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因

愛滋病患7成為青壯年 不安全性行為仍是主因

愛滋病患7成為青壯年 不安全性行為仍是主因#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聯合國愛滋病組織今年訂定的主題是「On the Fast-Track to end AIDS」, 希望透過各種階段性的防治作為,達成2030年終結愛滋的目標,我國也朝向期望有需要的人都可接受愛滋預防、篩檢及治療等服務的目標,以降低愛滋病毒感染人數。推動多元篩檢 以治療作為預防疾管署表示,我國未來將以愛滋病去污名化、推動「以治療作為預防」及多元篩檢方案三大主軸為目標,將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與「傳染病防治法」整併,回歸疫病管理及權益保障,避免特別標籤化。另響應聯合國愛滋病組織,朝2020年達90%感染者知道自己病況、90%知道病況者服用藥物、90%服用藥物者病毒量成功抑制的「90-90-90」目標邁進;也期望有需要的人都可接受愛滋預防、篩檢及治療等服務,有效降低愛滋病毒感染人數。拒絕易成癮藥物 避免不安全性行為我國自2007年針對注射藥癮者推動減害政策,成功將注射藥癮者之愛滋感染疫情有效控制,推動孕婦全面篩檢愛滋策略,提供陽性孕婦及其新生兒周產期預防性投藥等預防措施,有效減少愛滋母子垂直感染個案。截至今年11月底,我國新增愛滋病毒感染人數計2127人,累積感染人數為30833人,目前存活人數為25810人。依據去年之統計資料顯示,愛滋感染主要年齡層為25~34歲,佔44%,其次為15~24歲,佔29%,逾7患者成集中於15~34歲青壯年族群,而不安全性行為仍是愛滋感染主因。疾管署將持續整合各部會力量,並與地方衛生單位及民間團體合作,向年輕族群宣導愛滋正確認知、拒絕使用成癮藥物及進行不安全性行為,提升其對愛滋及自我保護的知能。

年長者每6人一個有糖尿病 老化是主因

年長者每6人一個有糖尿病 老化是主因#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美食與身材往往是不可兼顧,如果有一天突然多吃、多喝、多尿,體重還能減輕,就要擔心事不是糖尿病上門,醫師指出,在台灣,40歲以上成人罹患糖尿病機率增加,60歲以上者約每5~6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年長者多是因為老化造成,而年輕族群則是過胖所導致。胰島素作用無法發揮 致血中葡萄糖升高書田診所家醫科林兆啟醫師說明,當人進食時,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增加,胰臟釋放胰島素到血液中,胰島素與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結合,讓葡萄糖進入細胞轉換成能量。血液中葡萄糖,進入肝臟時產生肝醣、進入肌肉時被利用、進入脂肪組織時變成脂肪儲存能量。然而罹患糖尿病時,胰臟分泌胰島素的量相對不足,或是細胞對胰島素不敏感,使得胰島素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夠被充分利用,導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升高,而細胞卻無法吸收,腦部會送出飢餓訊息,造成「多吃」的症狀。同時,其他體內細胞也試著要求身體分解脂肪和肌肉內的蛋白質,以獲得能量;肝臟也會將肌肉內的蛋白質轉換成葡萄糖,使得「體重下降」。而當血液中的葡萄糖太多時,就會漏到尿液當中,在尿液檢測時就會出現尿糖。此外,尿糖會使患者產生大量的尿液,造成「多尿」,排出過多的尿液會讓人感到口渴,因此出現「多喝」的症狀。養成好的作息 定期成人健檢林兆啟醫師提醒,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罹患糖尿病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應該要注意血糖,有危險因子者,即使沒有症狀,也應定期作糖尿病篩檢,如政府提供之40歲以上成人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成人健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倘有多吃、多喝、多尿和體重下降的典型症狀,更要當心,預防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發生。

愛滋病288死 主因延誤就醫、不規則服藥

愛滋病288死 主因延誤就醫、不規則服藥#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今年1~10月國內愛滋感染者死亡人數達288人,其中死亡年齡在35歲以下的感染者有74人,佔26%,其中34人死因與愛滋病相關,有12名感染者於診斷出愛滋病毒後3個月內發病,不到1年死亡,顯示部份個案並未及早發現及時就醫,而造成早死的遺憾。不規則服藥 死亡率增1.76倍疾管署表示,上述愛滋死亡個案除延誤就醫外,也發現另外22名個案,超過9成有不規則服藥或從未服藥之情形,因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根據疾管署委託研究計畫,觀察2002年以前通報愛滋感染者其10年後存活情形,發現未曾服藥感染者的死亡率為曾服藥感染者1.76倍,達統計上顯著差異,顯示只要遵循醫囑規則服藥,經過治療除提升生活品質,感染者存活機率也可顯著提升。我國於1997年起提供高效能抗愛滋病毒治療法(HAART,俗稱雞尾酒療法),疾管署表示,目前對於已服藥但未規則回診病患,公衛人員會逐一進行訪視,協助個案回診就醫,共同解決無法規則服藥的問題。曾發生不安全性行為 應定期篩檢另全國已有設立43個匿名篩檢服務點,提供民眾隱密及準確的免費篩檢管道,民眾如曾與不明對象發生未戴套的不安全性行為,應3個月或每半年進行愛滋病毒篩檢以及早發現、及時治療。疾管署再次呼籲,民眾注意安全性行為,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以保護自身及伴侶的安全。

卵巢癌年輕化!子宮內膜異位症、荷爾蒙是主因

卵巢癌年輕化!子宮內膜異位症、荷爾蒙是主因#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卵巢癌堪稱是婦科界最可怕的「隱形殺手」,因早期無明顯症狀,往往等到出現腹脹、腹痛、食慾降低等時,多已是第三期以上,雖然在過去統計資料上發現,卵巢癌多發生於50~70歲的停經婦女,但近年來卻發現它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日前更出現了一名年僅19歲的青少女。驚!她一年內竟連冒2顆腫瘤19歲的李小姐,在去年3月時曾因左側卵巢囊腫接受切除手術,但不到半年,又出現了下腹腫脹、頻尿等症狀,經過檢查發現左側卵巢又長出一顆12公分的腫瘤,由於高度懷疑有惡性徵象,且考量到日後的生育能力,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以達文西手術切除左側卵巢輸卵管,同時進行骨盆腔主動脈淋巴切除手術,病理報告顯示為卵巢癌第一期,而目前無復發跡象。卵巢癌平均年齡 已降至44.5歲北醫附醫婦產部劉偉民醫師表示,據北醫近4年半來統計發現,40歲以下的卵巢癌患者比率已增至40%,平均年齡降至44.5歲,雖然卵巢癌的類型多,以往認為,年輕的卵巢癌病患多屬於生殖細胞病變,但近年來,發現有越來越多年輕病患屬於與子宮內膜異位相關的上皮細胞類型,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容輕忽。此外,也別以為沒有發生過性行為,就不會罹患卵巢癌,北醫附醫婦產部主治醫師陳菁徽表示,隨著國人的生活型態改變,多數人不是晚婚、不孕、經期提早來,就是接觸太多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使得卵巢使用的時間大幅增加,罹癌率也跟著上升,所以,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應每年定期接受超音波以及抹片檢查,以確保身體無任何異狀。

取代BC肝!肥胖、酗酒成為新一代肝癌殺手

取代BC肝!肥胖、酗酒成為新一代肝癌殺手#主因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肝癌目前為居於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男性罹患肝癌死亡比例為女性2倍以上,且好發年齡介於45~65歲之間,據國健署統計,每年有近8000名男性罹患肝癌,平均少活13年!雖然B、C型肝炎是造成肝癌的主要原因,但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生活型態的改變,未來因病毒性肝炎所導致的肝癌恐會逐漸淡出,被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所取代之,成為下一波致病主因。脂肪肝盛行率高 飲食習慣改變為主因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簡榮南會長表示,近年來因飲食習慣的改變,吃進來的熱量遠比身體消耗的還多,進而堆積於肝臟,一旦發炎就可能會導致肝臟腫脹,甚至造成肝細胞纖維化,嚴重時還會出現肝硬化以及肝癌等情況,以目前來說,台灣脂肪肝的盛行率有26~34%,遠高於B、C型肝炎,且男性罹患脂肪肝的人數約為女性的2倍,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有脂肪肝。除了男性須多要多留意外,全國肥胖盛行率最高的台東、花蓮、雲林、高雄、彰化前五大縣市的民眾也要當心,因為有研究發現非病毒性肝炎相關危險因子具有地理顯著性,所以,建議民眾應落實每餐七分飽,多吃蔬菜水果,養成運動等好習慣,以免脂肪肝找上門。台東、花蓮 酒精性肝炎風險高至於酒精性肝炎,台灣肝癌醫學會王鍾貴理事長表示,因酒精及其有毒代謝物乙醛對肝臟造成直接影響,進而導致酒精性脂肪肝,一旦長期攝取酒精,極可能演變為肝纖維化及肝癌,根據衛福部統計指出,男性平均喝酒率比女性高26個百分點,尤其是宜蘭、花蓮、台東的偏山地區,因此,建議民眾,男生每天乙醇的攝取量不得超過60克,女性則為30克,以防酒精性肝炎纏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