。除此之外,研究也提到TDP-43也是漸凍人的致病蛋白,因此,這項研究不管對於失智症、漸凍人等病患而言,都是一個最大的福音。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病人因疾病的原因,在平日飲食的攝取,必須十分小心與注意,除了需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取以免使腎臟負擔加大,也要攝取足夠的熱量,做好飲食上的平衡。聖馬爾定醫院表示,為使慢性腎臟病病人達到營養均衡又兼具延緩疾病的惡化為目標,醫院藉由醫藥、護理衛教、心靈關懷,更讓營養師配合節慶研發中重度腎臟病人可食用之餐點,包含懷舊潤餅、低蛋白粽子、冰皮月餅等,貼近病患之日常生活所需。聖馬爾定醫院表示,未來幾個月內也將舉辦健康講座,提供腎臟病病友、家屬,正確又合適的飲食攝取觀念。並讓病友DIY低蛋白點心,藉由自製的過程,讓病患能夠透過實際操作體驗點心製作方法,於生活中能實地操作,且透過活動的參與認識其他病友,進而能相互支持、彼此鼓勵打氣,並營造團體成員間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今天平面媒體指出,10月份的時候言承旭才因為打籃球,造成右手食指骨折,沒想到12月初進行電影《花漾》武術訓練時,卻不小心傷及舊傷,言承旭還因此南下彰化秀傳醫院就醫。該平面媒體指出,言承旭的右手食指因肌腱撕裂拉扯造成食指中段關節骨折,他現在連拿筆寫字都有困難,應該多休息,別牽動到傷口,更別說還拍打戲。(圖片為言承旭在白色巨塔當中的劇照。)根據奇美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大多數的骨折是意外造成的,例如車禍、跌傷、扭傷、壓碎傷害等;主要是骨頭承受的壓力,超過本身所能承受的限度時,便會發生骨折的情形。大部分導致骨折的原因是直接力量、扭力,施加在骨頭上所引起的斷裂、壓傷等情形;還有一些疾病也會引起骨折,像是骨質疏鬆等,會造成施加輕微外力就造成骨折,就稱為病理性骨折或自發性骨折。一般來說,治療骨折有三種步驟,包括擴創手術治療、固定患處,如果情況嚴重的話就必須要截斷,這些都需要經過醫師詳細的診斷才能知道,需要使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治療。除了治療之外,手術過後的保養也很重要,像是手術後傷口的衛生、注意患肢位置的擺放、手術後肢體的血液循環等。還有禁止抽煙及二手菸,因為這些香菸中的毒素,容易引起血管收縮,造成手術失敗。最後就是應多吃高蛋白食物,來幫助傷口癒合。
日前有報導指出,為了因應少子化,考試院準備為女性公務人員增設休養假,讓想要懷孕的媽媽可以在放鬆的狀態下,順利「做人」。根據英國路透社報導,科學家發現,有一種蛋白酶的濃度跟生育與否有很大的關係,因此科學家認為,調控這個蛋白酶將可以治療不孕症、流產甚至避孕,會改變目前不孕症的治療方法。刊登在「自然醫學雜誌」(Nature Medicine)的最新研究指出,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以用來作為「生育開關」的蛋白酶SGK1,同時也觀察到不孕婦女的子宮內膜中,SGK1蛋白酶的含量過高;而流產的婦女,子宮內膜中的SGK1含量很低,因此科學家認為,這項結果有助於治療不孕及流產,並可以導向研發新的避孕方式。目前在華瑞克大學(Warwick University)教書,同時主導這次研究的布洛森斯(Jan Brosens)教授表示,研究結果發現,生育和流產與SGK1蛋白酶的濃度有極大的關係,因此未來的治療方式可以朝向控制SGK1的濃度來進行,甚至布洛森斯教授認為,未來我們可以在婦女接受體外受精前,先用藥物降低SGK1的濃度,讓子宮的環境處於能夠受孕的環境,增加受孕的機會。透過控制SGK1蛋白酶的濃度,除了可以提高不孕婦女的懷孕機率外,布洛森斯教授認為還有另外一個運用方式,就是透過增加SGK1的濃度,也可以作為避孕的新方式,並且降低雌激素所帶來的不適。其實不孕症是目前全球都在關注的的問題。因為根據專家預估,這項新的發現,可以帶給更多不孕症的家庭,一個新的機會。未婚懷孕、經濟困難 兒盟「出養諮詢」詢問度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08多吃葉酸可增加龍鳳胎機會? 醫師:沒有任何關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57白歆惠關懷長者 示範撒嬌私密「愛」語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807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主任饒月娟說,食物太硬、不易咀嚼及吞嚥困擾,是老年人進食時面臨的主要問題。在臺灣,雙薪家庭子女皆需外出工作,許多銀髮族必須自備餐點,受限於生理功能改變與食物製備資源或技巧,致使銀髮族吃的少又缺乏變化。饒月娟建議,其實可將許多飲食製備的小技巧融入生活中,兼顧銀髮族營養均衡及解決進食困擾。她提出五大原則供銀髮族及其家人參考。這些原則包括早餐可選擇雜糧饅頭或麵包夾起司片、蔬菜,搭配一杯無糖豆漿;可同時攝取全穀根莖類、奶類及蛋白質營養,豆腐、蒸蛋適合老年人食用;挑選較軟的瓜菜、葉菜、根莖菜,透過電鍋蒸煮達到容易咀嚼的質地;利用餐與餐之間攝取香蕉、奇異果、木瓜等軟質水果;以及補充足夠水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