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跡象

心肌梗塞無生命跡象 一站式醫療救回

心肌梗塞無生命跡象 一站式醫療救回#生命跡象

發生心肌梗塞,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的病人,有90%會死亡或成為植物人。失去生命徵象的病人,即使經電擊後心跳回復正常,但心肌梗塞的致命危機並未解除,隨時可能產生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或再發生心肌梗塞合併症等,宛如不定時炸彈,隨時會奪走病人生命。(圖:「一站式醫療」執行混合式手術,是未來心血管疾病治療趨勢)60歲的的羅先生日前在公司簡報時突然昏倒在講台上,救護車到場時呼吸、心跳停止,救護人員沿途以CPR護送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室,經心電圖檢查診斷為冠狀動脈堵塞,北醫附醫心臟外科醫師緊急放置葉克膜維生系統再由心臟內科醫師以心導管治療,因羅先生冠狀動脈全嚴重堵塞,無法以冠狀動脈支架打通,在羅先生意識稍恢復後,再由心臟外科醫師進行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經過心臟內、外科醫師合力搶救,羅先生已脫離危險,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治療,腦部功能正常且能下床行走,恢復情形相當良好。北醫附醫心臟外科體循重症科主任曹乃文表示,心肌梗塞在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中佔人類死亡原因之30%,是死亡率最高的急重症之一。民眾若胸悶持續30分鐘以上,就必須注意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前兆。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姜廣興表示,冠狀動脈狹窄與飲食西化、壓力大、抽菸、家族病史及遺傳有關。多重動脈血管阻塞,單純使用心電圖、抽血或依照標準臨床指引,並不容易診斷出來,而心血管阻塞發作往往很突然、緊急,惟有心臟內、外科醫師詳細預估、密切觀察病情發展及利用完善診斷治療設備,做好萬全醫療處置,才能幫病人度過難關。北醫附醫在今年年初籌設「心臟血管中心」,提供心血管病人「一站式醫療」。北醫附醫副院長暨心臟血管中心主任翁仁崇表示,「一站式醫療」結合心臟內科的診斷、介入療法和心臟外科的手術療法,讓病人在一次就醫過程中獲得完整、全方位的診療,是一種跨科性的整合醫療。要達到「一站式醫療」須有專業的心臟內、外科醫師陣容和硬體設備配合,北醫附醫並建置「混合式手術室(Hybrid OR)」。翁仁崇副院長表示,「混合式手術室」是將高階心導管X光機裝置在心臟血管外科手術室內,因為是傳統手術室與心導管室的混合體,所以稱為混合式手術室,有了混合式手術室,心臟內、外科醫師就可聯合作業、相互合作,做到心血管病人的一站式醫療,這種由心臟內、外科醫師聯手進行的混合式手術(Hybrid Surgery),可以應用到所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主動脈瘤手術及周邊血管手術等,是未來心血管疾病治療趨勢。

會眨眼睛!到底該不該算植物人?

會眨眼睛!到底該不該算植物人?#生命跡象

陳先生(化名)在正值壯年時在家有一天因為突然的心肌梗塞而休克,在被救護車送到急診室時早已沒有生命跡象,經過急診醫師努力的搶救一小時後,他的心跳血壓終於恢復過來,然而他卻再也沒有醒過來。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神經內科 - 劉議謙醫師說,該病患在醫院裡住了兩個月才好不容易可以脫離呼吸器,但仍需用鼻胃管餵食,對家人的呼叫也始終不理不睬,偶而自顧自的眨著眼睛。這是典型的缺氧性腦病變個案。一年後,情況依舊,但家人始終抱對他不離不棄,依舊定期來門診拿藥、追蹤。有天,病人的小女兒突然問說:「劉醫師,我父親會眨眼睛耶,應該不算植物人吧!」當下,劉議謙醫師反射性的回答,「植物人的診斷標準中不包含眨眼睛啊!」印象中,後來她哭喪著臉走出診間,那時劉醫師非常後悔自己的心直口快。事實上,眨眼反射到底與意識有沒有關係可能到現在都還是有爭議的話題。劉議謙醫師表示,醫師也不是神,無法知道病人心中是不是真的有什麼想法。眨眼反射在生理上算是腦幹的反射之一,就像瞳孔反射或頭眼反射(將頭轉到一邊,眼睛仍然會維持直視)一樣,應該是與意識無關。然而植物人雖然大腦皮質因為缺氧的關係而損壞,理論上腦幹應該是完好的,所以有眨眼反射應該也不意外。但反對此說法的學者則強調,眨眼反射事實上需要部分完好的視覺皮質來「感受」,兩造說法都很有道理,目前也沒有誰對誰錯。劉議謙醫師說,在比利時有個團隊特別收集了91位臨床診斷為植物人的個案,其中約有半數仍存在眨眼反射,經過長達一年的追蹤,具眨眼反射的那組在無論甦醒機率、死亡機率都與不具眨眼反射的那組相差不遠,至少都無法達到統計意義。也就是說,眨眼反射不能代表意識的有無,且其存在也與患者之後的甦醒機率無關。不過話說回來,約半數的植物人患者都有眨眼反射倒是讓人有點驚訝。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