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妝品

樂閱讀/從皮膚進入的毒 70%會在體內代謝不掉

樂閱讀/從皮膚進入的毒 70%會在體內代謝不掉#藥妝品

這幾年台灣因為食安危機,大家都陷入食品添加物毒害,同時對送入口的食物也諸多提防。反觀日常個人藥妝用品,大家只求價格低廉、外觀包裝精美及要求多效合一等,卻沒有多檢視內容成份。然而,我很擔心這些日常生活用品,例如洗髮精、沐浴乳;還有女生的化妝品、保養品,幾乎都是化學合成的產品,會經由肌膚、氣體入侵到身體,並在人體裡累積,可能造成病變。從嘴巴吃進去的毒素,大部份在一星期內可以排泄出去;但經由肌膚吸收進體內的毒素,因為會滲透到血管,就算經過數天,也僅能排出1/3的毒素,累積在身體的時間越久,更容易引起慢性病、癌症等後果,千萬不能大意。化學彩妝品、藥膏只會讓過敏越來越糟,體內越來越毒!我看過一篇新聞報導,研究發現女性每年平均吸收2.3公斤的化學物質,其中以彩妝品最嚴重!主要是因為職場女性從上妝到卸妝,每天臉上戴妝時間平均長達11個小時。然而,化妝品的化學物質分子都很小,很輕易能進入肌膚,直達真皮層,破壞皮膚裡的蛋白質和膠原蛋白,導致皮膚炎、肝腎代謝的負擔。從我執業以來,也看過不少來患者對市售藥膏、痠痛貼布過敏而求診,這些患者常常一痛就擦藥、不自覺地使用過量,使得「界面活性劑」、「消炎藥」等成份不間斷的在體內累積,反而引起過敏、甚至呼吸困難、急促等副作用,讓身體越來越糟。如何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化合物多一些了解和提防,真的是新世紀國民的必做功課!(本文作者/羅明宇)(摘自/99%藥妝品都是化合物!/蘋果屋出版)

樂閱讀/99%市售藥妝品都含化學添加物

樂閱讀/99%市售藥妝品都含化學添加物#藥妝品

每天用,就是每天餵皮膚吃「毒」!皮膚炎總是好了又犯?頭皮屑、掉髮越來越嚴重?市面上藥妝品換了又換,始終沒有起色,原來……這些都跟你每天用的清潔保養用品有關。左列是我們日常生活從頭到腳會用到的藥妝品,及其常見的化學添加物,馬上檢視你家中的產品有沒有這些「毒性化合物」!速查!你全身用的8類藥妝品,有沒有含這些毒性添加物?1)洗髮精含:□ 矽靈(Dimethicone)?□ 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煤焦油(Coal tar)? □ 界面活性劑(Sodium Lauryl Sulphate,SLS)?2)染髮劑含:□ 對甲苯二胺(Toluene 2,5-diamine)?□ 對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PPD)? 3)洗面乳含: □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十二烷基硫酸鈉(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 三氯沙(Triclosan)?□ 甘油硬脂酸酯(Polyglycerol fatty acid ester,PGFE)?4)牙膏‧漱口水‧肥皂含:□ 三氯沙(Triclosan)? □ 界面活性劑(Sodium Lauryl Sulphate,SLS)?□ 安息香酸(苯甲酸)(Benzoic Acid)? □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二乙醇胺(DEA)?5)卸妝品、化妝品、化妝水含:□ 甘油硬脂酸酯(PGFE)(界面活性劑)?□ 聚乙二醇(PEG)?□ 鄰苯基苯酚(OPP)?6)面膜、乳液、美白保養品含:□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 □ 對苯二酚(Hydroquinone)?□ 2,6 – 二叔丁基對甲酚(BHT)? □ 丁基羥基茴香醚(BHA)?7)乳霜、護膚品、爽身噴霧含:□ 對羥基苯甲酸(Paraben)? □ 止汗劑(Antiperspirant)?□ 流動石蠟(Liquid paraffin)?□ 汞鹽(Mercuric salt)?8)止癢軟膏、藥膏含:□ 類固醇(Steroid)?□ 煤焦油(Coal tar)?□ 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本文作者/羅明宇)(摘自/99%藥妝品都是化合物!/蘋果屋出版)

販賣網購藥妝品 不得誇大效用及療效

販賣網購藥妝品 不得誇大效用及療效#藥妝品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國人喜歡在出國遊玩時,購買化妝、藥妝品等,但近日衛生局查獲多家商店陳列販售自行至國外購買帶回之化粧品,產品均無「中文標示」,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提醒民眾,如果在國外購買化粧品,使用不完不可將化粧品置於網路上拍賣或陳列販售,否則將構成販賣來源不明的化粧品,將會遭處10萬元以下罰鍰。對於合法來源的化粧品刊登廣告時,須依據化粧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不得於報章雜誌、電影、電視及其他傳播工具登載,名稱、製法、效能或性能虛偽誇大之廣告,例如:塑身、抗敏、生長因子等;及保證其效用或性能者。例如:一天解決痘疤、粉刺、100%天然,肌膚脆弱者也可使用等。或涉及疾病治療或預防者,例如:殺菌、消腫止痛、抗過敏等。

DIY保養品,開時代倒車

DIY保養品,開時代倒車#藥妝品

21世紀保養品屬於百家爭鳴的美景,近來台灣出現DIY的風潮,認為天然的,自己調的,有那麼一點主導權,成分明確,有趣,便宜的優勢,加上媒體與名人的推薦,甚至網站的推波助瀾,讓消費者至化工行或網站買原料或DIY成品的情況非常風行。但是科技進步的今天,一切講究科學,DIY應該有所節制,而非開時代倒車,本末倒置,倒退回到古時候科技醫療不進步的時代。科技的產品藉由大量的研究與實驗可以提供消費者下述的優點,同時可以作為檢驗是否科技產品的標準(1) 成分與效果明確:科學就是找出產生效果的單一成分,並對其做科學分析,因此倘若產品可以告知其明確的主要成分,無疑更加有保障。而非亂槍打鳥,打迷糊帳,含糊不清,支支唔唔。(2) 製程衛生標準化:自己調配產品最常見的問題是,掛一漏萬。也就是說再怎麼細心的消費者注意了九個細節,總是會漏掉一兩個。更何況原料參差不齊,添加過程是否污染等等都使得產品充滿了不確定性。這也是現代化製程所極力改善的目標。(3) 有科學論文的依據:科學就是經由實驗來篩選,釐清,發現,驗證真正有效的成分。成分不是產品名,每一項都有其精確的名稱,化學式,性質,所以不是複方,非常單一精確。

藥妝品迷思大解析

藥妝品迷思大解析#藥妝品

近幾年來藥妝品蔚為風潮,不只藥粧店滿街林立,甚至威脅到傳統專櫃品牌的化妝品,不過究竟什麼是藥妝品,恐怕沒人有人說的清楚,事實上目前不只在世界任何國家的法規上不存在藥妝品的分類,在科學上也沒有所謂的藥妝品。勉強來說藥粧品只是通路上的區別。但即使如此,專櫃品牌、大賣廠品牌及藥粧品的銷售管道在台灣也存在著許多重疊之處。一般認為藥妝品一詞,來自英文的Cosmeceutical,結合化妝品及藥品二字而得,意思是具有藥性的化妝品,此字雖於1963年即出現,但真正廣為使用是到1993年後,因果酸類產品之風行,才由美國賓州大學皮膚科教授Kligman再次倡用。在台灣,化妝品立法明顯受到日本的影響,我們的含藥化粧品早期相當於日本的「醫藥品外部」,但藥粧品在台灣的風行,明顯是因為媒體的大量報導、皮膚科醫師的介紹,再加上如康是美、屈臣氏等藥粧店林立的結果。早期的藥粧品通路是依循著先醫院、診所,再到特定門前藥局。經由皮膚科醫師介紹,取得專業形象後再進入一般賣場。但在藥粧店興起後,目前藥粧品的上市已經沒有一定的模式可以依循。單純、有效,提供比專櫃產品更物超所值的化妝品,原本是藥粧品的核心價值。而醫師則將藥粧品作為醫療輔助品來使用,是在廠商、消費者之間中立的第三者。但目前只要是能夠在藥粧店、醫院、診所上架,甚至是以DIY起家的網路商品,只要能加上一些藥效成分,例如維他命C,甚至是植物萃取物,一樣堂而皇之以藥粧形象銷售。藥粧的興起其實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傳統的化妝品業界只在劑型上打轉,講求的是安全溫和及舒適,再經由形象包裝而銷售。在講求效率的今天,自然比不上講求療效的藥粧品。原本化妝品業界對於「藥」字充滿戒心,藥品雖然有效,但藥就是毒的觀念也深植人心,且訴及藥效,可能會觸犯藥事法。因此早先化妝品常刻意強調不含藥性,但在藥粧品儼然成為療效保證的現在,連原本真正的美白藥膏,也以「醫藥級」產品包裝上市,價格則是連翻10倍、百倍。傳統化妝品常被譏為「希望之泉」,只是販售希望。其實受到所謂藥粧品的衝擊,傳統化妝品也開始走向功能性,部分廠商本身就同時有傳統化妝品及藥粧品通路,其他業者也開始走向臨床測試。產品好不好用,其實與是不是藥粧無關。專櫃品牌也有不少好用的商品,而醫院診所的產品也不少是濫竽充數。只要是經由嚴謹的測試,作合理的訴求,價格公道,都是值得推薦的產品。

藥妝品和化妝品究竟如何區分?

藥妝品和化妝品究竟如何區分?#藥妝品

化妝品的定位近年來有了很大的轉變,不再只是傳統的「希望之泉」,販售希望,而開始走向功能性、治療性。這種轉變,雖然與一般政府立法或皮膚科醫師認為化妝品不該改變皮膚構造、功能,不能為人體所吸收,且只能預防,而不能治療疾病,有很大的出入,但卻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平心而論,任何搽在皮膚表面的物質,不管吸不吸收,都可能改變皮膚的功能,藥品與化妝品之區隔,其實並不容易,而就歷史上來看,保養性化妝品其實一直都是與外用藥品相提並論的,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才逐漸分家。而今日再度的結合,也並不意外,而這類產品,就稱為藥妝品。藥妝品一詞,直接翻譯自英文Cosmeceutical,結合化妝品及藥品二字而得,意思是具有藥性的化妝品,此字雖於1963年即出現,但真正廣為使用是到1993年後,因果酸類產品之風行,才由美國Kigman教授再次倡用,但至今仍未被官方正式採用。不過在我國,仿效日本的「醫藥品外部」分類,倒是早有「含藥化妝品」之存在。至於一般所含藥妝品,其實不限於法規上的含藥化妝品,也包括了一些具特殊加成分或特殊訴求的產品。與傳統含藥化妝品不同的是除了傳統通路外,常以藥局、診所或醫院為銷售據點。而這些專業形象所提供的保障,也提供了吸引消費者的因素。藥妝品在專業人員使用上,其實有時接近藥品的,而目前法規上對這些功能性產品管制,除了少數以成分濃度外,主要是管制其功能訴求。但由於這類產品並不在媒體上大量曝光,其銷售也不靠一般媒體,因此較不易引起有關單位的重視,以廠商而言,省去了大筆的廣告費用,而以專業的醫師來看,也增加了治療上的選擇性,又不須擔心被健保核扣費用,似乎是互蒙其利。而以消費者而言,信任醫師、藥師,自然是比信任廣告效果來得實在些,也或許是因為有這樣的優勢,所以雖然在一般化妝品專櫃銷售功能性化妝品,有逐漸式微的現象,反而是彩妝類產品再度受重視,但在藥局、診所,這類產品卻逐漸風行。然而這類產品也並非全然安全的,與藥品不同,多數這類產品並無客觀的臨床報告,而即使負責把關的醫師或藥師,有時也難以掌其商品特性。再以公平性而言,廠商未投注相同的研究成分,即宣稱與藥品相當之效果,也有所不當。因此就消費者而言,使用這類產品時,也應多詢問相關的資料,才能用得安全、用得有效。

清楚藥妝品牌,保你用得安心

清楚藥妝品牌,保你用得安心#藥妝品

《Dr.Ci:Labo》這是日本的醫師品牌化妝品,由城野醫師所創立,主打成份是海洋膠原蛋白,aqua-collagen-gel海洋膠原水凝露。由於在台銷售並非走醫療通路,在醫界知名度不高。《DDF 臻水》這是另一個美國皮膚科醫師品牌,由紐約開業醫Howard Sobel於1991年創立,Sobel本身是抽脂專家。產品範圍涵蓋青春痘、色素陳澱、疤痕、老化。產品系列質地較為清爽,在美國部份產品訴求為添加多樣有效成份如植物性成份、Q10、peptide,但並無明顯主力商品,其中一款、柔嫩膠原敷容面膜,算是美國版的膠原蛋白保養品。《Atonil 茵格妮》這是韓國藥妝品首次正式進軍臺灣,是由韓國知名家護品牌Aekyung集團下的Neopharm藥廠製造。2005年由永信藥廠引進臺灣,主打異位性皮膚炎。產品主要訴求是生理性油脂形成的多層膜構造(MLE, multi-lamellar emulsion)設計,弱酸性不含香料及傳統防腐劑。雖然此產品是模仿自原有德國產品DMS(derma membrane structure)的理念及技術,但配合韓國成功的產學合作,也有臨床及基礎報告支持,價位則稍低於德國的DMS。主要通路是在藥粧店,在醫院診所較少見。其它以相同理念行銷的商品還包括CMS (cell-membrane structure)。《Vanicream 薇霓肌本》vanivream是一支號稱由美國知名醫院Mayo Clinic皮膚科醫師所推薦的基礎保養品,在美國於1970年上市已有30年以上歷史。產品設計理念是以傳統皮膚科醫師所建議的單純成份,不添加常見引起刺激及過敏物質,如paraben、香料、色素、羊毛脂。由於缺乏一般化粧品花俏的成份,,在一般坊間知名度不高,屬病態皮膚基礎保養所用,在台灣在2005年才引進。保濕主成份為凡士林。《SkinCeuticals》SkinCeuticals在國內以Duke杜克左旋C聞名,是美國Duke大學醫師Sheldon Pinnell,脫離與Cellex-C合作關係,而在1997年創立的品牌。Pinnell以醫師身份,為外用左旋C的抗老效果,進行臨床試驗,也進一步強化了維生素C的抗老科學實證。杜克左旋C自創立至今,新聞不斷,先是與原Cellex-C有原創之法律訴訟,目前則在2005年突然賣給化妝品大廠L』Oreal,之後的發展如何,值得觀望。SkinCeuticals的產品,基本上以高濃度維生素C為主,搭配玻尿酸與維生素B,與Cellex-C幾乎重疊,除此之外也生產高價特殊包覆的物理性防曬商品。SkinCeuticals及Cellex-C共同打下了高價醫院通路藥妝品的天下,目前的維生素C與外用玻尿酸風潮,就是肇始與此兩品牌。《BioDerma 法國貝德瑪》BioDerma在法國也算知名品牌,於1992年成立,在台灣換過不同代理商,引進較晚,產品系列以Sensibio(舒妍)敏感肌膚系列,及Photoderm(皙妍)高防曬系列為主,尤其後者標示之SPF高達100,但質感並不會太油膩,是特殊之處。《Neostrata 妮傲絲翠》美國Neostrata公司是在1988年創立,至今已成為跨國性化妝品公司,以果酸起家。台灣分公司是在1994年10月成立,並取名為妮傲絲翠,在1995年則改由目前的經銷商行銷,以甘醇酸、葡萄糖酸、乳糖酸聞名,並成功打藉由引進甘醇酸換膚,打響醫學美容名號,可算是國內醫學美容的開路先鋒。目前該公司除代理原Neostrata產品外,也銷售Neo-Tec、SkinMedica及Exuviance,其中Exuviance也是Neostrata所生產的果酸產品,於1996年成立,以一般民眾及沙龍為銷售對象,而Neo-Tec則是由另外的美國加州Shantel廠於1997年OEM為台灣生產,,所生產的左旋C,最初稱為妮新Neotec,之後才改妮傲絲翠,至今仍是醫院、診所長賣品,成功讓維生素C成為深入一般民眾的商品。至於SkinMedica則含有細胞培養基生長因子,屬於該公司高價抗老商品。(由 蔡呈芳 醫師 提供)

Menu